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勇/一件大皮袄(散文)
1944年4月到6月间,日本侵略者做垂死挣扎,发动了河南战役。面对强敌,国民党部队全线溃退,导致豫西地区沦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危急之中,八路军派出了由精锐部队组建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豫西,建立起了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根据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抗战故事写的系列散文《豫西,豫西……》发表在《嵩山风》杂志,《一件大皮袄》是其中一篇……
在豫西抗日纪念馆内,可以看到这样一组雕塑:一张八仙桌摆在窑洞的正中间,一位身着八路军军装的首长正在和一位身穿长袍马袿的士绅进行交谈,呈站立状态。另有两人坐在八仙桌边做倾听状。顺着八路军首长伸出的手指的方向看去,可以看到八仙上有一件折叠整齐的大皮袄,一支二十响大镜面盒子枪。从八路军首长的动作看,是要把皮袄、手枪送给对面的这位士绅,而士绅则出了摆手推辞状,不愿意收下……
整组雕塑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细腻。八路军首长着装整齐,头戴的军帽棱角分明,尽管身着单薄,人依然显得非常精神。其上衣风纪扣紧扣,脚上的绑腿扎得非常紧实,一道紧缠着一道,勒痕非常清晰。脚上穿着一双布鞋,鞋底已经没入到泥土中,给人的感觉站得非常踏实;对面的士绅头戴一顶瓜皮帽,帽檐儿紧紧勒在眉毛上方,两只眼睛上眼皮下垂,目光显然落在脚下。厚厚的长袍马袿得体在穿在身上。脚上同样是布鞋,鞋底儿在地面之上,给人站立不稳的感觉。两座塑像对比,一个高大威武,目光烔烔,直视对方。一个小心谨慎,低眉顺目,不敢和对方的目光相碰撞。再看坐着的两位男士,一位留着中分发型,身着中山装,显然是一位地方干部;另一位同样戴着瓜皮帽,穿着长袍马袿,分明是地方士绅。
看到这组雕塑,大家都会产生如下疑问:人物的原型到底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还有八仙桌上的那一件折叠得整齐的大皮袄,一支二十响大镜面盒子枪,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在豫西抗日纪念馆义务讲解员的讲解下,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荡气回肠的故事在我们面前慢慢地展开……
故事发生在农历1944年的年底。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渡过黄河以后,和日顽部队展开了三个月的殊死斗争,不仅部队减员很厉害,后勤供应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队伍缺少弹药,有的连队每人只有两发子弹,有的战士甚至没有子弹。更重要的是,现在数九寒天,战士们还穿着夹衣,经常发生冻伤减员,难以开展正常的作战行动。为此,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嵩山区专员公署召开会议,决定通过充分发动群众的方式,搜集国民党溃退时留在民间的弹药,同时征集棉花、棉布,争取在短时间内让战士们穿上棉衣。
由于豫西山区深受日顽部队的搜刮,以及国民党残兵溃将的盘剥,群众手中的物资非常有限。这个时候,怎么再向群众伸手筹集物资?就在大家感到作难的时候,河南省的巩义小汜沟有个姓吴的地主,还有琉璃庙沟的地主兼煤矿资本家张诰,给嵩山区专员公署专员范惠同志送来了一件大皮袄,一支二十响大镜面盒子枪。其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要以此接近豫西抗日根据地的高级干部,摸一下共产党的家底,看看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还能不能在当地坚持抗日?听到这个消息后,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联合嵩山区专员公署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认为无论条件多么困难,也要严格执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坚决把大皮袄退还给张诰。同时,还要以感谢地方乡绅支持抗日的名义,召开一次答谢会,趁机向乡绅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鼓励人民群众支持八路军开展抗日战争的积极性。
答谢会在柏茂庄园召开,由资本家张诰主持会议。柏茂庄园位于巩义市新中镇新中村琉璃庙沟,最初由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张佑修建。张诰是张佑五弟张祜的儿子,1915年从北京法政学堂毕业后开始经营煤矿,聚敛了大批的钱财,成为当时巩县东部举足轻重的大财主,在地方很有号召力。听到八路军要召开感谢会的消息,张诰感觉脸上非常有面子,心中非常高兴,很快就召集到了分别来自巩义、新密、荥阳等地的三四十位乡绅参加会议。答谢会开始后,范惠同志首先向大家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讲了当前抗日的形势,对大家说:“小汜沟的吴员外,还有大老板张浩给我们送来了大皮袄和手枪,这是支持抗日的表现。不过,我们八路军是有纪律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把手枪留下来用作抗日,大皮袄原路退回,我们不能收。”
