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还有这类基金的,赶快撤
再次强烈提醒:分级基金,大限将至!
按照监管要求,分级基金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改,现在只剩最后两个月时间了!
目前,各家基金公司正在快马加鞭,推动旗下分级基金整改进程。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起,“分级基金”就将成为专门的历史名词,永远埋葬在历史的故纸堆下……
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所有可以在二级市场(股市里)交易的分级A/分级B,将永久性消失。
这类基金的结局只有两个:要么清盘,要么转型,转型方向主要是LOF基金。
如果只是单纯在一级市场(银行、支付宝、天天基金、蛋卷基金等渠道买的)持有母基金,年底会自动转成LOF基金,没有多少实质性影响,不用担心。
在末日来临前,我们再来回顾下分级基金的来龙去脉,算是做最后告别吧~
01
简单说,分级基金就是把一只母基金分成AB两个子基金,A基金把钱借给B基金去买股票,B基金支付利息后,带有杠杆,涨跌更凶猛,而A基金则每年赚到稳稳的利息。
大部分分级基金都是1:1配比的,也就是你买入2份母基金,可以拆分成1份A基金和1份B基金,AB基金的净值都是1元,现在A把钱借给B去买股票,那就相当于B实际上有2元去买股票,加了两倍杠杆。
这样,在股市上涨的过程中,B基金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当然,下跌的时候,风险也会成倍增加。
这本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可以各取所需。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就买入A类份额,每年拿稳定的利息,相当于一个准固收基金。
对于激进型投资者来说,就买入B类份额,高风险高收益,相当于一个杠杆基金。
平衡型投资者,不妨直接买入母基金,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指数基金,就是设计有点复杂,所以管理费比较高。
设计初衷是挺好的,股市走牛,分级B赚大钱的时候,大家相安无事,但遇到股灾,分级B也会亏成渣,就悲剧了。
因为分级A把钱借给分级B,相当于券商融资,券商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遇上股市大跌,就赶快喊你追加保证金,不加的话,无需经你同意,直接强制清仓。
分级A也一样,无论何时,都要优先保证你有能力偿还我的利息,就算你把钱赔光了,也不能拉我一起陪葬啊。
而分级A保证自身安全的方式,就是下折机制。
02
分级基金的折算机制非常复杂,分为定期折算和不定期折算,不定期折算又分为上折和下折,还可以合并拆分,相互转换,玩法非常多。反正都要死了,力哥就不展开了,只把分级基金的死因——不定期下折机制说下。
下折是向下折算的简称,是指当分级B的净值下跌到一定水平,比如0.25元,就会强制启动下折机制,把分级B的净值重新调整为1元,份额变成原来的1/4。
比如我在净值1元是买了100份分级B,合计100元,结果股市大跌,净值跌到0.25元,合计25元,这时触发下折机制,第二天一看,净值变回1元,但持有份额只有25份,合计还是25元。
相应的,分级A的净值也会同步回归1元。
不定期下折机制的本质是保护分级A持有人的利益,避免出现利息收不到的风险;
相应的,不定期上折机制的本质是保护分级B持有人的利益,避免随着净值不断上涨,分级B杠杆不断下降,损害分级B的超额杠杆收益。
一旦回归1元原点,意味着A/B份额的持有人,重新开始一轮新的博弈。
问题在于:分级B的杠杆,是越涨越小,越跌越大,持有人的收益和风险,并不完全对等。
股市上涨时,就算没有上折机制,分级B持有人也就是少一点杠杆,少赚点钱,
但股市下跌时,杠杆不断放大,最后在杠杆极大时,突然启动下折机制,有可能让分级B持有人手里的钱亏成渣。
在分级B接近下折,也就是B份额净值快跌到0.25时,A份额的净值依然是1-1.07元之间,这时分级B的杠杆是1.0X/0.25=4倍多,其他没有杠杆的同类指数基金跌1%,分级B得跌4%+。
结果这时,啪,下折了,B份额净值变回1,杠杆率就变回了(1+1)/1=2倍的初始杠杆。
那些在临近下折时冲进去的赌徒,就是赌股市绝地反转,4倍+杠杆涨起来超级爽,结果你突然来个下折,杠杆回到2倍,这就郁闷了……
但最悲剧的,还不是这点。
