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再次入选世界500强!它凭什么成为排名提升最快的公司?
艳姐说
“2018年碧桂园将不设销售目标!”
这是今年3月,碧桂园的业绩发布会上,总裁莫斌的一句话。或许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解读:如今处在王座之上的碧桂园,或许更需要一种低调而稳健的作风;而不做销售目标的设定,似乎又能看到碧桂园对于其未来业绩的信心和无限的可能性。
即使想要低调,这家到处都是新闻点的房企,似乎很难“大隐隐于市”。近期,财富500强放榜,碧桂园再次入榜,这份榜单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碧桂园能够和世界领先企业比肩的企业实力和治理方式。
如果说一个企业业绩做好,那已经算是成功的企业了;如果一个企业还能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并顺应国家政策,发展和国家政策相关的产业,那么就可以称之为卓越的企业。碧桂园几乎每次都能够把握国家宏观政策风向,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企业特色,制定发展战略,成为行业的范例标本。
碧桂园入选财富500强
7月19日晚,《财富》发布201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继去年首次上榜之后,碧桂园以335.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再次上榜,并且排名跃升114位,至353位,成为榜单中排名提升最快的公司之一。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最著名、最权威的榜单,碧桂园再次上榜且排名跃升,证明其近年来的高质量飞速发展有目共睹,获国际市场高度认可。
今年5月,碧桂园在另一权威排名《福布斯》2018年度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同样表现突出,由2017年度的273位跃升至143位。
2017年碧桂园合同销售金额位居行业第一。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在房地产调控收紧的背景下,2017年度,无论股东应占利润还是核心净利润都实现了翻番。
分析认为,随着行业领先的合同销售额逐步确认为收入,碧桂园未来在《财富》世界500强中的座次还将提升。
数读碧桂园年报
世界500强的权威性毋庸置疑,这个榜单向来是以规模论高下,部分规模为负的企业也能跻身其中。
有人曾经有这样的言论:500强企业有不少是大而不强,虽然规模和营业收入巨大,但是缺少与之相称的高效益。
显然这点在碧桂园身上不成立,一切让数字说话,我们来看下碧桂园2017年的年报:
1、指数级规模增长:销售金额同比增长78.3%
2011年432亿元,2012年476亿元,2013年1060亿元,2014年1288亿元,2015年1402亿元,2016年3088.4亿元,这样的巨量增长在地产界并不多见。
而截至2017年末,碧桂园又实现了合同销售金额5508亿元,同比增长78.3%,整体去化率达81.5%,并成为首个年销售额突破5000亿元的公司;合同销售面积60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9%。这是继2016年销售增长120%至3088.4亿元,首次跨入行业前三之后,碧桂园再次发力,并跃居行业第一。
碧桂园的规模数据再次印证了宇宙房企的实力:目前已进入中国大陆220个城市,中国大陆项目总数1456个,规模增长超过一倍,是国内布局最均衡的房企。
2、利润大增: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106%
房地产下半场,很多房企增收不增利,但2017年,碧桂园营业收入达2269亿元,同比增幅48.2%,毛利率为25.9%,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股东应占利润260.6亿元,同比增长126.3%,创上市以来最高纪录,核心净利润246.9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年合计派息39.97分,显著增长133.5%。
截至2017年底,碧桂园已预售未确收的金额约为5300亿元,其中约2496亿元预计可在2018年确收。另外2018年合同销售中预计有约15%会于当年确收。这也意味着,在2018年,碧桂园的销售业绩又将出现指数级的大增。
3、现金流充裕:现金及银行存款约1484.0亿元
