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家训】西姜祠堂与十四字家风
西姜祠堂与十四字家风
西姜村西距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政府1000米,距兰溪市区25公里,永游公路从村前通过。以姜姓血缘关系聚居,在水亭伊山西面,故名西姜,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兰溪市水亭乡西姜村历史悠久,始于元朝,西姜村是三国时蜀国名将姜维(202-264)最大的后裔聚居地,其始祖还可以追溯到炎帝、神农、姜子牙等,可谓渊源流长。村中的《风岗姜氏宗谱》中记载了姜维第37代孙在元贞元年(1295年)到兰溪为官后定居西岗(西姜村),后繁衍成七个姜氏村落以北斗七星状“庇护”在诸葛亮最大的后裔聚居地(诸葛村)周围。全村有305户860人,这个依山而建的古村落,散落着许多古民居,元明清三代都有。村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姜祠堂,曾被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誉为“全国最大、最有人文价值的民间家庙”。
2013年西姜祠堂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列为全国传统村落。
主要文物古迹有:姜霖公故居、祠堂、存义堂、古井二眼、龙山殿、西霖寺、节孝牌坊、明清古建筑群37栋。
西姜祠堂位于西姜村最西端,背山面水,环境宜人,整个建筑群坐东朝西偏南10°左右,建成于明隆庆至万历年间,占地3067平方。有四进建筑组成:头门厅、二道门厅、中厅、寝堂和左右厢房、偏院等,中厅独立,其余互相围合,总体呈“回”字形平面。中国乡土建筑之父陈志华先生当年慕名前来考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认为它规模之大、规格之高、用材之巨、工艺之精,是江南宗祠建筑中的佼佼者。西姜祠堂在1985年和2005年先后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和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下半年由省文物局进行了第一期维修,主要针对中厅和寝堂的瓦件、椽条翻新,并配置了新的鸱鱼。
西姜祠堂的头门厅早巳毁掉,现在看到的平屋和两厢是解放后建造的,门外立着三方文物保护的石碑。宽敝的前院里是一条青石铺砌的甬道,迎面是二道门厅殘破的门楼和屋檐,门楼原来应该是四柱五楼牌坊式,青石门框之上有“百世瞻依”石匾,门下地栿、旗杆礅雕刻简洁的图案,一对憨厚可爱的小石狮面面相觑,显得活灵活现。二道门厅面阔十一间,进深六檩,明间原有活动戏台,现巳毁,其余各间为楼上厅,穿斗式梁架,各穿制成扁作月梁在其上置缴背式横木,童柱作鹰嘴状,檐柱为抹角内凹石柱,檐檩下一斗六升斗拱,无撑拱,出廊靠山墙处辟边门。二道门厅后是双层青石天井,巨大的抱鼓石散落路边,步三级台阶上天井,再步两级台阶入中厅。
中厅单檐歇山顶,覆水椽,花脊鸱鱼,屋顶舒展,屋柱林立,明间屏门上方悬“孝思堂”白底墨字堂匾,四面凌空开敞,整个单体建筑“眉宇轩昂,相貌堂堂”,好比运筹帷幄中的军师,又似英姿飒爽的武将。厅内面阔五间,进深十四檩(露明部分),周围廊式,除了二十根檐柱为青石抹角柱、礩形柱础外均为梭形木柱、扁鼓形柱础。各间梁架均用抬梁式,梁栋健硕,空间高敞,五架梁对前卷棚后双步再接前后双步,各架间用猫儿梁连接,卷棚用粗短的双层月梁叠加,檐柱施倒挂龙撑拱、象鼻昂斗拱,前后内额明次间各用一斗六升斗拱各两攒,所有构件露原木,不施油彩,雕饰古朴,冬瓜梁两端刻龙须纹,柱头栌斗刻瓜棱形,雀替刻万字纹、菱花纹,丁头拱、骑栿拱刻凹凸线脚,异形上昂刻仰覆莲等。中厅建成四百余年来不染尘土,不结蛛网,木构件整洁如新。
