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德国建筑师伯施曼镜头下的苏州宝塔

1906—1909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恩斯特·伯施曼跨越14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宝塔等建筑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留下了8000张照片、2500张草图、2000张拓片和1000页测绘记录。后来,伯施曼以此为基础陆续出版了三卷本“中国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丛书:《普陀山》《中国祠堂》《中国宝塔》,以及《中国建筑与风景》《中国建筑》等著作,为后世留下众多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中国宝塔》是西方最早系统研究中国宝塔的著作,初版于1931年,收录了520张插图和照片、27万余字考察报告。经历了近百年的变迁,书中的很多宝塔已经不复存在,使得本书成为后人无法超越的里程碑。下面编者摘录部分苏州宝塔的图片和文字,以飨读者。

州城

苏州是江苏的省会,它和浙江的省会杭州共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在中国的众多大城市中,苏州因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独树一帜。而苏州很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今日的城市规划仍有着旧日的影子。据说,作为吴国的旧都,苏州在公元前525年由阖闾的大臣伍员(伍子胥)奉命设计建造。如今的苏州仍然位于当时的旧址,并且很有可能还保持了最初的城市布局。

根据记载,苏州的城市规划甚至有着某些象征意义。整座城市体现了天和地的关系,共拥有八个水门和八个陆门,它们按照八卦阵形排列,四方形的城墙明显象征着大地。苏州的地理位置也为它带来了非凡的风景。在城市周边宽阔的平原上,覆盖着无数密集的网状水道。城市的东南部散布着广阔的湖泊,而南部和西南部则毗邻太湖。在太湖与苏州城之间,从平原上拔地而起的连绵山脉和小山丘环绕着城市的西部。这样的景观壮阔瑰丽,中国人将那些山脉与风水思想联系起来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宝塔这种建筑形式传入中国后,人们便自然而然地在山上建造了佛塔,而宝塔也极好地融入了城市与山水之中。

这里有无数的历史记忆和文物古迹,有山峰、寺庙和洞穴,有神圣的池水、铭文、树木、丛林和岩壁。山上伫立的三座宝塔已将其神圣的影响扩大到了城市中,并与其他宗教建筑和公共设施相得益彰,尤其是城市中的四座宝塔。由于数量众多,地理位置优越,这些宝塔至今仍是苏州的骄傲和风景。虽然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这些宝塔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不过就算它们只剩一片废墟,也依然是苏州的名片。其中的大多数已经很老旧了,甚至可能是中国已知的最古老的宝塔。保存完好的北塔是一座外廊层塔,我们在下一节将着重针对此类宝塔进行研究,其余六座宝塔均属于层塔。更早之前,这种宝塔形式就已出现在中国中部,它们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甚至能给整座城市和周边的山水赋予浓墨重彩的艺术气息。

江苏苏州府的地图。苏州位于太湖岸边,水网密布。苏州城宽3.7公里,长5.3公里,公元前525年建城。城内有四座宝塔以及所谓的墨塔。此外,在西部连绵的山脊上还有三座宝塔。法比希和伯施曼绘制。

丘塔

虎丘是一座面积不大的小山,在苏州西北部,距城区约一小时路程,不过人们在宽阔的平原上远远地就能看见它。有一条运河和一条步道径直通向虎丘。这座小山和它的每一部分,比如岩石、泉水、池塘、陵墓以及文物古迹,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人们通过建造佛塔将此处神圣化了,虎丘长期以来都是著名的宗教圣地,也是为整座城市带来好风水的关键之一。在这一点上,只有灵岩山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虎丘山上的大佛塔最初由隋文帝杨坚建造于仁寿年间。杨坚命人在中国各地同时建造宝塔,均用于供奉舍利,虎丘的这座宝塔就属于其中最重要的一座。
尽管遭到了严重破坏,宝塔如今的形态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各类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装饰。整座宝塔倾斜得很严重,八边形的塔身向上逐渐变细。在宝塔的内芯和外墙之间,台阶依次盘旋而上。宝塔的外轮廓类似阶梯状,层级之间划分清晰,结构规律。每一层塔身都有八个门洞,相互之间通过双重塔檐隔开,双重塔檐下方有精美的斗拱支撑。下方的飞檐上覆盖瓦片,上方的飞檐则位于每层的洞口下方,围绕塔身,形似宽阔的窗台。塔身之上没有设置回廊。
苏州所有的层塔以及长江流域和浙江地区其他众多宝塔都有这种双重檐的设计。塔身墙体外围的边缘都装饰了圆柱。这座宝塔的基本轮廓也许还有着隋朝时期初建时的影子,但是结构和细节都延续自1100 年左右新建时期,也就是宋朝的鼎盛时期,或是延续自1438 年翻新修葺时期。塔身结构中砖块垒叠的纹路绝大部分尚清晰可见,但部分墙面和横线条装饰都涂上了白色的石膏。拱形的门洞被做成了三叶草的形状。飞檐十分具有张力,使宝塔显得生动而有韵律,并与坚固的墙体互相呼应。