在房企融资受限,现金流紧张的背景下,碧桂园的财务数据却一片健康。截至2017年末,碧桂园现金及银行存款约1484.0亿元,达上市以来最高水平;另有2485.1亿元银行贷款额度尚未使用;实现净经营性现金流240.8亿元,继2016年后再度为正;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下降44个基点至5.22%,创历史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碧桂园在规模高速扩张的情况下第二年实现正的净经营性现金流。
野村2月23日发布研报称,碧桂园会继续在行业整合中保持领先,特别在信贷收紧的情况下,由于其强劲的融资能力,而且碧桂园有更多机会获取优质土地;此外,得益于第15号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以及SSGF新建造技术工法,确认收入更快速,预计2018年合同销售将增长45%,达8000亿,重申碧桂园为首选股,并将目标价从20港元升至20.10港元。
碧桂园企业管理启示录
碧桂园能够发展到如此庞大的规模,最核心的两条生命线,艳姐觉得是一条是它的人才治理理念,另一条是它特有的商业模式。
首先来谈谈人才治理。细看碧桂园历年的销售业绩,就能发现,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其销售业绩从2012年476亿元一下子就跃升到了2013年的1060亿元,涨幅高达122.7%。
就是在2013年这个时点,碧桂园启动了高端人才计划,要将全球顶尖高校的精英揽入旗下。而这场计划,源于杨国强和平安集团老板马明哲在一次高尔夫球赛的间隙进行的一场交流。杨国强问马明哲平安能够管理亿万资产,靠的是什么。马明哲回答说:“我能有什么秘方,就是用优秀的人。我这有很多年薪千万的人。”
截至2017年末,碧桂园高端人才计划已经招收1037名具备哈佛、牛津、剑桥、麻省理工、清华、北大等全球顶尖高校教育背景的博士,成为业内拥有博士人才最多的企业。该计划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有近200人通过培训和实战走上区域总裁、区域副总裁、区域总裁助理、项目总经理等核心岗位。
碧桂园对于员工的重视度也可以从下面几个事例中得到印证。在一次员工座谈会上,莫斌曾说:你们每个来的人,都是我们的宝贝。凤厂是个大舞台,厂工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潜力,这一切都来源于凤厂对人才的重视:
1.碧桂园不拘一格,大胆启用年轻人,博士、碧业生、超级碧业生等用得好,区域发展就好,区域总水平就高。
2.重在内部培养,鼓励毛遂自荐,不排斥外部招聘。所有年轻人可向人力甚至集团总裁毛遂自荐。
3.各区域要提拔重用优秀人才,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
4.集团每周开展一次垂直培训,希望各区域总裁要高度重视,接力做好人才培养,特别要注重实战,将培训内容与区域、项目实战相结合,而不能让培训变成一种负担。
在员工关怀上,还有这么几出:莫斌在一次高管会上宣布了一项对于苦逼员工来说具有历史意义的制度:强制休假。还有一次会议上,莫斌提醒厂工们保重身体少喝酒,凤厂没有酒文化。
进入房地产下半场,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尤其是对于超大型房企来说,得人才者得天下,碧桂园一定深谙这点,在企业治理上才能如此重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再来说说碧桂园的商业模式。除了人才这条生命线外,商业模式是企业持续盈利和发展的另一条生命线。碧桂园的商业模式也吸收了全球最大企业沃尔玛的经营哲学。沃尔玛的商业模式即薄利多销的平价、低价模式;而碧桂园的一个显著特点则是其房价的均价为TOP10房企里最便宜的。
杨国强曾经说过:要为老百姓建造又便宜又好的房子,杨国强和莫斌都有建筑专业背景,如何打造出品质过硬的产品也是他们一直钻研的课题之一。
比如2016年底,碧桂园推出了自主研发的SSGF建造体系,兼具高品质、高速度、低能耗等优势,在建筑业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通过SSGF体系,一栋30层高层洋房从开工至交付的基准周期由25.1个月缩短至15.8个月,节省约9.3个月。
由于劳动力比传统工艺减少1/3,建造速度比传统建造体系快约1倍,客户不仅能以经济的价格购买到高品质的产品,还能在减少质量隐患的同时,通过提高建造效率可以满足客户更快入驻新房屋的需求。
碧桂园通过自己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定位,让自己在房企中成为规模不断指数级上升的超级领跑者,这样的定位,很多房企都无法复制,但至少告诉那些房企,找准适合自己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式创新,是房企能够迅猛发展和壮大的重要一环。
碧桂园如何把握宏观战略?
