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皮球
没有人喜欢被否定,也没人愿意被指责。但是,同时,我们又很容易说否定他人的话,也更愿意指责他人。
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正因为我们不愿意被否定,所以,才更容易去否定他人,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我们不愿承担责任,想逃避以减轻责任带来的压力,所以才更容易指责他人。
这是人际交往中需要警惕的现象,如果这样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上演,那么,孩子的成长必定会出现问题。
家长与孩子地位的不平等,孩子心智未成熟,这两者更加重了上述现象的严重程度。
当一个人被否定和指责的时候,一般来说,本能反应并非幡然醒悟,悔过自新,即使他明知道自己错了。
如果否定和指责他的人再带着负面情绪,一副居高临下之态,还有不容置疑的口气,那么,被指责者必定会极力辩解,更难以接受批评和指责,甚至会和对方针锋相对起来。此时,双方很难再去分析谁对谁错,而是变成了压倒对方、维护自我的争斗。
这就像一个皮球,当你用力击打时,它必定会反弹,你击打得越厉害,它反弹得越高。
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被认可的渴望,当被否定时,会自然生发出一种抗拒的力量。被否定的次数多了,就会产生自卑或者压抑,这不利于孩子产生或增强纠错的力量。
这提醒我们做家长的,不要简单粗暴地去否定孩子,面对孩子出现的错误,不要急于指出孩子错了,而是用教育智慧去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记住,家长是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证明谁对谁错。如果孩子知道错了,家长就没必要画蛇添足地再指出来;如果孩子没有认识到错误,家长的指责会演变成孩子的逆反。
那么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究竟该怎么办呢?
正确的做法是,要分清家长和孩子的界限,错误终归需要孩子自己去改正,要让孩子自己去醒悟,虽然这需要家长去引导,但这种引导绝对不是简单否定。
在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中,不要轻易评判孩子,要控制自己想否定孩子的冲动,如果你还记得交流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就不能只想着发泄对孩子的不满,只想着让孩子接受你的评判,听你的高谈阔论。
我们容易犯的毛病,是急于让孩子听家长自以为是的观点或方法,急于让孩子迷途知返,因为我们害怕孩子会因为不听老人言而吃亏。我们是如此迫切地想纠正孩子,以至于把纠错变成了控制。
任何控制孩子的行为,都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控制孩子也是模糊了家长与孩子的界限,如果想做一个智慧的家长,就要放下操控与恐惧,从根本上认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不去简单否定孩子,不轻易评判,不越界,才能做到关怀而不干涉,不去直接把孩子的问题解决,而是让孩子抓住犯错的机会,发展自己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简单否定和指责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实际上,当一个家长控制住了自己想否定孩子、指责孩子的冲动时,家长自身也已经得到了成长。这种成长也必将对家长处理与他人的人际交往带来积极有利的影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