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釉

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东汉晚期,酱釉瓷器出现在南方江浙地区,两晋时期得到发展。南北朝时期,以北贾壁窑为代表的北方瓷窑也开始烧造酱釉瓷,隋、唐时期有所发展。宋、辽、金时期,酱釉瓷器的生产遍及全国,但仍以北方瓷窑为主,定窑、耀州窑和当阳峪窑堪称其楷模。酱釉的正儿八经的出现是在北宋时期的北方窑口,如定窑、耀州窑等窑场中均有烧造,以定窑酱釉最著名。明曹昭《格古要论》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的论述。所谓紫定并非紫色,其釉呈棕红色,实际上与今天芝麻酱色调相近的釉,故而得名。

酱釉瓷器与青瓷、黑瓷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酱釉瓷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窑场所烧造的酱釉瓷器也各不相同,自成体系。元、明、清时期,随着全国瓷业中心的形成,江西景德镇窑生产的酱釉瓷器一枝独秀。

北方窑口:定窑、耀州窑、当阳峪窑、新安窑......

南方窑口:景德镇窑、赣州七里镇窑、建阳建窑、青云窑、 将乐窑......

根据考古材料,酱色釉早在商代后期的原始瓷器上就偶有出现,东汉时期比较盛行,尤其是东汉中晚期,在南方青瓷产区有较多生产。这一时期的酱釉瓷器发现很多,在窑址和墓葬中多有出土。如1978年浙江余姚石堰翁家山(今属慈溪市)出土的一件东汉酱釉五联瓶,现藏于余姚市博物馆,通高47厘米,口径6.1厘米,底径15.5厘米,通体施酱釉,色调深赭,釉层丰厚且富有光泽,具备了酱釉瓷器的基本特征。

西汉酱釉划花水波纹铺首耳陶壶

酱釉划花水波纹铺首耳陶壶,西汉,高35.3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14.3厘米。壶撇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肩部对称塑贴铺首。壶身刻划弦纹数道。壶外通体施酱黄色釉,釉色浓郁古朴,反映出当时崇尚朴实自然的艺术格调。

汉代釉陶属于低温铅釉,多以绿、黄褐或棕红色为主,釉面的光泽较强。经科学测试结果表明,其着色剂主要为氧化铜和氧化铁,釉中含适量的铜便呈现美丽的翠绿色,含适量的铁则呈现黄褐或棕红色。釉陶是在氧化气氛中经700℃左右的低温焙烧而成。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随着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两晋时期酱釉瓷器的质量有所提高。2003年山东临沂冼砚池晋墓出土的酱釉壶和酱釉双系罐,现藏于临沂市博物馆,保存完好,造型精美,釉层均匀光润,釉色典雅沉稳,堪称这一时期酱釉瓷器的典型之作。因山东地区目前发现的烧制瓷器最早的窑址为北朝晚期,而墓中同时出土的其他青瓷器,从造型、釉色等方面来看,多与南方同类器相似,故洗砚池晋墓出土的这批瓷器,包括两件酱釉瓷器也应是于来自南方的产品。

东晋德清窑酱色釉龙柄双系鸡首壶

盘口,短颈,溜肩,鼓腹。肩部一侧饰鸡首形流,鸡冠高耸,作装饰之用。与鸡首相对的一侧饰一弯形圆柄,上端以一条龙首衔住盘沿。肩部另外两侧各饰一桥形系,可穿绳提携。壶施酱色釉,釉层丰厚,釉面滋润透澈,外壁施釉不到底,近足处露出褐色的胎体。该器制作端正,各部位比例协调,质地、造型、装饰等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常熟市博物院馆藏

南北朝时期,随着瓷窑的增多,酱釉瓷器的烧造地域也逐渐扩展。据资料推测,河北磁县北贾璧窑是最早烧造酱釉瓷器的窑场,生产历史虽然较短,但与同期出现的黑釉瓷,以及后来出现的化妆白瓷,都大大丰富了磁州窑的内涵,为北方酱釉瓷器的繁荣开启了先声。如磁县东陈村尧赵氏墓(东魏武定五年,即547年)出土的酱釉四系罐和小口双系瓶,器表施酱釉,釉面均匀,釉层较厚,色泽柔和,既反映了当时北方瓷器使用历史背景的一个侧面,又印证了五六世纪北方瓷器手工业发展的高度和水平。

