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
形象这一概念,总是和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形象思维。另一个与形象思维相对应而存在的哲学概念——逻辑思维,指的是一般性的认识过程,其中更多理性的理解,而不多用感受或体验。
中文名形象思维
外文名imaginalthinking
联系艺术灵感
类别用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认识层面理性认识
来源感受体验连接在一起
定义介绍
所谓的形象思维,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只要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储存的基础上,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包括审美判断和科学判断等),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包括文学语言、绘画线条色彩、音响节奏旋律及操作工具等)创造和描述形象(包括艺术形象和科学形象)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
从文学艺术创作角度分析:
所谓形象思维,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审美水平。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是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的,就是所谓的神与物游。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感情形象思维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的思维方式,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像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艺术思维。
基本介绍
形象思维(imaginalthinking)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按发展水平分三种形态:
(1)学龄前儿童(三至六七岁)的思维,只反映同类事物中一般的东西,不是事物所有的本质特点。
(2)成人在接触大量事物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
(3)也称“艺术思维”。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形象的过程。
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的思维方式,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像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艺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