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盗跖名声若日月
孔子见盗跖
在我国奴隶社会末年,有一位与古罗马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相媲美的英雄——跖。他广泛地联合起当时社会中最底层的奴隶,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震撼了整个奴隶社会。
跖是春秋末年鲁国柳下地区奴隶起义的领袖。跖指脚掌,是人身体中的最下部分,意思是当时社会中最下层的人。也有的把跖解释为跳跃,指这种人四处活动,到处造反。历代统治者都骂他为“盗”跖,这个名称便延续下来。
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对奴隶主来说,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他们经受奴隶主的奴役、剥削、责打,甚至杀戮,有时还被当作人牲被奴隶主活活杀死殉葬。因此,他们便不停地怠工、逃亡,破坏工具,但最为有效的办法还是联合起来造反。据《庄子·盗跖篇》等古籍记载,跖曾率领九千人的奴隶起义大军造反。起义不久,把队伍拉到泰山脚下,一面休整,一面当作根据地,对奴隶主作战。泰山上的柳王间,据传就是跖起义的指挥部。他们广泛联络的奴隶起义队伍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幼。他们到处没收奴隶主的财物,打乱了奴隶主的统治秩序。迫使大奴隶主紧紧守住自己的城池,小奴隶主吓得连城门都不敢开。跖和他的队伍不仅在鲁国四处活动,据记载,北面的齐国、西面的晋国,甚至最西面的秦国等地都曾经留下他们的足迹。当然,跖一个人很难到过这些地方,但是经他号召,到处起义的奴隶羡慕他的勇敢,钦佩他的名声,大家都用他的名字起义,以致各处都出现盗跖。战国末年大思想家荀子在他的著作里,称跖“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说出了当时人对他崇高的评价。
有一次,跖的门徒问他:“有人骂我们是强盗,我们盗也有道吗?”跖回答:“当然有。我们对一些事情都有我们自己的看法,谁要是事先了解到奴隶主室里藏着什么财物,那便是高出众人的‘圣’。当我们在向贵族冲锋时,谁跑的最快,谁就是‘勇’。撤退时,谁在后面保护别人,就是‘义’。在我们行动之前,事先能分析事物该干不该干,是‘智’。大家从贵族那里得到一些财物,分配时均匀,自己不贪多,这便是‘仁’。”跖对他的门徒的这一番解说,正道出了广大奴隶们的心愿,反映出当时奴隶和奴隶主两种截然不同的是非观。更主要的是用这些理论树立奴隶们起义的信心,调动起他们起义的积极性,更大限度地号召广大奴隶联合起来进行革命斗争。
《吕氏春秋》中还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跖在起义失败,壮烈牺牲前,曾对自己的弟子们说:“我死了以后,你们在我身旁陪葬一个大铜锥。我死了以后也要和你们一起把历代统治找们的六王五霸的脑袋敲碎!”这种坚决斗争的精神,大大鼓舞了继续斗争的奴隶们。
还有人说跖是柳下惠的兄弟,孔子跟柳下惠说,你作为哥哥理当管一管。柳下惠说:“盗跖为人,顺他心的就高兴,违他意的就发火,容易用话语侮辱人。他不听我的,我有什么办法呢?”孔子决定自己亲自去见盗跖。盗跖带着自己的部卒这时正在泰山的南边休息,把人的心肝炒熟了做下酒菜。听说孔丘来要见他,一下怒发冲冠,说:“不就是鲁国那个奸诈、会装扮自己的孔丘吗?传话给他:你摇唇鼓舌,假托周文、周武,戴着树枝样的帽子,围着牛皮腰带,四处胡言乱语,无事生非,迷惑天下君主,使读书人不学真本事。你成天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还打着仁义的幌子,挂着孝悌的招牌,到处求官鬻爵。你罪大恶极,赶快回去,否则我便掏你心肝,做我的午餐!”
孔子再请通报,说自己是柳下惠的朋友,受托前来帐下拜见,盗跖这才答应让孔子进门。孔子为表示恭敬,用小碎步跑上前,不敢占有席位,退在一边站着向盗跖长揖。盗跖还是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叉着两脚,手握利剑,眼睛直瞪着孔子,声音就像老虎一般说:“你有什么话尽管说。不过,顺我心,你才能活;逆我意,你就只有死路一条。”
孔子说:“我听说,天下人有三种美德:生下长大,美好无双,无论什么人都喜欢他,这是上德;聪明智慧可包天容地,辨析一切,这是中德;勇武决断,聚众领兵,这是下德。凡能具备以上一种美德的就可称王。现在将军你兼备这三种美德,却被人叫做盗跖,我真心感到惋惜。假如将军有意听我意见,我愿请各国诸侯尊奉将军为诸侯,为你建造一座方圆几百里的大城,并拥有几十万户的采邑。从此停战休兵,怎么样?”
