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情之眼】宣判:三轮车利润低,四大原因是否有你?

商情,专注行业20年

编者按

近年,三轮车(文中三轮车不涉及篷车)厂家不少老总感叹,三轮车利润逐渐见底,纷纷转做低速四轮车。大厂家靠走量在行业中根基越扎越稳,中小企业的老板眼红低速四轮车的红利市场,选择重新创业,话说隔行如隔山,如今后悔的人确实不少!

那么为什么在三轮车市场如此广阔的前提下,大家都不愿继续坚持了呢,总之小编不信是因为市场的饱和,总体来讲笔者总结了四方面。

市场受众平民,产品定位尴尬

三轮车企业赚钱,赚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钱。城市小资家庭的钱一分也难赚到。宝剑双刃,事无绝对。正是因为受众大众平民,也决定了三轮车市场的广阔实在是难以描述,大,不是一般的大。如果你不信去农村道路走走,十分钟看不见一辆车算笔者胡说八道。三轮车受众的庞大决定它的定位尴尬,消费者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国家对三轮车的“圈养”,让你存在,却也给了你一个圈儿。

为何快递三轮车能够逐渐被重视,逐渐成为合法?因为背后有强大的利益牵制。网购的崛起不得不承认实在可怕,国家看到了三轮快递车的价值,所以三轮车快递车比低速四轮车被国家承认的进程走的还快一些。

那么大众消费者就没有背后的利益支撑,导致三轮车长期生存却十分局限,得不到认可的产品,不享有国家有关法律的强制保证,这是一个主因,也是大家看得到抓不住的毒因。

无国家保障,经销商与消费者无保障

国家对于三轮车的承认度极低,与其统一标准难以敲定,不如放任由当地政府按实际情况管制,这样一来三轮车的经销商与消费者的“不合法使用”完全是暴露在当地交管部门的眼下,这也造成了当地交管部门管制三轮车阶段性打压的情况,“反弹”管制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正规的条条框框去约束,耐心的时候让大家上牌,不耐心的时候集中没收,甚至销毁,不给任何的机会。

对于消费者而言,花钱买的商品被交管部门查扣实际上是十分的委屈,很多消费者以及经销商不得不问,既然产品能被生产出来,为何不让卖?为何不让上路?治理的方向为何总是指向使用者?

厂家各自为营,产品利润在竞争中流失

近年行业发展速度太快,源于行业制作门槛的原因,导致很多厂家鱼贯而入,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虽然制作厂家如此之多,但是背后有着广阔市场作为支撑。

伴随着行业前几轮的市场大需求之后,接下来的市场逐渐冷却。厂家的竞争立马激烈,价格战成为厂家维护客户的一个短时间内时效性的方式,价格战的普遍存在只能让三轮车利润透明化,利润透明化,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大多数人用到第二辆或者第三辆车的时候,要求越来越高,但价格却难以提上去。

很多厂家逐渐将企业的重点放在了市场,而不是产品的研发,三轮车本身的科技性能的拓展十分的缓慢,因为之前的市场广阔,导致现阶段很多企业正走在提升产品质量的环节上,而对于大企业产品质量有基础的前提下,三轮车科技感才逐渐被加强,但是三轮车行业的复制性非常的强,科技感远远不如品质强硬对于消费者的冲击更大,所以三轮车行业的发力企业将重点还是会锁定在营销策划以及广告投放上,注定产品的推广,而研发只能退求其次。

经销商卖车原则:能卖出去就行

现在很多地方的经销商之所以说车子不好卖,其实是因为赚钱赚得少了,每辆车的利润点低了,单说市场的需求量还是有的,走量不走价成功为主流,毕竟很多三轮车的店面打理远比不上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的口碑效应对于消费群体而言要比电动自行车重要的多!降价销售的经销商也大有人在。

这几年对于燃油三轮车的大型代理商而言其实行业的动荡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对于终端经销商的影响十分的突兀,燃油三轮车逐渐抛出中原市场的份额,与电三轮对比而言,大排量油三轮的确不占优势,小排量油三轮的市场也并不好过。对于电三轮而言很多厂家并不忙于与大品牌竞争,仅仅靠当地市场的夹缝需求,足以撑得起制作成本,这也是当下行业分蛋糕的一个现状。

总体而言,造成三轮车目前的状况原因十分的有联系性,有因有果,那么面对市场的当下的状况,三轮车的企业和经销商该从哪些地方在保守中有所突破呢?明天继续……

本期编辑:子不语

更多行业新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