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流道光志》(卷首 疆域图说)
原文:
疆域图说
清流之为邑也,始于宋之元符元年。其初为清流驿,不过宁化一邮地耳。自提刑王祖道行郡至驿,爱其山水明秀。因谓长汀、宁化壤地旷远,难于政务。奏分宁化六团里、长汀二团里。移驿之名以为县,此县之所由肇也。
元至正十六年,宁邑曹坊贼首曹柳顺,率众来寇。邑之明溪人陈有定,破之。明洪武元年,有定死节。改汀州路为汀州府,清流仍旧。成化七年,巡抚滕昭因归上、归下二里山民,恃险不供徭赋,乃奏析二里分设归化。清之疆域虽稍狭于旧,然自南而北有一百五十里,自西而东有一百三十里。则依然古侯国也。特以万山之中,地少平旷,田鲜膏腴。凡陆而樵,水而渔,人人自食其力而易足。太史公所谓家:“无千金之产,亦鲜冻馁之民。”是矣。
县分七里,里有八图。仓盈、永得为上乡;坊郭次之;罗村又次之。北团、四保地邻长、连,三方杂处,气习各殊。梦溪重山复岭,与宁洋、永安、沙县接壤。岩居穴处之众,无异湖粤之猺獞。若承平则为良民,有警则揭竿而起。前事可鉴,屡有其征。
我朝重熙累洽,奉车书,而沭教泽者,无间于山泽。清邑疆域虽属弹丸,然观风者,于以察淳浇;考治者,于以镜得失。则诚不可以无图也。图成而继之以说,所以尽图之蕴,务使全境河山了然在目。清邑之疆,不问而知其隘矣。亦清邑之治,不问而知(据原版补入知)其简矣。
乔有豫识
张水藩读文:
疆域图说
清流作为县治是始于北宋元符元年。建县之前,清流是宁化县一个传递文书与官员途中落脚的驿站。自从提刑官王祖道巡视诸郡到长汀府,路过清流驿时,喜欢清流山清水秀。于是就提出:长汀、宁化两个县地广人稀,难于施行政务。奏请皇帝从宁化分出六个团里,从长汀分出二个团里组成县,并把清流驿改为清流县。这就是清流县之所由来和肇始。
元朝至正十六年的时候,宁化县曹坊的土匪头曹柳顺,带领许多人来进攻清流。我们清流县明溪驿的陈有定,打破了他的进攻。到明朝洪武元年的时候,陈有定为元朝而死。同年明朝政府把汀州路改为汀州府,清流仍旧隶属汀州府。明朝成化七年的时候,巡抚官滕昭因为归上、归下二个里的老百姓,凭借山险不提供力役与赋税的缘故,就奏请朝廷从清流分出二个里,另设归化县。清流的疆域虽然稍微比原来狭小,然而从南到北还有一百五十华里,从西到东也有一百三十华里。却依然还相当古代的一个诸侯国大小。只不过清流县万山之中,土地很少平坦开阔的,田地也很少肥沃的。但只要是陆地就有人砍柴,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打鱼,大家都自食其力,而且很容易满足。太史公司马迁所说的:“没有千两黄金资产的家庭,也少有饥寒交迫的百姓”清流就是这个样子。
清流县分为七个里(乡镇),一个里有八个图(行政村)。仓盈(嵩口等)、永得(嵩溪等)为上等乡;坊郭(城关)比较差一些;罗村(赖坊等)又更差一些。北团、四保等地靠近长汀、连城,三个地方的人混杂在一起,风俗习惯很不一样。梦溪(沙芜余棚等)多崇山峻岭,和宁洋县、永安县、沙县连接。人们大都居住在岩石下洞穴里,和湖南广东的少数民族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是太平的时候就做守法的良民,一有风吹草动就揭竿而起造反了。可以考察以前发生的事,这个结论多次得到验证。
我大清朝国家接连几代太平安乐,遵守统一的制度,而沭浴教化恩泽的程度,并没有因为山泽的间隔而稍减。清流县地域虽然只是弹丸之地,然而观察风情民俗的人,可以在这里考察风俗的淳厚与浇薄;考核政治治乱的人,可以在这里照见治理措施的成功和失败。这就实在不能没有地图了。图画成了就要接着加以说明,用来穷尽地图的全部含蕴,务必使清流全境的河山一目了然。清流县的疆域不用问也知道很狭隘的,同样清流县衙治所不用问也是很简陋的。
乔有豫记
张水藩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首 疆域图说)
乔有豫县志说他“勤于民事, 乐育人才”。 为了建学校捐了几百块大洋,在书院设置供学生学习用的津贴,有田几十石。 又捐几百大洋新修县志。他“累月勤劳, 嘉惠士林。”光龙津桥在他手上就建了两次,确实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