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文物遗迹及其价值

'流淌的记忆'

东北地域文化十五讲

第十一讲

高句丽文物遗迹及其价值

主讲人:耿铁华

耿铁华,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中国朝鲜史学会常务理事、高句丽渤海研究会副会长。现任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特聘院长。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集安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吉林省社会科学高句丽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1993年国务院批准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耿铁华教授出版了《中国高句丽史》《高句丽史论稿》《高句丽考古研究》《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好太王碑新考》《高句丽史籍汇要》等专著。在国际、国内发表了《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学研究》《先秦时期的宦官》《监国制度考》《好太王碑无完整拓本》等多篇学术论文。至2019年,出版学术著作30多部,发表论文210多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

1
被历史烟尘隐没的古王国——高句丽

在东北边陲地区,高句丽民族曾建立地方民族政权,这个存续年代长达705年的王国与它辉煌一时的文化随着灭亡而湮没无闻。清末,好太王碑的发现使得这个隐没在东北边疆的古王国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耿铁华老师以高句丽历史作为切入点,从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领域深入地分析其文物遗迹价值。通过讲述高句丽的“前世今生”,使听众深入了解高句丽王国曾经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并认识到现存高句丽文物遗迹对研究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史以及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

2
穿越历史,回顾往昔

耿老师以一条时间轴“讲”高句丽民族源说,“看”高句丽王国兴衰。

东北最早的地方政权应为西周时期的箕子朝鲜,后卫满取代箕子侯准,东北地区被其统治,史称卫氏朝鲜。

汉武帝设四郡

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在东北地区设乐浪、临屯、真蕃、玄菟四郡。高句丽民族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玄菟郡内置高句丽县是高句丽族主要的活动地域。高句丽,又作高句骊(读音一声)。有学者将其解作高大黑马、骑马民族之意,或根据文字解为旅行之像、或根据意义解为黄铜、首邑、中京等,或以音韵解为介莱、朱离、沟溇。实际沟溇即“城”,汉字表义,解为善于筑造山城的民族。

关于高句丽民族起源,目前有秽貊说、夫余说、商人说、炎帝说、高夷说等。无论哪种说法都可以看出,高句丽民族起源于今中国东北地区及环渤海地区,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

高句丽建国

高句丽政权始建于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建国之王名邹牟(又名朱蒙),夫余人。《好太王碑》记载“应声即为连葭浮龟,然后造渡,於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

高句丽两次迁都

初都为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五女山城为军事卫城。高句丽第二代王儒留王迁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区),尉那岩城为军事卫城。尉那岩城易守难攻,因此第十代王山上王时期,一度将尉那岩城当作都城。因“尉那岩都”速读音似“丸都”,又称为丸都城或丸都山城。长寿王十五年,高句丽第二次迁都至平壤(今朝鲜平壤)。称平山城或平原城。高句丽以纥升骨城为都40年,以国内城为都425年,平壤城为都240年。

高句丽灭亡

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朝出兵攻占平壤,高句丽灭亡。高句丽共传28王,这个存续年代长达705年的地方民族王国从此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3
文物遗迹,视觉盛宴

高句丽的文物遗迹主要分布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北部。耿老师以世界遗产——“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为例,向我们展示高句丽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成就。

大量图片和精确数据重现了高句丽都城独特的构筑特点:高句丽都城依水而建,每座都城都有两条江河通过都城,作为军事卫城的山城易守难攻;形成一座平原城和一座山城组成的复合式都城格局。

国内城出土的鎏金佛像以及长川1号墓礼佛图等文物说明佛教也是高句丽灿烂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佛教的传入对高句丽的社会、文化发展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积石墓是高句丽民族的传统丧葬方式,好太王陵为方坛阶梯石室墓,是高句丽王族墓葬的极具代表性的陵墓。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隶书碑文,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传说以及好太王功绩;同时在书法方面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神农图)

从高句丽不同时期的壁画可以看出,除了含有高句丽民族独有的文化特点,中原文化也对高句丽影响颇深。早期及中期墓葬壁画的内容多为再现高句丽王公贵族家居、宴饮、歌舞、百戏、狩猎等社会生活。高句丽晚期墓葬壁画多呈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如,神农,伏羲,女娲等,绘画风格方面也与中原魏晋时期极为相近。
高句丽文物遗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艺术特点,有着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也是消失的高句丽历史文化的特殊见证。
4
文物遗迹价值

从好太王碑的出土到现在各国学者对高句丽文物遗迹研究已有140年,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高句丽的文物遗迹,耿老师将高句丽文物遗迹价值总结出以下五点:

世界遗产价值

中国申报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符合世界遗产六项标准中的五项标准。

考古价值

通过出土的高句丽文物遗迹,可以证实高句丽民族的存在及其生存状况;从碑刻、壁画、器用等文物可以考究高句丽民族的物质文化状态。

历史价值

高句丽文物的历史价值在于证明高句丽历史的真实存在,追溯高句丽民族起源与建国、都城变迁等,高句丽文字记载同时纠正历史文献记载的错误与不足。

贵族墓葬壁画的发现可以对研究高句丽社会生活、文化、民族习俗有重要意义,直观的展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

