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高度

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高度,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深度——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但是当说到具体的问题,比如“究竟何为父母的格局?”时,很多人又会陷入茫然。格局就像人格,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的发挥着影响。

在黄静洁的作品《父母的格局》中,这个问题有了明晰的答案。事实上,黄静洁一共出版了两本书,分别是《父母的格局》和《学习的格局》,我是先看了她近期出版的一本《学习的格局》之后,才又返回头去看她更早之前出版的这本《父母的格局》的。

这两本书,分别以她的两个儿子为基础人板,不仅包括了她自己20多年的育儿经验与总结,更有她成为母亲以来一路的思考与学习。

我们之中的任何人,都是第一次来到人间,也是第一次成为父母,所以,即使在意愿上我们多想成为一个“好妈妈”,但在事实上都会不可避免的会留有遗憾。正因为如此,学习和思考,就成了为人父母尽量避免遗憾的几乎唯一的有效手段。

《父母的格局》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父母的养育观和亲子关系的话题。精神分析将一切问题都放在“关系”的模式之下去思考和看待,所以,孩子身上的种种“问题”,其实背后反映的是亲子关系的质量,在这个角度,精神分析和黄静洁的育儿观不谋而合: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能够为孩子铸就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而孩子的一生发展高度,其实是其自身人格发展水平的外在体现。

01 父母的学习与思考:空杯心态为基础,实现格局养育

十几岁时,我看了一篇池莉的中篇小说,小说里,池莉记录了自己从怀孕到生产,到成为母亲的完整过程。整篇小说,洋溢着一个新手母亲的期待与焦虑,新奇与惶恐,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对这篇小说中的一句话记忆犹新——池莉怀孕后,对如何成为一个妈妈,如何抚育孩子一无所知,这令她非常焦虑,面对这种焦虑,她写道:我去了书店,把所有相关的书籍都找来看。如果不知道答案就去到书里寻找答案,这是我多年深入骨髓的经验。果然,在看完书店里所有关于怀孕生产的书籍之后,她的焦虑程度减轻了很多。

很多年过去,这句“每当我不知所措时,就去书中寻找答案”仍一直牢牢的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事实上,我们所有的困惑,都早已被先贤研究、摸索,并有了相对成熟的答案。但遗憾的是,我们却常常继续在相同的弯路和相似的错误中苦苦挣扎。

在我看来,很多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家长,其实都很“勤奋”,只不过这种勤奋的本质,是一种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所谓“战术上的勤奋”,就像吴伯凡提过的他的那些“看上去”很用功的同学一样,每日忙忙碌碌,但其实做的都是自己舒适区内的事情。吴伯凡的同学,是抄写自己早已学会的生字,练习自己早已经学会的数学题,而各位家长的表现,则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各种琐碎事务的操心,他们为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规划,对孩子的各种大小事宜都打点的细致周到,但唯独少了对教育的学习、反省和思考。

在中国,很多家长会激励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会劝慰孩子“熬过这几年的辛苦,就会有美好的明天”,这些声音都说明,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认同“学习是一个苦差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确是一件辛苦的事,因为学习未知,意味着突破自己原有的舒适区,更因为,学习本身,本质是一种深切的自我否定。

突破这种心理障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比如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承认自己在孩子面前其实很无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大人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都多”、“家长一定是把最好的给孩子”、“孩子什么都不懂,父母当然应该对孩子的前途负责”.....这些根深蒂固的声音极大的满足了家长的自恋。

可以想象,如果这种自恋被打破,家长被告知,其实自己并不比孩子高明,应该顺应孩子的灵性,尊重孩子的发展时,可想而知很多家长会觉得这是多么荒谬的说法。这不仅打破了ta以前的固有认知,更深深的打碎了自己的自恋和价值感。

所以,能够学习、反省、思考、应用这些育儿知识,其实是很困难的。很多家长学习了,但却在实操中知行难合一,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刻和彻底,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又在于真正的学习,意味着需要打破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只有穿透那些自我防御的盔甲,这些育儿学的精髓才能真正被家长吸收。

从这个角度说,家长的格局,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体现在为人父母者,是否能放下心中的防御,以空杯心态对待全新的生命上。

黄静洁将空杯思维作为了全书的开篇第一篇来讲,我猜这大概是源于她自己做母亲的经历。当送大儿子上幼儿园、为孩子择校时,她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一个问题,她写道:“这第一次母子面试便成为我成为母亲后的第一次自我觉醒:原来我从来没有好好的观察过Ian,即使我全身心投入的与Ian一起做了许多美好的事情,我也没能好好的理解他。从那天开始,我意识到了一个经常被中国家庭忽视的育儿真理,那就是父母不是生来就懂孩子的。”

通过大儿子Ian的择校经历,黄静洁深刻的认识到“最优选择,就是孩子天性的选择”。在与大儿子走过18年后,她才理解到:“孩子在他们成长的各个年龄阶段都拥有属于哪个年级所特有的灵性触觉,他们可以完全依赖最自然的感受来判断好恶,选择适合自己的......在幼年,孩子 现在就是天性的最优选择。”

在这本书中,黄静洁提出了父母的四种智慧,其实这四种智慧都是基于对孩子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的——承认我们其实不懂孩子,才会虚心的倾听和理解他们;让孩子选择,护航他们心中的坚持,便是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梦想;给孩子时间,相信他们的内在力量,保持成长的自然节奏,甚至“让他们在错误里多呆一会”;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和思考,不做始终盘踞在孩子头顶的“直升机父母”.....

