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拍痧的理论依据:微循环再造理论!
《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个是从经络,气的角度上来说拍打理论原理的。实际上拍打作用于皮肤,可以直接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这个也就是微循环再造理论。
第二章拍痧的理论依据
遍布全身的微循环
人体的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它如同条大河,逐渐分支和灌溉 着四周的土地样。也在营养着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当血液经过大血管到达细小的微动脉时,它流经分布广泛的毛细血管网,再汇合流入细小的微静脉。由于这部分血管口径很小,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循环。
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活动。单细胞生物可以通过细胞膜进行这种传递活动,但进化至哺乳动物阶段(人)只有肺和胃肠分别通过气管和食管才能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其他器官的位置、功能、代谢已经定型,构成器官的组织、细胞不能直接和外界环境沟通,只有通过组织液和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微循环就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由于血红蛋白呈红色,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的。
微循环和一般循环比较,具有五个特点,认识了这些特点
才能初步了解微循环。
1. 微循环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微血管、毛细淋巴管都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属于循环系统。很多脏器的实质细胞、组织都和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毛细淋巴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微血管为重要支架的立体结构,所以它们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
2. 微循环既具有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征
微血管、毛细淋巴管在形态上星空腔管状,便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动。但微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在各脏器都各有特点,如小肠绒毛、肺泡、肝、骨髓微血管的排列、形态和结构都不完全相同。甚至同一脏器不同部位,如淋巴结、脾脏其小体和髓质部位的微血管形态各具特点。
3.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血管是循环的通路,全身的循环血液,除部分流经动、静脉短络支外,几乎全部流经微血管,以灌注组织、细胞。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隙,流动于微血管、细胞、毛细淋巴管之间,毛细淋巴管是细 胞、组织的重要输出通道之-.因此微循环是细胞、 组织与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4.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代谢的一些特征。
5.微循环既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又主要受局部的调节总之,微循环不同于一般循环的特点,具有二重性”,即在属性、形态,功能、代谢、调节方面,既具有一般循环系统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殊性。
微循环结构中的血管很细,只有头发丝的1/20,人的肉眼根本看不清楚它,它最细的部分只能允许1~2个红细胞通过。微循环结构中的 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张纸的 1/100,这样才能让血液更好地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微循环的血流速度也是很慢的,只有0.4~1毫米每秒,这样不只是因为物质交换影响了速度,也是因为血管太细小的缘故。更为神奇的是,这些最细小的血管通过大血管与心脏相通。但是它们从不借助心脏的推力来运送血液。因为仅靠心脏的力量,是不能把血液从如此细小的血管,送到细胞中去的。这些细小的微循环血管是靠自身自主、自律的波动,来传递血液,运送物质,进行交换的。
二、微循环再造理论
微循环和微循环系统, 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活动从这意义讲每个微循环单元是机体中的一个最小器官,微循环对保障每个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起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表明,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其覆盖的相应组织系统和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就会导致人体的衰老、组织器官功能的紊乱以及疾病的发生。微循环障碍是导致人体疾病、衰老的根本原因:微循环障碍是各种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微循环障碍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微循环障碍又是治病不愈的重要环节。
传统学说:脱落理论。以往人们对拍痧疗法的治病作用机理研究不 多,脱落理论是以往一种比较普遍的学说。脱落理论认为,拍痧治病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拍打动作使淤塞在大小血管内的淤塞物脱落,使得血管的微循供氧功能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治病和机能改善的效果,这一学说和现代医学的微循环理论发生了严重的冲突,问题在于脱落理论所说的淤塞物质脱落后到那里去了?是否会随血液的流动淤塞到下一个器官,从而造成更严重的继发后果。事实却是从没发生过这种担心的事情,而传统的脱落理论又不能圆满的给出答案和解释,只用疏通经络来解释 又显得过于空泛难懂,这就导致拍痧疗法直被许多 西医医生拒绝或不认同。
