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隶变研究(修订版)》第八部分札记

前几天偶见此文大家经典丨赵平安先生《隶变研究(修订版)》出版,遂购此书一观,本书第八部分为全书精华所在,其云“本章所考隶变中的未识字凡四十余,从考释的角度,略可分为五个大类”。今略作札记如下:

1、字形早已辨识,并非“未识字”,此类颇多,仅举三例子。

a、

歬字,追敦作

、南唐《说文解字篆韵谱》

,书家常用字形,并非“未识字”。

b、

此字形见班簋,见清《西清古鉴》。早识,并非“未识字”。

c、

此字形见明《顾氏集古印谱》。早识,并非“未识字”。

2、辨识错误的,亦举三例。

a、

此字为“俭”,见郭沫若先生1965年在《文物》第4期题为“乌还哺母石刻的补充考释”一文,然郭老未谈及字形变化流变,仅辨识而。实则清代《汉印分韵选集》有

这一字形,则

就是省写而。

(乌还哺母石刻)

b、

“䴢”字有,此字乃“䴢”。不必他处寻觅。

c、

此字为“缶”,作“铝”解完全不通。字形早见于“栾书缶”,1958年容庚、张维持《殷周青铜器通论》将其定名为“栾书缶”。(见下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