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子先 | 艰苦岁月的农村家常菜② 2024-04-18 23:15:34 艰苦岁月的农村家常菜文|井子先我是农家子弟出身,几乎与新中国同龄。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历史,从艰苦创业的岁月一路走来,托共产党的福,晚年也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但在艰苦岁月的农村那些生活片段,至今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它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农民之淳朴,创业之艰难,幸福生活之来之不易。——题记农村家常菜之救急菜——蚕豆叶说蚕豆叶是救急菜,是因为它本不是菜。尽管它与芝麻叶、红薯叶一样,同属于农作物的叶子,但通常情况下,它只能作为牲口的饲料而不被人食用。只有在人们遭遇饥饿的非常时期,才用来作为填饱肚子的救急食物。说到新中国成立后全民遭遇饥饿的那个非常时期,作为历史老师有必要多说几句。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其功至伟,空前绝后,惊殊世界!她用二十八年的时间,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从幼稚走向成熟,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羸弱之人,新中国要恢复元气,要走向富强,要屹立于与老牌西方国家比肩的世界民族之林,谈何容易。目标丰满,现实骨感,一旦遇到挫折,贫弱之躯就会经受难以承受之打击。刚刚建国十年,病体尚未强健,一场自然灾害几乎把生产力打入古代社会;“老大哥”背信弃义犹如伤口撒盐,几乎让所有援建项目瘫痪,让处于艰难困苦状态下的东方困狮处于窘境;“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调动积极性越能提高生产力”的误判,使这场灾难在人为作用下雪上加霜,让整个中国,上至国家领导下到公社社员、各行各业、军民人等,都陷入饥饿深渊。本文所说的救急菜,就是这种特定状态下的产物。那是“吃食堂”坚持到最后关头的那年春天,河南的灾情和政策执行带来的副作用似乎更大,不少河南人为逃避饥荒投亲靠友到了临近的湖北,我舅家那个一百来人的小村子就接纳了六七家河南人。湖北比河南稍好些,每顿饭还能从食堂里领回些粥来,但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人,粥的稀稠就大打折扣了。两碗稀粥两泡尿以后肚子就癟下来,勒紧了裤带却挡不住饥饿的难受。荒春头上,青黄不接,野菜已经难寻,为填肚子有人冒险吃稻谷糠,结果大便干结疼的哭爹喊娘,只能用锭签子剜。人人面黄肌瘦,老人们大都得了浮肿病,本来会跑的小孩子变得能说会道却走不动路。改变饥饿状态已是当务之急。求生是人的本能!在饥饿威胁的情况下,地里半人深的蚕豆秧子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蚕豆秧子已经长成,蚕豆花也已凋谢,蚕豆到了上浆期。有人开始趁夜色行动,带上镰刀割蚕豆秧尖儿,拿回家炸炸,拌在从食堂打回的稀粥里下饭以填饱肚子。这种办法迅速传开,成了社员之间公开的秘密行动。虽说这样做会影响蚕豆产量,但为了社员们的生存和生产,队干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时上级的主要力量放在修水库上,公社大队干部对村里的生产生活状况过问不多,熬过一时是一时,相安无事就好。就这样,蚕豆叶成为人们度饥荒的救急菜。人们把蚕豆棵子半尺长的顶部割回来,挑一些嫩一点的炸成熟菜下饭;其他的晒干,捋下叶子揉碎备用。人们饿怕了,总想着多准备点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夏天来了是秋天,食堂解散了,政府开始从农村纠正“左”的错误,分了自留地,还允许一家一户开小片荒,国家进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最困难时期过去了。一个国家跟一个家庭、一个人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遇到点沟沟坎坎。国家面对的是难以预料的天灾人祸,是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个人家庭面对的是国家政策的气候背景和猜测不透的社会关系。只有坚持初心不变,奋力拼搏,积极向上,哪怕几经迂回挫折,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我相信毛主席那句话,“人间正道是沧桑”!