分级B和ETF一样,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就会出现市场价格和净值之间的折溢价,AB份额可以合并拆分,不断转换,在牛市里,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增加,就会出现分级A大幅折价,分级B大幅溢价的情况。
而下折后,所有溢价都会瞬间抹零。
比如在净值0.26元时,很多分级B的市场价格还高高漂浮在0.4元,泡沫极大,当第二天净值跌破0.25元,触发下折机制时,净值虽然只跌了3.84%(1-0.25/0.26),但你却亏了37.5%(1-0.25/0.4)……
更悲剧的是,一旦遇上股市突然暴跌+连续暴跌,很可能才几天功夫,分级B的净值就从0.4元跌回0.25元,而你买入的市场价可能还高达0.7元,根本来不及反应,就亏惨了。
更更悲剧的是,就在触发下折机制的那天,很可能正好又遇到股市暴跌,昨天净值还有0.26元,今天净值只有0.11元——因为净值越低,杠杆越吓人,比如净值跌到0.12元时,杠杆很可能飙升到了10倍——指数跌1%,你跌10%……
更更更悲剧的是,分级基金和股票一样,有10%涨跌幅限制,所以出现这种极端情况下,就会天天跌停,把下车门给锁死了,想中途止损下车都没机会(除非还有更多闲钱买分级A合并赎回)
这么一来,一个月功夫,原本1万元本金,可能就只剩1000元渣了……
这就是2015年7-8月股灾中,发生在A股市场的惨案。
无数被牛市赚钱效应冲昏头脑的投资人,在完全不了解分级基金投资运作原理的情况下,只看谁涨得好就买谁,而当时市场上涨得最好的恰恰是无数分级B,一旦股灾来临,就懵了……
然后亏成渣的投资人各种维Q闹事,监管一看这还了得,索性赐你安乐死得了。
当然,上头也不是一口气直接弄死你,不然投资人也接受不了(很多人还巴望着继续用杠杆把亏损赚回来)。
先是2015年9月,暂停发售分级基金。
再是2016年宣布永久停发分级基金,且分级基金投资者门槛提高到30万元。
最后才是2018年发布资管新规,明确要求分级基金必须死,但还留了2年过渡期——2020年底,彻底执行死刑。
03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死刑”时间到了。
对于决定清盘的分级基金,很简单,到时会计一算,有多少钱就分多少钱给大家,拆伙结束。
转型又该怎么转呢?
主要有两步:
第一步,将分级A/分级B份额转换成母基金份额。
比如你持有某分级基金,母基金净值为1.2,分级A净值为1.02,分级B净值为1.25。
那分级A的转换比例为1.02/1.2=0.85,假如你持有100份分级A,那就转化成85份母基金。
分级B的转换比例为1.25/1.2=1.042,假如你持有100份分级B,那就转换成104份母基金。
第二步,将转换后的母基金份额,转换成净值为1的LOF基金份额。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假如你原来持有母基金、分级A和分级B各100份,那么完成第一步后你持有100+85+104=289份母基金。
转换成LOF后的份额是:289*(1.2/1)=346.8。
整个转换过程,简单理解就是只调整份额和净值,但保持资产总额不变。
但这是按净值折算的,你只是按净值算不亏不赚,但我们实际上实在二级市场买入分级A/B,所以还会出现折溢价。
如果是折价状态转换,你就赚了;如果是溢价状态转换,就像当年分级B溢价下折一样,你就亏了。
但投资者不是傻子,越接近大限,折溢价率就会越小,也就是折价大的分级会不断上涨,溢价高的分级会下跌,两边都不断抹平溢价。
尽管熊市多年,但市场整体上依然更倾向于高风险高回报,大部分分级B还是溢价状态。
下面是溢价超过4%的分级B,大家自行对照一下,如果你手里还有的话,务必尽早卖掉:
其中,成交量还比较大的是军工B和中航军B。
反过来说,这也给一些折价的分级A带来了套利机会。
折价率超过2.6%的分级A,如下表所示:
成交量比较大的是创业板A、恒中企A、新能车A。现在买入,最多持有1-2个月,等完成转型,可以套利2.7%左右,年化回报超过20%。
但这不是无风险套利,因为最终获得的份额是指数基金,如果在这期间,母基金跌幅超过2.7%,还是会亏钱。
需要注意的是,表格中很多基金的成交为0,说明这些基金要么已完成转型,要么正在转型,已经停牌。
本来还想说点啥的,不懂不碰?遏制贪婪?只管不监?
但这些大道理好像都无法完整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地鸡毛,一声叹息,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