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永州故事之湘军文化】福荫后代的抗法湘军名将王德榜
【讲述永州故事之湘军文化】福荫后代的抗法湘军名将王德榜
出于对湘军将领的了解,前往零陵凼底乡油山岭村寻访王德榜古墓,经过十多公里的步行,向村民反复打听,于青山田园中、在古樟掩映下找到了王德榜坟墓,进入眼帘的古墓,高大雄伟,前庭开阔,雕刻之精美,堪称湘南古墓之一绝,龙凤相伴,各具神态,镂空阳雕,气度不凡,人物肖像,栩栩如生,尤其是碑文,更是精妙绝伦,集行书、篆文、宋体、楷书于一体,虽经世事变幻,年轮更替,可字迹清晰可见,即使经历“破四旧”的文化大革命,也损毁不多,据周边村民介绍,王德榜后人都已流散,无以寻踪,清明节显得寂寞冷清,即使有好心人偶尔祭奠,也难掩名将地下英灵的悲凉。
古墓正中用楷书阴刻“诰授光禄大夫显考王公讳德榜府君墓”,两旁书童各持“一品当朝”、“天官赐福”紧随左右,依次排列为镂空雕龙、雕凤石柱,可见墓葬规格之高,古墓左边镶框用篆文雕刻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绪师傅翁同龢的挽联“伟绩媲湘阴,葛相祠堂宜配食;清名闻日下,竹王乡里有公言。”以及刘坤一的挽联是”以书生历战阵垂五十年,论中兴摧陷廓清之功,近媲彭杨,远符卫霍;在鄂渚接光仪曾三四日,似我公聪明正直而壹,生宜将相,殁亦神灵。”左墓碑题刻的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和左宗棠的儿子的挽联,张之洞的挽联是“功伟数终奇,生未封侯,胜有威名传绝域;史存人不朽,死无余憾,况留遗爱在黔疆” ,左宗棠的三个儿子左念恂、左念慈、左景佑送的挽联是“叹岩疆重寄,遽失长才,他年万里筹边,更有何人匡国步;与先祖同袍,又弱一个,此日九原话旧,莫谭近状到臣家。”四根龙凤石柱及人物雕刻,均十分精美,堪称是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王德榜,何许人也?王德榜(1837—1893),清末抗法名将。字朗清,江华竹市乡黄竹寨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生,排行第八,乳名王八。咸丰元年(1851),其父“捐资募勇”办团练,他即随父亲开始戎马生涯。咸丰三年,与其兄吉昌率军听调于曾国藩麾下,转战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军。咸丰十一年,清廷封他为福建按察使。同治三年(1864),任浙江布政使。翌年正月,复任福建按察使。同治十年,他随左宗棠入甘肃、新疆镇压回族起义。在甘肃期间,他带领士兵兴修水利,灌溉良田百万余亩,清廷赏他一品顶戴。光绪元年(1875),他因母亲去世回乡守制,并于光绪六年复归陕甘。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向清廷保举王德榜领兵抗法。他受命后赶回家乡,在江华、零陵一带招募8营新兵,加紧整训,称为“定边军”(又称“楚军”)。光绪十年(1884)三月,他率“子弟兵”开赴广西龙阳镇。其时,某些清军军纪松弛,不战而溃。王德榜以4个营的兵力固守谅山。为安定民心,他特地下令:“抢劫民财者斩,奸淫民女者斩,动摇军心者斩。”他还急奏朝廷,严惩弃城而逃造成北宁失守的将领黄桂兰、赵沃。由此军威大振,法军不敢冒犯。光绪十年五月,《中法简明条约》签订后不久,法国政府就违反条约规定,竟然下令驻越法军总司令米乐进军,挑起了“观音桥事件”。此后法军向谅山进攻,并进犯台湾基隆,袭击福建马尾港。在国人的压力下,清廷于7月2日正式对法宣战。王德榜也因此第二度出关。王德榜出关后,率楚军10营驻守车里,为广西一线的东路守军。按照冯子材的新部署,王德榜及楚军10营,驻守关前隘主阵地左翼的油隘。王德榜楚军先击溃法军增援部队,切断法军的粮食、军械运输线。在镇南关处于最危急的关头,他率援军从法军右侧后夹击东岭之敌,支援苏元春军,经过“七上七下”的激烈拼搏,终于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全部堡垒,并用重炮猛轰逃敌。王孝祺军击退向西岭进攻之敌,由西包抄敌后。冯子材率部正面进攻。法军三面被围,伤亡甚众,后援不继,粮弹将尽。尼格里不得不下令撤退,狼狈逃回文渊。这一战,歼灭了法军精锐近1000人,不仅使东线清军反败为胜,而且使整个中法战争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法战争中,特别是在镇南关—谅山大捷一战中,王德榜立下很大的战功。战争结束后,广西提督苏元春赞道:“关前隘、文渊州、谅山省历次大捷,复城掘穴,冯子材、王德榜尤为卓著战功。”
王德榜晚年闲居永州城内。他对永州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王德榜当上贵州布政使(相当于今天的副省长兼民政厅长)后,一度寓居永州的"王八大人公馆"(他在家排行第八),义务为家乡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他帮助家乡兴办的主要事业,一是教育,二是交通。教育方面,他与同为"湘军"大将的席宝田捐资在零陵蘋岛修建起苹洲书院,一度成为湖南四大书院之一;请示中央政府要求增加江华县学文武生员学额各4名,得到批准;捐资在江华建凌云塔、在永州重建府学宫,期冀改善家乡文运。交通建设方面,他在零陵贤水河与潇水河交汇处建青石大拱桥,打通永州南北交通瓶颈;出资铺修江华码市至广东清水的10公里石板路,疏通码市至下游务江的河道,使家乡交通上下通畅。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永州,影响至今。
光绪十九年(1893),王德榜病逝于永州,享年57岁,清廷追赠为“太子少保”,葬于零陵县凼底乡油山岭。
一代名将,治军有方,英勇善战,功勋卓著,虽有过镇压农民起义的经历,但每到一方,兴修水利,勤政爱民,抗击法军,虑处险境,屡建奇功,退隐永州,广做善事,在中国历史上光彩照人,也是永州人民的荣耀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