农村家常菜之时鲜菜——野菜与树花在那些生活艰苦的岁月里,人们为填饱肚子似乎绞尽了脑汁。除了五谷杂粮之外,菜类作为辅助食品来源广泛、种类丰富、口味多样、作用各异。前几篇所说那些菜,来自于农作物本身,量都很大,所以都属于处家常过日子的“主力军”。而这一篇所写的野菜、树花则来自于广阔的田野和树木,还带有很强的选择性。其主要特点体现在“时令”和“新鲜”上,除了可以用来饱肚之外,尝新鲜也是目的之一,而且是更重要的驱动力。这种时鲜菜伴随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点缀了风景,也丰富了人们的口味。野菜长在庄稼地里或荒野上。庄稼地里的野菜,大多由那些锄地的妇女顺手剜取。她们上地往往带上篮子和镰刀,干活过程中随遇随取,半晌休息了再加工剜采。庄稼地里的野菜主要有面条菜、勾勾秧、刺角芽等,是野菜中的佼佼者,新鲜的丢面条锅,吃起来特别爽口。原野上的野菜需抽时间去剜,这往往是半大孩子们的事。孩子们往往会放飞自己,在返青的原野上,摘下点缀在嫩草中的紫色地丁花、黄色公英花,仰起天真的笑脸,说着童真的话语,沐浴着和风嬉戏。在恣意的玩乐中寻找着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菜种类更多,除了前面说的几种外,还有没开花的地丁花黄黄苗、羊蹄甲、干饭疙瘩、荠荠菜、车轮草等。这些菜虽然杂,但吃着都不错:可以用鲜菜丢面条锅,也可以淖一下用盐调调当“就吃”;而像荠荠菜之类有时候能一下子剜很多,大人们就会淖一下剁馅儿包扁食以改善生活,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最高兴的时候,往往会在同伴面前显摆几天。剜野菜要认识野菜,例如面条菜和麦浪棵就极像,叶子都是面条恁宽几寸长,主要区别在于麦浪棵叶子光而发明,而面条菜叶子颜色暗绿似乎还有细毛。麦浪棵以及有些野菜有毒性,是不能吃的,千万马虎不得。有的野菜(草)毒性很厉害,有一次,一个孩子把一种植物叫“猫眼”的白色汁液抹在“鸡鸡”上,小鸡鸡肿得变了样,可把大人吓坏了,找医生询单方,摆治了好几天才消肿。吃野菜是尝鲜,所以以精品为上,不仅要择净,还要选最细嫩的部位,千万不要整棵食用,那样很难下咽,会没了食欲,达不到尝鲜的效果。用“树花”当菜吃也是有选择的,并不是所有树上开的花都能吃;而且要把握好时间,太嫩吃不出味来,老了就吃不成了。可以吃的树花主要有洋槐花、榆钱儿(榆树花)、毛枸卷儿(母毛枸树花儿)等几种。在时间的把握上,洋槐花要在半开之时捋下来,榆钱要在刚结成一嘟噜一嘟噜纂状时捋下来,而毛枸卷儿要在刚长成条将要开花时捋下来。采捋时带点叶子也没事,因为刚长出的叶子很嫩,吃到嘴里味道差不多。这些树花的食用比较单调,主要用于吃蒸菜。捋回去洗净后晾汔水,拌上面(以好面苞谷面最佳)上箅子蒸,蒸熟后稍放一下,浇上蒜苗盐水拌匀就可食用,若能滴几滴香油味道更好。另外,洋槐花还可以蒸熟后晒干备用,与山里的葛花花儿有几乎相同的效果:来客人了,抓一把泡开,再打俩鸡蛋,炒好后端上桌,就是一盘美味佳肴。春天的农村,春风和畅、艳阳高照,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长莺飞,叶嫩花艳,她给处以饥饿中的人们带来希望与梦想。人们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也给人们以丰厚的回报。人们在享受自然给予美味的同时,以辛勤的劳动装扮大地,创造五彩缤纷的美好生活!我难忘童年时代在农村经历的那多彩的生活记忆!我怀念童年记忆中那慈爱的父老乡亲和无猜的伙伴!我为伴随共和国成长壮大所经历的丰富人生而感慨!我为作为炎黄子孙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而庆幸与自豪!农村家常菜之珍品——地曲莲在那生活困难的岁月里,农民最大的愿望是吃好吃饱,我父亲在经历了那个时代之后 ,经常告诫我们的一句话就是“上三路关紧”。而淳朴的父老乡亲们,除了参加集体劳动外,整天想的就是如何解决吃的问题。人类社会文明的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一家老小、人情门户、风俗事礼诸问题,是每天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人们生长在天地间,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成了那时候人们聊以自慰、向自然界寻求生机的真理。而人们也确实能苦中作乐,把困窘的生活过出滋味来。其实,除了前面说到的家常菜之外,还有一些属于珍品的、主要用于招待客人的家常菜,例如葛花花儿、蕨菜芽儿、地曲莲儿等,这些应该属于山珍了。葛花是山里的藤蔓植物,春天开紫花,及时捋下来蒸煮后晒干备用;蕨菜(我们那里叫拳菜)也是生长在浅山的一种野菜,春天要适时采摘,蒸煮后晒干。