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营卫不和与用经方(肖春宏老师)【五痹汤】
营卫失调,分三种情况:
1,营卫郁闭,用麻黄汤。治营卫郁闭以祛寒邪为先。
2,营卫不足,用小建中汤。治营卫不足,以健中焦脾胃为本。
3,营卫不和,用桂枝汤。治营卫不和,以变法为用。也就是说,治营卫不和用变法,为什么用变法?治营卫不和用桂枝汤是正法,可是在临床上单纯营卫不和证少见,多数有兼证。
例如:漏汗不止是营卫不和兼肾阳虚证,用桂枝汤治营卫不和,再加附子补肾阳虚,即变成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是将桂枝汤辛温解表法变为补阳敛法。
再例如:自汗,怕风,脉浮,并且气从少腹向上冲,是营卫不和兼气上冲,用桂枝汤治营卫不和,再加桂枝降逆平冲,即变成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汤是将桂枝汤辛温解表法变为温阳降逆法。
因此说治营卫不和用变法,即治营卫不和以变法为用。
咱们从各个角度,把“营卫不和治法”理解透,即步入“善治者,治皮毛”境界。
前面讲“营卫不和对脏腑升降有影响”,与现在讲“治营卫不和以变法为用”,都是在讲治皮毛成为善治者。
不应该发汗而发汗,应该发汗而过汗,不但把营卫弄不和了,而且还伤气血了,怎么办?此时治营卫不和,以变法为用。
治营卫不和用桂枝汤,治气血不足加芍药与人参,即变成新加汤了。新加汤是将桂枝汤辛温解表法变为健中生气血法。
我们抓住营卫主线,将桂枝汤类方剂穿起来,则心中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运用时根据具情况随心所欲,金蝉脱壳,自由飞翔,不再受壳之束缚!
发汗,虽然消耗的只是营,但是营血同源,气血同源,精血同源,津血同源。全都是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究竞伤了谁,由于体质不同,因人而异。张三过汗伤肾精,李四可能伤气血。
掌握透彻,则成艺高之人,艺高人胆大!在别人眼里是胆大,其实艺高之人根本没冒险。
小建中汤与新加汤相似,不同之处是小建中汤伤气血而心悸,新加汤伤气血而身疼痛。
小建中汤是将营卫学说与脾胃学说合一。两个学说本来就是联系的,脾是营之源,胃是卫之根。
《难经》说“损其心者,调其荣卫”,但是有理论而没方,而伤寒论有,用小健中汤治心悸。
轻微心悸,所以喝红糖水好使,相当于饴糖。
芍药加一倍,加饴糖,即是小建中汤。
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即是新加汤。
脱离营卫而研究桂枝汤类方,一团乱麻!
《伤寒论》说: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又说:荣卫不行,血凝不流。这说明什么?说明荣卫失调与气血失调同步,于是我们来灵感了,辨营卫不和看气血情况。
营不足,这是卫强营弱,营与卫能和吗?肯定不和。怎么知道的,看见血少了。
自汗的结果是营弱,无论是血少,还是出汗,结果都是营弱。用芍药配甘草,加大枣。
芍药甘草附子汤,就是这样补阴的嘛。
阴阳不足则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则营卫不足。只是层级和程度不同,全是一回事。
中医分则无穷,合则就一个“一”。
前几天,好友跑我这来找我说:头晕。我看舌胖大。我让他上电脑抄苓桂术甘汤,小柴胡汤。他回去抓了六剂,结果喝一次,仅半剂即不晕了[呲牙]。他无口干囗苦,合小柴胡汤是考虑三焦不利,水道不畅而生水饮。
体内发大水了,苓桂术甘汤去水饮,小柴胡汤绝生水饮之源。
胃弱胆郁,必三焦不利,水道不通了,水饮内停,四诊审胃,胆随胃降嘛。只有当胆郁化火,三焦不利时才口苦。
小柴胡汤中,柴芩治胆,其余都是和胃健胃的。
伤寒论说的很明确,是伤寒了,怎么不用麻黄汤,怎么不用桂枝汤?阴阳两虚,正气不足,用发汗法不行。
心阴阳俱不足,不能用麻黄,而采取去末,开盖,煮1时,把麻黄弄无效了,吃了没事。
总之,营卫失调导致气血失调,把营卫失调治好,则气血失调随之而和,所患之病愈。
例如102条的小建中汤,62条的新加汤。阐述的即是此问题,从而步入治皮毛成为善治者行列!
在《伤寒论》中,手足逆冷叫厥。
在《内 经》中,神志不清叫厥。
这是天地之差,是吧。天地之差也只是表面上的,其实呢,都是阴阳气不相顺接,另外,轻重程度不同,伤寒论讲的症状轻,重了也神志不清,如343条,344条,345条,《内经》与《伤寒论》之厥都“昏仆”。病轻与病重不能作对比,唯有病之轻重在相同程度上,才有可比性。
阴阳气不相顺接,那营卫能和吗?应该不和,“昏仆”是痫的三大主要症状之一,于是治痫从《伤寒论》中找到思路了,用柴胡桂枝汤,这方即调营卫,又调少阳枢机,妙!
您看看,治皮毛多厉害,可以治痫症。[强]
回到最开始“脾胃是轴中之轴,决定营卫之升降。营卫对脾胃之升降有影响”,柴胡桂枝汤,其中小柴胡汤调脾胃升降,桂枝汤调营卫不和。阴阳气就顺接了。
内与外合并,都不和。
大局布好,之后再治标,化痰,清热等,完活了。
病由浅到深四个层次,即:卫,气,营,血四个层次。
卫主收敛通肺气,营主疏泄通肝气。
卫——胃——肺。营——脾——肝。
桂桂枝加半夏汤,是营卫不和影响了胃,把胃弄气逆了,出现呕。
营卫不和升级变成气血不和,气血不和影响胃也升级,出现胸脘胀满,恶心头晕症状,用药也升级,由一味半夏升级为一方半夏白术天麻汤,于是用圣愈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万事大吉!这病西医检查,是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说的很白,治疗效果不怎么样。
全是《伤寒论》中桂枝汤类方剂套路——营卫不和影响脏腑,非常好使!变成升级版桂桂枝汤类方剂。
您可以这样理解:气血就是个“大营卫”。阴阳就是个“大气血”
治病,方中首先校正营卫不和之纲,校正气血不和之纲,其他局部问题是目,把纲校正了,则校正目容易,易如翻掌。
(老师桂枝汤加黄芪炒白术防风可以治疗更年期的忽冷忽热出汗后周身发冷的症状不)
加龙骨牡蛎可以。发热,出汗后冷,这是浮阳冲逆,要把浮阳送回老家去。
(有些人出过汗后怕风,我就想到玉屏风了)
玉屏散,气虚明显,不会有忽冷忽热应状。
这个是发汗后,一直冷,不会再热。陈和说的,出汗后冷,还会热。不一样。@江苏南通杜峰
热了出汗,汗后冷。循环出现。此为下元虚,浮阳冲逆。
(阴也虚阳也虚,出汗,怕风,夜尿多,上半身热,腰腿凉,该怎么调理比较妥当)
肾尿多,下肢凉是肾阳,现在您驾驭不了所用之方。@陈和平
对病机没认识清,架驭不了所用之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二加龙骨牡蛎汤,非常厉害!但是必须对病机认识清,并且掌握四诊技术,方可驾驭这两个神方。
桂枝龙骨牡蛎汤加二三克附子,有阴虚加生熟地,水火相济,火不上越了
以气为主,意思是以补气为主,以补血为辅;以血为先,意思是以补血为主,以补气为辅。根据此学术思想变化圣愈汤。
1,加知母,黄柏,山萸肉,与方中的熟地构成知柏地黄丸之主药。治肝肾阴虚之咽红不痛。
2,加玄参,麦冬,贝母,与方中熟地构成养阴清肺汤之主药。治肺阴虚之咽红不痛。
3,加小承气汤,治阳明之咽红而痛。
以气为主,另一含义,以补气血为主,以行气活血为辅。以血为先,另一含义,以行气活血为主,以补气血为辅。
圣愈汤,还可以根据这一含义变化。
捧着一个圣愈汤,通治一切气血之病!
只补血不补气,血无帅则血不行。只补气不补血,气无母则气不长。
骨折愈合后,骨折处肌肉硬,用“以气为主,以血为先”学术思想,就可以使僵硬肌肉恢复如常,我们用此道治颈椎病之肌肉僵硬,没问题!
治颈椎病,各种辨证方法用六经辨证方法最优,联合气血辨证最佳,用“以气为主,以血为先”思想最良,配合痹证最牛!
中医治颈椎病,以雄厚的技术之实力,纵横世界!
