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是这样评价书法的好坏的,快来看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到目前为止,真正有分量的成果还很少见,因此“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课题是书法人应该急切去做的事。当代书法因为没有评价体系,所以书法质量的定位、评价非常困难,尤其是展览的评审操作和书法艺术水准评价非常困难。 作为一个非常好的时代课题,它肯定不是纯粹纸上谈兵的抽象理论,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也涉及到实际操作。所谓评价体系,大致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有体系就有层次和架构,就要通过作为理论形态的论文集、逻辑论证来体现;二是也一定有其实践层面的要求。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书法家(哪怕他不是很内行)也能根据这个评价体系去评判一件书法作品的优劣。 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利用目前已有的最新学术成果;但同时又要有未有过的新思维。我们要清楚书法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什么?我们要知道,最后我们要把这样的评价体系做成一个什么样的模型?它的操作版和原理版应该有哪些区别?等等问题。在拟出一个供讨论的大纲目录后,我想有十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强调:第一书法评价体系虽然目前十分需要,但缺乏实质的理论成果,同时更缺乏实践操作成果。当下书法界对书法展览和学术性很强的展览,并没有太深入的理性思考,也没有一个或若干个比较科学的操作盘面或曰验证平台。目前我看到的比较有分量的文章,是朱培尔谈十一届国展的那篇论文,他提出很多有深度的问题,很有思辨性。比如对展览评审的思考不能仅仅限于错别字这类技术层面的问题,何况对错别字的认定本身就产生很多分歧。错别字问题到底是一个艺术的问题还是文化的问题?从某些观点看来是一个文化问题,牵涉到文字对错,但从展览的角度考虑,它又是一个艺术问题。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主次不分,语境不分,前后不分,莫衷一是,类似的大批问题形成很大困难,所以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比较紧迫。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卫烁《笔阵图》第二评价体系涉及到原理和操作两个部分,缺一不可。评价体系不是坐而论道,必须联系到实践和实际。我在列提纲的时候,“美学定位”这个部分本来挺抽象,但却提到“形式与内容”,它本来是个纯粹的理论形态,但它又可以是指“形式与内容”在这个评价体系的操作中占什么比重?非常具体。比如说某个展览总共展出一百件作品,如果我作为观众或评审者忽然发现某一件特别好,这时候首先打动我的应该是形式还是内容?应该是视觉形式。因为形式决定了这件作品艺术表现的整体构成与优劣观,我先看到的是视觉形式。如果是内容,先打动我的就是文字语义、内涵与修养,这是要慢慢读过来的。在评价体系里每一个要素,都应该在写作时紧扣到我们的评价上面来,提出美学原理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形式和内容哪个是核心?对艺术来说哪个是核心?没有具体而微的主题和内容,光靠形式行不行?可不可以?目前来看是可以的,所以形式是书法体系中最重要的要素。如果理解了形式的功用无所不在,那么形式在书法里面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包括抽象与具象、表现与再现、抒情与写意等等范畴的参照,都有这样的问题。但是它主要是从美学原理角度来探讨的,当然要重视原理的作用。我们在这里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具体的书法评审,也是我原来一直在思考并需要各路专家们一起做的。评审的时候一开始选定作品的标准是什么?从一万件作品进入评审的时候,你的评审理念具体是什么?到五百件的时候、包括到最后选出获奖作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标准所指向的,和开始时候所持的标准很可能是相反的。开始的时候我是这个标准,到最后评出十个一等奖的时候又是另外的标准。两个不同的标准,都有它的特定环境,都有合理性。 评审体系是什么?标准一、技法;标准二、形式;标准三、主题内容;标准四、作品的氛围塑造;标准五,创新度。还有题材与含义;假如我们以后采用打分制评审,你第一遍是打的哪些分?第二遍是哪些分?从低到高,评审的基准已经变了。到六十分的时候是大家觉得能接受,但到了评一等奖的时候,评审的标准可能就变了。