干葛花花儿发开后配鸡蛋炒,蕨菜本身就有股腥味、加点肉炒后端上桌,实在是待客之佳品。这两种菜与地曲莲都是我的家乡那丘陵浅山区的特产,在平原是很难见到的,我在这里重点谈一下地曲莲,因为那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地曲莲生长在草丛中潮湿的地面上,如果有水的滋润和浸泡,就显得格外肥大,天旱或酷热的夏季,是不适宜地曲莲的生长的。那时候每逢深秋、暖冬或早春天气暖和的雨后,孩子们或赶着羊群,手里拿一只小竹篮,把羊赶在山坡上,边放羊边捡地曲莲;或专门上山捡地曲莲,成群结队,到山坡上再散开。湿润的地曲莲为黑色,多为铜钱大小,呈不规则的圆形,或多或少地散落在枯草丛中的地上。人们一到山坡上就到处找,如果运气好,半天能捡二三斤。在水边、石峡、沟内那些潮湿的地方,有时候能捡到又肥又大的地曲莲,就会喜出望外,但那是不常有的。更多的是扒开草丛,细心地捡拾那些隐藏在里面的小“铜钱”。草丛中少不了草渣子和羊屎蛋,所以捡回来的地曲莲里往往会有许多杂物,不过没关系,捡回去以后的地曲莲还要晒干整净才能收藏起来的。刚捡回去的地曲莲是可以吃一两顿的。新鲜的地曲莲或包红薯面包子或蒸干饭,都是一种近乎奢侈的美味。当然,如果能在捡地曲莲的过程中采摘到蘑菇、野蒜一类就更好了。地曲莲晒干整净以后就要珍藏起来了,那东西很珍贵,平时舍不得吃,要等到年节或来客人了才舍得拿出来。干地曲莲有点像木耳,吃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泡)开才行,不然里面藏着的脏东西很难洗净,也吃不出美味来。由于经常处于饥饿中,嘴特别馋,记得灾情过后的那个春节,过了小年我妈就开始蒸地曲莲红薯面包子,管我们吃饱。我和弟弟一顿都能吃三四个,摸着鼓起来的肚皮还想吃,就像母亲所说“争颗米塞个豆”。吃几天噎住饥了,等到开始吃白馍时却吃不多了,落了个“早知道……”《艰苦岁月的农村家常菜》系列文章,写到此也该收笔了。站在主人翁的立场上,从家国情怀出发,写这些文章是想告诉晚辈们,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辈人连续奋斗的结果。没有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状态下的大厦奠基,没有“一五”时期全国勒紧裤带支援工业建设,没有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的共度时艰、没有后来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的幸福和安康!艰苦的年代,难忘的岁月;奋斗的历史,如火的征程!正是:农业文明数千年,华夏开辟新纪元。大厦奠基起白手,工业建设挂征帆。党民一心破危局,家国合命斗敌顽。人间正道是沧桑,傲骨奏凯永向前。(辛丑年孟秋吉日)--End--审稿:May 图:网络 美编:May 作者简介:井子先:河南省邓州市第二高中退休历史教师。虽才疏学浅,但喜爱舞文弄墨,自我欣赏。不为成名成家、出人头地,却自我陶醉其中、自得其乐。自认为性格与爱好造就了自己,认为时代是前进的,自己的人生始终都是美好的,“向前看”是自己的追求,“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最好的自己”是自己的座右铭。作者往期作品回顾:井子先 | 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保安澜井子先 | 新年谈“闰”井子先 | 懂福才能谈福,知福才能享福 ——浅析曹红波先生的书法赏析文章《福》井子先 | 清明时节,我为学生扫墓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九) 初中毕业——我成了回乡知识青年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八)文革初期——怎一个“乱”字了得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七) 革命大串联(连载)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六)文化大革命来了(连载)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五) 考 上 初 中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四) 两年高小的学习与生活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三) 我是从绳岗学校初小毕业的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二) 