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发现数百枚恐龙脚印,莫非恐龙也来拜乾隆?
热河生物群的恐龙时代
1.
承德避暑山庄内发现近300个恐龙足迹化石。
是恐龙组团来承德旅游、拜见乾隆了吗?
这个消息昨天爆屏,大家都在说这件事,承德避暑山庄还有多少个秘密需要人们去发现?
其实,避暑山庄内有恐龙足迹化石不是一件新鲜事儿,早就被人发现过。
1992年4月5日,哈佛大学的生态学家福曼(Richard T. T. Forman)和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黄润华在承德旅游,走到热河泉的时候,有些累了,就坐在那段矮墙上休息。
突然,两个人眼前一亮,脚下的石板上有脚印,不是人的脚印,是深深的印在石板上的恐龙的脚印。两个人继续寻找,结果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热河泉东侧和东南侧的厚板上发现了超过20个恐龙和鸟类脚印。而后,在须弥福寿庙正门和牌楼的厚板上发现了超过40个长度在6厘米到20厘米之间的恐龙和鸟类脚印。
4月2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郭建崴和尤海鲁对承德地区进行了调查并且在热河泉附近的铺路石板表面上发现了单个的足迹化石。而后,该区域发现恐龙足迹的新闻就经常在媒体上出现。
恐龙来避暑山庄拜见乾隆了,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恐龙呢?
老羊铲史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2.
官方发布了这样的信息:
2019年12月6日,中美澳科学家宣布,他们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区的恐龙足迹研究,令人称奇的是,绝大部分足迹分布在承德避暑山庄,这个世界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的地面上,是世界罕见的将古生物遗迹化石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案例。
这些恐龙足迹数量大,保存好,对研究恐龙的演化有重要价值,并对进一步探索恐龙行为习性、生活环境以恢复该地区古环境及其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Martin G .Lockley)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安东尼·罗米里奥博(Anthony Romilio)共同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古生物学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2006年,科罗拉多大学(丹佛)马丁·洛克利教授(Martin G. Lockley)等学者描述了该地区发现的一块厚石板上的四个鸟类足迹,归入水生鸟足迹(Aquatilavipes)。
然而,除了这四个鸟类足迹之外,承德地区的恐龙足迹几乎是一片空白。
其实,最后这句话是不准确的。
早在1992年前后,承德地区电视台就报道过滦平平房乡的一块岩石上就有过恐龙足迹化石,那是一家三口的恐龙,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天、鸟语花香,父母带着孩子,在一亿三千万年前,从滦平走过,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
丰宁还有现在正在挖掘的巨型恐龙化石... ...
承德所有的这些恐龙化石都是热河生物群的一部分。
地址遗迹与人文历史的完美结合
3.
热河一直就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早在1862年,法国人阿尔芒·戴维在北京的时候,有一个教徒来向他报告:
“神父,我以天主的名义起誓,在热河,真的有一些房子的石头上游着鱼!”
过了几天,阿尔芒·戴维就来到了热河省,在凌源附近考察时,果然,在许多农民砌房子的石墙上发现许多薄薄的浅黄色石板,石板上遍布着很多小鱼。
这是热河生物群第一次走向世界,那是157年前。
1928年,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第一次使用了“热河动物群”这个名称。
1962年我国的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热河生物群”的概念,它包括了动物群和植物群两个方面的内容。
热河生物群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最早发现的重要化石是一些保存完整的早期鸟类,它们填补了鸟类演化在这一地质历史时期的空白,随后是一系列其他重要化石,如哺乳动物、带毛的恐龙、原始的被子植物等的发现,把热河生物群的研究逐步推向了国际前沿。
因为可研究的生物太多,避暑山庄里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就被人忽略了,没有人去研究来拜见乾隆的这些恐龙是谁。
避暑山庄内的恐龙足迹化石
4.
邢立达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副教授,不但是专家,还是网红,新浪微博粉丝368万。
2007年开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团队陆续对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成庙(小布达拉宫)等地的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恐龙足迹化石记录,同时也为承德侏罗纪最晚期的恐龙活动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这三百多个恐龙足迹化石不是一开始就在这里的,是在1979年至80年代初,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进行整修的时候,从承德县麻地沟买来的。
卖这些石片的人叫邢会清,研究这些石片的人叫邢立达。
都姓邢,你真行!历史就是这么好玩儿。
承德县麻地沟
邢立达团队重点考察了产出铺路石板的麻地沟足迹点,该足迹点海拔约800米,西坡和北坡均有民居分布,这些建筑不少都是由当地的石头搭建而成,都采用了这些地区的石板。
他们认为这些恐龙是以下这些种类:
一、恐爪龙类足迹。产于麻地沟足迹点,平均长度为8.7厘米,足迹具有两趾印痕(第III 趾和第IV 趾)和圆形脚跟,这种形态表明了其与恐爪龙类的亲缘关系,被归入伶盗龙足迹(Velociraptorichnus)。
二,实雷龙足迹(Eubrontes)和跷脚龙足迹(Grallator)。分布在承德各个足迹点,这些三趾足迹至少有140个足迹,其中130个是完整的足迹。这些足迹平均长13.4厘米,长度在4.1厘米到23.4厘米之间变化,其中长度小于10厘米的足迹被归为小型足迹,长度在10厘米到20厘米的足迹被归为中型足迹,长度大于20厘米的被归为大型足迹。所有的足迹中,以中型足迹为主。这些足迹分为两个类型,形态类型A,中趾比较短,属于兽脚类恐龙足迹中的实雷龙足迹(Eubrontes),形态类型B,中趾比较长,归属于跷脚龙足迹(Grallator)。这些足迹属于两足行走的中小型肉食性兽脚类恐龙所留,由于沉积物比较柔软潮湿,因此脚垫不是很清楚,末端的爪痕明显,功能趾为第二、三、四趾,只有极个别足迹留下拇趾迹。
三,韩国鸟足迹(Koreanaornis),分布于麻地沟足迹点。该足迹点保存了至少四条连续的三趾行迹。这些足迹平均最大长度为3.4厘米,最小长度为2.5厘米,最大长度为4.6厘米。从形态上看,这些鸟类足迹被归为韩国鸟足迹类型。
韩国鸟足迹最初发现于韩国咸安郡,是一类非常典型的中生代鸟类足迹。韩国鸟足迹属于鸻鹬类足迹,鸻鹬类在英文中被称为Shorebirds,直译为滨鸟类,这些鸟类中最大的不过体长70厘米,体重400余克,因此也称之为小型涉禽。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大部分时间栖息于各种湿地,主要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为食,绝大多数种类有迁徙习性。
四,可能的雷龙足迹(Brontopodus)。承德避暑山庄足迹点产生了一些椭圆形的痕迹,长度28.9厘米,宽22.6厘米。在形态上类似于蜥脚类动物的后足迹,例如白垩纪最出名的蜥脚类动物足迹:雷龙足迹(Brontopodus)。但是,由于保存较差,没有行迹,目前还不能完全确认。
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外的《白垩纪研究》杂志上。
承德县麻地沟村
5.
人类如果失去了遐想,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接下来,来避暑山庄里看恐龙吧!
华燕检测感谢您关注 老羊铲史
验车到华燕 快捷又方便
地址:承德市开发区东西营(鸡冠山地质博物馆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