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唐太宗与晏子和魏徵1240
齐景公唐太宗与晏子和魏徵
邹蓝/文,图
李世民有雅量,魏徵敢直言进谏。这是中国2000年帝制史中不多的佳话。
话说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一文,《李世民畏魏征》说李世民怕魏徵的故事。
文章说,魏徵的样貌普普通通,却有胆有谋,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徵经常冒犯天颜当面直言;有时弄到皇上特别生气的时候,魏徵他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无奈息怒。
魏徵一次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不去了,为什么啊?”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
一次,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远远看见魏徵走过来,便藏到怀中。魏徵故作不知,故意上奏说个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一言九鼎的李世民,遇到魏徵一直这么着也是很郁闷的,对他居然没辙也很恼火。这是人之常情,有时恶念从心头冒起也很正常。
有一天,唐太宗退朝后到后宫非常生气,口口声声说要杀了这老家伙。长孙皇后听到后,请李世民说出原委。原来魏征又在朝堂上公然顶撞,让李世民很难堪,因此很恼火。长孙皇后听后便劝慰说,皇上没当场杀他,也是因为他说的在理。魏徵心直口快是人所共知的。他跟皇上走南闯北,皇上也了解他的品性。满朝文武也只有他敢犯言直谏,这是好事。如果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说不,那不是好事。李世民在皇后的安抚下怒气渐渐消。
没想到,君有雅量,臣敢进谏的事,不仅仅是七世纪唐初的李世民与魏徵。更早还有齐景公(公元前547-490)与晏子。《晏子春秋》里也有几个故事。
有一次连下了几天雪。齐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哎,怪了。雪下了几天,天气倒不冷呢。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在挨饿,自己暖却知道别人在挨冻,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在劳苦。现在君王啊,不知道了。景公说,好,我明白了。于是他命令开仓,给挨饿受冻的人发棉布和粮食。后来近乎同时代的孔子听到这事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还有一次,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出徭役。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铸钟。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了高台,现在又要铸钟。这对百姓是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取乐。这做法不好,非治国之道。听晏子这么说,齐景公就停了铸钟。
古书上还有齐景公一个故事。一天,齐景公最宠爱的妃子想去春游,要景公陪着。景公刚洗完头,还需要风晾干。宠妃着急便催景公,景公只好挂着湿漉漉的头发上马车出宫。
到宫门口,卫士见景公披头散发,就把马车拦住,死活不让出去并说,按照齐国的规定,仪容不整者,不得出宫或入宫。景公为不扫宠妃的兴,好说歹说,卫士就是不同意。
景公很窝火,不得不回宫生闷气,连晚饭都没吃。事后晏子听说了这事,跟景公说,您别生气啦,该高兴才是呢。景公说,高兴个球,小小宫门卫士都能扫我的兴。晏子说,您错啦,只有国君英明,臣子才会当面批评他的错误,且也不怕会受到惩罚。小小的宫门卫士都敢让你纠正错误,说明您是个英明的国君啊。那么多人帮您防范办错事,国家兴旺有望啊。
齐景公一听,是这么回事,便转怒为喜,下令奖赏宫门卫士。
还有一个故事。齐景公一度很残暴,滥施酷刑,砍掉了许多人的脚。晏子对此非常不满,总想劝劝他。
宰相晏子的家住在闹市附近,人声嘈杂。齐景公想另外给他盖个宅子。晏子没有同意,说我家先人久居此处,习惯了。再说这里离市场近,买东西方便,还能直接了解民情,挺好的。齐景公便问晏子,你知道现在市场上什么东西最贵,什么东西最便宜吗?
晏子乘机说,假脚最贵,鞋子最贱。景公一听就知道这是说他用酷刑砍脚,没脚的人要安假脚,而鞋子却滞销。从此,齐景公不再滥用砍脚的刑罚了。
君主制家国一体。对国好,自然是对君主也好。但是对君主好,却未必是对国好。明君有此认识,方能有雅量对待批评和进谏。有此认识的不多,因此雅量确实在历史上很稀缺。
阅读有感,记录在此。
2020/3/30
古齐国地盘,胶东黄县(现龙口)南山大佛。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