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宪第与冷水余氏

中宪第与冷水余氏

昨天下午,一位粉丝给我发来消息:

老师,今天朋友推荐关注到公众号,拜读后勾起乡愁。建城镇有个冷水村,不知道有没有关注。

并发来一幅冷水中宪第的照片:

冷水中宪第

读着这位粉丝的消息,看着这幅中宪第照片,我心里涌起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我的乡下在东坑石古。先父生前曾和我说过:解放前,我们家是冷水余氏的佃户。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年代,教科书上的地主都是吃人不吐骨的。我于是问父亲:我们家的地主残忍吗?父亲说:我们家的地主很好,虽然我们是佃户,但要是谁欺负我们,我们家的地主是不会答应的。如果碰到收成不好,地主会不让我们交那么多租,甚至免租。那年我们家的耕牛被盗,祖父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向我们家的地主报告,然后和我的父亲手抄家伙,日夜守住出坑的路口。第三天,耕牛就被放了回来。

冷水我既熟悉也陌生。高速公路开通前,我每次回都城都走沿江公路,都经过冷水村,那众多而气派的地主屋,让我想到昔日余氏的辉煌。但我从来没有进入过冷水村,对冷水村的历史一无所知。

看着这位粉丝给我发来的消息和中宪第照片,我觉得我有一种责任和义务挖掘一下冷水余氏的历史。

据《余靖世家芳远宗谱》载‍,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余氏芳远公携春偕胞兄之子辉宇由福建迁居东安县粗石堡(今郁南东坝)。万历廿五六年(1597、1598)芳远公迁居东安龙岩坎头(在今郁南东坝)。崇祯五年(1632年),芳远公的孙子移居西宁虎山之下的长洲(在今郁南连滩)。乾隆中,余道凤从长洲迁西宁冷水。

中宪第,就是中宪大夫门第的意思。因族中有人被诰赠中宪大夫而命名。据《余靖世家芳远宗谱》载,冷水始祖余道凤获诰赠中宪大夫。中宪第是以余道凤所获诰赠而命名。

所谓诰赠,是明清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之殁者,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中宪大夫是文官名,金代始置,正五品中,元代升正四品,明为正四品升授之阶,清为正四品。余道凤因为什么原因获诰赠中宪大夫,清代各本《西宁县志》和民国《旧西宁县志》均无记载,《余靖世家芳远宗谱》也无记载。

据《余靖世家芳远宗谱》载,道凤讳天德,号性垣。生前曾为冷水锦堂祠作了如下楹联:

春山峙秀,源流武水;

锦水洄澜,派衍西江。

联中的武水即武江,在韶关曲江。余氏源流在曲江,因此《余靖世家芳远宗谱》说:“嘉靖末年,我祖芳远公兄弟叔侄等十余人,由闽回粤曲江,清明省武溪公墓”。锦水则指锦石山(即华表石,沿江称金火石)下的一段西江,冷水正位于这段西江的南岸。但楹联出现重字(两个水字),似乎不是那么符合对联的要求。是否《余靖世家芳远宗谱》传抄错误,待考。

据今存的明清《西宁县志》和民国《旧西宁县志》载,冷水余氏在科举和仕途上最成功的,当属余椿年。关于余椿年,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二·列传》有他的传记:

余椿年,号惺厓,冷水人,光绪辛卯岁贡,候选训导。性耿介,家不中赀,好蓄书,留心宋五子之学,言行不苟,龈龈于义利之界,辨之必严。戚友人家时有举行庆吊大典,椿年必肃衣冠而后往,谓读书人不可以无礼也。偶值县试,以公事寓于城,风闻县令欲贿卖案首。有富人子托关说,椿年艴然不说,曰:“予固惯尝菜根风味者,苞苴之行尔。奚浼我为哉?”屡主锦江、桂河书院讲席,课徒授业,孜孜不倦,所为贴括文字,一以根柢,经学为主。暇辄与二三知己诗酒唱酬以自娱。椿年关心文教,见孔庙缺坏,尝于光绪乙未岁联同邑绅倡捐增修之,而自撰碑序以志颠末。晚年家居喜治易,服膺拨易堂,经解颇有心得,因摘揭其精义撰成《易经来注补释》四卷,未付梓。卒年七十余岁。子肇骐,庠生。

