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堂967 || 接纳孩子的做事动机,引导孩子三步走
在今天的早课堂开讲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
如果你生病了,跟领导请病假,而领导直接对你说:“什么生病,我看你就是不想上班,懒的!”你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呢?
一定会觉得羞辱、生气,甚至愤怒吧?
被人当面“揭穿”做事的动机,这滋味可不好受。更别说这个动机根本不是真的,而是别人强加给你的。
可是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少家长却经常做类似的事情:
孩子不想做某件事的时候,家长直接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就是懒”;
孩子的想法跟家长不一致时,家长就生气,认为孩子是故意跟自己作对;
有时孩子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家长还要说“你才不是”怎样怎样,“你就是想”怎样怎样。
强行揣测孩子的做事动机,甚至用自己猜测的错误动机来代替孩子的真实动机,这样做会产生三个严重的后果:
第一个后果是,孩子觉得家长根本不理解自己,不愿意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第二个后果是,孩子对自己的真实动机和内心感受产生疑惑,开始怀疑自我;
第三个后果是,孩子的自尊和自我价值被否定,容易内疚和自卑,或是干脆破罐破摔。
所以,就算我们心里总是在琢磨孩子的想法,也不能直接对孩子说“我觉得你就是在想什么什么”。我们应该按下面这三个步骤来做:
第一步:询问原因
比如孩子对你说,我不想再学英语了。
先别对孩子下结论,别直接说“你就是懒”或者“你就是怕吃苦”这样的话。
也别着急说“怎么能不学呢,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别逼着孩子承认自己错了。你可以平静地问问:“怎么了呢?前几天看你还学的挺来劲呢,今天为什么不想学了啊?”注意,你要做的询问,不是质问,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第二步:接纳孩子的真实动机
你真诚地询问了之后,孩子可能会说各种原因。比如,我觉得英语根本没什么用。
又或者是,我觉得学英语太难了,我听不懂。这个时候,还是要耐住性子,即使你觉得孩子的动机似乎并没有那么好,也没关系,我们要做的还是“接纳”。
你可以先肯定孩子的感受,说:“哦,你觉得平时我们根本用不上英语是吗?”
或者是:“哦,你觉得学起来有点难,不想继续了是吗?”
第三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的动机被接纳,感受被肯定之后,他们会放松下来,不再那么焦虑了。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进一步,帮助他们梳理情绪,找到原因,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接着上面的例子,孩子认为英语没用,你可以提出你的建议,比如可以用来看英文动画片呀,玩英文原版的游戏呀。如果孩子是产生了“害怕困难”的情绪,那你可以先帮孩子降低一些难度,从比较简单的内容开始,或者是减少一些学习量,等孩子上手了,再逐步提高。总之,我们是要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对孩子这个人做出判断和指责。
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重点:
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推测强加到孩子身上,否则孩子会变得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甚至怀疑自我,否定自我;家长想要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可以先询问原因,了解孩子感受后,不论好坏,要选择接纳,最后提出建议,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长和孩子日常互动中的点点滴滴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来源:范叔,公众号读书有范(ID:dushu259),美好晨光,伴你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