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杨”阎维文:25岁娶初恋,陪妻子抗癌15年,相濡以沫39年
1972年,山西省歌舞团。
一个15岁的小伙子,每天都十分配合省军区战士业余宣传队的工作。
份内的事,不是份内的事,他样样都干得很好。
宣传队的领导很快就看上了这个待人热情的孩子。
队长告诉他,宣传队还在继续招收学员,机会难得。
于是,小伙子便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去报考。
在现场,他表演了节目《洗衣歌》,一个歌舞类的节目,既唱又跳。
他的歌声嘹亮而音准,舞步也丝毫不差。
考试下来,现场的主考们都十分满意,当即决定把小伙子招进宣传队。
这个15岁的小伙子,就是阎维文。
考试虽然通过了,可是在办理入职档案的时候,
却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阎维文的个人档案上,爷爷是“资本家”,父亲还是国民党员。
家庭出身,成了他入伍最大的障碍。
然而,这也不是阎维文自己造成的。
1957年,阎维文出生于山西的平遥。
爷爷开着一个手工作坊,而且店里还雇佣有几个伙计。
而他的父亲,曾花钱买了一个国民党员的身份。
正是基于此,他的爷爷被划分成为了资本家。
15岁的阎维文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
幸好宣传队的领导,觉得这个小伙子人才难得。
因此,就让他写一个参军报告,送给军区首长批示。
阎维文左思右想,不知道写点什么好。
最终,他只在报告上写了六个字:坚决要求入伍。
彼时,军区首长也看过阎维文的表演,对这个精干的小伙子印象很好。
当看到他的入伍报告后,首长觉得这小伙子爽快,批准!
于是,15岁的阎维文正式穿上了军装。
就在这一年,一个叫刘卫星的榆次姑娘,也考上了省军区宣传队。
阎维文和她,碰巧分在了一个队一个班里。
演出和训练中朝夕相处,
两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彼此互生好感。
不过,部队里有着严格的纪律,两个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参军7年后,阎维文的人生迎来了一次转机。
那时候,总政歌舞团在全国各地招收新的学员。
来山西招生的,是魏宝荣和马子玉。
他们早就听说,省军区的宣传队里,有个年轻人唱歌很好,
于是就一路打听着找上门了。
两位老师对阎维文进行了面试,对他的表演很满意。
因为正值春节,彼时并没有确切的结果下来。
春节之后,宣传队就收到了总政歌舞团的调令。
要把阎维文直接调到总政歌舞团。
能去北京发展,这是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不过,省军区宣传队却不乐意了。
毕竟,阎维文这颗好苗子,是宣传队发现并一步步培养起来的。
现在他成了宣传队里的台柱子,当然不能说走就走。
领导亲自找阎维文谈话,让他尽快打消去北京的念头。
彼时的阎维文已经入党,在支部例会上,大家都对他进行了批评。
他也在支部会上表态,一切服从组织的安排。
然而好巧不巧的是,那年春天,根据军委的命令,各军区的宣传队全部解散。
阎维文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总政歌舞团。
23岁的他,第一次来到了北京。
事业更进一步,但和女友刘卫星却要异地相恋了。
这种局面持续到1982年。
这一年,两人结婚后,刘卫星从部队转业,此后分配到了北京的一家邮电所工作。
1984年,阎维文唱出了那首几乎家喻户晓的《小白杨》。
而作为一名文艺战士,他则带着这首歌,上了老山前线。
1985年9月,总政歌舞团要派工作者到前线慰问。
得知这个消息后,阎维文向上级递交了申请。
对他而言,一名穿着军装的文艺兵,能上前线慰问演出,这个机会很难得。
很快,他的申请被批准。
此后,他们一行人,进行了一个星期的紧张排练。
而当他真正置身前线的时候,重伤员在病房听他们演出,