译文:

‍余椿年,号惺厓,冷水人,是光绪十七年(辛卯年、1891年)的岁贡,候选训导。余椿年性格正直,家里连中产也够不上,但喜欢藏书,留心宋代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5位哲学家的学说,言谈举止都经过深思熟虑,不随随便便。严格分别义与利的界限,亲戚朋友家里举行喜事或丧事典礼,他一定穿戴整齐才前往,说读书人不可以不讲礼仪。那年遇到县试,因为公事要在县城住宿,听说知县想收受贿赂,把县试第一名出卖。有富裕人家的子弟请他去打通“关节”,余椿年很生气,说:“我向来习惯吃菜根的风味,不吃包裹鱼肉的蒲包,你为什么还托我帮忙呢?”多次负责锦江书院、桂河书院的教学工作,教育学生,传授学业,孜孜不倦,所写的科举应试文字,全部体现出他深厚的儒学根基。闲暇的时候,他就与二三知己吟诗饮酒互相唱酬。自娱自乐。余椿年关心文教,看见孔庙损坏,曾在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年、1895年)联同县里的绅士倡议捐款扩建、维修,还亲自撰写碑序记录扩建维修的经过。晚年在家里喜欢研究《易经》,衷心信服刘斯祖的《拨易堂经解》,认为刘斯祖解释《易经》颇有心得,因此摘录揭示书中的精辟的义理,写成了《易经来注补释》四卷,但没有付印。去世时70多岁。儿子余肇骐,是县学的生员。

余椿年在学术上最有造诣的,是对《易经》的研究。“易经来注”是来知德对《易经》的注释。来知德,字矣鲜,别号瞿塘。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举人,多次参加会试都落选,没能考上进士,于是“杜门谢客,穷研经史”,著有《周易集注》《来瞿唐先生日录》,分别收入《四库全书》和《续修四库全书》。隆庆四年(1570年)起,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周易》。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完成《易经集注》一书。其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别开生面,卓然成家,《易》学成就更是独树一帜,时称“绝学”,对后世影响至深,研究者遍及海内外。刘斯组于乾隆五年(1740年)担任西宁县知县‍,他的《拨易堂经解》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如今余椿年的《易经来注补释》四卷,不知道是否还存于世。

余椿年是候选训导,一只脚踏上了仕途,但直到去世,也没有获得真正任职。

余椿年之后,冷水余氏还有一位岁贡生叫余栋材。

余栋材印章

余栋材印章

据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选举志(一)·荐举表》载,余栋材,字松坡,冷水人,光绪三十二年岁贡。《余靖世家芳远宗谱》载:余栋材,字昌尧,号松坡。略有出入。

《旧西宁县志·卷十一·学校志(三)·书院义学(附社学)》收录了余椿年《兴贤书院碑记》:

泷西之有书院,由来远矣。曰甘棠,曰东皋、天禄……规模诚宏伟哉!而复有兴贤书院之设,则何也?

吾邑向号西山大峒,上自秦汉,下逮胜朝,皆以不臣置之。万历初年,举兵大征,始荡平群丑,开辟为县。幅员南北八百余里,东西百三十里。总制洋山凌公上疏,以为一方间气久储未泄,必有名世之士出乎其间。然而鼓舞之方,迄今犹若未尽者,则相其时随其地而因以制其宜,诚有不可苟焉者也。

我朝立县,例设教官二员,凡取进胶庠者,先执贽见师,而后复试,礼也。礼防其失,犹防其亵。贫窭之子,每有经明行修,而终不敢就试,夫就试,且不敢务学,亦恐不专,所谓名世之士果何从出哉?