质直者,则径挺不遒,刚很者,又掘强无润;矜敛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拙钝;轻锁者,染于俗吏。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唐·孙过庭《书谱》第三是评价体系怎么做。我们以前看书法评价体系的时候习惯于用书法史的方式来做。在书法理论奖项评选的时候,也喜欢书法史领域的文章。因为历史类论文操作和文献引用例举很规范,可以用文献学的框架固定下来、排列下来。书法史研究有固定的、可以沿循的方法。而书法的评价体系却绝不是书法“史”,而是“论”。我们要求在作者的每一个文字的字里行间体现出逻辑的力量:演绎、归纳、证明。这对我们课题组成员而言可能会有压力。因为“论”比较困难,它是思想展开型的,没有固定的模式。这时候,我们不单需要单纯的艺术学学者,而还需要真正的艺术哲学家。评价体系是“论”而不是“史”,要讲究理论功底,要注重现在的事件与现象。评论家的目标就是以理论思维去观照现象,比如朱培尔谈十一届国展的文章,就是“论”,它也有文献推演,但文字的逻辑力量是主脉。如果我在评价体系里看到的都是古代作品或书论的演绎,没有“论”,没有自己所推演出来的证明逻辑,说明在写作方法上就矛盾了。

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丽则倚糜而清遒。唐·欧阳询《用笔论》第四评价和评价研究要注重体系性。体系讲究学科,讲究框架,说到底是价值观和方法论问题。前后左右、内外上下,有此必有彼,缺一不可。方法论肯定不是孤立的个别的表层现象和行为的单一叙述。因此,书法评价体系要和我们习惯概念中的文艺评论注重普通的、一般的具体作品评价区分开来。其他所有社会上有价值的评论在这里都只是原料,是基础和准备,而我们的体系必定是高于这些,是总领具体和个案,强调它的原理性、规则性与统辖性。里面对所有的评价文章都会有一个通盘的提取与升级考量。体系性特别在意的是“关系”。过去西方美学家有一个重要论点:美就是关系。但就我们而言,独特性尤其是关连性,是评价体系最重要的学术品性。所以呆会儿讨论问题时,我会很关注你提出某一个观点时的关连性内容。有没有正与反的关连?中心与外围的关连?左右对称的关连?俯仰上下呼应的关连?强调自己主张时有没有同时提出反证据?一个可以称为体系的对象,除了核心之外,一定有上下的“”与左右四维的“面”在作正面或反面的支撑,那么你提出的主张,这些“层”与“面”在哪里?举不举得出相关的例子?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唐·徐浩《论书》第五书法评价体系(和其他的艺术门类比较)的建立尤其艰难。首先,书法领域陈旧保守甚至是写毛笔字的肤浅认知,通常会严重腐蚀我们的创新意志。书法评价体系没有建立之前,并没有应对危机的模式、没有思想上的对抗。因为线条语汇太抽象,所以也没有外来同类艺术的参照。西方的符号学、阐释学、接受美学,在书法中得不到很好的应用。于是,当代书法创新除了拿过来的西洋东西生吞活剥沿袭照抄以外,基本上看不到本土出生、生长起来的内容;其次,很多书法观念仍很陈旧而严重地缺乏作为艺术规范的基本要素的约束。大部分人理解书法依然是写毛笔字,它没有真正的融合中西方学术理论现成的建构,所以,我们现在搞书法评价体系,可以想见一定会非常艰难,也很难有大的突破。现成的成果太少,而且以当今书法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也难以向古典与西方借鉴。不用卓绝的、充沛的思维王国的无所不在的超能量,对这样的课题完全无法驾驭。换言之,前行极难,失败极易。

