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郑成功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今韵

明 郑成功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今韵

一君木子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明 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评析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这首七绝写于清军大举入闽、隆武帝殉难之后,郑成功于1659年(永历13年)(顺治16年)率哀师北伐,表现了“誓灭胡”、复明宗室的雄心壮志。开头“缟素”点出将士为隆武帝穿丧服的悲壮场面。古有“哀师必胜”之说,所以满怀必胜信心,誓灭清军。雄师十万浩浩荡荡,气势显赫,入长江,破瓜州,克镇江,逼南京,清廷震慑,东南震动,将要收复南京及其周围一喧失地。郑军还将渡过长江,北上收复中原失地,恢复明朝一统江山。结句用两个“不”否定加否定的句式表示肯定,更加强语气,表达坚定的信心,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注释

满夷:对清军的鄙称,因满族位于东北部,而夷是对东部少数民族的贬称(后也为对外族的通称)。

瓜州:在江苏邗(hán)江县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与镇江市隔岸相望。

金陵:即今南京市。

缟素:缟素即丧服。缟是一种白色的丝织品。

胡:古代我国称北方的少数民族。

气吞:比喻气势直欲收复吴地一带。吴是周代诸侯国名;又是“三国”之一,孙权建立,建都南京,辖江浙一带。

天堑:堑为防御用的壕沟,天堑即天然防线,多喻长江。

投鞭渡:即投鞭渡江,喻军队之豪气。

韵译

全军缟素在江边立誓消灭满胡

十万雄师声威能吞没整个东吴。

长江天险再困难我也定要飞渡,

不信中原永远不属朱明的领土。

作者

郑成功(1624年8月-1662年6月),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明朝南安人。清兵南侵时,他的父亲郑芝龙投降了敌人,成功极力反对无效,于是退入海岛,集合爱国军民,继续抗战,举起“背父救国”的义旗,连年出击福建、粤东及浙南沿海,曾经收复福建大部地区,清军屡次诱降,都被拒绝。后来又与张名振和张煌言的军队联合,数次从海道攻入长江,直达南京江岸。最后由于战事失利,感到在大陆抗清无望,便渡海驱逐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据有台湾,作为继续抗清的基地。他与满清作战达十五年,成为满清政府的心腹大患,又收复了沦陷三十多年的台湾,为祖国立下了莫大的功劳。

南明桂王永历十三年(1659年),作者和张煌言带领水陆军队大举进攻长江两岸城邑,这首诗是作者从瓜州去南京时登焦山祭告天地和明陵的时候所作。充分表明作者立志收复国土的雄心和夺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中无署名文章,如有侵权告知,即刻纠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