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被德国占领,全国勒紧裤腰供应,二战苏联红军的伙食情况如何
提到俄罗斯美食,我们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烟熏大马哈鱼、鱼子酱、罗宋汤、香肠这些俄式餐厅里的招牌特色菜。但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想要享受到这些想必就很困难了。
枪械的型号和弹药的口径可以一致,但各国军队的口粮考虑到本国饮食习惯和民族特色,肯定会有所不同。那么,二战时期苏联红军的伙食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一、苏联粮仓的陷落
1940年,也就是卫国战争打响之前,苏联的土豆产量为7610万吨,谷物产量为9560万吨,除了供应本国,苏联还对外出口了120万吨。肉蛋奶应有尽有,国民的营养摄入水平远超沙皇统治时期。
苏联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粮食产量,是因为该国坐拥着乌克兰这个大粮仓。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对苏联不宣而战。战火最早蔓延到乌克兰。1941年7月7日,德军集结50万大军攻打乌克兰首都基辅,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两个多月后,乌克兰全境沦陷。
苏联红军直到1944年才重返乌克兰。粮仓的陷落,以及战火的摧残。使得全国的粮食生产几乎被拦腰截断。1941年,苏联谷物产量降至5590万吨,到了1942年,仅为2900万吨。
苏联红军普遍人高马大,饭量自然也大。这场严重的粮食危机直接影响了苏联红军的伙食配给。
1940年,苏联山地部队士兵一天配给1000克面包和350克肉作为主食。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零零散散的果蔬副食,以及罐头、熏肠等备用食品。
1941年全面战争爆发后,苏联重新制定了伙食供给方案。根据1941年9月22日苏军统帅部第312号命令《关于红军士兵的主要配给标准(第1号标准)》,战斗人员面包供应量为冬季每天900克/夏季每天800克,肉每天150克。
后方人员面包供应量为冬季每天800克/夏季每天700克,肉每天120克。
为了对抗德国入侵,苏联倾尽举国之力,将全国四分之一的食物优先供应给军队,而不是农庄的生产队。但苏联红军人数太庞大了。细分到单个士兵那就是少之又少。
到了卫国战争最困难的1942年和1943年,由于伙食标准制定得过于精细复杂,后勤跟不上。所以很多士兵的配给是不达标的。前线部队有啥吃啥。大头菜、土豆、胡萝卜,能拿来熬汤的都拿来熬汤。缴获了德军的黄油也往汤里加。
二、黑列巴
苏联士兵的主食是一种叫做黑面包的东西。
黑面包又叫麸皮面包、全麦面包。它是用粗面粉做的,混杂了小麦在磨粉过程中被碾下来麸皮,包括胚芽、糊粉层以及少量胚乳。干吃的话会有一股刺嗓子的酸味,难以下咽。一般会配上瓜子仁、熏鱼、罗宋汤一起吃,条件困难的时候就只能喝点白开水生啃了。
烤制出炉的黑面包放上两天就会变得异常坚韧光滑,容易携带。得益于苏联战场寒冷的气候,这些黑面包还不容易发霉变质。
游击队在敌后战场作战时,会将几个肉罐头炖成一锅大杂烩再将黑面包放入泡软。在粮食紧缺的时候,一条黑面包是十位红军士兵一天的口粮。
1941年9月9日,德军对列宁格勒开始了长达900天的包围战。在被德军重兵围困的艰难日子里,列宁格勒居民每天所能得到的食物仅有125克黑面包。
三、图桑卡
二战爆发前,苏联罐头食品种类多达700种,最著名的当属“图桑卡”军用炖肉罐头。
对中国人来说,罐头食品属于陌生舶来品,很少会去吃。但对俄罗斯人来说,罐头食品是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传统美味。图桑卡诞生于1870年的沙皇时期,作为一种单兵口粮供应于俄军。该罐头重300克,保质期三年。苏联在卫国战争时期一共生产了4.5亿罐图桑卡。
高纬度地区的冬季十分漫长,人体的热量流失得很快,需要补充油脂和蛋白质。新鲜肉很难运往前线,所以只能用罐头肉替代之。在卫国战争爆发前,苏联的肉类产量已经足够支撑罐装工业。苏联红军手里不仅有牛肉图桑卡,还有猪肉图桑卡,库存充足。
只可惜到了1942年底,位于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等地的军用仓库均被德军攻占,剩下的罐头也很快就吃光了。
四、伏特加
俄罗斯人的酒瘾特别严重,在乡下街头常常可以看到摇摇晃晃的醉汉。伏特加是俄罗斯最著名的白酒,也是世界上度数最高的酒水之一。此酒过喉入肚后会有一股烈焰般的灼烧感,对苏联红军来说,伏特加是提升士兵士气的必需品。
供应前线的军用伏特加度数为40度(普通伏特加为90度)。苏联战士授勋之后会有一个“清洗勋章”仪式,就是将勋章放入酒杯,再一饮而尽,咬起勋章。
1940年苏芬战争时期,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致电斯大林:鉴于冬季作战气候严寒,请求给战士每人每天配给100克伏特加。同为酒鬼的斯大林立即答应了下来。从一月到三月,苏联士兵就喝掉了10吨伏特加。
1941年7月,第0320号人民委员令发布。在伙食配额减少的大背景下,伏特加的配额竟然丝毫不减。
五、自给自足
美国按照租借法案援助苏联的物资于开战四个月后陆续送达。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向苏联提供了450万吨制成食品,主要是高热量高蛋白的肉类和油脂。包括肉罐头80万吨,香肠黄油猪肉75万吨。
这些物资固然重要。但对人口数量庞大的苏联来说还是太少了。这些物资具体分配到每个士兵手里的很少。苏联红军的副食是土豆,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一共生产了1.6亿吨谷物,1.5亿吨土豆。苏联打赢卫国战争靠的还是自给自足。
战前,苏联人口1.9亿;战后,苏联军队死亡681万,平民死亡2000多万。很大一部分是饿死。食物都拿去供应部队了。为了对抗饥饿,苏联在后方开展了一场了大规模的科研运动,进行了许多烹饪实验。虽然由国家赞助,但这项工作基本上是从基层民间展开的。参与者包括科学家、营养专家、食堂厨师和面包师。
甜菜煮成汤,土豆粉代替面粉做面包,而松针被制成混合物来对抗坏血病。某些国防工厂组织了维生素生产单位,并设有维生素商店。全国各地发动群众采集野生蔬菜,熬成汤补充维生素。营养学家教导食堂工人如何合成维生素A。
文/和平之风
参考资料:
1、《二战期间苏联的粮食供应及盟国对苏的粮食援助》,徐振伟 田钊
2、《俄国人餐桌上的“红与黑”》,王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