光绪十三年,乡先进谋捐资置产,以备新进之贽仪,而不劳于自理,岂不美乎!乃于城西隅购得善地一区,南望笔架诸峰,烟云变灭,若远若近,庶几有威凤祥麟将献瑞于其间乎?其东南,则艮巽二峰,高矗云霄。左顾武功,右瞩文德,众山皆隐然如城郭。郭之外,又有清流激湍,回环映带,盖几几乎气象万千矣。即于是建立兴贤书院,以供奉题金之祖牌,而兼以载每年所入之谷租。而正座别为三龛者,特因捐助多寡以明奖劝。揆于理,实无所谬。

今夫龙之兴也,必逢风雨,鱼之跃也,必藉波涛;舟之行也,帆饱则愈速,车之行也,毂□则愈迅。语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窃以为物诚有之,人亦宜然,况逢圣天子尊贤养士数百年,海之澨、山之陬,咸思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犹是难于执贽而不与试,则唯终于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以独善而不求兼善者,安之如有兼善之心则不能矣。故自东皋、天禄、甘棠而外,而复设是院,所以极其鼓舞之方者盖如此。

是役也,始于庚寅岁,落成于壬辰岁,文运之渐开渐广也,名世之士其将接踵而兴乎?考畴昔,谒师之礼,原无成数,今既归书院支理,自合酌其中以为准,无贫富之异,若其余各数,有并由公送者,亦一切呈稿两学详阅,许行,再由县粘稿通学,禀学宪及诸大宪卓裁。现蒙批准立案,发回本学遵照。

然非将合捐姓氏、原诸章程镌石,以垂久远,则亦不可。独是兴贤书院,则以西江烟户为多,其近南者,归诸云龙书院支理,盖各取其便,无他道也。倘此后蓄积日富,随时添议条款,则更无憾矣。

承诸君子所属,遂泚笔而为之记。

冷水古建筑

译文:

西宁很久之前已有书院,如甘棠书院、东皋书院、天禄书院……这些书院的规模也确实宏伟!为什么还要建立兴贤书院呢?

我们西宁县一向被称为西山大峒,上自秦汉,下至本朝,都认为这里的人不臣服朝廷。万历初年,朝廷调动军队大规模征讨,才平定了作乱的瑶人,在这里建立西宁县。西宁县幅员南北800多里,东西宽130里。两广总督凌云翼上疏朝廷,认为这里的间气贮存了很久,没有泄漏,一定有闻名于世的人才出现。但我们至今还没有完全找到鼓励人才出现的办法。那是需要根据时间、地点而制定适合的鼓励办法,确实不能随便可以的。

我们大清管理一个县,按照规定要设立教谕和训导2位教官,凡是进入县学学习的生员,首先要拿着礼物拜见这两位教官老师,然后进行复试,这是礼仪。既要防止礼仪的缺失,也要防止礼仪被亵渎。贫穷子弟,因为拿不出拜见这两位教官老师的礼物,常常发生通晓经学,品行端正的人,最终不敢参加童试的情况。即使参加了考试,也不敢进入县学。即使进入了县学,也不能专心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所谓闻名于世的人才哪里能出现呢?

光绪十三年,乡里的前辈商量捐资购置产业,为新进入县学的生员提供拜见两位教官老师的礼物,不用生员自己准备,这是很好的办法。于是在西宁城的西面购买到一块吉地,这块地南面对着笔架山等,烟云变幻,若远若近,好像将有麒麟和凤凰在这里呈现祥瑞似的。东南面,是耸立着艮笔、巽笔的两座山峰,高入云霄。左面可以看见武功山,右面可以眺望文德山,众多山峰排列着,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城墙外面,有湍急的清流,回环映带,可以说得上是气象万千了。于是在这里兴建兴贤书院,供奉捐款人祖宗的灵牌,并记录每年作为租金收入的稻谷数量。书院正座用于供奉捐款人祖宗的灵牌,分别为三龛,按照捐款的多少来进行褒奖鼓励。按照道理衡量这种做法,没有不妥。