中厅后有天井,寝堂在五级台阶之上,面阔五间,进深六檩,加上左右偏院各三间两厢,形成明五暗十一的格局,似有“越制”之嫌。寝堂用穿斗式梁架,前出廊,青石抹角内凹檐柱,方砖斜铺墁地,除了象鼻昂、丁头拱、扶壁拱外几无雕饰,隔扇门尽毁。偏院主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用材纤细,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单步,次间穿斗结构。两厢面阔七间,进深六檩,前出廊,青石抹角内凹檐柱,檐檩下用一斗六升斗拱,无撑拱,内部穿斗式梁架,梁栿做法类似二道门厅。在厢房最西端还连接辅房各一间,尚存格子门扇和镂空雕花石栏。
上世纪八十年代,浙西遭遇强台风袭击,西姜村很多建筑都被大风吹倒,祠堂二道门厅的中央几间和寝堂的后墙等都末能幸免,而主体建筑“孝思堂”却安然无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存义堂为兰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373),占地515平方米,由著名理学家宋濂题匾,前后三进,青砖门楼,厅堂柱高5—6米,粗细须成人双手合围,开井四周饰有雕刻精美牛腿,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为众人所叹服。门前左右两边立有旗杆石、进士石,原为三进两明堂,现为二进一明堂,2008年投资35万进行重修。
西林寺,在建庙前曾有一位过路高僧发现此处地理环境极佳,是块风水宝地,因此在此地建庙,占地2124米。
西林寺山门朝北。进山门,西林竹院中间是五神庙,院内翠竹伴随神庙前的烟香烛光显现一幅清静圣地的美景。
三进正殿坐东朝西,步入头殿正门,布袋佛跌坐台基的中间,满脸笑容,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其背后是韦陀佛。过了头殿是一处宽敞的天井,内栽有桂花树,每逢花期,花香四溢。
再进二进,是“大雄宝殿”,观音菩萨端坐中央,两旁壁厢是十八罗汉神像。殿内高僧诵经念佛,香客络绎不绝。
从五神庙到文武堂由西向东一层高一层,层层深入,总长度达60米左右……。为了常年日用开支,族长专拨45亩良田给西林寺拥有,其收入充寺庙天支之用。
西林寺住持高僧先后有荫雪师、静能师、秀堂师、荣华师、悟能师等。1950年,悟能师入杭州灵隐寺。寺址现名经堂自然村。
村中有两口古井,位于西姜村西,一是位于西姜62号门牌姜锦泉家门前,另一口位于西姜91号门牌姜顺生家门前。两口井相距30米,如一双眼睛,古又名“龙眼井”,象征龙的两只眼睛,须加爱护,相传明代就有,太平天国时被闭,民国初年重挖,现仍饮用,彰显了西姜村村民悠久的生活气息。
明清古民居颇多。西姜村共有姜姓人口1030人(在外的也计算在内),全村分十四个分支,分别为:仁 、慈、和、惠、恭、壮、敏、孝、友、贤、良、俭、让、宽,每个分支现存有单幢或多幢连体式明清时期古民居110幢,明朝俭朴,高大,实用;清代结构紧凑,雕工精细;青砖灰瓦马头墙,原汁原味,古风依然。
“仁 、慈、和、惠、恭、壮、敏、孝、友、贤、良、俭、让、宽”十四字,代表着村落的十四个分支,也代表着西姜村落的家风。
查得《兰溪市志》资料,西姜姜氏明代考中举人的有3人,其中武举人2人。
姜文立,字大经。明崇祯三年(1630)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中己丑科进士,任江西建康府建昌县令。今水亭西姜人。
姜兆熊,字文屏,号沧泮。明天启四年(1624)甲午科中南直隶武举人,官至南畿都督佥事。今水亭西姜人。
姜绍齐,明崇祯三年(1630)庚年科贵州中式武举人。今水亭西姜人。
清代考中进士的有一人,清代姜文立,字大经。清顺治六年(1649)中己丑科进士,任江西建康府建昌县令。今水亭西姜人。
明代考中举人的有3人,其中考中武举人的有2人。考中进士的有1人。
姜素雯,字云官,清乾隆二十七年(1765)中乙酉科举人。今水亭西姜人。
武举人2人。
姜大凌,字汉飞。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庚子科中武举人。
姜大敦,字士安。清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科中武举人。
姜文立,字大经。清顺治六年(1649)中己丑科进士,任江西建康府建昌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