字要骨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贴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也。北宋·米芾《海岳明言》第六 书法评价体系的撰稿,类似于一个高层次的理论专题的专家讨论班,初步目标是要完成一篇长文或者一部著作。但真正的大目标是通过这样一个课题的充分研讨,能够塑造出一批相关的书法评价体系研究的学科人才。如同一九九〇年编撰《书法学》成形的模式,不是按照书法史的模式,而是按照重视学科思维的框架,形成原则,形成一批懂行的专家。当时参与的那些年轻人,现在都已经成为该学科的专家了。毋庸置疑,现在很多活跃的中青年书法理论家,其实在学术成长过程中,都受到了《书法学》撰写讨论过程的锤炼。当时,我也是先列一个大的目录,然后专家们可以在范围里面有所建议有所调整,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样,今天我们仍然是这样的操作方式。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章节,不仅仅与担任直接撰稿者有关,其实和在座的所有人都有关系,都要参与讨论,锻炼思维。《书法学》当年成功的模式和今天书法评价体系的模式是一样的。哪怕你不负责本章节,提出来的建议不是很好未被釆纳也没关系,但更怕的是你思维枯竭,提不出问题、写不出来;就怕你束手无策。所以,我们要通过这样的课题不断提出问题、追加问题,寻找新的问题,以此来形成一个学风、思想方法、著述作风都很有默契的一个团队,培养一批在过去堪称奇缺的本领域的学科人才。《书法学》(上下二册)主编:陈振濂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年8月第一版,1994年11月第4次印刷第七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我们这次讨论除了一个供讨论的初步提纲以确定撰写范围与边界外,不预设标准,可以充分主张各自的意见。学术讨论就是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你提出的合理与否?没有人敢说我就是绝对真理,任何即使已经被证明正确的真理,也还有再探讨的空间。我们要有一个民主的风气。在学术鼓励反复辩难,磨练得越充分越好,今后拿出来成果的品质就越高。这里,每位专家可以批评任何一个人的现有提纲,但也应该接受考虑别人的批评;以期互相启发、互相融合、互相提高,形成学术的共识。在合理性上被进行充分讨论,从而形成学术上的共识。我相信通过这个课题的锤炼,大家的知识结构肯定和没有参加本课题之前会有很大的质的改变,会受到明显的有利提升与影响。比如,我很希望在这份供讨论的撰写提纲在讨论中被推翻、被改写,当然这必须以更有学术高度为前提,这就需要你比我这个撰写者对书法评价体系的每一个环节、命题更熟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样才有说服力,才能体现出学术进步。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北宋·黄庭坚第八我们研讨会要有相应的成果表达。 第一个阶段是提出“讨论提纲”,以及今天大家分别提出来的关于评价体系的各种观点。提醒今天在座的各位,原有我准备的提纲是“讨论提纲”。今天明天根据大家讨论意见、综合起来提出的提纲也是“讨论提纲”。写作从一开始就是这样:你得告诉我也告诉课题组的大家,你要写什么?讨论提纲,打磨、斟酌、推敲、修改,大家要重视。你是完全按照先前讨论稿来不加思索现成搬用的?或者能提得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我想下一轮讨论时,把大家所拟的提纲,再交给大家讨论,希望各位能从中受到互相启发。先出一个“讨论提纲”,再后来,下一步则要形成一个“撰写提纲”。 第二个阶段是“撰写提纲”。现在都是草案,为了这部著作或者这篇论文要做得比较扎实,你可以自己选擅长的领域撰写。比如是[评审]部分邀请的撰稿人;但是如果他对[评估]感兴趣,也可以有变动。这里面作者的定位还可以有一定的变动,但这个变动不要太大。要不然容易混乱和众寡不匀。 第三个阶段是从提纲的大标题做到细部:大标题(一)(二)(三)(四);小标题1234,再到每一节的内容提要abcd。一则也还是要供大家讨论用,二则要保持各章节各部分之间内容、思维与篇幅的大致均匀平衡。从而进入初步成稿。我想,我们既然是做一个带有培训性质的会议,出版发表学术成果只是一部分。好的书法评价体系通过我们这个团队努力获得成立,应该要形成一个鲜明的“学派”,那才是你的、我们每一个作者的学术标签。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北宋·苏轼《论书》第九本次研讨和相关的系列研讨以及撰写将会形成一种学术现象和理论热潮。大家完成初稿之后,还要组织新一批学有所成的其他专家进行介入,也即是说,还要广泛吸纳其他有益的观点。所以,团队的组建与形成才刚刚开始,还远未最终成形。不仅要使它成为一个热点,还要优化思路、优化人才队伍。在今天不无寂寞的书法理论界形成一个鲜亮的学派:比如叫“评价体系学派”。希望将来课题结束之后,能大幅提高你的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团队里的每一位报出名字,即知道在“论”的领域中擅长什么?基础理论?[评价]项目设置?[评审]规则制订?[评估]在方法上的含糊性追问?[评论]中接受屏幕与再创造问题?让人们感到其中许多作者开始有了自己的学术特色,他的贡献在于对书法的学科与体系这样一个难度极高领域的权威发言、讨论与展开能力,尤其是着力于"论"而不是“史”。

