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戏外,初中学霸那些普通学生不具备的优点
交流的目的是了解,思考的目的是还原,越是还原本来面目,就越有用处。
我喜欢和小朋友聊天,特别是10多岁的中学生,有思想,能沟通,流露的多数是真实想法。
同样的年纪,同样看起来调皮捣蛋,但素质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很多来自于后天,而这些差别和学习紧密关联。
小学的学霸,女孩居多,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听话。听老师的话,该背诵背诵,该刷题刷题,就能拿高分。
而到了初中,学霸中的男生悄悄多了起来,并且这部分男生里,还有几个并不听话,个性十足。
和多个孩子聊天后,借用一句话作为总结:功夫在戏外。
同一个角色,不同的演员去演绎,效果大不相同,同一个情节,不同的作者去描述,效果也天差地别。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生活需要积累,决定一部作品的成败,除了演员和作家的专业素质以外,往往是他们的生活及文化底蕴。
有些角色是需要本色演出,而有一些则需要演员赋予角色更多的内涵,有生活深度的演员和初出茅庐的演员去出演同一个角色,观众们一眼就能够看出差别,这些差别反映的就是演技背后的底蕴,功夫在戏外。
学习同样如此,学习好靠努力,想要成为学霸,则需要提升一个层面,加上另外一些品质的支撑。
曾经观察过几个学霸,也和他们聊过,有几个明显的感受。
第一,他们都很专注。
有一位同学,由于家里空间限制,书桌就放在麻将桌旁边。一边是呼里哗啦地搓麻将,还免不了大声喧哗,而另一边呢,这位学生不受任何影响地在埋头学习。
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学习的时候不允许别人打搅,父母也努力创造条件,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但他们学一会玩一会,有时候边学边玩,开着手机听着音乐,兜兜转转,一晚上就过去了。家里面稍微有个风吹草动,马上就放下书本,跑过来探个究竟。
专注,我认为是学霸和普通学生的最大区别。而学霸的专注,源自于平时的生活习惯。
前面说的这位学霸同学从小玩起来就很专注,下棋、摆积木很专注,看书、听故事也很专注,干一件事就是一件事,绝不分心。专注成为习惯,到后来,将这种专注用于学习,效率就非常高了。上课听讲专注,在校园里就拉开了和普通学生的距离,下课做作业、预习、复习专注,在课外拉开了和其他同学的差距。
第二,他们都很有主见。
不像一般的孩子,问什么答什么,人云亦云。学霸都很有主见,总是会说“我认为……”,“我想……”。很多事他们都思考过,知识面很广,有自己的一套见解,而不是接过老师和家长的观点,不加思索地执行。
这背后除了家庭给予的见识以外,主要是他们读了很多书。这些课外读物,扩展了视野,提供的精神养料让他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书让他们察觉到学校和家长教育的局限,读书让他们无形中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三,他们都很独立。
不仅思想独立,多数学霸们的生活也比较独立,从不“等、靠、要”,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办。
不要以为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整理房间,自己决定买什么衣服鞋帽和学习没什么关系,大多数家长也包办了这些事情。但是,一个生活独立的孩子,在思想上也会比较独立,而思想上的独立也间接地影响了学习。
第四,他们都很能沉得住气。
学霸们目光比较远,不急功近利,一些学习方法,比如错题库,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效果,一般的同学试过几次看不到效果就放弃了,而学霸们只要认准这个方法后就会坚持下来,这种做法还是得益于生活中的习惯。
学霸的优点很多,但是,初中的学霸,再怎么说也还是个孩子,有些学霸承受逆境的能力不足,这方面还需要针对性地增强。
其实,多数学生也很努力,也在认真听讲、熬夜做作业、疯狂地刷题,如果效果还不好,这时候就要分析一下学习以外的因素,是不是这些要素的缺失,造成了效率低下、抓不住重点、不能坚持,而没有得到最好的投入产出比。
小学阶段记背的东西多,听话并且努力就行,随着课程的深入,需要更多的品质支撑,学习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到了高中则需要更多的学习以外的品质,才能应对越来越深入的学习任务。
我们总是在更高一层面解决问题,如果一直停留在本层面,只能造成内卷。将学习放在生活层面,良好的习惯就成为那些“学习以外的功夫”,而这些习惯并非来自于天生,完全可以后天培养。
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只有提高了综合素质,才能支撑越来越深入的学习,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知识的作用。
“功夫在戏外”,如果一位学生很努力,还是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不妨先抛开学习本身,从生活入手,去寻找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