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永远不能忘却的169窟
时间久了,喧嚣够了,终于安下心来,想好好写点东西了。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欠下的“帐”已然堆积如山。但既然决定开始写了,就总要起个头。这堆积如山的千言万语该从何说起呢,是从初识的平城云冈,还是伊河两岸的龙门,亦或是大力山下的巩县,还是巴山蜀水入梦中的广元、邛崃、夹江、乐山……。
突然发现,心中始终不能忘却还是那高山悬崖之上的炳灵寺169,时时刻刻魂牵梦萦的169。
六月的甘肃,气候温润。捡了一个周末,趁挂职的闲暇之余,得以前往念叨许久的炳灵寺。
去的路相当不易,7点起床,8点到兰州,8点20坐上车,晃悠悠的11点方才到刘家峡水电站。接下来,再如何去到炳灵寺的问题上大费周折。租车前往能多欣赏造像的理由自不必多说,可是高额的租车费还是让人望而却步。人穷志短四个字此时显得甚是贴切。舍弃租车,七拼八凑坐上了快艇,开始了短短一个半小时的炳灵寺“饥饿之旅”。
说是饥饿之旅,一者无暇吃饭,填不饱自己的胃口。二者不能多看造像,喂不饱自己的眼睛。真心的身心俱疲,可怜巴巴。
快艇从刘家峡水电站出发,水电站也算是龙兴之地,可我无暇观赏,两岸景色也很是怡人,可我更无心观赏。因为心念念的只有朝思暮想的炳灵寺。
穿过50余公里的水路,就到了炳灵寺。炳灵寺就在黄河北岸的小积山的大寺沟峡谷里,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二“河水”条中记曰:“河峡崖傍有二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五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藏古书五笥。”炳灵寺现存石窟约200余窟,其中最引人注目当属带有西秦铭文的169窟。
匆匆看了几窟,就向着169而去。不菲的特窟费让我心痛了好久,不过那天在进炳灵寺手机消失之前,意外发现股票涨停,好吧,权当是我佛慈悲,赐我的特窟门票,于是痛下决心,上169。
169窟位于大寺沟地表以上60米的崖面上,是向东南开口的天然洞窟,是自然形成,而非人为按规划开凿的石窟。人们根据洞窟的地形,因地制宜的修建墙面,以木板加固,塑土造像,绘画。
爬上169窟的路甚是艰辛,小保安前面带路,贱躯颇重的我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手脚并用,缓缓上爬。这里,我找到了当年甘肃文物工作队队长、1963年炳灵寺石窟勘查领队岳邦湖先生的一段回忆:
“我们决定从大佛的右侧攀登悬崖。我们在地上把几架长梯连接起来,达到了大佛右侧的坎上,这个位置基本上到了大佛的腰部位置。大佛和悬崖之间的缝隙大约有0.2米宽,两手一伸,恰好卡住。我和几个木匠手脚并用,慢慢攀登,一边向上爬,一边做了些简易的攀登设施,或者架设木梯,或者绑绳子,做成简易栈道。
……就这样慢慢爬到了大佛的肩膀上。此刻,就剩下了最难攀登的路段了。此处,距离地面已经有近30米了,一低头看下面,不由得让人心惊胆战。那时,三年困难时期虽说已经过去了,但物资供应依然匮乏,我们经常在半饥半饱中工作,有时候蹲久了,站起来就会出现头晕的,而此刻我们在距离地面近30米的悬崖上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走在通往169的路上,不仅仅是一条朝圣仙窟的路,更是一条追忆前辈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严谨治学的路。
想到这里,不禁加快了步伐。
169就在眼前,屹立千年,我终于来了。
第6龛西方三圣,每尊像附又长条形的榜题:主尊“无量寿佛”、右胁侍“观世音菩萨”、左胁侍“得大势至菩萨”,这应该是无量寿三尊相当早的范例。
12龛说法图壁画采用中国传统线描与西域晕染相结合的绘画技法。晕染仅在佛、菩萨的双眉、鼻梁、颈部,不同于西域大面积晕染,体现了中西绘画技法初步结合的面貌特征。
11龛佛、菩萨、飞天的造型非常具有西域特点。尤其是飞天,呈U型,与金塔寺飞天极为相似,堪称是西域式飞天的双壁。
11龛维摩诘像,维摩诘面容俊秀,半卧于帐内床榻上,与顾恺之之画维摩诘像有“清赢示病之容,隐机忘言之状”相印证,表现的是《维摩诘经问疾品》的内容:维摩诘为在家信佛的居士,他常常称病在家,因其道行高深,佛要派弟子前往探病,维摩诘利用这样的机会向众菩萨、弟子们讲说其佛教思想。
6龛供养人身着汉式交领大衬衫,手持莲华,恭敬向佛,紧跟在“信女妾王之像”身后,是西秦国的佛教信徒。而该供养人是着汉装的,这是最令人值得关注的一点。西秦是鲜卑族(乞伏氏)政权,而建造炳灵寺石窟的难道是汉族么?亦或者是汉族人督建的?不得而知。这恐怕从侧面说明了这个位于河西走廊的少数民族政权也被汉化了。
上图就是最为珍贵的169“建弘题记”。题记高0.47米,宽0.87米,500余字,内容为第6龛造像发愿文,末行书写“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二十四日造”。“建弘”为十六国西秦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的年号(420-428)。“玄枵”是十二星次之一。“建弘题记”是迄今为止中国石窟中发现最早的纪年题记,他的发现为中国早期石窟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弥足珍贵。
炳灵寺169之所以十分珍贵,大抵是因为他是有明确纪年的十六国造像。420年(建弘元年)左右,北魏势力还尚未波及此地,因此“凉州模式”依然十分盛行。此后,431年西秦灭亡,439年北凉灭亡后,“凉州模式”被一下子带到了北魏首都平城,一种新的“平城模式”开始了无与伦比的新的造像历程。而云冈、龙门宾阳三洞、巩义石窟等等,成就了北魏一个佛国世界的辉煌。
站在169,我久久的不愿离开,从眼前的栈道走过去,就是172北魏窟。从西秦到北魏,从“凉州模式”到“平城模式”,中国石窟艺术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不断带给我们惊喜,让我们时常被美的幸福所包围。
而169,永远的169,永远不能忘却的169,也是我心中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