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年
——送给正在拼搏的高三学生
作者:王亚红
作者简介:王亚红,笔名星空,英文名字Star,甘肃省定西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喜欢文学书画。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说“作秀”》等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一词一音总关情》等论文。文学作品散见在各地刊物,处女作《故乡情》,代表作《梦回云南》《天路》, 其中《留守儿童》在微刊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你曾是我的舞伴》获得二等奖。最喜欢的格言是: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 你能登上巅峰。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微信号:wyh1286218404)
那年,我们高三学生要毕业了,最难忘的是“高考百日冲刺”,我们的高考是在火热的七月份,那年高考的录取率21%。
四月,那段特殊的日子,不管是前第一名的学生,还是倒数第一名的学生,都在紧张日夜奋战,那些年,能上高中已经不错了,何况能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把咱们班的到计时钟表挂在后面或正前方吧!其它八个班都在前方。”班长和几个积极分子对学习委员说到。
“高考倒计时钟表”挂在爆满学生教室里,好像是巡视组地眼睛提醒着我们。
那时,我们的“月考”不用老师监考,因为都知道是在测试自己答题水平;晚自习不用老师在教室,因为我们知道说话会影响别人学习。还有各班班主任有个惯例,每天晚上十一点都要检查催促住校生在熄灯之后,还点灯学习的学生……
“快,休息了,要不脑神经衰弱了。”
“听,张老师的脚步声来了。”
刻苦学习的贾小兰急忙吹灭了灯,用手电打开又看了一页资料。那时根本没有补习班,只有营养不良脑神经衰弱的学生。
时间风干了写满字迹的试卷,却没有风干我单纯的记忆。
七月,依偎在母校的怀抱里,听着老师领书的余韵,听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录下母校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句号将过去悄悄顿起,用问号把未来轻轻叩问;欢送我们的是师生的祝福,迎接我们的是严峻的人生。
那一年,我走过了高考。到街上,看不到远处为高考特设的高考绿色通道,禁止鸣笛、喧闹等挂幅,只有步行、骑自行车、伏案扪思,挥笔如雨的同学们。
回想那年,我手拿羽毛球拍子,口里吃的泡泡糖走进高考考场,在考试之前,才意识到了我贪玩和水平相差的千秋,真是“自古少年多轻狂”,嘿嘿……
记得考语文的时候,刚开始紧张的心里空荡荡地,手里汗好多,慢慢的静下心了,因为好多题型是我们的语文杨老师多次给我们练习过地,一看作文题目“我们的使命是开拓”,经验丰富的杨老师把作文题猜对了,我只是在草稿纸上写了个题目,然后列个提纲,就直接写在试卷上了……从考场出来正好碰见杨老师,他高兴的问我:“答的咋样?”我高兴的回答道:“很好,杨老师,谢谢!”我从来没有这样和老师说过话。回到宿舍,拿出草稿纸再看,妈呀,完了!作文题目多了一个字“的”,心想,该死的“的”,你站在末尾谁领呀?仔细在看题目真的是“我们的使命是开拓的”。
看着撕落的一地的纸屑,我头脑乱的成了一团麻了,第一堂考试对我是绝望,想到在一起好几年的同学们,在这个燥热又无奈的季节,可能又要久久的别离,而我又前程未卜,我的脑子麻麻的,好朋友张玉梅故意开玩笑:“走,复习下一堂,说不定老师看不见那个该死‘的’字”……
我忘不了那个宣判时刻的到来,反正我也没有能力去改变。我只是默默地等,回想着以前的,过去的,曾经的往事,一遍一遍,只是感觉到了背后的黯淡与痛惜。
窗外下起了雨,濛濛细雨漂洒着大地,好象筛子筛过一样,均勻的洒在房前屋后,洒在水泥路面上,飘湿了人们单溥的衣服。这边很少下雨,是不是老天为我流泪?雨能使一切平静,缓和,镇定,洗刷往事与尘埃。曾经的同学,曾经的老师,曾经的校园都已渐渐远去,仅留下那份记忆。
满载一船希望,历史的轮回将我希望的种子播撒,背负一身的重担,去演绎一个未知的神话。我努力的生长着,勇敢的挣脱大地的束缚,破土而出,接受着阳光的厚爱,我为自己曾经丰富多彩的阅历而骄傲,去追寻心中那不曾遗忘的角落。
亲爱的同学们,想一想!从前那些为未达到百分之十的彼岸(高考录取率)曾在失望中挣扎,呐喊过的年青一代,你们,我们又是幸运者。成功,是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可她只垂青于那些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不畏艰险努力攀登的人。
百舸争流,奋斗者为先!让我们从无数成功的事迹中得到启迪,不要悲叹自己的才拙智短,不埋怨客观条件的种种不凡,扬起勤奋的风帆,相信你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搏击逆流,知难而上的人,成功在等着你,前面是鲜花铺路,彩霞相迎;俯首命运,自干沦落的人,后面等着的是无底苦难的深渊。人需要志气,民族需要正气,祖国需要人才!
年轻的朋友们,琴弦松弛,弹奏不出动人的乐曲;生活悠闲,点燃不了自强不息的火种!
天气正好,让我们踏上灿烂的晨光,大踏步的奔向前方,去收获那令人向往硕果。
©原創作品 授權發布(公眾號轉載須授權)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主編微信:ying74165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