《太阳表证与五体痹,太阳表证变证与五脏痹》
1,同是一个风寒犯体表,用六经看是太阳表证,而用痹证看,是五体痹(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此两种方法不矛盾,完全可以结合。
2,同是一个太阳表证没治好,六经看是邪传入内了,为变证。用痹证看,邪传入五脏,成五脏痹了。两者又不矛盾,也可以结合。
桂枝汤证没治好,传入内变成桂枝加附子汤证,这是什么病?是肾痹,哈哈哈……
说伤寒论与内经不是一个套路。只有说者没看出来是一个套路,其他人都看出来是一个套路了。
六经辨证没找到表证传入内规律,而内经的痹证找到表证的传入内规律了。表证筋痛传入内是厥阴病,表证肉痛,传入内是太阴病……。
五体痹没治好,就是表证没治好,即营卫失调没治好。
五体痹传入内成五脏痹,就是营卫不和影响五脏。
颈椎部位,皮肉筋骨脉都有的。
肾痹怎么治?让邪从原路退出去。这要先把骨痹解除,肾之邪才能从骨退出去,这是解表治肾病,即调和营卫治肾病也。哈哈哈……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看这条,脉浮,主表证,这是什么病?条文首先点明病因为风湿,由于风痹(行痹)特点游走不定,湿痹(着痹)特点沉重,条文说身重,说明风湿混合致病,以湿为主,所以是着痹,并且应是肌痹,这点条文没讲,应读出来,仲景师常以一症代替一证,其余不写。条文说汗出,恶风,证明卫虚,卫虚的比较大,升级到气虚,但是没到阳虚程度,用黄芪即可。肌痹(湿痹,着痹)与主肌肉的脾对应,用白术,甘草健脾。用利水的防己去湿。血不虚,仅气虚,故补气血“以气为主”。此条文为我们治颈椎病运用圣愈汤奠定了基础。
这是首先用六经辨证确定病位在表,之后用痹证理论分析,同时联合气血辨证。
卫,气,阳都是一类东西,卫虚,气虚,阳虚是由轻到重升级。
营,血,阴也都是一类东西,营虚,血虚,阴虚是由轻到重升级。
@上海—肖春宏 老师,腰一痛,连带颈椎痛,僵硬如硬木,转动困难,并头晕是什么类型的颈椎
交感型或脊髓型,也可能是两者混合。问题在肝肾。
颈椎病,仅是人体众多患痹证部位中的一处。由于颈椎在人体中位置特殊,诊治颈椎病临床意义比诊治其他部位痹证大多了。当我们掌握了五体痹之诊断后,诊治颈椎病不但闻而知之,而且有利于精细诊断颈椎病,现分述于下:
1,肌痹:症状以不仁或肌肤痛为突出特征。
2,皮痹:症状以恶寒为突出特征,可伴有虫行感。
3,脉痹:由于供血不足,症状以肤色白或青为突出特征。
4,筋痹:症状以筋挛(俗称抽筋)和能屈不能伸为突出特征。
5,骨痹:症状以骨节重或寒冷彻骨为突出特征。
腰椎病和颈椎病的区别?主体诊治没区别,腰椎病只是肾与带脉占比重大些。
好几年前,我娘说“后背感觉象有蚂蚁在里面爬”,皮痹也,病位浅,好治的,我用白虎膏来个膏摩,并喝点生姜大枣水,益营卫之源,一次而愈,无需第二次。不治可不行,入内变成肺痹咋办。许多肺病治不好,是肺痹,思路不对。白虎膏,是中国的东西,现在越南卖给全世界,大发其财,这太见鬼了!
现在再回头看:解表逆流挽舟治腹泻。什么这个那个的,是肠痹。
膀胱蓄水证,是什么病?膀胱痹证,用五苓散。这就打开治红斑狼疮的大门了。哎呦,五苓散证升级,穿个马甲,变成红斑狼疮,结果全都不认识了。
一位治痹证高手治红斑狼疮,大手笔利尿。我一看,恍然大悟,当时我坚大拇指,并且说:“厉害,华夏第一高人”。
现在应该理解“伤寒论之方不治今病”,对这句话全理解歪了,意思是说病依然是膀胱蓄水证,但是病发展升级,再用五苓散是鸟枪打飞机,不行了。
然而,没有伤寒论之五苓散,没人会治升级版的五苓散证。
证没变,病情变重,比伤寒论讲的病情重多了,证没变则治法套路不变。病情变重了,用药力度随之变,还用五苓散中的那几个药利水不行。因此,各个时方名家,基本都是伤寒高手,伤寒论是他们成名的奠基石。
发现经方力度不够,在剂量上求解,提畅古方量,依然有限度!
只现代人知道古方之剂量,历代名家想不到这事吗?放心吧,早想到了。
当我们掌握了病性与症状的对应关系后,诊断各种痹证则闻而知之。
病性与症状的对应关系分述于下:
1,喜温怕风为寒。
2,酸痛重着为湿。
3,红肿热痛为热。
4,肿胀变形为痰。
5,跳痛刺痛为瘀。
6,疼痛走窜为风。
水饮,痰浊,血瘀,热邪,气滞等都可以郁闭阳气。重了则肢厥冷,轻了化火。
痹证,一提痹证,人们就想到胳膊腿疼。其实呢,许多内科五脏病,都是痹证,仅治内收效甚微,白废。
红斑狼疮,中医叫什么?周痹。
治红斑狼疮,知其要,中医效果理想,平时注意防内与外之风湿,没有事。
治红斑狼疮之要,了解我讲的之后,治红斑狼疮心里有数,不会迷茫,并且有信心!
五脏痹,比如心痹。患者找你治心脏病,你会发现心所主的脉也有问题,问病史,特点是先脉有问题。这是由脉痹失治,即表证失治。邪入内得心痹,即表证,邪入内之变证。
可是我们想学治五脏痹,又无处学,没几个人讲,找个标准案例都难。只是散见于各种表里同治的案例中。
当代人不讲治五脏痹,不等于中医没有,宋之《圣济总录》系统归纳总结了治五体痹,五脏痹之方剂。痹证理论在内经中讲的细致到位。
既有完备的理论,又有具体方剂,还有诊治主症。圣人将大事全干好了,我们直取过来用,就名扬四方!
五脏痹,就是表证未解,传入内而患。表证始终未解,那营卫能和吗?营卫不和影响脏腑,患各种所谓的“治不好”的五脏病。怎么治不好?没治对!
当代人,极尽改头换面之能事,起个新名词,绞尽脑汁玩翻版。直接告诉你是心痹,他还高大上了吗?
我偶然间见一个治肾痹方,后面标《圣济总录》,赶紧弄来看,这一看呀,把我乐开花了,哇!系统全面,好极了!
动不动,诊断为心衰竭,肾衰竭……,那才不是呢,是心痹,肾痹,其中许多可救的。
五脏全痹都可救,何况一脏痹了!
《内经》讲五脏痹,非常清楚。可是到处找不到全套治疗方剂,其实有的,在《圣济总录》里了,治每个五脏痹的方,还不是一个,好几个,有选择余地,太好了!
治每个五脏痹绝活!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理论,看王洪图讲痹证。方剂,看《圣济总录》。
产生痹证的原因,《类证治裁》说: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侵入,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运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
产生五脏痹的原因,五脏以宁静为本,藏神为用。六腑以传化物为本,通则为用。若七情妄动,饮食失节,寒暑失宜则脏腑所用越性,势必功能损伤,导致先以内伤为本,而后外邪得以入之,这是五脏痹产生的重要原因。
从五脏痹产生的原因可知诊治之法,首先让病人改变,配合治疗,因饮食不节而产生的,改变饮食。因七情内伤的,改变心态。其次是扶正,扶什么正?四诊辨证,看何正虚而扶之。
比如肾痹,肾之正气存在阳虚,气虚,精虚等,因此《圣济总录》洽肾痹有好几个方,是分别针对肾不同虚而设。这些是诊治扶正的一面。
本来五脏就有问题,但是未表现出明显不适症状,当风寒湿犯体表,营卫不和影响了脏腑,加重脏腑病情,如果失治或误治,邪入内而患五脏痹,再失治或误治,命危矣!
祛邪,要辨是以风寒湿中谁为主,只要我们掌握邪气性质,辨是以什么邪气为主,非常简单。不用死记硬背我发的症状,看一看理解了就行。风性善动,湿性重着,寒性收引,记牢这些,这些是恒久不变的东西。
如何扶正与祛邪,用伟人毛泽东“论持久战”思想,分三个阶段。看患者处于什么阶段而决定。毛泽东思想放置四海而皆准,做治病战略大决策,顶层设计方案。
学习先看王洪图讲痹证,之后看治五脏痹方剂,看方剂先研究熟治一个痹证,比如治肾痹。
肾痹:邪有风、寒、湿,正有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肾精虚,肾阴阳两虚。你将邪与正做一下排列组合,看有多少种?有一个组合就有一个方,如果背方证,治一个肾痹要背多少?五脏痹要背多少?太多了,何时能学会中医!背方证,听着简单,干越来麻繁![呲牙]掌握基本东西,以不变应万变,自己随证临时组合方。
当代人才会玩翻版呢,今天讲用防风汤治肾病,明天又改说解表治肾病,后天又说逆流挽舟治肾病,其实都是讲肾痹,但是对肾痹一个字也不提。
对五脏痹研习熟了之后,抄治五脏痹后路,捧着一个五痹汤《证治准绳》,通治一切五脏痹,化繁为简。
研习诊治五脏痹,是“苦其心志”,之后可担大任,天降五痹汤于你!