从虎丘山远眺。虎丘位于苏州西北,山上有一座虎丘塔,可眺望城市西部的天平山以及灵岩山。伯施曼拍摄。

苏州附近的虎丘山。山上有云岩寺的残垣断壁及倾斜的虎丘塔。参见216页,图201;220页,图204。施特措达拍摄。

苏州府的虎丘塔。共七层,高约45米。始建于公元605年,重建于1100年,于1438年进行了翻新。参见217页,图203。见于《波恩的天主教传教之书》。

虎丘塔的局部。其历史可追溯至1100年。见于《中国佛教史迹》。

虎丘山山顶上的圣迹。位于宝塔脚下。参见217页,图203。伯施曼拍摄。

岩山宝塔

距苏州以西约三个小时路程处,绵延着一段南北走向、层次分明、高约180 米的丘陵。丘陵各个部分的名称虽有所不同,但都风景秀丽,随处可见寺院、陵墓等古迹,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丘陵的东麓面积最大,名为天平山,山中有一座白云寺,建于公元826 年。寺旁有一座经幢,结构形似宝塔,上面刻有“白云塔” 三个字。在天平山山脊西南方不远处,经过约一小时的路程,便是灵岩山。它位于整片丘陵的南部,也是其中最为著名、最为秀丽的山峰。它的名字“灵岩”往往使人联想到山东长清县那座著名的寺庙—灵岩寺,还有那座与其同名的宝塔。

如今,宝塔只剩下八层完整的结构,塔身每一面均有开口,塔顶有一尖锥形结构,也许替代了之前被破坏的最顶层。宝塔最上方的六层呈明显的阶梯状。宝塔的内芯和楼梯都已消失不见,内部空间像是一个完全空心的圆柱。

苏州城西部灵岩山灵岩寺中的宝塔。原本有九层,高约30米,建于公元978年。伯施曼拍摄。

方山宝塔

苏州西南约1.5 小时车程处坐落着七子山,它被太湖伸展出的双翼所包围。其东北方向的一座山峰名为“上方山”,山顶上有一座已经完全被毁的寺庙,寺中伫立着一座宝塔。上方山上的这座宝塔与虎丘塔和灵岩寺塔是整座城市宏大风水系统中的重要元素。就像苏州附近其他的山峰一样,从这里你也可以极目远眺,欣赏广阔的平原、密布的水网,以及湖泊、山脉和城市,景色都蔚为壮观。大概只有从虎丘山欣赏的景色可以超越这里,因为在虎丘山,人们可以环顾四周,欣赏城市全景。

宝塔塔身向上逐渐收拢,共七层,最下方为基座。上方的五层以双重飞檐进行分隔,这些双重飞檐的下部结构十分丰富。斗拱从塔身的角落和墙面中间伸出,支撑下方的一重飞檐,斗拱之下刻有浅浅的浮雕。围绕塔身的飞檐向上翘起,形似大花环。上方的一重飞檐同样围绕着塔身,精致无比,向外凸出,在交错排列的窗洞下方形成窗台。塔身的每一面都通过凸起的竖向线条划分为多个区域。

整座宝塔结构规则,不过就像苏州周边的其他宝塔一样,各类装饰线条为它带来了灵气。最上方是窄帐篷状的塔顶,上面有一根高耸的刹杆,刹杆上装饰有相轮、伞盖和宝珠。上方山的这座宝塔似乎仿照四川纳溪县的那座宝塔而建,那座宝塔也是按照七层设计,并且也拥有较高的基座层,且上方的五层结构相同,轮廓也与上方山的宝塔类似,只是围绕塔顶的飞檐上翘的弧度不大。