隋代酱釉罐

绵阳市博物馆馆藏

唐、五代时期,酱釉瓷器生产规模扩大,产量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高。在北方出现了以陕西黄堡窑为代表的窑场。该窑烧造的瓷器品种之多,为同时期其他瓷窑所少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有一件在黄堡窑址出土的五代时期的酱釉花口渣斗,釉面匀润,釉色深酱,十分精美。这一时期黄堡窑的酱釉瓷烧造为后世酱釉瓷器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唐代酱釉双系葫芦形水盂

汉林古代珍藏博物馆藏

辽代虽是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但在五京所辖的范围内均设有瓷窑,如北京龙泉务窑、林东辽上京窑和内蒙古赤峰缸瓦窑等。各窑烧造的瓷器品种十分丰富,酱釉瓷器即是其中之一。除窑址出土的酱釉瓷器标本外,辽代墓葬里也常常出土有酱釉瓷器。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辽会同四年(941年)耶律羽之墓出土了一批酱釉瓷器,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这些酱釉瓷器有钵、喇叭口束颈壶、提粱鸡冠壶和罐等造型,明显分为“汉式”与“契丹式”两大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地域特点。

辽代酱釉马镫壶

泥质红陶。扁圆形,小口,塔式盖,凹底。底满釉,有三个支钉痕,通体施酱黄色釉。器身有仿皮囊壶的缝制痕迹。

首都博物馆馆藏

入宋以后,酱釉瓷器的生产在全国南北各地得到迅猛发展。在已发现的北方宋、金瓷窑中,许多都烧造有酱釉瓷器。而南方许多窑场亦能烧造。此器的酱釉瓷器虽无华丽的装饰,但却以端庄质朴的造型、柔和变化的线条、纯正光亮的釉色成为宋瓷新宠。因此有专家推测:宋代各地瓷窑都生产酱釉器,酱色釉的普遍出现,似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似是有意仿酱色漆器烧制的。从定窑、耀州窑、吉州窑、修武等窑烧成的酱色釉看,它们都很匀净,应当说是有意识烧成的。

总体上看,虽然两宋时期南北各地瓷窑都能生产酱釉瓷器,但仅从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来评价,均无法与当阳峪窑媲美。2004年,当阳峪窑址出土了一大批酱釉瓷器标本,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而且制作精美,工艺纯熟。某些精品胎质细白坚致,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温润,色调雅致,堪称此期酱釉瓷器的典范。

北宋定窑紫釉描金缠枝纹渣斗

定窑除烧制白瓷外,黑釉、酱釉器物也非常精美,俗称黑定、紫定,因其烧造数量远低于白瓷,故而较为罕见。酱色釉的出现,应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有意追求酱色漆器的审美效果。一说渣斗是宋代宴席桌上盛装鸡骨鱼刺的用具。元人笔记有“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筋瓶、渣斗”的记载。此件渣斗器型较小,接胎痕迹明显,上部盘口描金缠枝莲纹饰脱彩。

观复博物馆馆藏

北宋定窑紫釉全素大梅瓶

此器物小口丰肩,自腹下渐收至足,曲线富变化,形成视觉上的对比。胎体坚实,通体光素无纹饰,酱釉均匀纯净,釉层较薄,为典型“紫定”特征。所谓“紫定”,以今天之标准来看是一种酱色釉,是当时定窑中的高级品种,美称为“紫釉”。此釉匀净内敛,符合当时文人之喜好,北宋文学家苏轼曾留下“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形容。此种器型原为储酒之用,但此件器物强调玲珑线条之感,造型具宋代梅瓶整体趋向修长的特征,已具装饰意味。

观复博物馆馆藏

宋代耀州窑酱釉碗

耀州窑酱釉碗,宋,高4.5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4厘米。碗撇口,深弧腹,圈足,近足无釉。素面无纹饰。釉为酱色,釉色较亮。