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元·赵孟頫第十本次研讨的一个现实目的,是要重振美学和艺术论研究上的学术风气,补充当代书法理论界在“论”这一层面上的人才不足的现象。在书法史研究占文学史、文献学研究的风气而成为书学研究的大端之时,书法评价体系作为“论”这一方面在当下的一个大项目大动作,肯定会起到平衡发展的积极作用。完成课题之后,你的学术成果的质量如果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经过这样的反复打磨,每一个人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他需要的东西。过去为什么书法史研究兴旺?正因为它有严格的规范与源源不断受大学体制和科研项目保障的人才队伍。今天我们从“论”入手,也希望在另一侧面即思想内涵、思维方式、思辩能力即所谓“三思”方面有所补益。因此,要从书法人才培育高度来定位本次研讨会,形成学术灯塔效应。

(0)

相关推荐

  • 邱振中:对当代书法的一种评价

    编者按:  2020年11月2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观察>杂志社主办,北兰亭.恒都美业集团承办的"中国书法当代发展与未来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恒美国际 ...

  • 杨勇|书法批评何为?

    编者按:书法创作的繁荣为书法批评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书法批评也推动着书法实践的发展.然而,当下的书法批评存在着学科建设.理论规范.场域建构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期[锐评]发表三篇关于书 ...

  • 一位书法家的名气与能不能入书法史是两回事...

    一位书法家的名气与能不能入书法史是两回事,因为有名的书法家很多,不可能都入书法史,比如大名鼎鼎的庞中华就是家喻户晓的,但他不能入书法史,因为他的书法没有学术价值,在书史上说不出东西. 其实当今在网上很 ...

  • 在就业中,医学院的985、211头衔重要吗?怎么评价医学院的好坏?

    有人问:用人单位在乎医学院是不是985或者211大学吗? 我认为,用人单位应该不在乎大学是211还是985.因为从常理就能推断得出.中国医学界的最高学府,北京协和医学院就不是985.211. 在211 ...

  • 书法的好坏,主要看线条!

    我们通常是从力度着眼来谈论书法的线条,而事实上,建立在力度基础之上的精度才是线条的关键,我们称其为笔墨的精度.正所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线条的精度更像打铁的淬炼,要打造精美的线条,必须去尽渣滓. 若要成 ...

  • 如何评价论文的好坏

    好的论文对作者个人来说是意义非凡的,更宏观的来看,好的论文本身就是学术交流迸发出的火花,可以更好的促进学术界的发展进步,凡是发表论文的作者没有人不想发表好论文,如何评价论文的好坏? 评价一篇文章要从多 ...

  • 陈振濂先生一本关于书法美学的重要书籍,《...

    陈振濂先生一本关于书法美学的重要书籍,<书法美学>,学书必读书. <书法美学>,并没有按照西方美学家的立场,将美学填充至书法中,而是从书法的土壤中寻找,并提出问题,系统地阐述了 ...

  • 自己为自己书法的提高找机会!不能评价书法...

    自己为自己书法的提高找机会! 不能评价书法两篇作品的高低,你就永远不可能把自己的书法的认知提高到高层境界! 不能用什么所谓的风格不一,百花齐放之类的托词!那样的话,只是一种不求上进,给自己认知低级找理 ...

  • 四种用笔方法,决定你书法的好坏!

    文|王呈祥 hi,各位书友,中秋节快乐. 欢迎您阅读孙过庭<书谱>全文解析第十七讲,本文将论述书法"用笔"--孙过庭:四种方法的运用,决定书法的好坏(本文约1100字, ...

  • 学会看线条,欣赏书法的好坏!(附典型作品图片)

    怀素草书欣赏<自叙帖> 我们通常是从力度着眼来谈论书法的线条,而事实上,建立在力度基础之上的精度才是线条的关键,我们称其为笔墨的精度.正所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线条的精度更像打铁的淬炼,要打 ...

  • 陈振濂:商周金文书法的风格构成与历史发展

    我国在殷商时期已进入青铜时代,到了两周,青铜器更是蔚为大观.宋代学者对青铜器的研究就十分发达.这种研究一般偏重于两个方面:一是铭文的考释 ,二是图像的著录.这一学术传统一直延续到近世而不稍衰.晚近如吴 ...

  • 白蕉:我从这五个方面看书法的好坏

    有成就的书家,也往往有他们的缺点习气.例如何绍基晚年的"丁头鼠尾",及赵之谦失之于巧,吴昌硕有时见黑气,齐白石每见霸气等等.如此说来,欣赏似乎没有标准?不,还是有标准的.如果说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