从苏州西南的上方山远眺。山上有一座宝塔,可眺望东部的太湖。参见223页,图208。伯施曼拍摄。

苏州府上方山的佛塔。共六层,高约25米。始建于公元608年,如今的宝塔应是建于宋代之后。参见217页,图202。施特措达拍摄。

光寺宝塔

在城市的西南部,距离盘门不远处,有一座高约50 米的八角塔,共有七层。它是苏州最古老的宝塔,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宝塔之一。据说宝塔始建于公元241 年。文献资料中标明了具体的年份,所以毫无疑问,在这个位置当时肯定已有一座宝塔。只不过,最初的宝塔有十三层,而不是今天的七层。

开元寺建于梁武帝时期,位于宝塔以北,如今几乎已成一片废墟。唯一留存下来的、保存尚且完好的是一座庞大的两层大殿,即所谓的无梁殿, 中国各地都有此类建筑。这座无梁殿可能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 ),当时人们正在对寺庙进行最后一次修缮工程,并且将此殿用作收藏佛教经书的藏书馆。瑞光寺塔正位于大殿中轴线的正南方。除了最下方的基座,宝塔的上方还有六层。基座上方的飞檐已完全消失。

塔身的六层中,下方的两层各有八个门洞,上方的四层各有四个门洞,各层的门洞交错排列。每一层塔身均为八边形,每面墙上都装饰了壁柱和额枋,上方有浅浅的浮雕,墙身全部都被涂成了白色。每层的双重飞檐损坏严重,下面有两层精致的斗拱,下方的飞檐有瓦片覆盖,上方的形似窗台,与苏州其他宝塔的飞檐形式相似。塔顶为伞形,檐角向上高高翘起,屋脊弯曲,最顶端有一颗宝珠。

苏州府西南部的瑞光寺塔。共七层,高50米。始建于公元241年,如今的这座宝塔建于1126年。伯施曼拍摄。

在苏州东部偏南的地区,靠近城墙处,有两座完全相同的、并排伫立的宝塔, 位于一片废墟中,杂草丛生。尽管它们的塔檐受损,但其他部分保存良好,尤其刹杆仍然清晰可见。可惜双塔所属的寺庙已消失无踪。

双塔是苏州市内最小的宝塔,两者外观几乎完全相同。除了低矮的底层之外, 上方还有六层,塔身呈阶梯状,向上收拢,顶端有一根高高的刹杆,上面有环状装饰,圆环向上逐渐变小。刹杆的顶端有一个稍大些的悬浮状的圆环,上面另有一个精致的尖顶。这是此类相轮的绝佳案例。与苏州的其他宝塔一样,塔身上方的飞檐也为双层,下方的一层由斗拱支撑,上方的一层形式简单,同时也是洞口的窗台。只有底层是双重檐,却没有翘起的飞檐。塔身每一层的高度都很低,使得整座宝塔看起来更像是一座叠层塔。每一层或有四扇凸出的圆拱形券门,或有四扇矩形的虚门,其中装饰了花窗或碑文。两种门洞交替出现。墙面被扁平的框架分隔成若干部分,角落装饰着圆柱。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苏州,这两座引人注目的双子塔自然一再被文人墨客们当作好风水的象征。据说,它们一直对周边城市举行的科举考试有积极作用。

苏州城东部的双塔。参见图212。伯施曼拍摄。

苏州的双塔。共七层,高约25米。始建于公元985年,重建于1070年左右。参见图210。见于《中国佛教史迹》。

苏州著名的北塔位于北门附近,就在早已破败的报恩寺内,报恩寺也被人们称为北寺。宝塔高高耸立,是城市景观中的标志物。近期它经过大规模的修复, 算是中国中部最杰出的宝塔古迹之一,它在历史和宗教方面也有特殊的意义。

宝塔建筑之鬼斧神工、高处景色之优美壮阔,让中国人惊叹不已,成就了大量著名的文章和诗篇。北塔造型新颖,形态完美,一直为人口稠密、经济富庶的苏州城带来福气,是此地的地标。在艺术和宗教两方面,它将这座城市与遥远的过去联系在一起,三国时期的吴国为佛教的传入敞开了大门,同时带动了这片地区的繁荣昌盛。宝塔与这座城市本身的风水息息相关。

