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亲自带你练拳:武禹襄《太极拳解》集解(十五)
武禹襄祖师
祖师亲自带你练拳
一一武禹襄《太极拳解》集解(十五)
李新方
【原文】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
【解曰】“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物来顺应,典出《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宋代丘葵《记先贤》诗:“进学在致知,涵养须用敬。廓然而大公,物来则顺应“;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但多指处世的一种态度,且多偏于消积的理解,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客观规律的影响,所谓“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祖师的把“物来顺应”创造性地用于武术科学,指的是技击的全自动化,也就是身知,如前文“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干斤也”。
同时,养生和修道也尽在其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防身、健身、修身,都是全自动化的,走架打手和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无不符合客观规律,都是自由自在的,自觉地主动适应客观规律,而又能够按照客观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故理解更全面、更深刻、更积极,更有社会意义。“渐至”二字总括全文,是按照以上方法修炼,就可以逐渐达到太极拳之物来顺应的高级境界。
李亦畬书武禹襄《太极拳解》(一)
(二)
(三)
“是亦知止能得矣”,典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首《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慮而后能得”,是说学太极拳要达到物来顺应的高级境界,也是一样,首先要知道太极拳这门武术中的“大人之学”之止于至善的高级境界是什么、在哪里,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并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从而有所收获。
那么,太极拳止于至善的高级境界在哪里、是什么呢?祖师此文尽矣,何须多言?然而,现在学太极拳的许多人常常慨叹明师难遇,真传难得,而祖师留下的只有文字,却没有视频或图片等影像资料,今人无法知道祖师的拳是怎么练的……这倒要反问一句了:这倒要反问一句了:祖师的拳你能看得懂吗?如果你真能看得懂,就能看得见。
文字是有信息能量的,祖师的文章“是以气言”(武禹襄《太极拳四字不传密诀》),“有气以充之,则观其文也,虽百世后,如立其人而与言于此”,“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惜抱轩全集·文集第六》)。《坛经·忏悔品第六》亦云:“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
是以祖师与我们同在,你想看见祖师练拳,并不需要穿越时空隧道,只要把祖师的拳论读懂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即与祖师处于同一频道,你不仅可以见到祖师练拳,而且祖师会对你耳提面命,醍醐灌顶,亲自带你练拳,“口诏之,颐指之,身形容之,手足提引之,神授而气予之”(武延绪《李公兄弟家传》),你也可以见到历代宗师练拳,还能够结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明师和高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庄子·天下》)。
武延绪《李公兄弟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