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海外华人心中的于魁智(一)于魁智的唱腔

《说说于魁智》之一:于魁智的唱腔

作者简介:

     文华先生,现居多伦多,出生在天津。自幼深受京剧样板戏的影响,常年对京剧研习、锲而不舍,一九八七年以《让徐州》初次参加当地的演出比赛,后又多次参加天津市组织的京剧票友演出,2007年3月23、24日在央视11频道《跟我学》栏目的票友展演中,演唱了一段《让徐州》。对《卧龙吊孝》、《让徐州》、《上天台》、《战北原》的演唱颇有心得。

周信芳曾说过“杨宝森救了一大批调门不高的老生演员”,“杨宝森”的调门天生就不高吗?

杨宝森出身梨园世家。12岁搭斌庆社,边学边演,转战京沪崭露头角。为前辈名家所赏识,素有“小余叔岩”之称,16岁嗓子倒仓,其倒仓时间非常漫长,虽然一度不能说话,但他对余派艺术的热爱痴心不改,到处访高师,尤其是堂兄杨宝忠这个余派弟子对他的指点,更使他对“余派唱腔的清醇峭拔、脆爽遒劲”了解的一清二楚,深知余派唱法的劲头、气口和转折收放的尺寸,何处该用“擞儿”,何处该惜气力。

恢复嗓音后,发现自己的嗓音变的中低音宽厚有余,而高音脆亮挺拔不足了,经过漫长的摸索,再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一改往昔激昂高亢、响遏行云的声腔火爆、叫座的历史,代之以悲凉、悲切、深沉、含蓄,以唱情、韵味取胜的特点,像《碰碑》《洪羊洞》《乌盆记》等。

这段《文昭关》的二黄慢板也是最具杨派悲凉悲愤特点的代表作之一。

第一句“一轮明月照窗前”,在“明月”,杨先生用了一个非常长的装饰音,当时的环境是万籁俱静,一轮浩劫的明月挂在窗前,整个气氛突出一个“净”字,而这个“静”字正好与伍员像波涛翻滚一样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所以要长的平缓舒展,“照窗前”的“前”字用了一个迂回婉转的唱腔,使他有一个较大的起伏,从而达到一个渲染气氛的目的。下面的“似箭穿”的“穿”字,要唱的凄凉哀怨,把伍员的那种如万箭穿心一样的痛苦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人们常说杨派唱腔“有尺寸不能量,有份量不能称”,就是表现在这些地方,如果唱的不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于魁智先生就比杨宝森高一个调门,一张嘴第一个字,就把杨派的悲凉凄凉哀怨的味道唱的是高亢激昂,最具杨派特点的几个悲腔,也是高低起伏的没把尺寸唱够,没把人物的悲愤悲切、深沉含蓄的情感唱出来,平平淡淡的,失去了婉转迂回的韵味,就难以抓住懂戏的戏迷的内心,所以票界说他唱的京剧没有人物,没有感情,这哪是京剧呀?简直就是京歌吗!

杨派唱腔的另一大特点“够着唱”也叫(提溜音)。比如“一轮明月”的“明”字,,让观众觉得唱的有点费力、够不着,主要是为了给人以悲凉苍郁的感觉,可于魁智的嗓音好,轻松就唱上去了,把杨宝森设计悲凉悲切的特点,给唱没了,这就是号称中国京剧的领军人物,人物的感情都没唱出来,这水平可真是高啊!

于魁智的声音干净,再用鼻腔发声,就更难以挂味了,像遥条辙“照窗前”的“照”(a-o),江阳辙“窗前”的“窗”(ang),“言前辙”似箭穿的“穿”(an)都是从鼻腔发出的,于魁智本来就宽音不足的声音听着就更加尖细了,稚嫩的像童声。而细听杨宝森的发声位置,都是从喉部以下丹田和胸腔的结合、再靠口腔的共鸣,才使得声音那么的纯厚、悲凉悲切。闭目凝神倾听,其韵味真的是绕梁三日之啊!

彤云低锁山河暗

疏林冷落尽凋残

往事萦怀难派遣

荒村沽酒慰愁烦.........

在一段低沉慢頓的前奏下,肩架长枪,身穿军卒戎装的林冲与荒村野外风雪中缓缓走来,随之沉吟缓起,音色孤绝,使观众心头惨然,恍有设身处地之感。

李少春和杨宝森一样,都宗余派的唱法,又都是高音不足、宽厚有余,都是唱情的,发声位置都在喉咙以下,用丹田与胸腔的共鸣,给人以发自内心的感觉,都韵味十足,只不过李少春的嗓音更润一些。

《大雪飘》这段唱腔是在搬上银幕时临时加的这么一段唱腔,词写得好,再经过李少春的编曲,竟成了经典中的经典唱腔,被无数的后来人所膜拜所模仿。

这段唱腔的唱词主要是为了表现林冲被奸人所害后,对自己生活所发生的变故表现出的悲怆、压抑、悔恨,更多的是无奈。所以这段唱腔是以纾缓悲怆的节奏为主,吐字要轻柔,像“仆人面”的“人”用了四个弯一个擞音又三个弯来装饰这个“人”字,“透骨寒”的“骨”字,用了三个弯三个哭擞来装饰一个字,一个“骨”字,唱的让人觉得冷到骨子里去了,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可是看看于魁智的演唱,架着长枪,咬牙切齿,有几个字唱的像砸夯(雪)字、(锁)字,且彤云后面的几句词唱的那叫快呀,把几处悲凉的拖腔都唱没了,比如“(慰)愁烦”“去路(远)”有票友说这哪是被发配的林冲啊,分明是要去斗杀西门庆的武松啊!

大雪飘一段唱腔被于魁智唱的是面目全非,若说是京歌也还说得过去,也许有粉丝说这是于魁智自己的发挥,他的老师叶蓬说过一句话,“要扎扎实实的学习前人艺术,才叫继承”。这说明要在继承前人艺术的基础上,才可以有发挥,但发挥不能脱离了剧情,就好比书法,一点一撇一捺都要扎扎实实的临摹字帖一样。只有临摹的像了、惟妙惟肖了,才可能去发挥。否则就是糟蹋艺术。

有资料显示在这段唱腔中,李少春共使用了十八个擞音来装饰林冲悲哀无望的挣扎与呐喊、以及对亲人的留恋、对家乡的思念、对自己往昔的大英雄却被奸人陷害到如今的地步,这就说明擞音在这段唱腔中的重要性。

可惜林冲内心的这些表露,于魁智一点没表现出来,好多悲壮美的拖腔都要用擞音来装饰,可惜于魁智是鼻腔发声,他不会用擞音,所以带擞音的优美的拖腔全让于魁智给贪污了。不过于魁智唱的那叫一个快倒是真的,和低沉舒缓的“反二黄”板式连边都不搭,不知这是于魁智自己对林冲这个人物的重新创造呢?还是自己根本就没有扎扎实实的学习临摹、没有精雕细刻的学习、就给观众演出了呢?反正于魁智在上海演出,戏迷们对他的《野猪林》是失望极致,这是所谓中国京剧领军人物身上所不该出现的。

还是听听下面这个票友唱的“大雪飘”吧,虽然没有多高的水平,但也是按李少春先生的原版节奏,中规中矩唱的,相比之下,粗糙的对待艺术的于魁智应该拿出什么样的态度,来让业界人士认同?从唱秦琼卖马开始,天津票界就说于魁智把秦琼唱成拿着双锏的杨子荣,如今这段唱他唱的又是什么人物呢?反正不像是被发配的曾经的大英雄“豹子头林冲”。您看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