郁南冷水余氏宗谱

蛟龙必须借助风雨才能腾飞,鱼儿必须借助波涛才能跃起,小舟必须风满樯帆才能走得越来越快捷,大车必须轮子好才能跑得更迅速。俗语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能乘势;虽然有才略,不如能等待时机。”我认为物确实是这样,人也应该是这样,何况遇到了圣明的天子,几百年来都尊重贤能培养贤士,荒远的地方也是如此,体现出的强盛。但难的贫穷的士子被拿礼物拜见教官老师难到了,因此不去参加复试,只有终老在山林。山里是读书人独善其身而不求兼善天下的地方,他们想安于山林,但心里却想着兼善天下,哪里能够呢?因为这样,所以在东皋书院、天禄书院、甘棠书院之外,我们再设立这所兴贤书院,把解决拿礼物拜见教官老师,参加乡试、会试路费等,作为鼓励读书人最有作用的办法。

兴建兴贤书院工程,从光绪十六年(庚寅年、1890年)开始动工,到十八年(壬辰年、1892年)建成。西宁的文运逐渐兴起,闻名于世的人才即将不断涌现了吧?考察从前,拜见县学老师的礼物,原来是没有固定数额的,如今既然归书院支出,当然考虑一个适中的数额为标准,使贫富子弟之间没有差异,至于其他各种名目的数额,如果是属于书院支付的,也要全部书面请示教谕、训导两位学官,详细审阅同意后,再由县里附上支付计划,向省学政和其他上级领导请示,由他们审批。这种做法,如今已经获得他们的批准,并形成文件下发给本书院遵照执行。

但必须把所有捐款人的姓名、书院的各种章程刻碑,实现永久流传。这个兴贤书院,主要服务西江流域的读书人,本县南部的读书人的费用,归云龙书院支付。这是为了西部、南部各取其便,没有其他问题。如果日后积蓄越来越多,会随时增加讨论新条款,就更加不会有遗憾了。

受各位人士的嘱托,我执笔写下这篇记。

“这个兴贤书院,主要服务西江流域的读书人,本县南部的读书人的费用,归云龙书院支付。”透露出西宁南部和西部在解决读书人礼金和科举费用问题上的不一致。南部人自己建立了云龙书院,而云龙书院不设在西宁,而是设在罗定州城,大有另立西宁的意思。余椿年说“这是为了西部、南部各取其便,没有其他问题”,其实恰恰相反,就是有其他大问题。

(0)

相关推荐

  • 余氏宗谱: 十卷:[望江]

    余氏宗谱: 十卷:[望江] 作者余德炎等纂修 版本民国12年(1923), 木活字本 居地安徽, 望江 堂号尊孟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明]余志明 摘要始迁祖志明,明初自江右金家冈迁皖望江,三世皆居于 ...

  • 《临海余氏宗谱》

    今天在老屋发现两本重修于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年)的<临海余氏宗谱>,但未发现我曾祖父余振斋的名字,估计重修时未予摘入.又因不知曾祖父以上级别的祖先名字,概无从溯源.望台州余姓人氏知晓宗 ...

  • 《余氏宗谱》道光十一年皮纸钞本

    商品描述: 道光十一年皮纸钞本,大全一巨册,孤本墨书底稿,文字图录俱在,缺正书皮,扉页基本完整,其余极其完整古朴,本人卖家谱宗谱 一.六安余学铭15556433018

  • 余氏宗谱卷之一

    一.六安余学铭15556433018

  • 合肥余氏宗谱

    品相描述:八品 第十八卷缺封面封底,内页完好,后面略有折角;第七.十六卷下端略有水渍;大部分封面题签不存;内页无字迹勾画.详见图片 商品描述: 余氏宗谱,又称合肥余氏宗谱.党项后裔家谱.元代党项人余阙 ...