这些听上去似乎很熟悉的育儿理论,其实内涵丰富,它们并不是鸡汤,而是实实在在的实战经验。道理是粗的,但应用却是细的,具体如何应用,是建立在每个父母对这些要义的理解程度和自身人格完善的基础上的。

02 父母的“用心”:利用第三种力量,赋予孩子自我驱动的能量池

原生家庭非常重要,几乎每个孩子身上都会留下原生家庭的烙印,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引导第三种力量的介入,同样能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在《父母的格局》中,黄静洁介绍了几种激发孩子内驱力的“第三种力量”,比如家庭之外的延伸家庭、利用隔代影响,将祖辈的丰富世界带给孩子、利用节日暗示来培养具象化的品质、睡前故事点亮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树立人生导师和榜样力量激励孩子、利用困境激发成长的创举、利用体验让孩子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等。

这些第三种力量,是围绕在原生家庭的外围的资源,如果说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核心资源,那么这些外围资源——不管是人、事还是物,当被父母巧妙的引导后,就会成为除核心资源外对孩子最大的滋养。

事实上,每个人身边都不乏能成为第三种力量的人、事、物,它们并不是什么稀缺的资源,但是能否将这些资源运用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之中,则取决于父母是否“用心”——这一点也正是教育质量差异的核心所在。

一个用心的父母,在我看来,就是前文中所说的“战略勤奋”的父母,这类父母不但会通过学习,迭代自己陈旧的认知体系,更善于在教育的孩子中动脑、思考。我看过很多人写的教育孩子的书籍,几乎所有教育成功的父母——这里的成功,不仅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比如挣多少钱、考了什么样的好大学,更主要的是人格的独立和完整、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观,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切实的用心。

所谓用心,就是对孩子认真的观察、切实的理解,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会抱怨孩子或者有“改造你,让你变好”的妄念,而是会率先想办法、多尝试,表面上看,他们的养育过程没有费很多力气——他们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事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自我的成长和事业的追求,但实际上,他们的力气都用在了“用心”上。

这个“用心”,还包括他们对自我人性弱点的克服,比如当孩子犯错时,没有一个家长不着急,当孩子因为自己的错误受到惩罚时,没有一个家长不心疼,但是他们所做的,恰恰是忍耐住当下的本能——比如马上批评孩子,教导孩子怎么做的冲动,而是能越过本能看的更加长远,他们在克制本能反应的同时,思考的是如何不动声色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坦白说,相比之下,大喊大叫、打骂、喋喋不休的唠叨、讲大道理要容易简单的多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还能在“攻击”孩子的过程中产生发泄的快感。

所以,每个孩子身边都不缺少“第三种力量”,但是却只有用心的家长,能将这些力量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每一个能量都成为孩子成长的机会和养分。

记得尹建莉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家长向她抱怨,自己的孩子每次下楼时都要用袖子蹭楼梯扶手,弄得衣服脏乎乎的,为了这件事,说也说了,骂也骂了,就是不改,感觉自己都要被这个孩子气死了。尹建莉当时的回答是:“为什么要用打骂的方式?问题的解决何其简单,您和孩子一人拿一块毛巾,从五楼擦到一楼,既做了公益,又可以让孩子尽情的去玩了。”

家长比孩子更善于动脑、更善于思考、更有能力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养,这远比指点孩子要困难,但同时,也能带来更好的教育结果。在我看来,第三种力量是一个很新颖的概念,实现它的关键,来自于父母的用心。

03 父母的教育:利用闲暇教育,让孩子接受多元化生活体验和渗透式的课余活动

很多父母一提到“教育”两个字就苦大仇深,把教育当成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但事实上,真正的教育其实就在闲暇时光里,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润物细无声的完成。

在很多父母的观念中,都有潜移默化的对立思维,比如把学和玩对立。父母会说:你先去把作业完成,就让你玩半小时游戏,或者,你如果考试考多少分,就奖励你看多长时间的电视。

父母”非黑即白“的认知思维,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展示并对孩子施加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实上,玩与学,教育与休闲,从来就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真正高级的学,是在玩中学,学习的方式,也不仅限于挺起胸膛坐在课桌前,如果父母能够将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放大,会发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是学习的场所,时时刻刻都有学习的素材。

闲暇教育的雏形,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它有两个重要职能,第一,对孩子的情商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帮助孩子通过参与校内社区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来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为他们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做好身心准备,为培养一个对社会拥有良好义务感和责任感的社会人做铺垫。

在黄静洁的育儿过程中,她主要是通过三个原则来带领两个孩子开展闲暇教育活动。

第一,营造软素质基础。在这个原则下,她会根据孩子的生长进程,为孩子设计每天的闲暇活动和内容,比如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设计的读、写、听、说、绘画、游戏、体育和文娱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心胸与情怀。