酱釉瓷器是宋代中期耀州窑瓷器中出现的一个新品种,为仿宋代漆器之作,其数量较多,仅次于青瓷。酱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料中氧化铁的总量达5﹪以上。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代定窑紫金釉葵瓣口盘

定窑紫金釉葵瓣口盘,宋,高3.5厘米,口径17.9厘米,足径5.9厘米。盘撇口呈六瓣葵花状,腹部渐敛,近底处呈折角状,故称“折腰盘”。内外施酱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足墙露胎,圈足内有釉。此盘造型规整,是宋代北方地区常见的器形。其釉色匀净,折角线清晰,堪称定窑瓷器中的精品。

定窑以烧白釉瓷器为主,而酱釉器和黑釉器的数量则较少。此盘釉色较浅,釉面泛黄色,这种酱色釉又称作“紫金釉”。目前所知除河北定窑烧制酱釉瓷器外,河北磁州窑,河南修武窑、鲁山窑、宝丰窑,陕西耀州窑,山西介休窑,甘肃安口窑等也有烧制。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代酱釉盖缸

首都博物馆馆藏

宋代七里镇窑酱釉盘

江西赣州博物馆馆藏

北宋定窑酱釉描金牡丹纹碗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北宋耀州窑酱釉梅瓶

佳士得香港2016年秋季拍拍品

建窑金酱釉斗笠形茶盏

北京茶叶博物馆馆藏

宋代当阳峪窑鹧鸪斑葵口盘

盘作六瓣葵花式,折腰,圈足,器形纤雅利落。胎质洁白,胎体匀薄,近口沿处削切成圆润细口。通体施紫金釉,釉面点缀以鹧鸪斑纹,斑纹从盘心向外发散,犹如流星飞速掠过天幕,酣畅淋漓,优雅迷人。

2018西泠印社拍品

宋代将乐窑酱釉台盏

福建三明祥云轩古陶瓷馆馆藏

南宋-元青云窑酱釉刻一束莲瓷盏

邵武市博物馆馆藏

从元代开始,江西景德镇窑逐渐成为了全国制瓷业中心。在元代酱色釉的烧造基础上,明初洪武时期景德镇窑的酱釉瓷器釉层均匀,色调似佛教僧侣穿旧的僧衣,故还被称为“老僧衣”色。此后,明代历朝在景德镇窑都生产有酱釉瓷器。如2005年北京毛家湾明代瓷器坑一次就出土了268件酱釉瓷器,包括外酱釉内白釉、外酱釉内青花、内外酱釉3个品种。胎土多细白,釉色因釉料成分、釉层厚薄、烧造气氛及温度等因素的差异,呈现出酱紫、酱红、酱黄、土黄等深浅不一的色调。这批酱釉瓷器大多光素无纹,装饰手法以笔绘为主,装饰少量刻划纹及贴塑乳钉纹。从工艺、造型、釉色及装饰风格看,均与宋代的当阳峪窑酱釉瓷器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代酱釉瓷碗(天津蓟县出土)

天津博物馆馆藏

金代酱釉执壶与托盏

晋中市介休市博物馆馆藏

元代酱釉圆砚盒

首都博物馆馆藏

明洪武酱釉梨形壶

首都博物馆馆藏

明宣德酱釉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酱釉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生产的仿古釉色品种之一。此时的酱釉瓷器釉面润亮,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好似紫金镶嵌一般,因此谓之“紫金釉”。紫金釉几乎成了清代酱釉瓷器的代名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撰《陶成纪事》有载:“一仿紫金釉,有红、黄两种。”乾隆时宫廷曾发样指令景德镇御窑厂照样仿造紫金釉器,《清档》乾隆记事记载:乾隆三年(1738年)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紫金釉小缸,并传旨:交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送来。皇帝的亲自参与,皇家文化与艺术养分的植入,无疑从根本上提升了酱釉瓷器的高贵身份。

清顺治酱色釉暗刻云龙纹盘

撇口、圈足,盘内施白釉,呈卵青色,盘外表通体施酱色釉,口沿部一圈呈酱黄色。盘心暗刻四爪龙一条,前设火珠一颗,作单龙赶珠状,四面环饰海水及云纹。底部有青花所书“大清顺治年制”六字二行竖式楷书款,字外加双蓝圈。顺治酱色釉官窑盘存世甚少,此件为品相最佳者之一。

