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自学成才的画坛“草寇”
叶浅予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在艺术上取得多方面成就,而绘画方面的造诣主要体现在速写上。面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中的生动形象,他通过敏锐的追踪、捕捉、提炼、精选,刻画了众多神形兼备的艺术形象,显示了超凡的艺术造诣。
他在速写上的长期积累、常年不懈,形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风格,笔墨顿挫自如,豪放爽朗,形象生动传神,风格独具,卓成一家。他深入生活,探索笔意变化,突出线条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追求东方型的单纯美和古典美,其中以戏剧舞台人物最为有名,在当代画界无出其右。
叶浅予:(1907.3.31-1995.5.8)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从事国画教育,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
叶浅予生于1907年,属羊,家里人便叫他阿羊。阿羊的爷爷办过私塾,父辈经商做生意。离家几十步远有一座庙,每逢节日,庙前戏台上常演庙台戏。
有位比他大10岁,爱剪纸的表姐胡家芝,会剪一些戏中的花旦给阿羊玩,他便跟着学,还扩而大之,剪一些宽袍大袖的老生和穿战袍的武生。“大表姐胡家芝是我的艺术引路人,是我的启蒙老师。”
叶浅予学画始于在杭州读盐务中学时期。“中学里开设的图画课一星期只有一次,不过瘾,一有空就站在图画老师窗外看老师画。老师发现我这个小画迷,就吸收我参加他的课外图画小组。”
教叶浅予写生的楼老师,每逢星期天,就带着他们几个爱画的学生到西湖去画水彩风景。当时叶浅予16岁,刚开始站在大自然面前写生,吓得不知所措,只好站在老师画架后看他画,真正意义上学画就这样开始了。
18岁的时候,父亲经商破产,叶浅予休学了,不得不自谋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广告,说三友实业社招考。叶浅予灵机一动,用心仿照报上的广告,画了穿一身三友实业社新创制的“自由布”的女装广告画寄过去,果然顺利应聘,从此便在上海开始了职业艺术生涯。
经理看到叶浅予能画画,调他到广告室去画广告,其间他试着画漫画向报刊投稿,画的都是社会小讽刺,还经常被采用。一年之后,他进入了中原书局,为教科书画过插图,给一家印染厂画过一阵子花布图案,给一家剧场画过一堂布景,后来就开始了他的成名之举——画漫画。
1928年,刚创办的《上海漫画》为了吸引读者,欲仿效上海的一份英文日报引进的美国长篇连环漫画“怕老婆的故事”,创作一部中国的漫画长篇。到了1930年前,叶浅予为《晨报》创作了“王先生别传”,题材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活跃,“王先生”和“小陈”逐渐成为上海滩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
叶浅予曾经说过:“1933年秋天,在上海与墨西哥漫画家格罗皮斯相识,我见他身上经常带着小本本,记录他在旅行中所见的各种形象,作为创作素材,从此我也拿起了速写本。”
实际上在1933年以前,叶浅予就画速写,只不过从那以后,他更加自觉地以速写为业,速写本和铅笔成为他随身必备的工具。熟悉叶先生的美术界同仁都知道,他穿的衣服总有一个特制的大口袋,那里永远放着随时可以掏出的速写本。可以说,速写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生命方式。
由于长期在生活中画速写,也让叶浅予对形象思维保持着敏感,也发展出一种属于叶浅予的“速写漫画”。他在南京茶馆,观察进进出出的三教九流任务,琢磨他们在想些什么,将干些什么,把他们画出来,写上标题或题上几句话,借以反映某些社会面貌。
1945年秋,叶浅予在参观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画展后,决定去成都向张大千学习画国画,以国画来描绘速写漫画不能完成的美好物事。十多年前他们就相识,叶浅予在张大千画案旁站了一个多月,学了许多用笔用墨之法、重复勾画线之法、衬底渲染之法,等等,至于人物造型、构图章法,更是当面示范。
叶浅予画了两幅印度舞蹈人物让张大千指点,谁知张大千却反过来借用画稿,改用敦煌壁画的造型方法,画就了两幅张大千风格的印度舞蹈人物。叶浅予认为,张大千这样做,一则觉得印度舞姿很美,可为其仕女图做借鉴;再则张也是就叶的笔墨造型特点,为叶做绘画示范。从中可见两位艺术家虚心好学的精神风范。
1947年,叶浅予从美国回来,接受徐悲鸿的邀请,到北平艺专任教。徐悲鸿对叶浅予非常欣赏,曾说,“中国此时倘若有十个叶浅予,便是文艺复兴的大时代之来临了!”从此,这个从未进过美术学院、靠自学成才的画坛“草寇”叶浅予,“王先生当教授”走上讲台,在中央美院任教长达36年之久,一直坚持着创作人物画,教学互长,专研中国画的规律。
叶浅予毕生从事国画教育,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他“生活上知足常乐,艺术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留给桐庐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此文来源于 最美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