五痹汤能干什么?治红斑狼疮,红斑狼疮属于周痹,五个脏都痹。
【五痹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五味子细辛。
1,〔解读〕
从气血角度来理解此方,经脉供给五脏气血产生功能,无气血则五脏功能全停。补气血是强五脏功能诸法中的一法。对于痹证,《内经》说“盖因气血不充,兼受风湿而成”。
补气首选人参,当归是补血圣药,用此二味药补气血。
白芍柔肝,肝痹时肝郁,血不行,用川芎。
细辛解表,配五味子,一散一敛,复肺宣降。
心痹时,心火衰,湿气凌心,用细辛配伏苓,白术。
细辛还可搜肾痹时,伏于肾之邪,细辛作用多。
2,〔加减〕
肝痹:加枣仁,柴胡。
心痹:加远志,茯神,麦冬,犀角。
脾痹:加枳实,砂仁,神曲。
肺痹:加半夏,紫菀,杏仁,麻黄。
肾痹:加独活,杜仲,肉桂,牛膝,萆薢。
不就是邪入各个五脏嘛,把它赶走,解表给他出路,再扶强五脏,完活了。关健在于明白解表之意义。
调气血,就是调营卫,把邪起走,营卫也和了,邪别想再进来。
如果五脏痹重,用圣济总录之方。
好多年前,我就想:怎么这么多尿毒症?应是病在视野之外,知识有盲区,要找良策——研究肾痹。
肾痹都不会治,病无解,肾最终报废,透析去吧。
我同学在肾科,我问他:你治肾病,干了这么多年,诊断几个肾痹,讲实话?他答:一个也没有。我又说:一个也没有,绝对不可能,是你视而不见。有空上我这来,咱俩交流肾痹。
尿毒症:一个是三焦郁火,沿着“三焦与肾别通”长期损伤肾。
一个是肾痹失治。
治病祛邪并不难,治病难在弄清根与叶,以及祛邪时机。弄清根与叶不难,把握时机也不难。难在自己观念,认为中医讲的生理基础知识没有用,比如:胃游溢精气,何谓游溢?说不清道不明。不知此则不能很好理解“肾者,胃之关也”,从而治水饮病抓不住重中之重。
再比如:由于脏腑对营卫起决定作用,所以营卫失调影响脏腑有限度,无论症状表现多么重,都是易治。犹如脾侮肝一样,肝本来就克脾,脾邪来犯深入不了,易治也。
院长主管你,你犯院长,无论多凶,平息你容易。而院长犯你,无凶猛,平息院长难。
根与叶:第一层生理上的根与叶:脏腑是根,营卫是叶。
第二层病理上的根与叶,营卫失调是根,脏腑病变是叶。
由第一层生理判断出第二层病理为易治。
掌握了此两层的根与叶的关系,运用“论持久战”分三个阶段,心中自然生成治病最佳次递。
胃游溢精气,其中“游溢”是游动布散之意,包括布散水。“肾者,胃之关也”,水从胃进入体内多少,肾说了算。
胃阳虚,则胃不游溢水,水就瞎乱流入体内,没有进入正常代谢轨道,患各种水饮病。
肾虚,则失去“胃之关”的作用,水进入体内随便,水饮泛滥。
你看,胃是不是患水饮病第一要素?阳虚是不是水饮的病理基础?全是吧。
若明理,信手摘来皆妙药,拼凑几味药都效果显著
胃阳虚,用什么药与方?药用桂枝,生姜。方用伏苓甘草汤。
现在,从生理与病理上来理解真武汤治水饮,不一样了,是吧。脱离生理与病理,仅从药的作用理解,有八百种解释,都振振有词,也都是纸上谈兵。
厥阴病,水少少与之,因为胃失游溢之职了,喝水多了又添水饮病。
提到水饮,就涉及津液,绕不开津液。津与液是两回事。
清稀并随气而行者叫津,分布于皮肤,肌肉,官窍。
液态并位置固定者叫液,分布于骨,髓,脑。
津与液相似,合称为津液。
中医研究问题也是很精细的。
口干是口无津,不一定是缺津,气滞时,则津不行,当然口干。
水饮病,是津液代谢异常而产生的。
体内除精与血之外的一切水液,叫津液。
水饮,没有滋养脏腑以及筋骨等作用,是废水,只有害。
水饮病的形成,与胃,肺,脾,肾,三焦,膀胱密切相关,共同之处为他们都是阳虚,尤其是与胃肺脾肾阳虚为根本。
诊断水饮病简单,舌胖大有齿痕,舌水滑就是有水饮。水饮积于人体偏虚之处,伏于脏腑空隙之间。
水饮溢于肌肤则水肿,聚于腹中则腹胀,上蒙清窍则眩晕,凌于心则心悸,射于肺则咳嗽,逆于胃则呕,入于肾则喘,犯于肝则痛。
昨天的患者,就是舌有齿痕,牙冷热过敏的人。今天告诉我前几天囗苦,吃龙胆泻肝丸了,这人昨天不告诉我,今天才想起来说,幸亏我加桅子了。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脾与胃皆虚,肝胆定有郁火,没有口苦也用桅子。
苦寒,不能泻火之不足,他吃龙胆泻肝丸,有点效果,但不好。这就对了。
可是咱们用一味桅子,就可以泻火,比龙胆泻肝丸厉害!
正气不足,不但泻火泻不出去,反尔陷下去了。
记牢:
苦寒泻火之有余,不能泻火之不足。火与阳不两立,湿与阴不相携。
泻火,补阳及时跟进,火与阳不两立嘛,有阳则火不生。
祛湿及时跟进补阴,湿与阴不相携嘛,有阴则湿无立足之地。
胃弱胆郁用小柴胡汤。
脾虚肝郁用柴胡桂桂枝干姜汤。
没有咽干目眩囗苦,我也用小柴胡汤。因为有胃弱胆郁。
没提纲与条文之症状,但有少阳病之证。有是证用是方,而不是“有是症用是方”,这事必须弄清楚了。
七情内伤是产生水饮的重要因素之一。
1,怒则伤肝,肝郁不畅,疏泄水液不利生水饮。
2,思则伤脾,脾失运化水液产生水饮。
3,悲则伤肺,肺不通调水液产生水饮。
4,恐则伤肾,肾不气化水液产生水饮。
您看,掌握七情与五脏对应,以及五脏生理功能,有大用吧,可以分析辨证出原因,让患者改变自己,配合药物治疗。假如患者依然发怒不休,想快速治好他的水饮病,是做梦!
肝不疏泄,脾不运化,肺不通调,肾不气化水液,都可以使水液停于内变成水饮。
他们都被伤了,还能正常干活调节水液吗?天底下没有此好事的,不可能!
记牢:喜则伤心,悲则伤肺,恐则伤肾,思则伤脾,怒则伤肝。以此恒久不变之理,分析诊断纷繁众多的七情内伤病。
执简驭繁,乃中医一大特色,倍受华夏人喜欢!
好发怒,舌有齿痕,乃怒伤肝所致水饮病,用四逆散,别只知用苓桂术甘汤。
如何治水饮病?《素问》“水者,阴也”。阴气主静,自己不能自行运动变化。水无阳不运,无阳不化,必须在阳气作用下才能发生。因此,水饮形成的共同之处为阳虚,尤其是胃肺脾肾阳虚为根本。故治水饮病必须温阳气。治水饮病有助于理解扶阳思想!
也就是说,把胃肺脾肾阳虚补足,他们就自动干活了,胃游溢水,肺通调水,脾运化水,肾气化水。还可以同时利小便,发汗辅助,加速消水饮。
即温阳利水。
清肺排毒汤,在解表与调畅枢机的基础上,利小便与发汗分消水饮而排毒。
这方拟的比较好!
营卫郁闭化热,用麻杏石甘汤解决解了,可是产生的水饮怎么办?用发汗与利小便分消。
营卫郁闭,化热入肺,则肺失通调水道之职,并且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水通也不通。
湿温病也是这套路,汗与利分消湿,快速!
中医六淫中无水邪,水属于湿,水归为湿类。
清肺排毒汤证,阳不虚,营卫不通,肺气也不通,少阳枢机也不通。升降与出入都不通,人还能活吗!
此证阳不虚,扶阳派冲不上去的。
伤寒派有用武之地,大放光芒,这就是学中医的命运不同之原因。
《治皮毛成为善治者之秘笈》
一,【营与卫的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营行脉中,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濡筋骨,利关节。总而言之,营养五脏六腑,以及四肢百骸;卫行脉外,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总而言之,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二,【营与卫的关系】
营与卫虽然生理功能不同,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营行脉中为卫之根,卫行脉外为营之华。营在内而外交于卫,卫在外而内交于营,营与卫相伴而行,并且内外相贯,周流不息。
三,【营与卫的升降】
1,人身之气,听命于肺,肺气肃降,则周身之气没有不顺从肺气而行的。卫气既然为肺所主管,自当以与肺气顺行而肃降为顺,因此卫主降。
2,肝主藏血,并且肝又主疏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通畅,血亦因之而流通无阻,故血的通畅为肝所主管。营分布于血脉之中,为血的组成部分,所以营的运行为肝所主管。肝属木,其性升发,因营为肝所主管,其性亦必然随肝性而升,只有如此,气机方能谐调,因此营主升。
3,营以升出为常,卫以降入为顺。营的升出与卫的降入平衡,才能保证营与卫相伴而行,周流不息。
4,卫为肺所主管,肺降则卫降。营为肝所主管,肝升则营升。肺降肝升,则气机通畅,气血上下贯通;卫降营升,则相互化生,相互为用。
四,【太阳病的本质】
《医宗金鉴》说“太阳经主表,表统营卫”,统营卫就是把太阳经的功能,概括为营卫的功能。邪气犯肌表之后所引起的营和卫的病理反应叫做太阳病。也就是说,太阳经的功能即是营卫的功能,太阳病的病机是营卫不和,而所谓的营卫不和,实际上就是营的升出与卫的降入失去平衡,二者不和谐了。
五,【太阳中风病机】
太阳中风证主要是感受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升发向外,在脉外的卫阳被风邪所引动,浮盛于外而逆其“降入”作用,并且发热,此即是所谓的“卫强”。卫阳主汗孔开合,由于卫阳外浮,不能降入于营,所以卫阳司汗孔开合失职,导致汗孔开而不能合,又加之风性疏泄,致使营阴升出太过,随着卫阳外浮从汗孔排泄而出汗,此即是所谓的“营弱”。太阳中风证的病理变化是:应当降入的卫阳而浮盛,应当升出的营阴而升出太过。太阳中风证的症状是出汗,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脉浮缓,舌质淡,苔薄白。此些症状为太阳中风证的主症,是辨证诊断为太阳中风证的依据,必须记牢!
