问世间情为何物 ——读《神雕侠侣》的笔记
记得当年读完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之后,总觉得意犹未尽,立即找来它的续集《神雕侠侣》,翻了好几次,几乎无法续读。
年轻时需要的侠义和热血,在《神雕侠侣》里读不到太多,读到的就是杨过与小龙女之间情感上的磨磨叽叽。郭大侠似乎也没有了当年的意气奋发,而成了一个有点顽固、霸道的老者;黄蓉也没有了当年的聪慧和机巧,仅有的一点心思还用在如何算计杨过,以及如何阻止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上;郭大侠的女儿郭芙竟然是个油盐不进、蛮横无理的二嘎子,她一怒之下能一刀斩断杨过的一条胳膊;冰清玉洁的小龙女竟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全真教的小道士给玷污了。书里还出现了很多可有可无的人物,如陆无双、程瑛、公孙止、裘千尺、李莫愁等。
拖沓和繁缛的情节,让我在年轻的时候,几乎不能完整地读完这本书。
好作品的阅读是有门槛的,很多经典作品都是这样,没有跨过门槛的知识和阅历储备,真的难以说把作品读懂了。
《神雕侠侣》假如延续射雕的风格,它成不了经典。在酣畅淋漓地行侠江湖之后,金庸先生给予江湖另一种格调。
先从全真教说吧,这是江湖上的名门正派,从王重阳开创全真以来,全真教的地位仅次于嵩山少林,道士人品出众,全真剑阵威力无穷,道观教规森严。这是射雕里全真教的形象,而在《神雕侠侣》中,王重阳与古墓派的祖师之间有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全真教的道士是非不分,从杨过在教内受虐到叛逃,以致小龙女被全真教的道士玷污,全真教中除了王重阳的师弟老顽童周伯通之外,几乎没有一个好人,道士出没的地方,必生事端。
金庸先生为什么这些写全真教,我理解原因只有一个——道士无情。而《神雕侠侣》写的就是一个情字,这样,全真教就成了一个靶子。
再说李莫愁,这是《神雕侠侣》里不大不小的一个人物,开始没多久,李莫愁就出来了,这是一个女魔头,有点像射雕里面的梅超风,杀人不眨眼,武功还比较高强。李莫愁因为离经叛道而私自走出古墓,而被古墓派清理门户,可李莫愁只想做两件事,一是追杀她心目中的仇人,二是想得到古墓派的武功秘笈《玉女心经》。
在绝情谷,李莫愁中情花之毒,所有人都会以为她安然无恙,因为她是典型的无情之人,没有情的人还怕什么情花?事实是,李莫愁的情比谁都重,一辈子因为一个男人,而做尽了人间坏事,因爱生恨,因情生毒,最终把自己从一个纯情少女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她不知道,她的毒针在杨过身上与情花之毒以毒攻毒,这是对毒的极大讽刺。在得知自己射杀了寻找解情花之毒的天竺高僧后,她彻底地失望了,也是彻底地醒悟了。她不想再受情的折磨,飞身跃入绝情谷的火海之中。
绝情谷无疑是《神雕侠侣》非常重要的所在,公孙家族建造这个世外桃源已经一百多年,可在公孙止身上,这座园子也算是走到了尽头。他贪慕铁掌帮帮主裘千仞的妹妹裘千尺的武功,并娶了裘千尺。婚后的日子,裘千尺给予他的不是爱情,而是无休止的管束和打压,公孙止爱上了谷里的一名婢女,裘千尺发现后,她把公孙止和婢女扔进情花丛中,解药只有一枚,结果是,裘千尺看着丈夫公孙止杀死了那名婢女。事后,公孙止趁裘千尺不备,挑断了她的手筋脚筋,并将她扔进了鳄鱼潭。
这对夫妻是典型的恶人组合,在绝情谷被毁之后,两个人在仇恨中双双殒命,生不同衾,死后同穴,金庸先生为这对男女设计了一个完美。但愿他们在地下能好好品尝人间爱情滋味。
《神雕侠侣》中的郭靖夫妇已经是中年人,身上肩负着国家民族大义,他们已经过了儿女情长的年纪,在家国重任面前,他们最急于完成的任务是,尽快给杨过安顿下来,这是他们急于将女儿许配给杨过的主要原因,女婿是半个儿,杨过娶了郭芙,抗蒙古就能有个好帮手。换一个角度想,郭靖是非常传统和古板的人,按照儒家的伦理道德观,他根本接受不了杨过跟自己的姑姑(或师父)结为夫妻,这是当时的价值观。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郭靖和黄蓉的性格,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假如郭靖和黄蓉在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上非常开通,那真的违背了史实,将《神雕侠侣》写成了现代爱情故事。
无论当初把杨过送到全真教,还是后来拉郎配,在郭靖的心目中,杨过跟自己的儿子一样,唯一不足的就是郭靖考虑问题欠缺周祥,而这也正是郭靖本来的性格,这是与射雕一脉相承的。
《神雕侠侣》中的主人公无疑就是杨过和小龙女,他们三次分别和三次团聚,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因为爱走到一起,每次分别都是因为情的升华,感情看似随着分别而熔断了,事实上,这是为给爱情的升华做了一个迂回。分别不是没有爱,而是无法面对心中的爱,或者说,生命难以承受爱的重量,所以,他们选择了分别。
在古墓里,小龙女拿出了开山祖师的红嫁衣,他们正式结为夫妻。其实,穿上这套红嫁衣,不仅仅是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得到了结果,他们也是帮助祖师婆婆完成了一个没有完成的心愿。这套红嫁衣原本该穿在祖师婆婆与王重阳的婚礼上。王重阳与祖师婆婆的爱情在杨过和小龙女的身上画上圆满的句号。
杨过只懂得情,不太注重民族大义,他虽然两次在襄阳城与郭靖并肩作战,可他仅仅是为了拯救郭伯伯,他的概念里没有太多的家国情怀,他就是一个把情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一个有血性的人。
情花之毒的解药,竟然是人人闻之色变的断肠草,这样的设计极富哲学意味。以前看武侠,更多的注重情节和人物设计,现在终于看懂了金庸先生在小说中的人性刻画,以及故事中蕴含的对人性的思考,这是重读《神雕侠侣》的收获。
问世间情为何物,怎叫人生死相许。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