艺术价值

主要表现在书法、绘画和造型艺术等方面,好太王碑、冉牟墓志、墓葬壁画研究充分发掘和展现高句丽艺术价值。高句丽壁画绘画技艺的研究和保留也是对高句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

实用价值

高句丽都城遗址以及出土文物都是文化最直接的反应,它除了展示古代历史文化还间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嘉宾点评

朱立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

感谢耿老师为我们带来一期学术价值极高的讲座,我总结了耿老师此次讲座的几个特点:

1. 丰富性。首先耿老师不仅是从历史学角度讲述,也在考古学、文物学、民族学、艺术学甚至是传播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上为我们讲解高句丽的文物遗迹价值;另一个方面在历史时间上横跨千年,从商周先秦时期到汉魏时期,与高句丽相关的整个东北地域历史文化,都从不同学术角度一一讲解,十分精彩。

2. 严谨性及开拓性。耿老师多年在田野间进行调查研究,用精确地数据阐述高句丽文物遗迹的考古及历史价值,充分体现了耿老师治学的严谨性。同时,耿老师在研究高句丽的历史问题上十分具有开拓性,解答了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正本清源,有理有据。

3. 典型性。耿老师从宏观层面为我们梳理了整个高句丽民族建国到灭亡的历史;又简略得当,以点带面的通过讲解高句丽的好太王碑,墓葬壁画等文物遗迹向我们呈现了高句丽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5
答疑解惑倾囊相授

问题一:请问耿老师,在隋朝前期和隋朝稍微之前一段时间,即南北朝后期的时候。根据“谭图”看,契丹和靺鞨都是有自己的疆域范围的,但是这两个部落算不算是处在高句丽的“势力范围”覆盖之下呢?

耿老师:汉唐时期,契丹的活动范围主要是辽宁和吉林的西部地区,在辽阳、抚顺到太子河、浑河这个地区是与高句丽相接。好太王时期东征西讨,将疆域扩张西近西辽河,北攻夫余至松花江流域,东临大海,南征百济至朝鲜半岛韩江流域。《好太王碑》有记载高句丽扩张领土时与契丹有交战,因此两者之间虽有交集,但也有界线划分。在隋唐之前,靺鞨族受高句丽政权统治,契丹族也有一部分在高句丽境内,可见高句丽疆域之大。

问题二:请问耿老师,林沄先生曾指出,汉代以后文献典籍中的“貊”专指高句丽及其别种。关于“汉代以后的“貊””和先秦“貊”的关系,林先生提出三种假说,即(一)“貊”人西周在辽西大小凌河,战国因燕国扩张而退守鸭绿江一隅;(二)先秦“貊”人被燕驱逐,一部分人迁移到东北方山林,后来成为高句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而这并无文化、人种方面的联系,为王莽时期复古硬派为貊。老师您更倾向于哪种说法?

耿老师:目前学术界对“濊貊”的研究还有不同意见。“濊”史书中有传,“貊”无传。“濊貊”在先秦时期的文献当中就有记载,如《国语·齐语》。在先秦时期,“濊”、“貊”是分别记载;汉朝以后,记载就比较混乱,往往将“濊貊”连在一起。“濊貊”单指高句丽的问题,我认为它是后来中原王朝政权将北方民族都称作濊貊。我十分赞同金毓黻先生提出东北很多民族属于“濊貊”系统,“濊貊”可能是一个集合性的称谓。在中原,对高句丽称“高夷”,但因文献当中也有记载高句丽是濊貊,夫余是濊貊,因此很多学者认为高句丽起源于濊貊,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今后继续深入探讨的。

问题三:有文献记载高句丽民族善歌舞,其中也记载了许多高句丽乐器。请问老师高句丽壁画中是否留有乐器图像?我们是否可以学习敦煌研究去尝试复原高句丽的乐器和歌舞。

耿老师:高句丽的乐器与中原乐器不太相同,你的问题可以归类为音乐考古研究。《集安高句丽墓壁画的音乐考古学研究》这本书主要是研究壁画中的高句丽乐器;另外,朝鲜的学者全畴农也在研究高句丽壁画中的乐器。对于高句丽民族乐器的研究,可以和敦煌壁画的乐器进行比较研究,也可以与辽东地区的魏晋时期和汉末时期的壁画进行对比研究。我们不仅要从考古学、历史学角度对高句丽进行研究,同时也需要从艺术学角度进行研究,如果把高句丽乐器和舞乐复原出来,那既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也是物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问题四:请问老师,高句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是否与中原王朝的更迭紧密相关,其书法风格是否可以看作上承汉晋,中续北朝,下接隋唐呢?冉牟墓志和好太王碑书法上又有什么异同?

耿老师:好太王碑书法艺术既继承了汉代隶书风格,又与魏碑相近,但与碑刻体又有所不同。因此,很多人将好太王碑书法自成一种书体进行研究。冉牟墓志有隶书风格又有汉简书法风格;它不同于好太王碑,是由软笔书写的,更具有书法研究的价值。进行高句丽书法研究,要按照其发展史进行总体研究,而且不仅要考虑书法风格,也要考虑书写人个人的风格。

只要你愿意
我们永远一起
跟随流淌的文化

探寻文明的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