六,【太阳中风方剂】
1,桂枝汤
〔组成〕桂枝9克,生姜9克,芍药9克,大枣9克,甘草6克。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状见脉浮缓或浮弱,舌苔白,出汗恶风,头痛发热,
2,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之主方,其中桂枝辛温,宣通卫阳,解肌祛风,使风邪出表之外。要想使卫阳恢复降入作用,必须逐其风邪,风邪一去,卫阳无风邪所引,则外浮之卫阳自然降,而恢复其“降入”之常态。芍药酸苦,以益营阴而调营血,使营阴不致升泄太过。桂枝助卫阳,芍药益营阴,目的在于调营的升出与卫的降入之失衡。生姜助桂枝,大枣助芍药,甘草既助桂枝又助芍药,诸药合力,共奏调和营卫之功。
七,【太阳伤寒病机】
太阳伤寒证主要是外感寒邪。由于寒性凝滞收引,所以寒邪外束,则卫阳闭郁,营阴涩滞。故卫阳不能降入,营阴不能升出,互不贯通,以致影响了营卫正常生理作用,卫阳不能温肌肤则恶寒,卫阳郁而化热则发热,卫阳司汗孔开合失职,合而不开则无汗。营阴涩滞不通,则头痛,身痛,腰痛,关节痛,脉浮紧。太阳伤寒证的病理变化是:应当降入的卫阳不能降入而闭郁,应当升出的营阴不能升出而涩滞。太阳伤寒证的症状是无汗,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腰疼关节痛,脉浮紧,苔薄白。此些症状为太阳伤寒证的主症,是辨证诊断为太阳伤寒证的依据,必须记牢!
八,【太阳伤寒方剂】
1,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状见脉浮紧,无汗而喘,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
2,麻黄汤是治疗太阳伤寒证的主方,其中麻黄发汗,邪随汗出而去,被闭郁的卫阳得开,涩滞的营阴得行,恢复卫阳降入与营阴升出之平衡。佐以桂枝辛散之性以开腠理解表,且桂枝能引营分之邪达至肌表,为营分解散风寒之品。宣肺气的麻黄配降肺气的杏仁,一升一降,使肺恢复宣发与肃降的生理作用。桂枝味辛,甘草味甘,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防发汗太过伤心阳。诸要合力,共奏发汗散寒之功。
九,【营卫与脏腑关系】
营卫分布在体表,相当于车轮;脏腑居于体内,相当于车轴。即:营卫为轮,脏腑为轴。在外感表证中出现的各种脏腑病症,多数是营卫之轮先病,而脏腑之轴后病,所以治疗的重点应该是调和营卫之轮,而非调和脏腑之轴。但是,这并不是说营卫之轮就比脏腑之轴重要,恰恰相反,脏腑之轴比营卫之轮更重要,脾胃为轴中之轴则是重中之重。只是说在外感表证中出现脏腑病变之时,应该以调和营卫之轮为主,兼顾脏腑之轴而己。简而言之,脏腑对营卫升降起决定作用,营卫对脏腑升降有影响作用,此为营卫与脏腑的辨证关系。
例如:某人感冒了,症状见脉浮缓,苔薄,出汗,恶寒,恶风,这些是判定太阳中风的症状,可以诊断为太阳中风证,说明邪气犯肌表,伤营卫了,使营卫不和。患者症状又见咳嗽、气喘。咳嗽与气喘是肺的定位症状,我们见咳嗽和气喘知道肺病变了。根据营卫与脏腑的辨证关系,我们知道是营卫不和影响了肺的升降,使肺气逆而咳嗽。治疗应该重点治营卫不和,用桂枝汤。兼顾治肺,加厚朴与杏仁,降逆止咳。这就是《伤寒论》中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今天治个病人,西医诊断,叫什么流行出血热,我没认真听。我用寒温一体化思路,敢吹[呲牙],说:不用担心,保证三剂之内退烧,五剂出血点消。
不用杂牌,不行的,人家患者要效果!
后世时方名家,没有一个不是伤寒大家的,这是公认的。为什么伤寒大家变成了时方名家?因为患者要效果,可是伤寒论有局限性,羽翼伤寒论而成时方名家。
咱们群,据我所知,能把《伤寒论》背下来的人,不下十人。常跟我说:效果不好情况常见,什么原因?
何谓对方剂加减?今早聊这个问题,加减不仅仅是指对药味的增加与减少,也包括对剂量的增加与减少。从此看,用经方不加减的人几乎没有。一百多个经方,每味药的剂量都记准,有这功夫吗?
不加减,也不可取,用死方子,不能因人而异。
对六经辨证,我只认为是一个辨证方法,与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方法平等,而不认为是什么经方派与医经派之区别,六经辨证不用五行生克,也不值得特别强调,犹如卫气营血辨证也不用五行生克一样。
学经方,我也不赞同避重就轻,不研习厥阴病。不研习厥阴病,急暴症都送给西医去治了,学经方意义何在?
表证,无论是桂枝汤,还是麻黄汤,本质都是调营卫不和,就这么点事
中医就是多“民族”的学问,谁也不能一统天下,因此学术思想单一,不可取。
陆渊雷质问:厥阴病之寒从何而来?当时难倒所有大腕,无一人能回答上来?现在也许多人答不上来。但是呢,不等于依然无答案。
从效果论高低,现在水平高的是寒温一体化,即伤寒与温病合流,而不是分裂,划清经方与医经。
寒温一体化,21年我用的多,效果确实显著,在我意料之外。
我看黄元御的书,他提到桂枝加芍药汤,我立刻振奋,认真看,看他是如何讲的?他说:桂枝汤调营卫,芍药清乙木风燥。读了好几遍,恍然大悟!马上又翻伤寒论,将桂枝类方通看一遍,所悟就是我给大家讲的,之后连续运用治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桂枝类方,没机会用全,最神奇的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我举个例子,比如肾阴虚。
1,如果影响眼睛了,视物模糊,加杞菊,叫杞菊地黄丸。
2,如果影响了汗孔,盗汗,加麦味,叫麦味地黄丸。
3,如果阴损及阳,怕冷,加桂附,叫桂附她黄丸。
病之本在肾阴虚。影响之处是标。桂枝汤类方与此相同,病之本在营卫,随症加味。
由于脏腑指挥营卫,所以营卫影响脏腑,导致脏腑之病,易治,
弄清楚主次,拟方开药,谁量多谁量小,心中自有尺度。
有的腹泻,解表逆流挽舟,是不是觉得医术了不起?当明白了脏腑与营卫关系后,非常简单。病机是营卫不和,影响了大肠。
这就是抄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后路,走捷径,这是中医最大特点,互相抄后路,化繁为简!
六经辨证抄了脏腑辨证的后,可是六经治表证的强项,又被脏腑辨证抄了后路,即营卫与脏腑关系。世间之事奇妙般的变换。
西医所谓的胃肠感冒,基本都是营卫不和的表证,二剂即愈,轻者服一次就好了。
中医里抄后路化繁为简现象,略举一二:
1,铃医用泻火圣神汤通治十二经之火,抄了脏腑辨证各脏腑火证的后路。
2,脏腑别通抄了表里经的后路。
3,六经辨证抄了脏腑辨证的后路。
4,营卫与脏腑关系,抄了六经辨证治表证强项的后路。
我学中医与用中医,遵唐太宗名言,转换一下讲,就是以他派为镜,可正自己医术。
营卫不和,这是广义概念,具体而言,分为:
(1)营卫不足,用小建中汤,此方由桂枝汤变化而来,脾胃是营卫之源,营卫不足当建中补脾胃。
(2)营卫不和,用桂枝汤直接调营卫。
(3)营卫郁闭,用麻黄汤,宣通营卫。
如此一来,诸表证统于一个证之下,即营卫不和证,我们抓住了表证之本质,化繁为简。
六经皆有表证。其实呢,合则为一,分则为六。我们能合能分。
如此,我们不但抓住了表证之本质,并且学表证方剂,一学一大片。
桂枝加龙骨牡蛎,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半夏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桂枝汤,同理,麻黄类方,也是一学一大片。
各方之主症,我不说,你也知道了。
我再展开,以伤寒论条文以及实例详细解读,便于理解透,达到会用。
解表而治心,肝,肺,脾,肾之病,各举一个病例,一步登天,达“善治者,治皮毛”之境界。
将最难的事,变为最简单之事。
这是什么逻辑思维?是“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学经方治表证弄繁了,则简生!
