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孤高自许的林黛玉,为什么会赶着薛宝琴叫妹妹?

大观园的诗社,好像是专为宝钗黛玉二人而设。李纨当社长,只评诗不写诗,迎惜二春负责打杂,宝玉探春兄妹做衬托,湘云偶尔来尽个兴,只有宝钗黛玉二人每期都在展露诗才,让诗社名副其实。

似乎是嫌诗社的人气不足,第四十九回,曹雪芹先生一下子为诗社增设了四个人。她们都是才貌双全之人,都与贾府有联系,都在同一时间进入贾府。

在这四个人中,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最为出众,一来就大出风头,贾母逼着王夫人认干女儿,还要带在身边养活。就连探春都打趣宝玉:“有了这个好孙女儿,就忘了你这个孙子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宝琴之美引发轰动效应很正常,不正常的是,黛玉这个“孤高自许”之人,居然“赶着宝琴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直似亲姊妹一般”,连宝玉看在眼里,都“暗暗的纳罕”。

宝玉的纳罕不无道理,因为他“素习深知黛玉有些小性儿”,“孤高自许”,眼里没人,怎么会“赶着宝琴叫'妹妹’”呢?

注意作者的用词,“赶着叫妹妹”,说明是黛玉主动,而且是主动得很频繁,是追着赶着,非认这个妹妹不可,都有点死缠烂打了。

这就难怪宝玉纳罕了,林妹妹那么清高的人,什么时候这么卑微过?再看黛玉和宝钗的相处,“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如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了十倍。”

这到底是怎么啦?

下面,让我们跟着宝玉一起来探寻其中的奥秘。

“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宝钗和黛玉结金兰,让黛玉放下了“孤高”。

宝玉是个藏不住心思的人,一旦心里有了疑问,就想马上得到答案。所以,等大家散了,他马上跟在黛玉后面进了潇湘馆,向黛玉追问原委,而且用了一个《西厢记》里的典故:“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你一向和宝姐姐不对付,什么时候和她这么亲近了?

这一问之下,黛玉“因把说错了酒令起,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细细告诉了宝玉”。这句话里,包含了“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和“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两个情节。这就说明,黛玉的心结就是通过这两件事解开的,而且不但解开了心结,还和宝钗结成了金兰姐妹,亲近到直呼姐姐,把“宝”字去掉了。

对于黛玉来说,这是个极其巨大的转变,她不但接纳了宝钗,而且放下了“孤高”,也不再“小性”。所以,当琥珀和湘云都担心黛玉会对宝琴吃醋时,黛玉却表现得心静如水,曾经的小性子消失了。

赶着宝琴叫妹妹,黛玉把自己定位为薛家人了。

黛玉和宝钗结了金兰,成为了亲密姐妹,但没必要“赶着宝琴叫妹妹”。通常来说,自己在外面结拜了兄弟姐妹,不会和家人扯上关系,除非是亲密到彼此视对方家人为家人。比如三国时孙策和周瑜这对异姓兄弟,就达到了升堂拜母的程度。

宝琴初进贾府,与众人都不认识,与黛玉自然也是生疏的,黛玉为什么要“赶着宝琴叫妹妹”,非认这个妹妹不可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自从和宝钗结为金兰姐妹,黛玉打开了心结,胸怀变得开阔,从情感上,她把自己定位为薛家人了

所以,正如宝钗所说,“我的妹妹和她的妹妹一样。她喜欢得比我还疼呢。”黛玉“赶着宝琴认妹妹”,完全是情感使然,就想像宝钗一样疼着这个妹妹,哪还会使小性吃醋呢?

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小细节,说明黛玉的巨大转变和成长。这个一直以来以病弱自居需要人疼爱的林妹妹,已经成为了林姐姐,知道主动去疼爱妹妹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