豫西抗日纪念馆内的雕塑,讲的正是这个故事。穿八路军军装的正是嵩山区专员公署专员范惠同志,对面头戴瓜皮帽站着的正是张诰。真实地再现了当时退大皮袄时的场景。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当地乡绅来参加答谢会之前,已经有很多的谣言到处传播,有的谣言说共产党的部队要派粮派捐;也有谣言说,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已经弹尽粮绝,坚持不下去了。现在,众乡绅听到的是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坚定的抗日态度,看到的是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严明的纪律,来时忐忑不安的心安顿下来。特别是看到范惠同志衣着单薄,忍受的寒冷,却毫不犹豫地把张诰捐的大皮袄退了回去,立即感动了各位乡绅,大家纷纷表示要支持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有钱出钱,有粮出粮,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
一件大皮袄的故事看似很简单,在那个烽火连天艰苦抗日的岁月里,却体现出了共产党的军队执行群众路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从另一个方面也印证了国民党军队肆意掠夺人民财富的丑恶,更让豫西人民群众从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身上看到了希望。因此,从捐大皮袄到退大皮袄,张诰的心理发生了彻底地改变。从对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不信任变成信任,再到心悦诚服,让他彻底认清了国民党军队是祸害人民的军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是人民的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张诰就趁着众乡绅支持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的热情不断涨高,及时对大家说,现在八路军没有棉衣穿,穿着单衣和日本鬼子拼命。你们都是当地有名的乡绅,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为我们的子弟兵捐些布和棉花。张诰说完,让大家在本子上签名报数。张诰首先写下了棉布一百尺,棉花十斤。在他的带动下,众乡绅纷纷在本子上签字表示同意。一个乡绅写得少了,张浩当场就训斥他说:“这是为了抗日救国嘛,你怎么捐这么少啊?”该乡绅忙说:“好,好,好!你大老板带头捐,我还有什么说的?再加五十尺的棉布。”
这个故事还写在了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的《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一书中。时任嵩山区专员公署专员的范惠同志在该书《嵩山区专员公署活动情况》文章中这样写道:“当地群众听说部队要借布,也都拿出自家织的粗布,纷纷送到部队和我们专署所在地,硬要我们收下。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群众送的布退回去。那场面可真感动人!当时,不光嵩山专署开展借布,其他县借的也有。我们专署还专门给借主打了盖大印的借条。这也是个历史的见证吧!这样一来,我们有布了。但借来的都是白布,我们就用黄莲籽、草木灰,把白布染成黄色或灰色,虽然颜色不好看,战士们却都有衣服穿了。巩县回郭镇还派人送来了棉花、药品等物,对我们支援很大。”
作者简介:
贾国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行为证据》杂志社主编,新媒体《行参菩提》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测出的不仅是心跳》、《谜底就在现场》、《致命谈判》、《命案现场》、《神探》、《大测谎师》、《市长命案》、《市长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参菩提》等。创作、投拍了《命案现场》(20集)、《捕狼人》(20集)、《完美指控》(30集)、《博弈》(30集)、《糊涂县令郑板桥》(36集)等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多部!
新媒体《行参菩提》自2014年2月上线,目前已经有固定关注读者近80000人。圆满举办了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每日按时推送的“【金榜题名】全国报纸副刊散文一览无余”栏目已经成为行走散文界的新媒体金牌栏目。
关注《行参菩提》公众号(Ip:jgyxcpt),行走祖国大地,尽揽山川秀美!这是一本免费的行走散文新媒体杂志,每天都有新推送,每天都有心不同。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投稿同时请配发个人近期生活照片和创作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