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哪儿说哪儿---用优秀文化化人
鲍贤伦先生这张照片,我第一次见,是在吉林收藏大家“三惜草堂”王宝林兄的微信公众号上,一看就震撼,有话说,就下载了。
关于鲍贤伦,关于鲍贤伦正端详的刻字,关于刻字内容、书体、成就、刻字缘起及进程,何国门兄弟有诸多专门文字,不赘述。
我有话说,一直没说,不是因为工作忙,日理万机去了,而是在取舍哪些话当说、哪些话不当说,这得费些思量,不能胡乱瞎说。
我想说的话,有些思虑,有些担忧,或者还有些骂娘,取舍之难也正在此。我得考虑话出口后的反响,因为是从大名家开笔说话。
我觉得,和这刻字有关联的几位,鲍贤伦先生之外,徐正廉先生、何国门先生,尤其主操心者国门兄弟,乐于做这事就值得喝彩!
前几年,刘彦湖先生刻一大批巨大陶印,耗时五年才完工,那个展我专程去北京看过,也是感动的不行,佩服得不行,开了眼了!
我的感慨之一,在全民向“钱”看的飓风里,成就、影响已臻巨匠高度的几位,没有对艺术的勇猛精进追求,怎能如此决绝前行?
我的感慨还有对这一形式的考量。有朋友正主政一方,我专门把国门一篇文章转他,建议他参考布局当地文化建设,这是大动作。
问题是,这种形式的文化工程,怎么规划、审批、建设,需要用权威的眼光来界定,避免不管何人都能刻石“流传”。精品第一!
见过很多“到此一游”水平的刻石,但不是只有不懂事的少数人才去戕害别人眼睛。所以得慎重,文化化人,必须是优秀的文化。
2021-01-16 23:44:18 于镂月裁云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