轻伤员躺在担架上听他们唱歌。
每说一句话,每唱出一句歌词,他都感到自己在哽咽。
尤其是他的那首《小白杨》刚刚流行开来,
前线的战士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就都喊他“小白杨”。
当阎维文还没有走上舞台,主持人刚刚念出他的名字,
台下的战士们便欢呼起来。
主持人只能提前示意阎维文登台。
此后,他们要奔赴更前线一带演出。
慰问团组成的演出小分队,需要穿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区。
在出发前一天晚上,他激动的难以入眠。
这身军装对他而言,感到真是没有白穿。
第二天清晨五点,他们每人发了一顶钢盔,
而后便在两名干事的陪同下乘坐吉普车出发。
两个人的冲锋枪都是上了膛的。
当兵十几年,阎维文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
吉普车开得很快,尤其在通过封锁区时,
为了防备随时会落下来的炮弹,汽车走的是S形。
待到他们真正进入战壕里,
前方的枪炮声不断。
演出队员们就在战壕里,一边走一边唱。
阎维文那天唱了三首歌,而且是反反复复地唱。
中间不时会有枪炮声把他的歌声打断。
很多战士担心他们的生命安全,
就用身体挡在他们前面。
之后,他们又到战士们日常生活的猫耳洞里演出。
看着他们一个个蓬头垢面的形象,
阎维文明白了真正的英雄气魄是什么样子的。
战士们对他们的到来很热情,
不时有人要合影或者签名,阎维文他们都一一满足。
一直到天黑透了,在前线干事的催促下,
他们一行才离开阵地,返回了后方的驻地。
傍晚吃饭,他破例喝了4杯白酒。
虽然因为白天的演出,嗓子已经唱哑了。
不过当天正好是中秋节,不能唱歌,他便表演了一段口技。
前线难忘的演出经历,成为了他今后抵御艰难困苦的最好精神食粮。
1988年,31岁的阎维文,即将准备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三届青年歌手大赛。
不过就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际,妻子却突然病倒了。
可她不想去医院检查,毕竟丈夫的比赛也很重要。
他不同意,强行带着妻子去做了检查。
然而结果却是乳腺癌。
医院方面表示,需要尽快手术。
否则癌细胞进一步扩散,会影响到后续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
妻子的突然生病,让他痛苦万分。
不过,阎维文没有在妻子面前表现出分毫,而是忙着给妻子联系医院和主治医生。
然而,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妻子却不想做手术。
她告诉丈夫,要等着参赛后再做手术。
“我不参加比赛了,先治病。”阎维文安慰妻子。
谁知妻子听了阎维文的话却急了:
“你要不参加,我就不手术!”
两个人僵持在一起,实际上都是对彼此浓浓的爱。
最终,阎维文和妻子都妥协了。
参赛那天,天正好下着雨。
刘卫星还拖着病体,亲自把丈夫送到了中央电视台门口。
“我等你。”
妻子的这番话,让阎维文想哭又不能哭。
当年的比赛,他演唱了《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
凭借这首歌,他夺得了专业组民族唱法金奖。
颁奖那天回来后,他和妻子紧紧相拥。
而当妻子接受了手术,夫妻俩又开启了共同的抗癌历程。
手术之后,妻子还需要接受化疗,
他就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照着她。
此前,阎维文并不会做饭。
如今妻子病了,他每天都会去菜市场、下厨房。
学着各种菜谱给妻子熬汤做菜。
然而化疗病人是有副作用的。
随着治疗的深入,妻子的胃口越来越差。
不要说吃饭,就是一口水有时候也难以下咽。
“别忙了。”
妻子不断这样劝慰丈夫。
“你就是一口不吃,我也要为你做。”
阎维文并不气馁,用实际的行动,一点点鼓励着妻子。