微循环再造理论:拍痧疗法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拍打所产生的外力作用对机体局部的微循环系统产生一个泵动效应(软管道局部受外力挤压时会像水泵样将管道中液体沿管道连通方向泵出),随着反复的拍打动作,微循环管道中的液体(血液、淋巴液、组织液)被反复挤出一 一回流, 这一过程对机能正常的微循环系统不会造成损害,因为管路是畅通的,在管路受到挤压的时候压力会顺着畅通的管道传递,对管道壁不会产生太高的反弹压力。但是对于已经发生微循环障碍的微循环系统,由于微循环的管道处于阻(淤)塞和半阻(淤)塞状态,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的阻力增大,这时拍打外力对微循环的管道的反复挤压,造成管道内壁的反弹高压,则会造成微循环管道的破裂,这时就会造成微循环管道里的体液外流,造成皮下出血和水肿,因为这其中大部分是血液成分,外观看上去也就是拍痧过程中的出“痧”现象。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拍痧过程中,有病的部位才会出“痧”,健康的部位则不会出“痧'。因为微循环有障碍了才会有病,微循环不障碍就不会有病,哪障碍哪就有病,哪有病哪就会出“痧”。之后,被破坏的微循环管道会在机体的自我修复机能(自愈力)作用下重新再生并连通,这个再生的过程大约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再生的微循环管道是全新的、富有弹性和活力的管道,完全能够承担微循环系统的正常组织代谢功能,患病组织器官自然就会恢复正常,疾病痊愈了。整个拍痧治疗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微循环管道的破坏和修复的过程,就好比是一座房子里面的自来水管道,由于年久失修已经阻塞不通了,修复的方案可能有很多种,其中的一个最为 彻底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原有的管路拆除,重新铺设一套 全新的管路,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再造”,整个拍痧治疗的过程我们称之 为“微循环再造”。这-理论是 “张氏拍痧疗法”的核心理论。传统中医的刮痧、揪痧、拔罐等许多痧疗法同样也以用“微循环再造”理论解释。当然,拍痧疗法在拍打机体组织时还存在其它的一些作用机理的协同作用,但“微循环再造”是整个拍痧治疗过程中主要作用机理。
拍痧疗法为什么能根治一些顽固性疾病? 就是因为通过拍痧疗法,患病部位的微循环系统被彻底的改造(再造)了。拍痧疗法的治疗效果突出,原因在于拍痧疗法可以使机体组织更深层的微循环得以再造,而刮痧疗法的微循环再造的深度要浅得多。出“痧'是毛细血管破裂的现 象,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机体一种 “伤害”,但这种伤害是肌体能够承受的范围,是人为可控的,是为了治病而付出的必要代价,不等同于意外受伤情况下造成的伤害和疾病状态下的出癜。
保健作用机理。拍痧疗法的保健机理则是通过拍打对微循环系统产生的泵动效应,使微循环管道被反复挤压,这一过程不会造成健康的微循环管道系统的破坏,相反循环管道系统在被反复挤压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微循环管道的管壁弹性增强,管壁通透性改善,微循环的机能状态得以改善,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这一过程不是再造而是维护。
另一方面现代医学证明,人的皮下有大量功能很强的免疫细胞,由于人平时不容易触及,所以这些有用的免疫细胞处于“休眠”状态,而拍痧时,刺激这些细胞,激活了它们的功能,于是它们就“醒”过来奔向全身各处,投入杀菌和消灭癌细胞的战斗行列。
三、改善微循环的意义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用细致入微的血流,保证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运行,使生命强大。但因其既细又长,管壁薄,血流慢,所以又使它们非常的脆弱,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各种障碍。例如,像细菌、病毒、缺血、缺氧、酸性物质、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化学残留物质等,这些都会造成微循环发生各种病变,让微循环变得不堪-击,脆弱无比。
.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微循环小血管壁开始增生、变厚,这就让各种物质交换变得越来越困难。细胞因此开始缺氧和营养缺乏,出现细胞萎缩,逐步坏死,器官因此而出现病变。
二.这些因素使小血管变得越来越窄,红细胞不能顺利通过,血流出现障碍,毒素难以排出。
三.这些因素使血液黏滞,血流变慢,形成局部病理性血池,发生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聚集,使血液“淤泥”化,形成广泛的血管内凝血而危及生命。
四,这些因素可使小血管内形成疱疹样的凸起,使血管壁的完整性和伸展性受到严重破环,导致血管异常延长、弯曲、出现小血管瘤,还会出现渗透性异常而引发休克。
人体肌肉每平方毫米的横切面上约有4000条毛细血管,在平常安静 的状态下仅有30 270条是开放状态,而在运动时毛细血管大量开放,此时开放数量可大安静时的20~50倍之多,因此,可以获得比平时多得多的氧气和材料,而全身毛细血管大量开放会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促进心脏功能改善。
微循环就想一张大网一样覆 盖人体的各个部(从内到外,每个微循环就好比一一个点,几个就连成了线,多了就变成了面。人体所有器官都在这些面的控制下,一旦一个点出现了问题,就会慢慢发展成线的问题,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面的问题,而在这面控制下的器官也自然就出现了问题,这就是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一个病灶发展的过程。所以改善微循环是治疗慢性病的一一个重要环节,而阿强拍打法就是对微循环的一个重生再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