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哥《A镇传奇》【5】‖「522小窝」连载小说
秋天一过,转眼就进入冬季。
这个时候 ,李万元负责建造的C单位集资建房的工程已有两栋收盘,第三栋开盘后已建至第五层,水电和地面工程也相继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来年初交房已是板板上钉钉子,十拿九稳。
更可喜的是李万元一心想要抓到的城东两百亩土地,在他精心运筹下,经冬梅七上八下地跑,终于拿下了批文,两百亩地每亩地价不过二十二万,李万元拿着批文找到建设银行老袁溢价贷了五千万,然后以八成资金支付了地皮费,这样城东两百亩土地就算顺利到手,眼下李万元只等C单位来年集资建房一结束,天子城一期就开工。
一切就是这么顺利地进行着,这日,李万元正在办公室里高兴,桌上的电话铃就响了,拿起电话一听才知道是A镇的曹书记打来的。
“曹书记哈,我是李木匠。”
“你好,李总,是这样,明年的换届选举我们就要筹备了,根据上面的精神,我们有打算集合你做镇人大代表,想征求下你的意见,你看咋样啊?”
李万元一阵激动,心想,这是为祖宗增光的好事,再说,这几年,自己经商虽然辛辛苦苦挣了不少钱,被那些当官的和卡着脖子的部门也弄去了不少,这就是无权无势,今后自己进入官场了,好歹说话要大声些,腰杆也要挺得直一些,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李万元说;“谢谢哪,感谢曹书记瞧得起!”
“那好,这事我们就定了哈,改日再聊。”
这事想想就兴奋,可是李万元深知,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要获得必先付出,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思前想后,李万元一时也没有投桃报李的好办法,只好暂时把它搁置起来。
果然,不出半个月,曹书记就有信了,他说,目前正值农闲,镇上决定各村各社整修公路,实现村村通路路通,发展地方经济,可是,由于地方财政有限,所以实行“三三制”原则,即是,村民筹一点,国家拨一点,社会人士捐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现在已有好多A镇在外的成功人士认了募捐,因此,特地问问他李木匠是否愿意认购一部分。
这不是明摆着的抢劫吗?不认还不行呢,在A镇,李万元说什么也不想丢这个人,李万元当即决定不但捐钱五十万,还要派一支队伍回去支援。
“三三制”原则,实际是多方共赢原则,既打开了“钱”景,又能创造政绩,很快得到各级的支持,上头把A镇作为试点,A镇又把李万元所在村作为试点。
乡人们高兴啊,因为他们那里出了个能干人李万元,他们也跟着沾了光。
轰轰烈烈的筑路运动开始了。A镇上空拉满了横副标语,有说“要得富先修路”的,有说“修好公路,架幸福桥梁”的,还有“投资建路,造福乡邻”的……这些标语,在朔风的吹拂下,哗哗地响,看上去,热烈而有生气。
李万元派了推土机和挖土机各一辆,二十个工人,全部列队镇东头,严阵以待,气势逼人。
开工大典就在镇东头举行,乡镇领导,村级书记主任队干部,早已在主席台落坐。台下聚满了四面赶来的群众。
典礼上,李万元作为捐赠首户、还乡成功人士讲了话,他说:
各位领导,各位乡邻:感谢大家对我李某的关照和支持。这次修建公路整新街道是件大好事,有利千秋万代。我有幸参加,愿为造福乡梓尽绵薄之力……
哗――李万元话音刚落,台下立刻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甚至有人在台下喊:李木匠――好样的!
面对乡亲的赤诚,李万元从座位上站起来,不停地挥手致谢。
真是:壮士铁牛归故里,朔风冽冽听乡音。曾经沧海酬壮志,恩加乡梓传美名。
李万元在A镇声誉日隆,乡邻们争相传颂,通天茶馆的说书先生还把他的事迹编成了评书。
在B城,电视台对李万元作了专门采访,说他致富不忘家乡,一人致富不忘千万人致富。
纪录片在电视台里滚动播出。纪录片里拍摄的劳动场面十分壮观,红旗招展,村道上到处都是劳动的人群。李万元对自已亲自驾驶推士机,逢山推土的劳动场面,非常自豪。他感到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些青葱岁月和那些战天斗地的日子。
一夜之间,李万元成了名人,轰动B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