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劳动”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五一”劳动节,祝福每一位劳动者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祝福的同时,生出了一个疑问:
“五一”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放假!
放假了就可以去玩、睡大觉、回家、见亲友…当然也少不了仍然在加班的人。
既然这个“假期”与“劳动”关联了起来,成了“劳动节”,那么紧接着生出了第二个疑问:
“劳动”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码字、敲代码、抠图、画原型、做方案、谈客户、策划活动、搬砖、打扫卫生、处理文件、做报表、授课、运货…结合个人的工作实践,都能讲出几个。
通过现象看本质,以上这些都是具体的劳动形式——不管智力的、还是体力的——那么“劳动”的本质是什么,它于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呢?
-01-
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保障
劳动即为工作,目的是为了赚钱,赚更多更多地钱,有了钱才可以满足自己及家人的衣食住行需求——这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只要谈到劳动,第一想到的是报酬——
我能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没有报酬的事,不干!比如做义工、搞公益等,没有直接报酬的事,不干;
报酬少的事,没心情干!比如频繁跳槽、变换业务市场等,如果不这样,可能会被低报酬、低收益拖死。
活着是第一要位。
“生存”是持续性问题,要想活着、活得更好更舒适,就需要持续性地用自己的劳动付出来换取更多报酬,以维持生存。
这要求“劳动”行为几乎不得停。一旦停了,轻者,生活质量下降;重者,面临生存危机。
疫情期间停工停产——企业不运作、个人不劳动,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就下降了,一些企业也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从这个角度上讲,劳动于我们意味着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保障。
劳动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而是“不得不”的事。
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理解的“劳动”,也是大部分人在工作选择时的关键标准——我的劳动付出能换取多少可保障我生存及生活品质的收益。
不劳动是不可能的。我们能选择的仅是以哪种形式劳动而已。
这是生物性的意义——活着,且有保障。
-02-
社会归属及价值交换
劳动,要赚钱,毋庸置疑。
但是,除了生物属性上的赚钱,劳动还有社会属性。
劳动不仅仅能让我们活下来,保证一定地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获得存在感——能感受到被他人、被这个社会所需要。
人与人之间、人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彼此关联着,人的群体属性被尽可能地满足着,从而抵抗个人的孤立与孤独。
工作中,我们自己做的事,会被下一个合作环节所需要,并给予回馈。
产品经理设计的产品原型,会被下游的UI设计师需要、功能逻辑会被开发工程师需要,并通过他们给予认可或建议做出反馈。
企业做的事情,会被市场所需要。生产的商品和或提供的服务,客户购买:一方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支付费用作为对企业的回馈。
很多类似的状态交织在一起,“社会”这张大网便被织了起来,人在这里就“找到了存在感,找到了组织”,有了归属。
人群中一部分人,对“劳动”持有这样的一种认知状态,或者说他们更看重劳动中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与生物属性同时存在,两者之间的比重关系会因人而异)。
对这一属性看得比较重的人群不多,本着在劳动报酬能接受的前提下(基本生存得有保障),更看重劳动形式所涉及的人际协作、生产的产品及提供服务的价值。
我付出时间做的东西,要能给别人提供价值,同时也得换取凝结别人劳动价值的东西——情感上的或者物质上的。
从这个意义上面看,劳动还是一件算得上舒服的事。
这是社会属性层面的意义,社会人对“劳动”的认识。
-03-
自我成长及能力探索
工作(劳动)是一种修行。
在这个层面上,劳动的过程即是自我能力探索、磨练地过程。
该赚的钱要赚,毕竟活着永远是第一要义,情感归属与需求该得到的也能得到。除此而外,在劳动的过程中可以感知自己内在地成长——
初入社会时的懵懵懂懂,干啥都觉得不敢、不会、干不好,那时面对未知是恐惧的、是手无足措的。
慢慢地通过劳动,动脑子、多尝试,再遇到事情时,哪怕再陌生,都敢于面对——不懂的,学着做;没做过的,找方法做,信心也被潜移默化地训练了出来。
不同的职位对个人的能力、思维、认知的要求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要求,也支持着个人不同方向地自我探索。
小职员的劳动,动动脑子把办公桌上被分派的任务做好就行,锻炼的是具体问题地解决能力;
小团队领导,需要的是兼顾组员工作能力、并合理组织分派工作任务,锻炼的是对团队和任务管理的能力;
高层,一方面对内管理产品和项目进度,另一方面对外处理业务合作,锻炼的是统筹进度及资源整合的能力;
老板,需要负责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及战略方向把控,锻炼的是“务虚”——虚构故事能力。
绝大多数情况下,越是职能层级高的劳动者,在工作中对自身能力的探索与开发越强劲。
不断地劳动,亦是在不断地训练自己的内在能力。最终的归属,是趋向自我才能的最高效开发。
极小部分人对“劳动”持这类认知状态,他们会将此作为对劳动的定义——自我能力探索、训练及提升的途径。
这是自我成长的意义,谋求自我能力突破及自我实现。
-04-
事业、使命的践行
记得《脱口秀大会》有一期,于谦老师讲对“脱口秀”的看法,(大致的意思):
脱口秀也罢、相声也好,用大白话说就是卖弄嘴皮子逗大家乐,赚个糊口钱的手艺儿;
拔高了讲,我们是在传承与发展经典传统文化,这是提高观众精神追求及幸福感的艺术事业。
如此,劳动既可以对生存和生活质量有保障,同时在又能满足社会归属感,也能持续地对自己能力进行探索和训练,这就使得“劳动”拥有了无限价值。
若还能自主的将“劳动”形式的意义给扩展、拔高,那么“劳动”就成了一件难得的享受,一件极具魅力的生命状态。
这时再来看我们自己的劳动,即便做的是循环往复地事,一旦给它赋予了意义,那么身处其中的我们,必然也会多一份价值感,拥有一种使命感。
“五一劳动节”若能让我们认可、爱上自己的劳动,那么往后的每一天都是“劳动节”,劳动着、成长着、享受着。
#「周五」 其他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