知本质,一言以终。不知本者,流散无穷。营卫是本,是根,将营卫之根一挖,五脏病之叶全自落!仅五六味药就治好了,气死名家![偷笑]
《红楼梦》说“假作真时,真亦假”,现在中医界鱼龙混杂,言真者未必真!谁是真,我不知道,您自己判断。
学治烧伤,没多大意义,患者少,但是可以深刻认识营卫不和对脏腑的影响,孟河医派善治烧伤,你看的方药,受启发,使自己顿悟!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象我者死”,学胡老之六经,应学胡老善思会归纳,而直取胡老之六经套路,是象胡老。
人有两眼,两耳,两鼻孔,一口,此为七窍,再加前后二阴,共九窍。为五脏所主,表之营卫协助五脏。
当邪犯表,伤及营卫,影响九窍,此时九窍之病主于营卫不和。
流清鼻涕用普尔茶,川椒等泡水饮,非常正确!
遗精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枪响鸟落。
根据营卫不和主九窍病,没有那么多哆嗦!
由于“营卫为轮,脏腑为轴”,外感中出现的各种脏腑病症,多数是营卫之轮先病而脏腑之轴后病,所以治疗的重点应该是调和营卫之轮而非调和脏腑之轴。但是,这并不是说营卫之轮就比脏腑之轴重要,恰恰相反,脏腑之轴比营卫之轮更重要,脾胃为轴中之轴则是重中之重。只是说在外感疾病出现脏腑病变之时,应该以调和营卫之轮为主,兼及脏腑之轴而己。
某男,50岁,8月因感冒后咽喉疼痛,医院给予清热祛风,咽喉痛好转。10月腰疼痛,医院查双肾正常。11月尿血,西医治疗无效。刻诊:神清,肉眼见血尿,无尿频,无尿急,无尿痛,面部和下肢无浮肿,无恶寒发热,纳可,眠差,大便正常,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缓。
怎么治?调营卫呗,用桂枝汤加藿香,佩兰,丹皮,薏苡仁。
舌,脉,症三者俱见营卫不和,无伤寒论之太阳中风症状,但就是太阳中风。
腰疼与尿血,为肾病,从营卫治肾。
肖老师,我觉着,仅从眠差,脉缓,舌暗,就用桂枝汤,这样不行吧
@山东一吕华 可以
桂枝汤证有眠差,脉缓考,舌暗的可能,但眠差,舌暗,脉缓,就用桂枝汤,我确实没悟到这一点
不从营卫角度看,真想不到。@山东一吕华
苔腻,故加藿香,佩兰等
经曰:“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否则我们怎么辨证,是吧。所谓的无症可辨,并非真的无症,呈现的显著症状在自己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外,用不上。
经曰“善治者,治皮毛”,现在我们已经明其理,又知其法,并学习了一个从营卫论治肾的案例,体会到了治疑难病真的非常简单!我再各举一个治心,肝,肺,脾病的案例,理解透彻!
之后,我再讲四诊辨营卫不知,还有许多办法。中医四诊极其强大!
营卫不和,卫气入阴必然不顺利,人睡眠不可能好,没毕业的中医大学生,也能理解,此理不难懂。但是伤寒论上没有,然而又来自于伤寒论。
明理之后,我讲四诊辨营卫不和,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否则用不活,甚至不会用。
营卫辨证是个冷门,然而临床价值巨大!非常有用,天天都用。
伤寒论是地,绝对不是天,必须明白这一点,才有发展前途!
太阳中风证主要是感受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升发向外,同气相求则卫阳被风邪引动,浮盛于外,而逆其“降入”作用,此即是所谓的“卫强”。卫阳主汗孔开合,由于卫阳外浮,不能降入于营,汗孔开而不能合,又加之风性疏泄,致使营阴升出太过,随着卫阳外浮从汗孔排泄而出,此即是所谓的“营弱”,于是太阳中风症状见脉浮缓,汗出,怕风。
水流湿,火就燥,这是在说什么?
是在说水流向同气的湿处,火烧向同气的燥处。
风为阳邪,卫也是阳,风邪犯同气的卫。
自然之理也,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卖东西的跑咱们群,被踢飞,而弘扬中医,热烈欢迎![呲牙]
阴虚生热,你说这个热向何处去?其中之一是向同气的阳经处去,使阳经亢盛,阴虚而便秘就是的,大肠热盛。
阴虚所生之热,跑到阳经大肠,这你知道,好理解。而跑向阳经胆,阳经胃,也要知道,同理也!
热跑到胆,胆与心别通,人失眠。去掉胆热,好几天。过一段时间又失眠。
怎么治?降阳经之阳,升阴经之阴。
明理之后,很好办,多退少补呗。[呲牙]
营卫外敷肌表,内则酒陈于五脏六腑,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体内的营卫情况,我们看不见,但是我们看体表段之营卫情况,则知体内营卫情况。营卫在体表段不和,那么营卫在体内也不和,怎么可能在体表段不和,而在体内和,是吧。
营卫不和,这家伙在体表把人弄的出汗,发热,怕风等,在体内也不会干好事,不是把大肠弄病了,就是把心弄坏了,……。把谁弄病了,我们一看便知,病者会出现定位症状。
营卫不和,逃不出我们的掌心,犹如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一样,营卫不和闯什么祸了,我们全知道!
患者有桂枝汤证,还腹痛。我们一看,则知腹痛是营卫不知闯的祸,用桂枝汤,诊治完活了。
掌握恒久不变的东西,应对临床变化无穷之病,恒久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即:营卫外敷肌表,内则酒陈于五脏六腑,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人体没有第二个营卫,且仅此一个。呈圆周型在人体内外运行,看其在肌表段,则知全部。
“树欲静而风不止”,营与卫想和,可是外有风寒,内有气逆来搅乱。
无所谓,大中医全可以摆平,并且胜似闲庭信步,谈笑间,疾病灰飞烟灭![玫瑰]
【从营卫论治怪病案例】
赵某,男,52岁,下乡收帐,感受风寒,头痛有汗,脉浮而大,小便自利,大便不通,谵语狂笑,已六日。
如果是咱们治,是不是要合两三个方,来个机枪扫射,否则不放心?然而治此病,仅用桂枝,赤芍,甘草,生姜,大枣。三剂病愈。为什么用赤芍,因为谵语,有血分证。此为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联合。
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有没有共性?太有了,都是营卫出问题。以特殊性分则为二,以普遍性合则为一,
普遍性都是是营卫出问题,特殊性:桂枝汤证是卫阳浮盛,麻黄汤证是卫阳郁闭。
营卫不和就是太阳病,太阳病就是营卫不和。营卫不和在《伤寒论》中是广义。
许多年前,我看清朝喻嘉言的逆流挽舟法,觉得牛!想掌握此法,当时连续看了好几个此类案例,只能说每个具体案例看明白了,根本没看明白逆流挽舟法。懂得了营卫与脏腑辨证关系,才能真懂逆流挽舟法。
营卫分布在体表,相当于车轮;脏腑居于体内,相当于车轴。即:营卫为轮,脏腑为轴。在外感表证中出现的各种脏腑病症,多数是营卫之轮先病,而脏腑之轴后病,所以治疗的重点应该是调和营卫之轮,而非调和脏腑之轴。但是,这并不是说营卫之轮就比脏腑之轴重要,恰恰相反,脏腑之轴比营卫之轮更重要,脾胃为轴中之轴则是重中之重。只是说在外感表证中出现脏腑病变之时,应该以调和营卫之轮为主,兼及脏腑之轴而己。
例如:某人感冒了,症状见脉浮缓,苔薄,出汗,恶寒,恶风,这些是诊断太阳中风的症状,可以诊断为太阳中风证,说明邪气犯肌表,营卫不和了。患者症状又见咳嗽、气喘。咳嗽与气喘是肺的定位症状,我们见咳嗽和气喘知道肺病变了。根据营卫与脏腑的关系,我们知道是营卫不和影响了肺,使肺病变。治疗应该重点治营卫不和,用桂枝汤。兼顾治肺,加厚朴与杏仁。这就是《伤寒论》中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掌握了人体此客观规律,治表则可去在内之疾,治内则可除在表之病。
由于营卫司九窍,患者视物模糊,从此之后,又多个思路调营卫不和。治过敏性鼻炎,不再黔驴技穷了。[憨笑]
视物模糊,既是病,又是诊断营卫不和之症状。
2021年,我送给大家两条线:
一条是串外感病的黄金线,另一条是串厥阴病的白金线。
再复习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机制:
桂枝辛温发散,温通卫阳,可解卫分之邪;芍药酸微寒,滋阴和营,能补营分之弱;生姜辛温,佐桂枝发散风寒以解肌;大枣甘平,佐芍药滋补津液以养营;甘草为甘平之品,入通脾胃,和中州;桂枝味辛,甘草味甘,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助卫气。芍药味酸,甘草味甘,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以滋营。
营与卫,从气血层次看,营是血,卫是气,调营卫不和即是调气血不和。从阴阳层次看,营是阴,卫是阳,调营卫不和即是调阴阳不和。
一般情况下是,桂枝:芍药=1:1。
其他的按原方比例用。
桂枝汤加桂,去芍,加芍等我就是这样理解的[呲牙][呲牙]@上海—肖春宏
对的。多退少补。[呲牙]@绵阳粱正国
@上海—肖春宏 营能否认为是血?卫能否理解为气?总不太明白营卫是什么[捂脸]
黄元御说,血统于肝,在脏为血,在经为营。气统于肺,在脏为气,在经为卫。@天津-猫猫
就是不在脏腑而在经络的气血?