化疗除了导致病人不能吃饭外,还会引起脱发。
有一次,当妻子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头上变得愈发稀疏,
她突然哭出了声,自己都变成这样了,丈夫还怎么能爱自己。
“不管你是什么样子,在我心里永远是最美的。”
待到治疗结束,医生坦诚地告诉刘卫星,
乳腺癌切除手术后,很多家庭都会面临各种问题,
毕竟,有的人接受不了身体有了残缺的妻子。
医生的这番话是在提醒刘卫星,出院后假如和丈夫的关系出现什么变化,
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这像一个阴影,一直笼罩在刘卫星的头上。
有一次她实在忍不住了,便告诉丈夫,
如果咱俩不能在一起了,你千万别骗我,一定要说出来,我不会拖累你的。
这话让阎维文听着很难受。
他告诉妻子,15岁我和你相遇,这么些年风风雨雨过来了,我们不会有事的。
4年后,妻子的病情复发,癌细胞扩散转移。
于是,他带着妻子又开始了新一个阶段的治疗。
那时候,阎维文听说了一种新药,便决定让妻子试试。
不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每天来医院打点滴,而且治疗周期是3个月。
妻子拒绝了,她难以忍受这种漫长的治疗方式。
于是,阎维文就骗她,自己这段时间身体也不好,咱们俩正好可以一起治疗。
为此,他还找到医院,让他们帮着他圆这个谎。
于是,每天妻子来医院输液的时候,
他也在一旁跟着“输液”。
妻子慢慢相信了丈夫的话,渐渐也就不再抵触治疗。
虽然病情慢慢得以控制,但是妻子的心里却始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阴影。
阎维文于是专门去请教了一些医生,看看如何帮助妻子尽快走出心理阴霾。
按照医生的办法,以后的生活中,他经常会刻意忘记诸如钥匙放在哪里了等这些琐事,
之后,再让妻子来亲自提醒自己。
就是靠着这种办法,他渐渐让妻子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他还把一些演出的安排,交给妻子去做。
有了新歌,他也会唱给妻子听,让她给自己指出不足。
渐渐地,妻子不再觉得自己是病人,而是被别人需要的人。
彼时,他们的女儿已经长大外出求学。
而阎维文每年在团里的演出任务又很重,需要经常离家。
但是,都离开家了,妻子便没人陪伴。
为此,只要不是去部队慰问演出,
阎维文每次去外地,都会把妻子也带上。
时间一晃又来到了2003年,当再次去医院复查的时候,
医生告诉阎维文,她已经熬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15年的抗癌生涯,他和妻子,终于彻底走出了疾病的阴霾。
而此时,他演唱的《说句心里话》、《想家的时候》、《一二三四歌》等,
也都在大江南北传唱。
作为一名歌唱演员,在他看来,每天练声,就好比战士每天擦拭自己的钢枪。
只有练到老,唱到老,才能让自己的声音一直保持在最佳的状态。
虽然年纪一点点大了,但是他每年下基层演出的频率依旧不减。
从西部的高原,到南国的群岛,甚至远达非洲,
都曾留下过阎维文的歌声。
他说自己一直在做的,就是用歌声歌颂中国军人,
而从每一首歌中,便能深切感受到中国军人的气概。
如今,64岁的阎维文每年还会抽出时间,在全国各地去搜集大量的民歌。
作为一名歌唱演员,他觉得这是自己的使命。
他曾经说过,意大利的民歌之所以能够流传世界,
根本原因就是被不断地发扬和传唱。
而中国的民歌也有很多,发掘其中的精华,并且不断培养新的优秀的歌唱家,
走向世界的舞台,才能让我们自己的民歌得以传唱更远。
从15岁那年穿上军装,他的人生便跟军队和歌唱事业紧密交织在了一起。
虽然人生起伏不断,妻子的病情,一度把他推到了命运的悬崖边缘,
但是他不离不弃的关怀,最终让妻子的治疗得以成功,
而如今,两个人39年的爱情和婚姻,也将永久地成为一段佳话。
就像他清脆嘹亮的歌声一样,被不断传唱。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