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石陂赶墟期
遇见石陂赶墟期
文/洞宫一山人
赶墟,我依稀地记得,小时候大人们说,赶墟好玩,因为墟市上,人多热闹,物品丰富,想要的东西都有,只要你有钱。只是那时我还小,赶墟要到离我们村庄二十里地外的大麻镇,加上家里穷,赶墟成了我心中的一种期盼与向往。
我后来因为进城读高中了,一直都无缘于乡下人的赶墟。真正与赶墟结缘,还是,我师范毕业到乡村教书结婚以后。赶墟好玩,因为墟市上,人多热闹,物品丰富,想要的东西都有,只要你有钱。
那是一九八五年的夏天,我和新婚妻子叶松凤回到浦城水北街的娘家,两人一起去赶墟。城里人是没有赶墟的,赶墟的多是乡下人,人们三五成群地从附近村庄赶来,有的出卖自己多余的物产,有的买进自家所需的东西,也有趁便约亲友办事的。那时赶墟,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感到墟市把平时只有百来米长的摊点拉长了好几倍,都快摆过岭头的桥了,好几百米长。那时,我们像逛菜市场一样逛了一圈,人们都没有动物保护的意识,摊点上时不时可以看到卖穿山甲、蛇、野兔之类的山货,山货也很便宜。墟市虽然喧闹,但绝不会出现乱子。最后,我们在西瓜摊点挑拣了一个沉甸甸的西瓜,抱着回了家。
今年,农历六月十六,我和妻子及妻妹松琴到浦城石陂妻表妹张建美家做客,刚好赶上那里逢二七的墟期。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便一块到墟市上去。
我们从建美家出来,约有八百米,便到了墟市。说是墟市,其实就是沿大街的两边席地摆满了摊点,方圆几十公里的人们都来了,多数是附近村庄赶来的, 有的是来交换物品的,有的是来闲逛凑热闹的,还有的是来办事相亲的。一些大城市的客商也来了,连建筑用的钢筋也摆出来了。墟市边上摩托车、三轮车挤挤挨挨满是的,墟市上多是中老年的赶墟人,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我算是来闲逛凑热闹的。我一路走一路拍,拍下了街边小吃摊点慢条斯理地吃着凉粉的人;种类繁多的水果:苹果、雪花梨、山竹、龙眼、黄桃、葡萄、香蕉、榴莲、油奈、李子、西瓜、火龙果;自产的山里干货:香菇、林芝、核桃、笋干、花生米、红豆、绿豆、黑豆、红枣、莲子、黑木耳、牛肝菌、红菇、黄菇、山草药;新鲜的蔬菜:辣椒、茄子、洋葱、兰菜花、苋菜、丝瓜、甜瓜、苦瓜、葫芦瓜、萝卜、香葱、大蒜、山芋、马铃薯、胡萝卜、绵豆、包菜、小白菜、空心菜;居家小商品:卫生纸巾、小五金、眼镜、成衣裤、布匹、雨伞、小食杂;地方特色风味:武夷山熏鹅、石陂蒸卤、甜糕、蜂蜜;农家手工制品:木桶、蒸笼、鸡笼、竹扫把、竹锅涮、竹椅、竹床、簸萁、篾篓。有修钟表、补鞋、缝衣的;有卖灭蟑螂蚂蚁、毒老鼠药的。卖东西的有坐着站着候客的,有谈斤论价的,买东西的有慢慢挑拣的,有爽快成交的。多数用盘称公平交易,但总也时时看到少数高高翘起的交易杆称,幽雅的扬声器或麦克风替代了以往嘈杂的吆喝声。这一次最令我感动的是,再也没看见到山货了。我有几次与同伴走失,通了电话才又走到一起。
不知不觉快中午了,天气炎热,赶墟人慢慢散去,我收获满满,一人离群独自回到了建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