第二,打下软实力基础。围绕孩子稳定的兴趣和特长,与孩子一起规划出比较长期的课余和周末兴趣活动,通过对个人爱好的追求,发展出鲜明的人格魅力和韧性,并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能力。

第三,建立社会责任心。这部分,她会围绕孩子的自我性格和对外部世界的敏感度,为长、短假期规划出一系列有规律、有侧重的休闲活动和内容,目标是带领孩子走出家庭、走出自我,勇敢的探索未知,接触不同文化中的人、事、物等。

所以,在以上三个原则中,我们就在书中看到了黄静洁如何通过课余活动、情绪教育、分享练习、自主时光、夏令营、远行等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软实力的闲暇教育。

其实,闲暇教育应该是属于第三类力量的延展,这项教育发挥作用的好坏,依然来自于父母的用心。有句话叫做“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现代的家庭中,年轻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陪伴,越来越能了解到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但真正的陪伴,是高质量的有效陪伴,而不是低质量的耗时陪伴。

实现高质量的有效陪伴,就需要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间里全身心的投入,用心而不是用嘴,去体会孩子的喜怒哀乐,认真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难题。当父母对孩子有了高质量的有效陪伴,那么即使父母离开孩子,孩子也不会抓狂、哭闹,因为ta笃定父母还会回来,同时,即使父母的人不在孩子身边,但通过各种生活中细腻的方式,仍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一直都在。

【写在最后】

养育孩子真的是一件艰辛而伟大的工作,但同时,对于很多原本人格成长不成熟的人来说,也是一个疗愈自我、成长自我的机会。所以,成为父母,既责任重大,又蕴含生机。

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第一次做父母就能做到毫无瑕疵的父母,但是,却有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实践、自省的父母。

(0)

相关推荐

  • 【家庭教育】做大格局的家长

    作为一名家长,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优秀,那么你就必须成长,因为你是孩子一辈子的思想引领者.要想引领孩子的思想,你必须是大格局的家长. 什么是大格局的家长,一是眼界要宽,二是胸怀要广.拥有大格局的家长 ...

  • 《父母的格局》

    入车.<父母的格局>:成就孩子的"第三种力量",作者:黄静洁,由中国妇女出版社于2017年01月出版.[1]书名父母的格局作者黄静洁[1]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时间2 ...

  • 心理原创 | BBC真实跟踪记录:出身普通的孩子如何突破阶层壁垒?

    前不久,BBC发布了跟拍14个孩子童年的纪录片的结果--富家子弟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安德鲁从小想上查特豪斯中学,再进入剑桥,长大成为律师. 后来,他一路读完名校,28岁时成为事务所律师,35岁时已经 ...

  • 父母有格局,孩子必优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最早模仿的对象,是对孩子影响最深.影响最大的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投射在孩子身上,进而对孩子的人生产生影响.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首先家长就要成 ...

  • 父母有格局,孩子自然优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最早模仿的对象,是对孩子影响最深.影响最大的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投射在孩子身上,进而对孩子的人生产生影响.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首先家长就要成 ...

  • 父母的格局影响孩子的未来|听友心得

    今天听直播,陶陶老师问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未来有什么期盼?屏幕中各种各样的回答. "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成才"."希望孩子健康快乐"&quo ...

  • 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父母的眼界左右孩子的格局

    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父母的眼界左右孩子的格局 2017-01-07 08:41 早上看到姐姐在朋友圈说她编剧的网络大电影已经拍摄完成了,明年即将上映,不由得感叹姐姐真的很厉害,心里感到很惊喜也很 ...

  •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取决于父母的格局

    Summer姐姐 / 文 最近在网上看到两条有点魔幻,但又真实的新闻:业主们组织"房价不跌小分队",给小区里的孩子们补课,提高他们的成绩,以免因为孩子成绩不佳,而导致房价下跌. 每 ...

  • 李纨:母亲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红楼梦>中描写的母亲很多,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赵姨娘.王熙凤.尤老娘等等. 李纨显得与众不同,她是一位注重教育.有大格局的母亲. 李纨与贾家同辈的媳妇王熙凤.尤氏等相比,存在感 ...

  • 白岩松: 有格局的父母, 要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长大会更有出息

    现在的父母对待孩子十分"舍得",总是想把最好的教育氛围.成长环境带给他们,毕竟年轻时自己吃过的苦,一点都不想让孩子再次体会. 但事实上,适度地给孩子进行一些吃苦教育,实则是对孩子大 ...

  • 《父母的格局》用父母的大格局,给孩子的成长注入“第三种力量”

    《父母的格局》用父母的大格局,给孩子的成长注入“第三种力量”

  • 《我的前半生》:父母的格局,影响孩子一生!

    最近,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火爆朋友圈.电视剧中的三个主人翁分别是罗子君.贺涵和唐晶,演绎一部精彩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三个人物的不同格局,让小编构划出一则教育孩子的格局. --东台时空 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