不得不承认,作为宇宙级房企,碧桂园的战略眼光几乎是所有房企中最强的,每每国家有什么重要政策,碧桂园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来回应国家政策,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和企业特质,进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当下中国房地产显然已经进入了存量时代,碧桂园顺应存量时代发展以及国家“房住不炒”“创新驱动发展”大政方针的需要,在住宅板块之外,完成了产城融合、长租公寓等板块的部署,同时搭配金融、物业、商娱、医疗、教育等多维服务资源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居住需求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
1、持续聚焦城镇化红利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化率为58.5%,虽高于全球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与美英日德等成熟市场75%-95%的城镇化率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年初的业绩发布会上,杨国强反复强调,今后碧桂园将持续聚焦城镇化红利,实现有质量的发展。碧桂园表示,截止2017年底,目前碧桂园仍有多个符合投资标准的市、县、镇未进入,碧桂园仍然认为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和一二线城市聚焦城市化问题不同,三四线乃至五六线城市,更多的是要实施城镇化战略。在一二线城市,碧桂园为首次购房者提供主流产品;而在三四线城市,碧桂园为改善性客户提供房子,做大户型乃至高端产品。
这一切则是基于在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背景下,中国三四线城市住房市场改善性需求旺盛。在大多数房企忽略三四线战场的情况下,碧桂园却抓住了最大的红利,用一个个惊人的数字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
碧桂园不仅为当地居民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还改变了当地村镇居民自建楼房及别墅的居住观念,降低了城镇环境治理的成本,节约了土地。
2、产城融合战略
为了避免新型城镇化陷入“房地产化”方面,碧桂园也对产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给新型城镇化实践提供了全新的市场思路和借鉴。去年8月,碧桂园响应了国家特色小镇的号召,发布了产城融合战略。
其实,回看碧桂园新型城镇化道路,可以发现其演化至今的3个版本:1.0版是顺德碧桂园等传统大盘;2.0版则是三四线城市中心的高端项目;3.0版本则是以科技小镇为代表的产城融合项目。
科技小镇一般选址在一线城市周边或者强二线城市30-80公里内的重要区域,占地约2-5平方公里,只要你一进去就会发现满眼的绿色,地面都是公园,车都在地下通行,建筑外墙上是垂直分布的植物。
根据年报显示:碧桂园汇集1200余家产业资源,其中包括思科、美的等在内的世界500强52家,共同打造产城融合项目。截至2017年底,碧桂园签约的产城融合项目有56个,已落地的小镇项目有8个。
3、打造长租城市
目前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正加快建立和完善,向“住有所居”的目标前进。长租公寓作为住房市场供应体系的组成部分,十几年来伴随城镇化的推进一直缓慢发展。如今,在“租购并举”等政策的引导下,长租公寓迎来发展“风口”。
在2017年12月20日,碧桂园集团在广东顺德总部正式发布长租品牌发展战略,力争三年内建设100万套长租公寓。
碧桂园目前已正式成立长租事业部,在北上广深以及武汉、厦门等一、二线城市筹备项目,在建房间数已达2963间,已获取项目的总房间数已超过8000间。预计2018年内能实现多个城市、多个项目同时开业,保障供应。
碧桂园还将打造长租城市,每个长租城市的公寓数量都在2万间以上。
作为今年最具夺冠潜力的地产巨头,成为行业第一或许并不是难题。碧桂园,低调的巨兽,在2018年也注定是加冕的时刻。
END.
如果你想和艳姐聊聊,可以加艳姐个人微信
👇
地产人言 言尽地产人与事
我们关注:企业战略、新盘速递、买房故事、产品推介、高管离职、土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