一条名为“护龙街”的主干道从北向南贯穿整个城市,全长4.5 公里。街名中的“龙”象征着城市的灵魂。龙头位于南端,以孔庙为标志,附近的两口井象征龙的眼睛。而龙尾就是北边高耸入云的北塔。正因其重要性,宝塔一直被人们妥善维护着,城中也常举办与宝塔相关的大型庆典。帕克曾描述过,这座宝塔装饰着华丽的灯光,照亮天空整整三夜。塔身的每一层都挂着灯笼,每层还有八位僧人同时转塔诵经。大户人家也纷纷为庆典捐款,以缅怀先人,祈求福报。

这座大型宝塔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极佳的美学印象。塔身各层的尺寸自下而上逐渐缩小,因此所有细部构件也必须缩小,更加精细,不过由于距离地面的高度逐渐变大,逐渐缩小的构件倒也不显奇怪。这些构件包括了门、佛堂、栏杆、腰檐以及最微小的细节。中国人,尤其是佛教徒,将建筑物的这种艺术生命力视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攀登一层又一层的宝塔,就像是登上佛教世界的一重又一重天,随着距离地面越来越远,人们也会感觉自己逐渐脱离尘世,变得越来越渺小和虚无。文人墨客常在诗文中表达这种感受,以宗教和精神世界中的标尺来衡量现实世界。

欧洲人也会有相似的感受,但文字中总少了这种超脱自然的心境。比如长期居住于此、对苏州及其周边地区有着全面认识的杜步西,他写道: “回廊层层转换,这座城市落在您的脚下,护龙街向南延伸至孔庙。西北边是熙熙攘攘的城门,西边是太湖、连绵不断的丘陵和伫立在山峰上的宝塔。平原上布满了村庄,在那里的最南端,耸立着一座宝塔的地方就是吴江。若你的视线沿着闪闪发光的运河向东望向远处的山坡,那里便是昆山。山脚下东北方向30 英里处是拥有10 万人口的常熟。转向西北方向,距大运河30 英里处,便能看到惠山。那里是拥有15 万人口的无锡,方圆30 英里内有数以百计的市镇,人口从1000 人至5 万人不等,或许还有近万座村庄,总人口高达500 万。”

江苏苏州府的北塔。参见283—287页,图264—269。施特措达博士拍摄。

苏州府北塔的模型。在此模型中,塔身过于纤细,塔刹过高。最底层回廊的墙面上应当是一扇扇窗户,而不是封闭的实墙。参见277页,图261;283页,图265。见于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

江苏苏州府的北塔。共九层,高70米。可能始建于公元300—400年间。后来在公元902—922年间重建一座十一级宝塔,1080—1160年间重建一座九级宝塔。现今的这座宝塔建于1582—1590年,修缮于1903年。参见277页,图261;283页,图264;284—287页,图266—269。见于《中国佛教史迹》。

江苏苏州府北塔外廊和佛堂的剖面。比例尺为1∶150。

江苏苏州府北塔墙身内部的一座佛堂。拱顶材质为赤陶。

苏州府北塔的外层佛堂。墙体材质为赤陶。伯施曼绘制。

苏州府北塔的首层平面图及第九层平面图。参见283—285页,图265—268。伯施曼绘制。

其他宝塔

江苏苏州府昆山县郊的石塔(左)和砖塔。法比希拍摄。

江苏苏州府的宝塔。高10米,可能建于公元980年,后来经过修缮重建。伯施曼绘制。

江苏苏州府光福镇(位于太湖岸边)的方形外廊式层塔。冯·韦斯特哈根拍摄。

江苏苏州府光福镇的宝塔。共七层,高约30米。参见23页,图7;259页,图241。林普里希特博士拍摄。

江苏苏州府光福镇的宝塔。共七层,高约30米。参见23页,图7;258页,图238。林普里希特博士拍摄。

(0)

相关推荐

  • 辽宁游学 | 文博考古-大辽北线之辽西古塔(7.16-7.18)

    大辽,一个被历史湮灭的王朝.无论从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首领,还是从916年正式建国算起至被金灭,辽都是一个传9帝持续200多年的王朝.但元人修辽史,属于隔代修史.同时修订时间只有11个月,且 ...