常熟博物馆馆藏

清康熙酱釉碗

胎质洁白细腻,敞口,深弧腹,圈足。通体施酱色釉,釉面匀净光亮,口沿因垂釉而显露白色胎骨。足内施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字体规整大方。酱釉又名“紫金釉”,渊源可上溯到宋代定窑的紫釉,世称之为“紫金定”。清顺治、康熙时非常流行。又因釉色似僧人常穿的袈裟,而被称作“老僧衣”。

苏州博物馆馆藏

清雍正紫金釉圆腹三足炉

紫金釉是一种酱釉,源于宋代的北方窑口,明清时期在景德镇由于釉料配方中使用了含铁量高达5%以上的紫金土而得此名。它最早在明初就已经在景德镇成功烧制,却流行于清早期。这件炉小口,圆腹,紫金釉色纯正,三颗乳状垂足,古韵盎然。足内暗刻三行六字篆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观复博物馆馆藏

清康熙酱釉瓷碗

南京博物院馆藏

清康熙酱釉瓷碗

南京博物院馆藏

清雍正 紫金釉弦纹碗

北京保利拍品

清道光景德镇窑酱色釉碗

直口,直壁弧收,圈足。除圈足端沿外通体施釉,内壁和外底施白釉,白中泛青。外壁施酱釉,釉质均净滋润。圈足内书有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大清道光年制"。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

清乾隆酱釉兽耳炉

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清代酱釉印花罐

淄博陶瓷博物馆馆藏

(0)

相关推荐

  • 神秘的黑釉瓷器有哪些窑口?

    我国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可以开始烧制黑釉瓷器,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德清窑开始尝试使用含铁量在6%-8%的紫金土原料来配置黑釉,此时所烧制出来的黑釉瓷器颜色黑如漆且光亮. 由于时代的不同差异,在黑釉瓷器在其釉 ...

  • 宋代名窑之定窑釉色大全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造 ...

  • 瓷器百科丨瓷上酱釉——神秘而不沉重,华贵而不绚艳

    酱釉即酱色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色如柿黄色或芝麻酱色,故而得名. 酱釉常给人以含糊的感觉.有人称之为"紫定":还有人称之为"绛釉""赫釉& ...

  • 一真一假说瓷器(X34-仿耀州窑酱釉壶)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看帖笔记,老窑瓷器系列知识普及. 发文2:一真一假说瓷器. 发文3:会议 ...

  • 一真一假说瓷器(X14-仿定窑酱釉高足杯)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看帖笔记,老窑瓷器系列知识普及. 发文2:一真一假说瓷器. 发文3:会议 ...

  • 荣纳堂藏西夏酱釉划花双弦纹鼓钉钵

    荣纳堂藏西夏酱釉划花双弦纹鼓钉钵

  • 酱釉四系扁壶

    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器物,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器物,制作精美.扁壶的两侧有双耳或四耳,以便穿绳提拿或携带,其造型可能从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有的壶腹部正反两面各有一圈足,背面圈足起放置平稳的 ...

  • 故宫博物院藏品_酱釉划花水波纹铺首耳陶壶

    故宫博物院藏品鉴赏之<酱釉划花水波纹铺首耳陶壶>,西汉,高35.3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14.3厘米. 壶撇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肩部对称塑贴铺首.壶身刻划弦纹数道.壶外通 ...

  • 紫金酱釉有哪些窑口哪些朝代烧制?

    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东汉晚期,酱釉瓷器出现在南方江浙地区,两晋时期得到发展.南北朝时期,以 ...

  • 故宫博物院-瓷器37-明瓷-仿哥 酱釉-宣德

    故宫博物院瓷器-第37期 彩瓷系列,本期我们欣赏一件明代宣德的仿哥釉和一件酱色釉.这两件都是很有特色的瓷器,产量不大,但是著名的品种,值得了解. 明瓷"喜欢博物馆"多次系列介绍过. ...

  • 清朝乾隆酱釉龙双耳花瓶

    清朝乾隆酱釉龙双耳花瓶 直径:15cm 高:25cm           pin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