您就将卫理解为是气家族中的一员。将营理解为是血家族中的一员。
严格讲,气与卫不一样,然而卫属于气,肯定不属于血
营在脉中为卫之根,卫在脉外为营之华。
卫气
1.基本含义:卫,有“护卫”、“保卫”之义。卫气是行于脉外之气。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又称“卫阳”。“盖阳气为卫,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合,此皆卫外而为固也”(《卫生宝鉴》)。卫气,其性傈疾滑利,活动力强,流动迅速。所以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素问·痹论》)。
2.生成与分布
(1)生成:卫气同营气一样,也是由水谷精微和肺吸人的自然的清气所化生。所以说:“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
(2)分布:“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端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趾次趾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次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人五趾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人大指之间,人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人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灵枢·卫气行》)。从上述记载,可见卫气的运行,昼则行于阳分,始于足太阳经之睛明穴而出于目,以周于六腑而及于肾经,是为一周。夜则行于阴分,始于足少阴肾经以周五脏,其行以相克为序,故肾、心、肺、肝、脾相传为一周,而复注于肾,阴尽阳出,又复合于目。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次,昼夜凡行五十周。 实际上,卫气昼行阳25.2周,夜行于阴25.2周。因为卫气日行14舍。舍即宿之谓,一舍即一宿。宿为星宿。古人认为地球之上均匀地环绕着分布着二十八个星宿,并以地球为中心观察二十八宿的运行,认为每昼夜转过二十八宿周天,而同时每昼夜卫气行身五十周,所以每转过一个星宿(即一舍),则卫气行身的周数为50/28,计为1.7857周有余,以四舍五人法概定分1.8为周。日行十四舍为周天之本,卫气当行身14X1.8:25.2周(据《灵枢·卫气行》)。 总之,卫气昼循六腑行于阳二十五周,夜沿五脏行于阴二十五周,凡五十周。附行于脉外,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3.主要功能:表现在防御、温煦和调节三个方面。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卫气的这一作用是气的防御功能的具体体现。卫气既可以抵御外邪的入侵,又可驱邪外出。故曰:“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卫气的这一作用是气的温煦作用的具体体现。卫气可以保持体温,维持脏腑进行生理活动所适宜的温度条件。卫气对肌肉、皮肤等的温煦,使肌肉充实,皮肤润滑。所以周学海说:“卫气者,热气也凡肌肉之所以能温,水谷之所以能化者,卫气之功用也。虚则病寒,实则病热”(《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调节控制肌腠的开合、汗液的排泄:卫气的这一作用是气的固摄作用的具体体现。卫气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通过有规律地调节肌腠的开合来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和体温,以维持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平衡。 此外,卫气循行与人的睡眠也有密切关系。当卫气行于体内时,人便入睡;当卫气自睛明出于体表时,人便醒寤。 当卫气不足时,人体肌表失于固护,防御功能低下,易被外邪侵袭,且病亦难愈。若脏腑功能低下。肌表不固,腠理开疏,则可出现汗出(自汗),若卫气循行异常,则可表现寤寐异常。卫气行于阳分时间长则少寐,行于阴分时间长则多寐。 营气与卫气的关系:营气和卫气,都以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的物质来源,但在性质、分布和功能上,又有一定的区别。营气,其性精专,行于脉中,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之功。而卫气其性剽疾滑利,行于脉外,具有温养脏腑,护卫体表之能。营主内守而属于阴,卫主外卫而属于阳,二者之间的运行必须协调,不失其常,,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 营卫是互相为用的,营行脉中并非脉外无营,卫行脉外并非脉内无卫,营中有卫,卫中有营。分之则二,合之则一》故:“营卫同行经脉中,阴自在内为阳之守,阳自在外为阴之护,所谓并行不悖也”(《医门法律,明营卫之法》)。
卫是无形的东西,主要在脉外,脉内很少,可以忽略不计。营是有形的东西,主要在脉内,脉外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卫,如果进脉内,叫卫气内伐,是病,麻繁事了。
严格讲,卫与气不一样,但是一类,都属阳。营与血也不一样,但也是一类,都属阴。
躯壳部分为表
包括皮,肉,筋,骨。
骨痹,是表证,乃风寒湿犯表。
卫,在体内也有。主要分布在表,防御外邪。
卫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系统。
肖老师: 有人讲中医的三焦油膜是西医的淋巴系统,这是错误的么?
@深圳一一冯静 不能说错,可以参考理解。反正中医的东西不能用解剖学来解释。
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喻嘉言治下利,逆流挽舟之法,即是从这条悟出来的。当明白了“营卫不和影响脏腑升降”之理,逆流挽舟之法跌落神坛,没什么稀奇的了。
营卫之出入废,则脏腑升降化灭。无论怎么调脾胃升降都白废。
李可前辈,也有一个逆流挽舟案例,可以找来看看,不过他开始没解表,后解表的。
《治皮毛成为善治者之秘笈》
一,【营与卫的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营行脉中,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濡筋骨,利关节。总而言之,营养五脏六腑,以及四肢百骸;卫行脉外,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总而言之,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二,【营与卫的关系】
营与卫虽然生理功能不同,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营行脉中为卫之根,卫行脉外为营之华。营在内而外交于卫,卫在外而内交于营,营与卫相伴而行,并且内外相贯,周流不息。
三,【营与卫的升降】
1,人身之气,听命于肺,肺气肃降,则周身之气没有不顺从肺气而行的。卫气既然为肺所主管,自当以与肺气顺行而肃降为顺,因此卫主降。
2,肝主藏血,并且肝又主疏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通畅,血亦因之而流通无阻,故血的通畅为肝所主管。营分布于血脉之中,为血的组成部分,所以营的运行为肝所主管。肝属木,其性升发,因营为肝所主管,其性亦必然随肝性而升,只有如此,气机方能谐调,因此营主升。
3,营以升出为常,卫以降入为顺。营的升出与卫的降入平衡,才能保证营与卫相伴而行,周流不息。
4,卫为肺所主管,肺降则卫降。营为肝所主管,肝升则营升。肺降肝升,则气机通畅,气血上下贯通;卫降营升,则相互化生,相互为用。
四,【太阳病的本质】
《医宗金鉴》说“太阳经主表,表统营卫”,统营卫就是把太阳经的功能,概括为营卫的功能。邪气犯肌表之后所引起的营和卫的病理反应叫做太阳病。也就是说,太阳经的功能即是营卫的功能,太阳病的病机是营卫不和,而所谓的营卫不和,实际上就是营的升出与卫的降入失去平衡,二者不和谐了。
五,【太阳中风病机】
太阳中风证主要是感受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升发向外,卫阳在脉外,被风邪所引动,浮盛于外,而逆其“降入”作用,此即是所谓的“卫强”。卫阳主汗孔开合,由于卫阳外浮,不能降入于营,所以卫阳司汗孔开合失职,导致汗孔开而不能合,又加之风性疏泄,致使营阴升出太过,随着卫阳外浮从汗孔排泄而出汗,此即是所谓的“营弱”。太阳中风证的病理变化是:应当降入的卫阳而浮盛,应当升出的营阴而升出太过。太阳中风证的症状见出汗,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脉浮缓,舌质淡,苔薄白。此些症状为太阳中风证的主症,是辨证诊断为太阳中风证的依据,必须记牢!
六,【太阳中风方剂】
1,桂枝汤
〔组成〕桂枝9克,生姜9克,芍药9克,大枣9克,甘草6克。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状见脉浮缓或浮弱,舌苔白,出汗恶风,头痛发热,
2,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之主方,其中桂枝辛温,宣通卫阳,解肌祛风,使风邪出表之外。要想使卫阳恢复降入作用,必须逐其风邪,风邪一去,卫阳无风邪所引,则外浮之卫阳自然降,而恢复其“降入”之常态。芍药酸苦,以益营阴而调营血,使营阴不致升泄太过。桂枝助卫阳,芍药益营阴,目的在于调营的升出与卫的降入之失衡。生姜助桂枝,大枣助芍药,甘草既助桂枝又助芍药,诸药合力,共奏调和营卫之功。
七,【太阳伤寒病机】
太阳伤寒证主要是外感寒邪。由于寒性凝滞收引,所以寒邪外束,则卫阳闭郁,营阴涩滞。故卫阳不能降入,营阴不能升出,互不贯通,以致影响了营卫正常生理作用,卫阳不能温肌肤而恶寒,卫阳郁而化热则发热,卫阳司汗孔开合失职,合而不开则无汗。营阴涩滞不通,则头痛,身痛,腰痛,关节痛,脉浮紧。太阳伤寒证的病理变化是:应当降入的卫阳不能降入而闭郁,应当升出的营阴不能升出而涩滞。太阳伤寒证的症状见无汗,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腰疼关节痛,脉浮紧,苔薄白。此些症状为太阳伤寒证的主症,是辨证诊断为太阳伤寒证的依据,必须记牢!
