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水落石出?或许永无此日
好吧,水落石出的时候到了。
不过,我所揭晓的谜底,是用许多碎片拼凑起来的。迄今为止,从来没有一个人对我详细解说过这一过程。时至今日,更无人能够全程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了。有些当事人已然离世,健在的人,又近乎各执一词。
当年就有人问:你都已经来报社做了记者,好好干就是了,为什么非要弄清楚来龙去脉呢?重要吗?
重要。起码对我来说重要。
1982年的某一天,我去找郭主任问商调函的事,他只简单地说,是你们学校推荐的。我问,那是谁推荐的呢?老郭咧嘴笑了,说,那重要吗?好好工作吧。
我不甘心,继续打听,综合各方信息,整理出一个版本:
1981年秋天,报社决定新增几位年轻记者。可是,恢复高考之后首届毕业生要到1982年春天才能到位,去哪里找几位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呢?
他们想到了隔壁的衡水师范学校。他们听说,1981年毕业的师范生中有一个文科班,其中有几个能写的人。他们准备选调我的同班同学魏英俊和贾跃平,郭振明于是去师范团委了解学生情况。那时,1981届毕业生已经全部分配下去了。校团委书记郝拴久说,你们现在来要毕业生,得发商调函到各县教育局去要人。魏、贾二人之外,郝老师增加了一个推荐人选,那就是我。推荐理由是:“相当于校团委宣传部长”,热爱学校广播站工作,写作勤奋,爱读书。
报社知道调教师出“教育线”很难,不过既然已有人选,不妨试试。为了淡化“出线”色彩,他们在商调函上回避“记者”字样,采用“职工教育”提法,希望给有关部门“同是教育战线”的印象。
商调函分别发给了我们三人所属的冀县、安平县和故城县文教局。不久,安平县文教局在未通知贾跃平本人情况下即回函拒绝放人。冀县文教局回函称,魏英俊已调往冀县县委宣传部。唯独故城县文教局迟迟没有回复。
报社觉得冀县、安平既已如此,想故城县放人也不会容易,所以也就把此事放下了,转而在各县委宣传部报道组的通讯员中选调合适人选。
就像飞机去某地事发现场救援,不料行动失败。即将取消任务、起飞返航之际,我突然在地面出现了,一边挥舞着调令一边高喊:“我去!”飞机放下起落架,我三步并作两步登了上去。
于是,事情就这样成了。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贾跃平,是否会认同这个版本?
果然,经我一问,他提出了另一个版本:
“本来衡水报社去师范是要我和魏英俊,郝拴九极力推荐你。所以你去了报社。此事我在教书时就知道了!你那个版本不符合实际。来报社是我当时日夜盼着的事,若果有商调函,我早就知道了。当时若不是郝拴九极力推荐,报社没有任何理由要你。我当时在报上发了几篇豆腐块了,英俊当时就认识很多报社的人了!你当时在报社两眼一抹黑,没有理由要你!唯一的解释就是郝拴九 !”
两个版本在魏、贾何以未能和我一起进入报社问题上差异很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是郝拴久老师推荐我进报社。
在我首次当面感谢郝老师推荐之恩之前,他竟然从来没有对我讲起他推荐我的事。
1982年三四月份,报社接收了两名1977级毕业生,六七月份,又接收了三位1978级大学生。从此之后,衡水日报社很少再招收中专生了。
我曾经用“中专生黄金窗口期”,来描述1979年入学、1981年毕业的中专生所面临的机遇。当彼时,高考恢复后首届大学生尚未毕业,社会上人才饥渴却益发严重,中专生因此颇有机会“横空出世”。1982年之后,所谓“天之骄子”们满天飞舞,各用人单位都抬眼望天,渐渐没人再留意中专生了。
在“时代情感峡谷”中,一个中专生,正好身处“黄金窗口期”,就有了中学老师变身报社记者的传奇故事。在那个时候,这是命运的极大变化。放到今天,比如在深圳,这样的变化不仅谈不上什么“奇迹”,而且乾坤早已大翻转:如今一个报社记者,要想去深圳一个初中甚至小学当一名编制内的人民教师,简直比登天还难。学校待遇优厚,媒体转型艰难,谁料四十载后,已然沧海桑田。
当然,这是在深圳。如今在衡水,想进《衡水日报》做一名记者,听说依然很难,我当年的“奇幻漂流”故事已经毫无重现可能。
贾跃平1981年未能调入报社,几次三番折腾之后,他1983年底调入衡水广播局,一年之后终于调入衡水日报社。前几年,他的毕业于河北大学传播学院的女儿想到报社当记者,他到处奔走,我也设法找朋友帮忙说话。谁知白白努力了几个月,终告失败。时移势易,徒增感慨。
好了,《好人》的故事就讲完了。在此之前,我曾无数次给人讲过此事,但这一次,我的感受大大不同,似乎感慨更深,感恩情怀加重。我已有十几年没见过郝拴久老师了,下次回衡水,一定再去探望,聊聊过去的事,讲讲现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