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村落】道县桥头村:悠悠巷道中的迷情传说
【永州古村落】道县桥头村:悠悠巷道中的迷情传说
桥头村在道县西北角的桥头镇,属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其实,这里并没有大桥。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深入古村,与其说是村,不如说是街,三合泥铺就的路面将人带入昔日繁华的场景,两旁都是一个个古朴商铺,两层砖木结构,底层是铺面、柜台,仿佛还能看见掌柜身穿长袍、手摇折扇、忙碌的身影,很多店铺依然还在经营,不像过去的酒铺、药铺、裁缝铺等的专一,而显得更加琳琅满目。上层为居家用,临街设木制围栏,垂梁多精美雕饰,龙凤禽兽攀爬,生动形象,各具神态,栩栩如生。
越往内走,巷道越多,主巷道开出许多分巷道,入口是拱形门门楼,青石板或鹅卵石路面,幽深曲通致远,两盘分布民居,门庐、门楣、门当一应俱全,门墩石各种精致凸雕,纹理清晰,动态神韵颇有深意。
推门而入,便是别有洞天,过道都是精巧雕花板,或莲或凤,垂梁动物,镂空精雕,更具活力。中间是天井,天窗,用于室内采光,前饰照墙,根据贫富不同,装饰各异,浮雕遍布。地上为青石板长方形铺就,雕刻图案,排水系统隐藏地下,非常完美。天井两侧为偏房,两层,上置围栏,供家族小姐居住,下为佣人或儿子居住,房屋中间为正堂,高大,置家族神台,祖先灵位,两旁为正房,两层结构,上为家里粮食储存,下为卧室,供长辈居住,房屋布局合理温馨,长幼有序,清爽清心。
走出一巷,紧挨着又是一巷,连接每家每户,成簇团式分布,家家相通,户户相连,格局大同小异,只是贫富区别,精美有别。窗花、槅扇上的雕花,勘为一绝,有木制的,也有陶制的,也许是自古就是从商者,见识不同,情调各异而已。
放眼桥头村,村西是白岭大山,与广西全州交界;北面是九狮岭,东边是紫金山,均与双牌县相接。地跨两省,翠绿的三山相围,清澈的洑水河临村而过,自然是山清水秀的人居圣境,自然也成就了桥头村昔日的辉煌。
其实是先有桥头村,附近村庄乃至广西白岭人都会来这里购物和交易,就成了5000余人的村庄,就演变成桥头镇的所在地。
桥头村,何姓为主姓,占90%,分七个门楼,据何氏族谱记载,传说昔人骑马到桥头,马停步不前,异之,环顾山川秀丽,遂建村,取名桥头。桥头人在道县的始祖叫何守礼。何守礼原籍山东青州(今益都县),生于梁武帝天监十三年甲午,即公元514年。551年何守礼“知永州府事”,次年8月巡视道州,见道州“山川之佳胜”,遂“择城北二十五里名田寓居”。
至何守礼后裔12代时,“名田村”出何坚进士,为前唐“十八学士”,因与韩愈“同业同道”,何坚归瘾回籍时,韩愈作《送何坚序》,至第17代又出进士何仲举,为后唐“十八学士”。
一直至何守礼第18代后裔时,公元981年,村道、家道变故,“端阳节洪水泛涨,地震而宅左崩一石”;兄弟中的何嗣全“既望以会试登程,却马蹄踏断石板桥”,族人合议,“地震山崩桥裂,以为不详,亦数之圮也,家岂保其长盛耶?矧趋吉避凶易之道也,各宜择徙以避之。”遂各自选址,相继举家迁徙,何嗣全骑马逆洑水河而上,经深思熟虑后于于公元993年“弃名田择迁营阳桥头”。为何命名“桥头”,是因“名田”有“石桥头”,为思故址,就取为'桥头’”,并仿先祖何坚在名田建的三层花台屋,也在“桥头”修建了一样的花台屋何氏祠堂。
族谱中“骑马”的“昔人”叫何嗣全,他就是现在桥头村何氏始祖。其堂兄何嗣仁迁往“长田”,堂弟何嗣衡迁往“宜阳洞”“水头”“斯屋”。老家名田只留下何守礼的墓,后人说守礼公是“家于斯葬于斯”。
穿行在村巷中的感觉是宁静而美好的,每一条巷都特具神韵,每一户居家都注重情调和品位,亦商亦农的家庭,将朴实与奢华交相融合,升华着生活的追求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