八,【太阳伤寒方剂】
1,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状见脉浮紧,无汗而喘,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
2,麻黄汤是治疗太阳伤寒证的主方,其中麻黄发汗,邪随汗出而去,被闭郁的卫阳得开,涩滞的营阴得行,恢复卫阳降入与营阴升出之平衡。佐以桂枝辛散之性以开腠理解表,且桂枝能引营分之邪达至肌表,为营分解散风寒之品。宣肺气的麻黄配降肺气的杏仁,一升一降,使肺恢复宣发与肃降的生理功能。甘草和中。诸要合力,共奏宣通营卫之功。
九,【营卫与脏腑关系】
营卫分布在体表,相当于车轮;脏腑居于体内,相当于车轴。即:营卫为轮,脏腑为轴。在外感表证中出现的各种脏腑病症,多数是营卫之轮先病,而脏腑之轴后病,所以治疗的重点应该是调和营卫之轮,而非调和脏腑之轴。但是,这并不是说营卫之轮就比脏腑之轴重要,恰恰相反,脏腑之轴比营卫之轮更重要,脾胃为轴中之轴则是重中之重。只是说在外感表证中出现脏腑病变之时,应该以调和营卫之轮为主,兼顾脏腑之轴而己。简而言之,脏腑对营卫升降起决定作用,营卫对脏腑升降有影响作用,此为营卫与脏腑的辨证关系。例如:某人感冒了,症状见脉浮缓,苔薄,出汗,恶寒,恶风,这些是判定太阳中风的症状,可以诊断为太阳中风证,说明邪气犯肌表,伤营卫了,使营卫不和。患者症状又见咳嗽、气喘。咳嗽与气喘是肺的定位症状,我们见咳嗽和气喘知道肺病变了。根据营卫与脏腑的辨证关系,我们知道是营卫不和影响了肺的升降,使肺病变。治疗应该重点治营卫不和,用桂枝汤。兼顾治肺,加厚朴与杏仁,降逆止咳。这就是《伤寒论》中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树根与树叶的关系是根除则叶落,此理既可以用来理解生理关系,又可以用来理解病理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营卫与脏腑,生理关系是脏腑是树根,营卫是树叶。在外感病情况下,营卫与脏腑,病理关系是营卫是树根,脏腑是树叶。
桂枝汤可治内,外,妇,男,儿各科之病,一定要把桂枝汤掌握透彻,否则用不好桂枝汤类之方。祖方都没掌握好,根本不可能用好桂枝汤类之方,不知桂枝汤治皮毛而他病之秘笈,不可能广泛用于内,外,妇,男,儿各科。仅仅用来治个太阳中风小病,使桂枝汤之威力减少百倍。
捧着一个桂枝汤横扫三分之一表证,以及各科疑难病![强][强][强]
桂枝汤变化之道理是有限的,均涵盖在方解中,但是有限的变化,可以应对临床无限的需要![玫瑰][玫瑰][玫瑰]
外感寒邪,本来用麻黄配杏仁即可以祛除寒邪,并使肺恢复正常,但是出汗伤阳气,去桂枝汤中,把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拿来加进去,完美极了![憨笑][憨笑][憨笑]
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是桂枝汤的近亲,而麻黄汤用了一半桂枝汤,是桂枝汤远亲。
会开车,只是会用车,这不行。还要会拆卸车,清楚各部分功用。
@上海—肖春宏 我在天津市图书馆看过一本专门讲桂枝汤的书,桂枝汤能治疗150多种西医有名字的病
是的,完全能!@天津-猫猫
我昨天晚上写金匮要略讨论稿,写到血痹虚劳病篇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妇人半产漏下用旋覆花汤。[调皮][呲牙]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桂枝汤近亲之方。此方是伤寒夹阴派的镇宅宝剑。@天津-猫猫
如果我直接讲伤寒夹阴派之医术,人人能听明白,但是不一定用好。而现在讲,已经是水到渠成,条件俱备,等讲到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时讲。桂枝加龙骨牡蛎厉害,非常厉害!可扶大厦于将倾之际,救命之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去桂枝加白薇,附子,即是二加龙骨牡蛎。
麻黄汤调营卫机制:
1,麻黄发汗,寒邪随汗出而去,被郁闭的卫阳得开,涩滞的营阴得行,恢复卫降入与营阴升出生理作用。
2,佐以桂枝辛散之性以开腠理解表,且桂枝可引营阴之寒邪达至肌表,为营阴解散风寒之品。
3,宣肺气的麻黄配降肺气的杏仁,一升一降,恢复肺宣发与肃降生理作用。
4,桂枝味辛,甘草味甘,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防止发汗伤心阳。
总之,诸药合力,共奏和营卫之功。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之奥秘。
1,我们知道营卫不和对脏腑的升降有影响,影响有多大?如果表证失治或误治,一而再,再而三,最终导致心肾阴阳离绝。当然了,并不是一个中医所为。也不是一次造成的,而是三番五次。
2,由于对桂枝汤证的发热与汗出理解肤浅,显著症状只是穿个马甲,却不认识了,不知是桂枝汤证。
3,“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对此经文仅是字面明白了,不接临床地气,对不上号,入不了座。
4,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其中桂枝汤调营卫不和,龙骨与牡蛎降气逆,除去营卫不和闯的祸。此方就干这么点小事,但是四两拨千斤!
5,桂枝汤的发热是怎么来的?卫属阳,风属阳,两个阳相加则热。
6,患者感觉一阵一阵烘热,并且出汗,这是不是桂枝汤证的发热,汗出?是的。既然是,那就用桂枝汤。这个热哪来的?从下焦肾来的上冲之浮阳与卫阳合流,又是两阳相加而热。本来营卫就不和,又雪上加霜。
7,上冲之浮阳是肾水亏而阳不藏,或肾水寒逼阳外越。张山雷说:非重镇不足以降逆,用龙骨牡蛎。
8,如此,则把内与外的判乱摆平,气全顺了,气顺了什么事都好办。
9,这是什么病?心肾不交之心脏病,乃重症也。
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患者本是此证,由于失治,中途演变成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最后演变成二加龙骨牡蛎汤证。演变全过程一共是五个证。从最开始之证,一直到最后之证,谁能在临床上见识全,并总结出来?任何人都不能,这事需要几代人努力才能从头至尾弄清楚演变过程。
什么情况下要去桂枝,加白薇,附子,变成二加龙牡汤呢@上海—肖春宏 老师
@绵阳粱正国 桂枝性辛散,上热明显时去掉,加白薇泻上热而坚下阴。又因下寒明显,四肢冷,加附子。如此则变成二加龙骨牡蛎汤。@绵阳粱正国
上热比下寒重,白薇量多于附子。下寒比上热重,附子量多于白薇。浮阳上冲重,龙骨加量。水逆重,牡蛎加量。
10,少阴病是不发热的,301条说“反发热”,其中用个“反”字,说明不是一般普通的少阴病,这个少阴病之肾阳不十分虚,只是有点虚,卫出于肾,肾不十分虚,则卫也不会太弱,被寒邪郁闭则发热,但是外感寒邪重,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如果外感寒邪轻,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11,此证失治,变成桂林加桂汤,见气上冲了,麻繁事初见。
许多人,五六十岁,甚至更年轻,即被心脏病夺去性命,其中一部分人,即死于“少阴病,反发热”失治。
西医行不行呢?我见过西医治二加龙骨牡蛎汤证之心脏病,吊滴挂上,几天病人象好人一样,在治疗全过程中,我的认识是不断变化,肯定与否定在脑中不断交替![呲牙]
开始否认中医,承认西医。后来呢,否认西医,承认中医,还是中医牛![强][强][强]
西医权威治出院了,没过多久,人又不行了,还送去治吗?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送去。那么怎办?天无绝人之路,用中医呗,我来治吧。[呲牙]
二加龙骨牡蛎汤,非常给力!效果达到什么程度?健康比有病之前还好![玫瑰][玫瑰][玫瑰]
12,少阴表证失治,变成坏病桂枝汤加桂枝汤证。又没正确治疗,变成桂枝加龙骨牡蛎,此时加桂枝降冲逆已经不行了,因为有浮阳了,用桂枝是火上浇油,改用龙骨牡蛎收敛浮阳,并有重镇冲逆之气之作用。
1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指征是什么?烘热,汗出,脐下筑动,面红。
从头到尾都是忽略了营卫失调,营卫失调始终在影响心肾之升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营卫失调之蚁穴,把心肾升降之堤弄决口了。
我只是粗略简述梗概,没有讲到位。家传几代人连续完成的事,我岂能几句话讲到位?不可能的!
家传之医术,优势在于能看清楚疾病的连续变化过程,并且掌握各主要阶段的指征,治病出手即枪响鸟落!
第一代行医人,干了一辈子,弄明白了麻黄细辛附子汤证失治变成桂枝汤加桂证,第二代人又弄清楚桂枝汤加桂汤证失治……,代代相传,并代代前进。
医不三世,不学其术,此言非常有道理!为什么?没有重复性,不可复制。
三世之医术,比如告你:右寸脉大主胃不降,张三用灵,李四用还灵。今年用灵,明年用还灵。
《伤寒论》中的营卫学说,非常重要!营卫是什么的本质?经脉呗,说伤寒论不用医经,这……[呲牙]
为什么会误治?病同时存在两种情况,比如阳明实证与太阳中风证,这存在下法与汗法两种,不学医理,分不清来龙去脉,用下法了。[呲牙]
而该用下法时,又用汗发了。[呲牙]
太阳与太阴并病,有时用汗法,使用桂枝汤。有时用温法,使用桂枝人参汤。
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三者病之本都是在太阳,而桂枝加大黄为桂枝加芍药汤之重证。
加大黄,不配枳朴,又不后下,其意不在于泄热。
不学医理,治病分不清树根与树叶,出现误治正常,不误治才是怪事呢。[呲牙]
我发的丹毒病例,就是病同时存在用和法与汗法两种情况,本应用和法,他却用汗法,将火毒全发送到体表下肢上了。
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其中的“漏”字,您理解成什么?出汗不止,这对的。还有什么?崩漏,鼻出血不止,痔疮出血不止,鼻炎流涕不止……,等等,多了。营卫司九窍嘛,这些漏都是营卫大不和导致的。
用桂枝汤调营卫不和,由于卫气出于下焦,加附子是补肾阳,强卫气之源。使卫气司九窍之开合,止各种漏。
仲景师会写“出汗不止”,但是没写,而写个日久弥新的“遂漏不止”,再过一万年,谁发现又可治什么出不止,依然在“遂漏不止”范围内。
漏,仅此一个字,使我之医术将全班同学甩出十条街。哈哈
仅治个皮毛而成善治者,并且善治疑难症,是不是牛大了![强]
人体之气,(1)从属性角度看,分为阳气与阴气。(2)从隶属角度看,分为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3)从功能角度看,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由此可见,对气的分类标准不同,同一个气叫不同名称。
卫气与营气都是经络之气。
@上海—肖春宏 我貌似明白什么是营卫了,营和卫都是指气,是气这个大概念中的一部分,严格的讲,它们都是阳性的。营气、卫气、元气、宗气、脏腑之气,都是气,营是血中之气,@上海—肖春宏 是不是这样?
