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自刎后,那个吃里扒外的亲叔叔项伯后来的结局是什么样呢?
关于项伯这个人,没有听过这个名字的人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听过他的名字并对他的一些事迹有所认识的人对他的评价都不是很好。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项伯作为项羽的叔父,却干了对不起他的事。因此人们往往认为这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奸逆小人。但是这里面显然有对他的很多的误解,如果细细研究他的人生轨迹,可以发现他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一个薄情无义的小人。
项伯被后世批评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透露给了张良;二是在鸿门宴时舞剑保护了刘邦使他得以逃脱。第一件事情,项伯纯粹是不想自己的恩人张良受到伤害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他哪里会想到之后刘邦能够击败项羽建立伟业。第二件事情,可以说是项伯的仁慈被张良给利用了,他建议刘邦盛情款待项伯让他替自己向项羽求情,结果项伯果然中了张良的计谋,舍身保护了刘邦。这里只能说明项伯不识大局和不够睿智,没有识破张良的诡计,并不能说明他就是楚军的内奸。
总得来说,项伯是一个重情重义和知恩图报的人,他的缺点主要在于他的仁慈柔弱和不识大体,他并非是一个居心叵测的奸臣。
汉朝项伯早期人生:项羽自刎后,那个吃里扒外的亲叔叔项伯后来的结局是什么样呢?
据《史记》上的记载,项伯在楚汉战争后归顺了刘邦,并得到了刘邦的厚待,在汉朝做了官,享受荣华富贵,并得以善终,人生结局非常圆满。
项伯在政治上很幼稚,没有政治头脑,不懂政治斗争。项羽准备发兵“击破沛公军”,以消除潜在威胁之时,他竟然迅速向刘邦方面通风报信,并听信刘邦的花言巧语,然后又主动为之出谋划策进行应对,直接促成了历史上著名事件“鸿门宴”的发生,避免了一场血腥的歼灭战,使项羽的计划瞬间泡汤,也使刘邦免于一死。对于刘邦而言,项伯当然是他的大恩人,得到善待是理所当然的。
项伯虽然缺乏政治头脑,但无意中却做对了这件事。因为把刘邦和项羽对比来看,刘邦更成熟更理智,知人善用,并体恤民情、顺应民众呼声和历史潮流,更适合得天下和治天下,后来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而项羽呢,虽然四肢发达,“力拔山兮气盖世”,却同样头脑简单,并鲁莽残暴,真正是一介武夫,往往在所到之处烧杀劫掠,不计后果,不顾民众死活,根本不适合得天下,更不会治天下。
所以,项伯帮助刘邦幸免于难,对于历史的进程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贡献,属于典型的“歪打正着”,项伯其人也无意之中成了推动历史进步的有功之人。
可以这样说,项伯是一个虽然缺乏政治头脑却是在无意中帮助历史作出了正确选择的人。这一点应该引起后人尤其是学界的重视,而不应该被忽视。历史的发展虽然有其必然趋势,但有时也会被某些偶然事件和平庸之辈所深深影响。项伯及其行为就是这样的人物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