盗跖大怒说:“孔丘,你想用利禄来诱导,那只能对傻瓜起作用。喜欢当面称赞的人,必定喜欢背后毁谤人,我自己是什么样,我自己还能不知道!你想来劝说告诉我的,除了鬼的事我不知道,凡是人的事我比你清楚!先说历史。神农时代人们只知母亲,不知父亲,和麇鹿生活在一起,种田吃饭,织布穿衣,谁也不想害谁,这是道德极盛的时代。世上最推崇的帝王莫过黄帝,而黄帝的德行实际并不完备,他和蚩尤交战,血流百里。尧不慈爱,舜不孝顺,禹半身不遂,汤流放他的君主,周武王杀纣……他们都是为了利而迷失了本真,为了强力而违反了情性。汤武以来,强欺弱,众欺寡,所以他们都是祸害人民的可耻之徒。世上所谓的贤士,莫过伯夷叔齐,他们辞让君位,饿死首阳,尸体都没人埋;鲍焦行为高洁,抱树而死;申徒狄忠谏不被采纳,背着石头,投河而死,尸体喂了鱼鳖;介子推对晋文公忠心耿耿,割大腿肉给晋文公吃,后来为了逃避封赐,在绵山抱着树木被大火烧死;尾生和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女子没到,洪水来了,为了信誉,抱着桥墩被淹死。这六个人跟被杀的狗、被甩到河里的猪、拿着碗乞讨的乞丐有什么两样?他们为了名而轻生,不懂得什么是根本。世上所谓的忠臣也是这样,比干剖心而死,伍子胥沉尸江中,只能成为明白人的笑料。你孔丘称扬的只是这些,并以此沽名钓誉,祸国殃民。天下最大的盗贼莫过于你,最大的坏人莫过于你,天下人怎么不叫你盗丘,而把我叫做盗跖呢?”
“我再告诉你人的本性。人长眼就是要看,长耳朵就是要听,长嘴巴就是要吃。人生上寿一百,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了疾病、死丧、忧患,能开口笑的有多少时间?以有限的生命寄托在无穷尽的天地之间,就像白驹过隙一样,凡不知适意、保命的,都不是通达道理的人。你想要说的,都是我所抛弃的。你给我赶快滚走,不要再啰嗦了!”
孔子拜了又拜,灰溜溜地跑了出来。上车后,手上的缰绳掉了三次,头脑一片空白,脸色像死灰一样,低着头,喘不过气。
关于跖的传说,遍布全国。山东省曲阜的柳庄传说是跖的故乡。人们传说跖小时很穷,每天上山打柴,周王向百姓要粮草,逼得很凶。他打死了催粮的官员,用许多办法组织起广大奴隶,拉队伍造了反,称了王。他常把得来的粮食分给百姓。有的说他在柳庄西南柳窝地方打了九十九眼井,喂了九十几匹马,供起义军使用,也给百姓浇地和拉东西。这样便团结联合了群众。兖州县城西有个村叫堌城,古称顾王城,是为了追念经常照顾百姓的“顾王”而起的名。这个“顾王”就是跖。顾王城座落在号称鸟儿洼一旁的高地上,类似圩寨,群众说是顾王领人修成的。村西800米处有个约百亩的大堌堆和小堌堆,传说是顾王的点将台。村西南700米处有五个土堌堆,传说是顾王当年与诸侯打仗时布下的迷魂阵。村东500米处有一条笔直的大道,人们说是顾王练习跑马射箭的地方。当你来到这里,当地群众多能绘声绘色地向你讲述跖的故事。泗水有个老鸦峪,当地称作咬牙峪。民间传说跖死后,其部下把他的头颅,用盘子托着葬到这里。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跖,死不瞑目。为了报仇,经常在夜里将牙咬的“咯哎吱”响,这与《吕氏春秋》的记载很相似。在泗水泉林一带还有跖联合百姓为民斩蛟除害的故事。他为民除了害,自己也受伤身亡。百姓怀念他,尊称他为“都大王”。他还领着百姓治理黄河,被尊为“河神大王”。济南以东的章邱有个东陵山,古书记跖死后葬于东陵之上,就是指这里。章邱城南十几里有座赭山,山上的石头是红的,传说是跖的鲜血染成。山上有个王坟项,又传说是跖的葬身之处。
河南古开州东南有跖的墓,河南濮阳还有柳下屯。山西省太原西南有柳子峪,辛村有盗跖宅。柳子峪上有三尺深的石臼,传说是跖当年的插旗石,甚至还传说山上的石头凹了下去,是当年跖的脚印等等。
全国到处有跖的传说、跖的足迹,说明全国各地人民都对跖的英雄事迹敬仰,说明跖团结奴隶,领导起义影响广泛,也说明跖英勇斗争的精神,教育了各地被压迫者。他的斗争精神和斗争事迹,团结与鼓舞着劳动人民,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