  • 永和堂余氏宗谱:二十一卷

    永和堂余氏宗谱:二十一卷 商品货号: 7595/A 可否影印: 可以 版 本: 清嘉庆22年(1817), 木活字本 作 者: 余锡元 地 区: 浙江, 淳安, 遂安 上架时间: 2013年01月02 ...

  • 长茅余氏河南一世祖普清公五世分支

    文/余长城 平生没见过余氏宗谱.族谱,今日方引为憾事.究其原因,却因为我个人没去寻找,或者说年轻时对家族历史并不关心.多数人都是越老越热衷于寻根问祖,我也一样. 近几年编乡镇志,常去郑州或信阳市本地的 ...

  • 四川余氏宗谱

    一.六安余学铭

  • 明代募兵制发展中的卫所舍余

    明初以卫所为军队主体.卫所军人被纳入专门户籍--军户并世代承袭,人身束缚较强且丧失职业选择权.这种具有强制性的世袭为军的制度自洪武时起就开始面临日趋严重的军人逃亡问题.这种情形到明中叶更为恶化,构成卫 ...

  • 中华龚氏珠中宗亲会赞助支持龚氏网

    2021年5月10日,中华龚氏珠中宗亲会向中华龚氏网编辑部<风雨兼程十三年(2008-2021)--中华龚氏网13周年纪念>赞助1000元人民币,支持<龚氏网风雨兼程十三年>传 ...

  • 广西贵港余氏族谱

    广西贵港余氏族谱 家族堂号:新安堂.堂联:祖德千秋留谏草,宗支万古绍书香 族谱编号:17636 访问状态: 公开 创建者:余修远 本支余姓族人出自由余53世余渊海.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唐玄宗期) ...

  • 湖南余氏源流

    湖南余氏源流 湖南余氏源流 - 长沙谷塘余氏 始祖振公,明初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徙居长沙省垣黄道门内,历五世至爵公,字蒂锡,号阶斋,明嘉靖间置业善邑一都双塘冲.邱家冲及罗塘冲.至九世衍为四房:学益.学葱 ...

  • 广西恭城余氏

    广西恭城<余氏族谱>载,余氏之先,上至黄帝之子玄嚣,三世至羿.传至十六世文王昌.武王发.成王诵.封同弟虞于晋.后州余氏有苗裔名由余,在晋怀才不遇,离晋游戎.赤班用之,出使聘秦.被秦穆公苦留 ...

  • 台山余氏源流

    余氏之始祖究在何方?据查阅余氏源流史籍及有关资料,得知有多种说法:①说是文王苗裔由余有功于国,声名大振,卒后,子孙遂以祖名为姓,此乃余氏之始(见<余绍贤堂族谱>及有关余氏源流史料).②说是 ...

  • 余氏开饶先祖及迁台世系族源略述

    一.余氏开饶始祖 饶平开基祖余瑢,號懒云公,又名罗十六. 二.余氏开饶沿革 余瑢,號懒云公,又名罗十六. 余瑢为余英第七世孙,余英本姓黄,为富媪余氏收做养子,元至正年间进士,相传余英授广东封川县节度判 ...

  • 生活中,我们都是余欢水!

    有人说"人人都笑余欢水,人人都是余欢水" 我却觉得余欢水后来的改变,是我所追求的. 而余欢水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猥琐.懦弱.胆小,一贯是个软蛋的他,因为怂到家了,就连妻子 ...

  • 党中改:为全国党氏宗亲建个“家”

    人物简介:党中改,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66年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桐寨铺镇十八里党村.家族隶属党氏宗族豫南"三翁堂"支系.现任职唐河县桐寨铺镇十八里党村委副书记,泗州亿客隆干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