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班不具备“衔接”实力,让孩子上衔接班无疑于到山上去捉鱼
【家教智慧 第514期】
时下,对每一位家长来说,“衔接班”这个名词是再熟悉不过了。
前些年最早出现的衔接班,主要是针结初中升高中的孩子,这种班一经出现,几乎是一夜爆火,各种培训机构便开始疯狂克隆,“小升初”,“幼升小”,后来所有的暑期培训班,针对每个年级的补课培训几乎全部都打上了“衔接牌”。
每种衔接班针对招收对象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宣传理论。但总起来,是万变不离其宗,不外是每个年级、每个阶段所学知识不同,教育环境不同,学习方法和习惯也就不同,因此,要适应新学年、新学段的学习,孩子就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衔接班就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提前适应种种变化,以便孩子在新年级、新学段平稳过渡,赢在起跑线前!
单从理论上说,这些说辞,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从事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每年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抓适应”都是新初一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适应”其实就是做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心理、方法、习惯的转变,使其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也就是说,这个“适应”过程就是小学和初中的有效“衔接’,之所以将其列为新初一重点工作,其理由是也衔接班宣传所说一致的。
既然衔接班理论上说得没有错,那这个班孩子就非上不可了吗?其实并不尽然。
“衔接”的意思是两个事物相连接,或者两个阶段相连接。事物的链接如人的关节、火车各车厢之间的自动挂钩、两个楼屋之间的楼梯等,是都有一个专有结构的;但昼夜交替、四季变换等两个阶段虽有过渡,但却无专有阶段,其衔接是一种自然过渡。
孩子成长有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人等不同阶段,但这些阶段也是自然过渡的,没有整出个“婴幼衔接”或者其他阶段过渡的中间专有阶段来。
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这样。现代学制,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高中和大学,都是经过多少代教育专家研究、论证和多少年实践验证了的,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都是与孩子年龄和成长阶段相应的,包括寒暑假设置,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的(详情可参见《寒假、补习班与孩子的“三半个成长”》)。
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都是完全可以学得会、学得好的!而对于各个学段、年级的过渡,也应是早在国家研究考虑之列。如果每个学段、年级确需要一个“衔接期”的话,国家早就应该做出相应的安排了。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没有出现四个相应的“衔接季”一样,现在,国家没有对各个学段、年级的中间再安排一个“衔接期”,就绝不是一时的疏忽、疏漏,而是说明这个“衔接期”根本就不需要专门安排!
如前所述,衔接班宣传中的理论很有道理,但是这个衔接和适应,确是要放在学校中完成的,就像四季交替时不能截然分开一样,孩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衔接和适应也是不可能独立出来的。
首先,知识只有学习,不需要衔接。毋庸置疑,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知识的量是不断增多,难度是不断增大,但这个多和大是和孩子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知识的积累相适应的,每一种新知识,都是与过去旧知识前后相继的,就像楼梯一样,一阶一阶向上的,只要每一步踩得实,人就不断向上走。知识的学习也是这样,一年级有一年级的内容,二年级内容是接着一年级来的,开学后,接着学就可以了,中间是不需要衔接的。
现在衔接班所谓的衔接,并没有整出一套“衔接教材”“衔接内容”来,不过是在让孩子提前学习新课罢了。提前学有没有好处呢?这一点在前面《暑期让孩子提前“预学”危害大》中我已做过阐述,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其次,学习方法、习惯的衔接。应当承认,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因为孩子年龄差别,学习知识不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当然也有所不同。但这个不同,并非是180度大转弯,不是今天还是滴水成冰的寒冬,明天就变成了炎热难耐的酷暑。学习方法的改变、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适应、体系起来的,绝不可能通过短短一个月的暑期衔接班就能凑效的。
而且,暑期衔接班的课程学习节奏、学习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正规学校、正规学习时有着迥然的天壤之别,学生在衔接班里学到的方法、养成的习惯很多恰恰是与正常教学背道而驰的。
再次,是环境、心理的适应。试问,现在就算条件设施最高级的培训机构,有哪一个能与学校一模一样呢?很多衔接班、补习班不过是几间房子、几个老师、几十个孩子罢了;所谓的教学不过是聚在一起讲讲新课,象征性地做做作业;一下课背起书包各奔东西,师生在应付,同学没交流,没有应有的师生情,同学谊……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能有什么帮助呢?哪一点能算得上是“衔接”呢?
孩子进入一个新学段、新学校,升入新年级,学习、方法、习惯、生活、心理、交往等等确实需要衔接、适应,但这个过程是要到新学校、新学段、新年级、进入那个新环境后慢慢体会、逐渐适应的,这个适应过程是一个自然的无极变速过程,不是独立的,也是不可能单独提取出来的!如果说,孩子的这个“衔接”的确需要的话,也应是在新环境下,由新学段、新学校、新年级老师来指导完成的。当下的衔接班环境不具备,时间不充分,师资(姑且不论其水平)不充足是难以承当这个重任的,一句话,衔接班不具备培养孩子“衔接能力”的实力,让孩子上衔接班无疑于到山上去捉鱼,因此,当下,所谓的衔接班,虽然打的是“衔接”的旗号,做得其实根本没有一点“衔接”之事,不过是在给孩子念一遍新课本罢了!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