  • 七塔八幢九馒头,苏州古城最高,竟然是这座塔?

    "七塔八幢九馒头"是旧时苏州的一句谚语,说的是苏州的一些地标性的建筑,七宝塔.八经幢和九个澡堂(因澡堂的外形状像馒头,故如此称呼). 如今这样的馒头形浴室早已消失,只还有一些地名上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72)

    本篇要目: *********************************** 1411.法源寺塔 唐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 1412.慧彻寺南塔 唐 ...

  • 《中国宝塔》中国宝塔研究开山扛鼎之作| 百年旧照,西风塔影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那群宅男科学家们每周四晚上都会点一份中餐外卖,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外卖盒子上是一座八角塔的图案. 这座高耸入云的宝塔,虽然早已在一百六十多年前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 ...

  • 迷人的中国古塔

    中国塔建筑,欧洲人习惯称之为宝塔,需专辟领地全面阐述.究其直接原因在于人们将其列入不同的建筑类别,并视为优秀的艺术品和宗教文物,以品别其中的兴味.自1909年考察中国建筑归来,我便着手从事中国建筑艺术 ...

  • 【经典】一百年前西方建筑师镜头下的中国佛塔

    1906-1909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恩斯特·伯施曼跨越14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宝塔等建筑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留下了8000张照片.2500张草图.2000张 ...

  • 伯施曼和中国宝塔

    来源:京报网2021-05-01 10:00 X 作者:峥 嵘 1906年至1909年,德国建筑师恩斯特·伯施曼跨越中国14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宝塔等建筑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

  • 德国建筑师镜头下的中国宝塔,比梁思成、林徽因早20年

    中国塔建筑,欧洲人习惯称之为宝塔,需专辟领地全面阐述.究其直接原因在于人们将其列入不同的建筑类别,并视为优秀的艺术品和宗教文物,以品别其中的兴味. 自1909年考察中国建筑归来,我便着手从事中国建筑艺 ...

  • 中国建筑摄影鼻祖恩斯特·伯施曼的三次中国之行

    恩斯特·伯施曼(1873-1949) 伯施曼1873年生于昔日东普鲁士的梅美尔(Memel),1891年高中毕业后到夏洛腾堡工学院学习建筑工程,1896年进入普鲁士政府机构担任建筑与建筑工程事务的官员 ...

  • 【旧影】中国建筑摄影鼻祖恩斯特·伯施曼的三次中国之行

    恩斯特·伯施曼(1873-1949) 伯施曼1873年生于昔日东普鲁士的梅美尔(Memel),1891年高中毕业后到夏洛腾堡工学院学习建筑工程,1896年进入普鲁士政府机构担任建筑与建筑工程事务的官员 ...

  • 中国建筑摄影鼻祖   恩斯特 · 伯施曼的三次中国之行

    恩斯特·伯施曼(1873-1949年) 伯施曼1873年生于昔日东普鲁士的梅美尔(Memel),1891年高中毕业后到夏洛腾堡工学院学习建筑工程,1896年进入普鲁士政府机构担任建筑与建筑工程事务的官 ...

  • 恩斯特·伯施曼。

    清朝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1902年,一位29岁的德国青年第一次来到中国.中国古建筑的宏伟外观,精巧的布局,高超的工艺水准深深的打动了这位初到东方的德意志青年. 四年以后,这位名叫恩斯特·伯施曼的青年人 ...

  • 一百年前英国建筑师笔下的玛雅古城遗迹!

    文案转自:手绘家 名家赏析系列--艺术写生 作者: Frederick Catherwood <中美洲的古代遗迹>是19世纪英国画家Frederick Catherwood绘制的关于玛雅古 ...

  • 伯施曼:孔庙是中国文化和政治高度结合的建筑符号

    孔子极其学说在西方也广为人知,伯施曼在考察中国祠堂建筑的时候对分布在各个省份孔庙进行了考察记录,为西方人深入了解孔子和中国建筑提供了新的素材.伯施曼通过曲阜.太原.宜昌.长沙等地祠堂建筑的考察,呈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