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老白茶口感不好喝?茶汤苦涩的背后,藏着被你忽视的3个细节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喝水是刚需,而喝茶,妥妥是消费升级。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有什么事情,比不懂茶更可怕?

有人回答说,“买到好茶,却不知道该怎么喝。”

很扎心,却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可是,那些轻轻松松就把白茶泡得好喝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遇到过一位热爱茶文化的小妹妹,在平日里,除了练习之外,更多的是浏览专业知识。

这样,才能让自己成长的更快,更懂茶。

茶文化,从来就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闷头苦练,而是二者相结合。

到了冬天之后,许多茶友喜欢煮茶。

与泡茶相比,虽然在操作上变得简易了一些,但也存在着很多小细节。

稍不注意,这壶茶的滋味就会略有不足,甚至不尽如人意。

前几天,有位茶友遇到了一个困扰:“明明煮的是老白茶,可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又苦又涩?”

仔细想来,这其中包含着很多原因。

《2》

原因一:白茶本身品质不佳,苦涩物质多

煮白茶,选对年份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茶叶品质。

抛开冲泡原因,一款白茶呈现出苦涩,主要是和内含物质有关。

白茶中如果含有过量的咖啡碱、茶多酚物质,就会导致茶汤苦涩味浓重。

而真正优质的白茶,是由大量的茶氨酸,适量的茶多酚及咖啡碱等物质组成。

如此一来,在保证茶汤不苦不涩的前提下,又能拥有饱满丰富的口感。

比如高山白茶,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好山好水出好茶”,因此太姥山高山茶园的白茶品质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再经过精湛的制茶工艺,茶叶内的养分被大量保留了下来,茶汤自然鲜爽,苦涩味不突出。

高山白茶随着时间的陈化,内质逐渐趋于平和,经过3年之后变为了老白茶。

随着存茶时间的延长,茶叶内的茶多酚、咖啡碱等苦涩物质含量逐渐减少,逐渐具备了适合煮的特质。

汤感稠滑绵柔,醇厚甘甜,丝丝入心。

甚至于不用3年,只需要1-2年的时间,品质出众的白茶,内质就能陈化的很好,适合煮着喝。

而若是产区不好的白茶,海拔较低,日照时间长,阳光强烈,因而体内生出了大量的苦涩物质。

亦或是工艺不当,让苦涩物质大量保留在体内,也会造成茶汤苦涩。

如此一来,品质欠佳的白茶,自然苦涩物质多,滋味又苦又涩。

即便经过了多年陈化,但茶叶内的苦涩物质依然大量存留着。

年龄增长的同时,物质转化有限,内质却不可能变得丰厚。

因此,经过煮茶后,释放到茶汤中,苦涩感依然很重。

这便回答了茶友的疑问。

的确为老白茶,但内质有限,无法释放更多养分,只能呈现出大量的苦涩味。

《3》

原因二:煮茶投茶量过多

投茶量,是泡茶时十分注重的一个细节。

当然,煮茶也不例外。

认识一位茶友,已经是一名退休老干部了。

在家里乐得清闲,平常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喝茶。

以前喜欢喝龙井、铁观音,这两年岩茶流行,又开始尝试起了喝岩茶。

入冬之后,又赶了一波潮流,煮上了老白茶。

第一交流时,他便反应,“你们家的老白茶煮起来很苦!”

当时心里觉得很纳闷,老白茶怎么会苦呢?是我们家的茶吗?

但仔细一问,才知道这位茶友可是真随心所欲啊。

由于以往喝的大多数茶都是泡袋装,无需称重,于是便没有这个习惯。

到了煮老白茶,也只是随手撬下一块茶饼,或是抓一把,多少全凭感觉。

这样一来,投茶量过多,但水量不够,茶汤不浓不苦才怪呢!

尤其是经过压饼的白茶饼,内部的体积很紧实。

看起来只有薄薄的一片,很轻巧,但实际分量却不少。

若是贸然开始煮茶,而不在意投茶量,很容易导致茶汤的滋味不佳。

一般情况下,煮茶常用的茶水比例是干茶2-2.5克,搭配300-400毫升水量。

相比于盖碗泡茶,煮茶的注水量更多,但投茶量更少。

因为煮茶是令茶与水长时间、全方面的接触,需要控制好投茶量,否则容易导致茶汤苦涩。

因此,煮茶不仅省力,还省茶叶。

尤其是优质老白茶,内质丰厚,不需要依靠增加投茶量来增加风味。

放少量的茶,就能煮出一大壶茶汤。

投茶太多,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还糟蹋了整壶好茶的风味。

而只有那些品质一般,内质单薄的老白茶,才需要适当的增加投茶量,来加强茶汤的饱满度。

《4》

原因三:煮茶时间过长

煮茶,本是一件风雅之事。

但却被一些茶友硬生生的变成了熬中药。

熬一壶中药,可能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细熬慢煮,把中药内的物质全部榨干,让药效尽快的散发出来。

可煮茶与煮中药不同,不但注重过程,更加注重风味。

可中药,哪有什么风味可言?

皱着眉头喝下一碗黑漆漆的药汤,苦涩味怎么也化不开。

一整天过去了,可能嘴里还弥漫着那股浓重的中药味。

而老白茶呢,重在品饮。

我们要细细的感受其中的好风味,那股成熟,稳重,稠滑,甘甜……

若是将煮中药与煮茶混为一谈,那又成了糟蹋好茶了。

许多茶友在空闲之时,习惯在手边煮上一壶老白茶。

投茶注水之后,打开电炉的开关,放上茶壶,便去忙活自己的事情了。

等到大半小时之后再回来,发现茶汤颜色变得很深,滋味也发苦。

在正常情况下,煮干茶,先是要把纯净水烧开,等到水沸之后再投茶。

而这时候要细心观察茶汤颜色的变化,待水再次沸腾,颜色接近赤金色便可以关火了。

接下来,只需要等待止沸即可。

在止沸的过程中,内质也在缓慢释放,茶汤颜色也在逐渐加深,最终接近琥珀色。

这样的老白茶,是浓淡适宜,醇厚甘甜的。

若是煮叶底,就随着冷水一起投茶,等到水沸之后关火。

但如果一下子煮上半个多小时,将原本要分四五次才能释放大半的内质,在这一壶茶汤中,过量析出。

能不苦不涩吗?

真正品质好的老白茶,只要1-2分钟的时间,就能让物质释放,煮出一壶稠滑的茶汤。

而那些要煮半小时以上的老白茶,要么就是品质太差,内质过少,要么就是假的老白茶。

才需要通过增加煮茶时间来弥补自身缺陷。

而这种行为,反而是在给优质老白茶施加压力,浪费好茶。

《5》

天冷煮茶,因时制宜,也是一种氛围。

茶汤沸腾之时,暖暖的水蒸气飘散在空气中,伴随着一股浓厚的茶香。

一呼一吸间,滋润身心,身体中仿佛流淌着一股暖流。

自己喝,或是与三五朋友谈笑,亦或是与家人同享。

煮茶,成为了一种生活中的调味品。

但如果方式出错,则会让茶汤变得又苦又涩,难以入口。

最终,煮茶反倒成了一种负担。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买到优质白茶只是成功的开始,而想要最终喝到好茶,就需要细心。

平静享茶,在茶中寻找到惬意时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