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人逸事

一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十九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   “给谁家说亲去来?”   “东头崔家。”   “给哪村说的?”   “东辽城。崔家的姑娘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   “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她点头笑着说:   “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二  虽然是封建婚姻,第一次见面却是在结婚之前。定婚后,她们村里唱大戏,我正好放假在家里。她们村有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特意来叫我去看戏,说是可以相相媳妇。开戏的那天,我去了,姑姑在戏台下等我。她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姑姑叫着我的名字,说:   “你就在这里看吧,散了戏,我来叫你家去吃饭。”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那时姑娘们出来看戏,虽在本村,也是套车送到台下,然后再搬着带来的板凳,到照棚下面看戏的。   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   她礼教观念很重。结婚已经好多年,有一次我路过她家,想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去。她严肃地说:   “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我只好一个人走了。

三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   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   “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   “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伸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母亲问她:   “试试,看你背得动吗?”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拣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农村少医药,我们十二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   “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四  一位老朋友、老邻居,近几年来,屡次建议我写写“大嫂”。因为他觉得她待我太好,帮助太大了。老朋友说:   “她在生活上,对你的照顾,自不待言。在文字工作上的帮助,我看也不小。可以看出,你曾多次借用她的形象,写进你的小说。至于语言,你自己承认,她是你的第二源泉。当然,她瞑目之时,冰连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但目前情况不同,文章一事,除重大题材外,也允许记些私事。你年事已高,如果仓促有所不讳,你不觉得是个遗憾吗?”   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   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片断,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   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   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   “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1982年2月12日晚

(0)

相关推荐

  • 鹿邑县的余姑娘,你把婚姻和爱情当成了全部,婚姻却把你逼上了绝路

    鹿邑县的余姑娘,你把婚姻和爱情当成了全部,婚姻却把你逼上了绝路

  • 读孙犁《亡人逸事》

    1970年4月15日,一个61岁的女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男人和孩子陪伴在身边.女人几乎说不了话,男人和孩子们伤心欲绝说不出话. 可从女人蠕动的嘴唇,男人感知到她还想说点什么.他憋着泪,表情木讷地鼓励女 ...

  • 韭菜包和北瓜包

    小小的人,执拗的倔强,伤了多少次父母的心,最后都被包容和原谅.--题记 今天中午去买包子,问女儿吃什么馅的,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韭菜馅".我也喜欢韭菜馅包子,为此惹母亲生过一次气. ...

  • 散文||父子【征文】

    父    子 占富强||江西 小时候听奶奶讲,爷爷是方志敏手下的一名革命战士,后因为革命失败逃亡回家,解放前一家人为了躲避战乱,一直隐居在万年县的山林里生活.奶奶是浙江省金华市人,也是因为战火烧毁了家 ...

  • “十个姑娘,九个是贼,一个不是,有家不回”,为啥姑娘是贼?

    引言 我们常说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知冷知热,既会帮妈妈打扫家务,又会陪妈妈说心里话.的确,女儿不仅是母亲的小棉袄,还是父亲的小情人.但民间却有一句这样的俗语:"十个姑娘,九个是贼,一个不是, ...

  • 「经典」孙犁:亡人逸事

    一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十九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 ...

  • 名人逸事︱一个善念改写了二战历史

    在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担任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负责计划和执行监督进攻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行动.不承想,期间同样遇到戏剧性的一幕. 一天,作为欧洲盟 ...

  • 心里有座坟,住着未亡人!古风美文

    推杯问盏,年华无缘,少年天,北风误,一世人情,谁人解韶华,情眼人,人情路,多少仓促,恩怨不等,问来世,人一别,便是华夏几人老,错问年华去,只是折煞世人变,爱无缘,人离别,错问佳期人. 珍惜月,花开风华 ...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各国动员人数和死亡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各国动员人数和死亡人数一览表: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祈祷][祈祷][祈祷]

  • 【翰墨流芳】文徵明71岁小楷“兰亭”逸事,精彩之作!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序图> 北宋摹本,辽宁省博物馆藏 关于王羲之<兰亭序>的下落,有很多传说,莫衷一是.其中有图有文字的记录,当属唐代阎立本所绘<萧翼赚兰亭序图> ...

  • 《牛景悦造石浮图记》 全称《牛景悦為亡人...

    <牛景悦造石浮图记> 全称<牛景悦為亡人李景仲造石浮图记>.北齐天保三年(五五二年)七月刻.正书,十四行,行十二字.#书法欣赏# #书法爱好者# #书法# 欣赏更多书法和国画经 ...

  • 武当山百岁坤道李诚玉的逸事(4)

    五.勤劳俭朴伴终身 李诚玉是一个十分勤劳的人,一生不曾有一天悠闲. 年轻时,她挑水洗衣上山砍柴甚至犁田耙地什么都干:上了年纪以后,她拣柴缝衣扫地做饭也一刻不闲:既使是有病不能下床的那段时间,她手脚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