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滨:教育家特质:担当与坚持
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为此,教育改革呼唤教育家办学。培养大批优秀的教育教学名师、培育教育家,是我国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有人把教育家分为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从新时期对教育家成长规律进行的探讨与梳理中可以看出,已经成长起来的和正在成长的教育家,在一定程度上都属于教育实践家。因为,他们大多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 ,课堂是他们成长的沃土,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智慧是他们不断走向成熟的基础,他们更能准确深刻地把握住教育的脉搏。
努力创造条件 , 帮助教育实践者成为教育家,让教育家们共同前行。
探寻当代“教育家”的特质
从古至今,中国不缺乏教育大家。古代有孔子、墨子、荀子等,近代有陶行知、夏丏尊、蔡元培、张伯苓、晏阳初等。那么在当代,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教育家?教育家到底有哪些特质?以海淀区身边的几位教育名家为例,可以窥斑见豹。
“学识渊博”的李晓风老师、“新教师”王春易老师、“分享智慧”的张鹤、“铁人”索玉华老师、“行走的玫瑰”窦桂梅老师、“艺树人生”张亚红老师,还有“带领团队研究”的我,这一张张“画像”, 各有特点,却又共性最多。他们爱学生、爱自己的学科、爱教育,研究课程、教学、评价,越过一个个台阶,从有意义的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传递着的是每位教师“不断地自我超越”。在“不断地自我超越”的背后,我看到的是“担当”和“坚持”,这是他们身上的特质。
“教育家的担当”任重千钧。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工作中,担当代表着“在其位、谋其政”的履职尽责,更代表着“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无畏勇气。
担当是一种气魄,在教育变革的背景下要与时俱进,敢于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与任务。这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有知识、能力和方法。
担当更是一种使命,随着社会和教育发展,这个使命呈动态变化的态势。清华附小的窦桂梅老师说,“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教育的使命就是呵护这种愿望”,于是,她就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个使命,坚持为儿童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紧走课程改革之路,积极构建“1 x”课程体系,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优秀范例。
“教育家的担当”任重千钧。教育家的担当,体现为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教育的使命感,也体现为宽视野和高境界。他们不拘囿于教育教学的领域,更是关注当下,着眼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未来。
“教育家的坚持”价值千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教育家的成长路径各不相同,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教育探索的每一个阶段,他们都是积极主动,善于思索,勤于解决教育问题,并且持之以恒。在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挫折时,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坚持,在不断地遇到难题、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坚守教育理想、百折不回的精神是促成教育家稳步成长的重要原因。北大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张思明“用心做教育”,始终以一个实践者的身份在坚持、在探索。教育工作于他是事业,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思考、琢磨、感悟、享受,于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教育家的坚持”价值千金。教育家的坚持源于对教育的终极关怀,表现在对教育价值的尊重和敬畏,更表现在对教育价值回归和实现的关注。
教育家的“生长”与“培养”
教育家的生长是“不知不觉、无为而为”的过程。
教育家的荣誉称号不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他们大都把崇高的教育理想信念落实到平凡的教育教学中,坚守正确教育价值观,思考教育教学的本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勇于探索,乐于钻研,一路走来,乐此不疲。渐渐地,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风格,对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才被称为“教育家”。
教育家的生长可以说是不知不觉、无为而为、水到渠成的过程,只是在这个看似“自然而然”的生长过程中,这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们一路都在披荆斩棘地坚持,而且他们并没有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为什么出发,他们的心中,永远承载着对教育的大爱,对民族对国家的大爱。
“培养”与“生长”并不冲突。教育家的生长是个自然的过程,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智慧是教育家的基本特征。但好的环境有利于教育家的成长。科学高端的平台,高水平教师的深度互动,可以帮助他们提炼教育思想、定位教育风格、践行教育理念、发挥教育影响。普通教师要成长为教育家,更需要被影响、被唤醒,潜心育人,严谨笃学。
教育行政部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系统而完整的培养制度,引领、推动、支持一批教育名师的成长。不是人工培育,也不是拔苗助长,只是给予他们更加宽松的空间,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 这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
引领教育家的成长
海淀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云集,在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进程中,社会、家庭对海淀教育期待非常高,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区域社会、家庭对教育的期待?在“超前的理念、完善的机制、明确的方向和高远的目标”思想指引下,海淀区“两委一室”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建构个性化立体式培养模式,致力于高端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探索促进教育家成长的长效机制,实施“成长中的教育家”培养计划。
成立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和特级教师研究中心。导师团队指导学员团队,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秉承“整合资源、高端培养、构建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平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整合名师资源、拓展骨干教师培养途径。
海淀区特级教师研究中心旨在促进特级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提高,搭建更加宽阔的研究交流平台,促进更多的特级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育名家,保持和发展海淀基础教育的人才优势。
这些平台是教育正能量产生、释放、传播、循环、再生的地方,让更多教师的坚持更具动力,让更多教师肩负的使命更加神圣,从而拓宽了普通教师成长的路径,形成了团队协同发展的态势,带动更多的教师行走在“成长中的教育家”的路上。
开展系列海淀区基础教育名师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十二五”期间,海淀区委教工委和海淀区教委开展了基础教育名师教育教学实践系列研讨会,这是海淀区加强名师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已经开展了七位特级教师的研讨会。七位教师,七种风格。这一系列研讨会,是每位教师总结教育教学成果、梳理提炼教育思想的过程,是凝练教育智慧,担当起引领区域教师队伍发展的过程,促进了海淀区教育名家的发展和成熟,是推动海淀教育高水平发展和未来教育家成长的重要举措。
培养教育家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需要为教育家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营造宽松的环境,探索造就教育家的机制。当教师工作这个场的教育生态、学科生态良好,“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加丰富的时候,教师的成长才更稳定可持续。海淀区近年来加大了教师教育经费投入,逐步完善教师教育体制,搭建名师发展平台,建立起各学科的名师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批北京市级名师和特级教师。
“担当”与“坚持”是教育家的特质,而教育家的支撑点是爱。教育家的爱是广博的爱。爱是尊重,也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加快学生成长,促进教师自己成长。海淀区通过教育家办学、教育家教学,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也吸引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以创造性的教育智慧参与到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海淀整体教育水平。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未来教育家》2014年8月6日期刊。本文作者罗滨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中小学校长论坛尊重原创,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