难忘的吴家营小学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连载)井子先 | 修建刘山水库亲历记井子先 | “踩麯”、“煮酒”与农村习俗井子先 | 渠首名镇九重的传说井子先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的传说井子先 | 国旗党徽 凝聚着民族的力量井子先 | 魂牵梦绕的沉香时光——读曹红波先生文章的情感共鸣井子先 | “史”“情”“话”“意”,十年梦圆 ——写在《老弦杂弹》出版后的结语井子先 | 百年路坎坷 初心梦终圆(上篇)——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礼赞井子先 | 百年路坎坷 初心梦终圆(下篇)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礼井子先 | 仲夏晨光美如画井子先 | 艰苦岁月的农村家常菜 赞 (0) 相关推荐 永远忘不了那段饥饿的岁月 本文作者:师建军 前天我家蒸了一笼玉茭面大窝窝,虽然蒸得不赖,虚腾腾.黄楞楞的挺好吃,但吃下去不多时就烧心,吐酸水,胃里非常的难受.这是从小喝玉茭面糊糊.吃玉茭面窝头落下的灰毛病,虽然中药西药没少吃, ... 井子先 | 艰苦岁月的农村家常菜 艰苦岁月的农村家常菜 文|井子先 我是农家子弟出身,几乎与新中国同龄.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历史,从艰苦创业的岁月一路走来,托共产党的福,晚年也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但在艰苦岁月的农村那些生活片段,至 ... 井子先 | “踩麯”、“煮酒”与农村习俗 在农村,上了点年纪的人,都喜欢喝自家煮的土黄酒,也都会煮酒.煮酒离不开大粬,所用大粬也都是自己做的.这是几千年来小农经济时期人们生活的必然,是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一种 ... 艰苦岁月的战友情谊 新中国成立之后,当时担任江西省委妇女委员会书记的危秀英,去北京拜访蔡畅,当时蔡畅家里有几个客人,看到危秀英之后,都特别高兴,其中有一个男同志一直盯着危秀英看. 危秀英发现有一个男同志一直盯着自己看,就 ... 开国少将陈茂辉回忆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以后留守的艰苦岁月 中央苏区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可是从第五次"围剿"开始后,情况变了.我们死守每个城市,抗击强大的敌人. ... 何海霞:艰苦岁月以画换食,壮美山河令人震撼 111 何海霞(1908-1998),名瀛,字海霞,以字行.北京人.满族,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的专业画家. ▲ 何海霞 <幸 ... 赤峰二道井子聚落的形制布局与社会关系探讨 二道井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村东北的山坡之上,西北距赤峰市区约12公里.该遗址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南北长190.东西宽140米,总面积约27000平方米.2009-2010年, ... 东亚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废墟遗址——二道井子聚落遗址(音频版) 东亚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废墟遗址 二道井子聚落遗址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讲述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展现中华民 ... 马俊霞 | 西井子温暖了山的那一边,是奶奶的坟茔 不知不觉中节日悄然来临,同时也给我迎来了所谓的三天"长假",原本想带着爸妈去稍微远点的地方转转去,因为这么多年来爸爸一直都是在上班的路上,自从老家来到商都将近20年的时间从来没有停 ... 田世宽 | 西井子中学(续) 西井子中学(续) 2020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一年,正因为它太不平凡,所以今年无论如何也得赶回老家,在清明节祭拜父母.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祭拜日,而祭拜父母从本质说就是不忘本,也就是有了自己最后的期望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