营是液体,有形,属阴气。@天津-猫猫
(3)从功能角度看,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营气是血中的一部分,是阴中之阳
这样理解可以
营气使血液有了功能性,没有营气,血液就是血细胞和一堆水,有了营气,血液才有了濡养的作用,这样理解对吗?
营也有功能,但不是这个功能,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营可以化为血。@天津-猫猫
营可以化血,这个好理解。气血互相转化。
营是血的前身半成品。
“营养”这个词就是说“营”有“养”的作用[呲牙]
营是有形物质,是血的半成品。
如果营是有形物质,是否可以理解,营也可以化精、化津?
可以
阴气——>营——>血/精/津
这样的转化模式
那么,卫是气的一种?还是说卫是气的前身呢?
营与卫互根,和阴与阳互根一样。
营卫互根,这个明白了。
也就是说,卫气是一种特殊的气,与宗气、元气一样都属于阳气
对
调营卫就等于调阴阳,就可以间接调气血,进一步间接调脏腑
对
感恩肖老师!胜读十年书![抱拳]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此处的脉阴阳俱紧应该是指营卫俱紧。即卫气郁闭,营血滞涩。
对吗?肖老师[抱拳]@上海—肖春宏
条文说“脉”阴阳俱紧,事实肌表的卫与营也俱紧,即卫郁闭,营涩滞。脉与症一致。这您讲的对。@天津-猫猫
@上海—肖春宏 我懂了。谢谢肖老师的解答[抱拳]
人体之气,从属性角度看,分为阳气与阴气;从隶属角度看,分为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从功能角度看,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由上述三点可知,对于同一个气,分类标准不同,则叫不同名称。例如:营气与卫气也叫经络之气。
太阳病,传里无一定顺序,但是有规律,是什么规律?
卫气属阳,所以称卫为卫阳。营属阴,所以称营为营阴。卫阳是阳气的一部分,在表中的阳气叫卫阳。营阴是津液的一部分,在脉中的津液叫营阴。病在太阳,阳气与津液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卫阳和营阴不和,且主要矛盾在卫阳。风寒袭表,首先犯卫,主要有“卫遏营郁”的太阳伤寒证,即太阳表实证,用麻黄汤。以及“卫强营弱”的太阳中风证,即太阳表虚证,用桂枝汤。
太阳中风的病机是风邪引动卫阳外浮,卫阳外浮而盛,同时营阴外泄而弱,这叫卫强营弱。
太阳伤寒的病机卫阳被寒邪郁闭,同时营阴涩滞,这叫卫遏营郁。
发汗解表是功夫,不是那么好干之事,麻黄汤证发汗不当,卫阳未得宣通,日久化热,热聚胸膈,而成大青龙汤证。桂枝汤证,发汗不当,出汗不止,伤阳气而成桂枝加附子汤证。
经方好使是建立在学验俱丰基础上的,并不是只要用了经方就好使。当学验俱时,用什么方都好使。[呲牙]
太阳中风,医者发汗不当,出汗不止。或者患者自己弄的,经常出汗多,伤阳气而成桂枝加附子汤证,病之本依然在表之营卫不和,肾阳虚是标,此时桂枝汤加附子是标本兼治。
在外感情况下看,病之本在表之营卫。然而从平时健康全过程看,病之本又是肾阳虚。这就是辨证哲学关系。
因此,外感病解决后,主要矛盾不在是表之营卫不和,主矛盾变成肾阳虚,此时用“脏腑对营卫起决定作用”之理。
犹如将小日本打跑了,日本人不在是主要矛盾,打蒋介石是主要矛盾。
所以老蒋的“攘外必先安内”是错误的。毛主席的“国共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才是英明的决策[强]
哲学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们用物质与意识的此种辨证关系来看待脏腑与营卫的关系,就是脏腑决定营卫的升降,营卫对脏腑的升降有影响。
例如:患者感冒后呕吐。风寒犯肤表,伤了营卫,导致营卫不和。根据营卫对脏腑升降有影响,我们知道是营卫不和影响了胃的降气作用,使胃气逆而出现呕吐。感冒呕吐病之本是营卫不和,胃气逆是标。治本用桂枝汤,治标加半夏降胃气逆,这就是《伤寒论》中的桂枝加半夏汤。
我喝酒喝多了,哇哇吐,吐的时候,身上冒汗,这是脏腑决定营卫升降。发生营卫不和而出汗。[呲牙]
喝酒之人,没有不喝多的时候,当你吐的时候,注意是否出汗?
胃气逆,则卫也气逆了,卫司汗孔开合失职,只开不合,营阴外泄而自动出汗。
再加葛根就可以解酒了,是吗?@上海—肖春宏 [微笑]
葛根不解酒,呕吐伤阳又伤津,葛根升阳溢津,来收拾残局。
前天喝酒,整惨了
眼泪都呕出来了
眼泪出来了,这正对,卫气司九窍嘛。
我刚毕业参加工作时,身体棒,胃气强,酒喝多了不吐。领导总带我出去喝酒,必要时为他救驾,吐一次比一次容易,胃气弱了。
欲准确理解营卫不和的概念,须知何为营?何为卫?营是体内津液的一部分,在脉中的津液叫做营,体内津液是脉中营的来源。卫是体内阳气的一部分,分布在体表的阳气,叫做卫,体内的阳气是体表卫的来源。
脉中的津液不就是血液吗?@上海—肖春宏
@绵阳粱正国 津液进入脉内化生血,但还不是血,血的“半成品”
@上海—肖春宏 肖老师,看到您提过视物模糊也是痰饮,是因脾升不及,运化水湿力不足而生痰湿,而肝随脾升嘛?是不是还有一种类比的象就好像雾气大视物也模糊[抱拳]
有东西遮挡瞳孔,视物模糊。遮挡之物是痰所生。@桂林.糖糖
精血同源,津血同源
人体正气与邪气争,用矛盾论讲是防御阶段,僵持阶段,反攻阶段。
伤寒心动悸,脉结代,正气与邪气争处于防御阶段,用炙甘草汤,待正气足了,反攻。
哲学使人变聪明,会思考问题,会处理问题。
汗法,使邪随汗出而去,可是出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阳气,一个是津液。而阴阳俱不足,两个条件都不俱备,发不了汗。
营卫失调,分为三种情况:(1)营卫不和,用桂枝汤。(2)营卫郁闭,用麻黄汤。(3)营卫不足,用小建中汤。
在伤寒论中,此三种情况都称为营卫不和,营卫不和是广义,泛指营卫失调。治营卫不足以建中为本。治营卫郁闭以祛寒为先。治营卫不和以变法为用,什么叫以变法为用?在临床上,单纯的营卫不和比较少,多数有兼证,此时调和营卫用变法,
例如营卫不和兼阳虚证,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的治法是将桂枝汤辛温解表变为补阳敛汗。
再例如:营卫不和兼气上冲证,用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汤的治法是将桂枝汤辛温解表变为温阳降逆。
既然桂枝降逆平冲,那胃气逆时,怎么不用桂枝而用半夏,肺气逆用杏仁而不用桂枝?桂枝降逆是在特殊病理情况下,才有此作用。
中药之作用是无穷的,若明理,作用由人定。
黄芪有没有降逆作用,太有了!在特殊病理情况下,非黄芪莫属,必须用黄芪降逆,用其他什么都不行。我以前讲过了。
弃医理,永远学不到手大师的高超医术!
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好使,掌握了黄芪降气逆作用,则会用补阳还五汤了,百发百中!否则弄反盆子了,无效算是幸运的,没闯祸。
@上海—肖春宏 再请教您:胡老说阳气就是津液。我一直觉得阳气不是津液,但是津液依附于阳气,阳气与津液共存亡。不知道对不对。
阳气与津液,追究到根上是一源。但是呢,津液与阳气确实不是一个东西,二者可以互化。@天津-猫猫
通俗讲,津液是含有营养物质的水。
对津液,用中医学下个定义:是对体内除血和精之外的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津液与阳气关系是气油与能量的关系。
说气油就是能量,这不妥,但不能说是错。[呲牙][呲牙]
血管里有水,有水就有津液,只是血管里的津液非常精细,不象血管外的津液粗糙。
【小结】小建中汤治营卫失调是对邪气防御阶段,桂枝汤治营卫失调是半攻半补,即对邪气僵持阶段,麻黄汤治营卫失调是对邪气反攻阶段。正好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研究正气与邪气斗争,毛泽东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顶尖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