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巴岭
注:此文为转帖,来自合家网2016-05,有节选。
金巴岭位于城东伍家乡境内,是伍家共同、火光、联丰、旭光四个村的分界岭。
金巴岭原称“分八岭”,为宜昌东北丰宝山的第八条支脉。过往商人图吉利改称“金八岭”,后随当地人口语相传至今为金巴岭。
金巴岭海拔不高(两百多米),可名气不小。宜昌旧时没通公路的年代,这里是进出宜昌城区的第一站,也是周边的制高点。当地过去有句俗话,叫“金巴岭上望宝塔——(宜昌天然塔)不远哒”,由此可见它地势的重要。
今年初夏的一个下午,笔者来到金巴岭下,找到祖祖辈辈都居住在此的一个战友老岳,请他当向导,探询这座即将被人们遗忘的山岭。老岳先带我来到半山坡上居住的一户彭姓人家,见几位老人在门前打牌娱乐。年过八旬、神气不减的彭正道老人告诉笔者,早年这里有江、刘二姓人家在金巴岭上开有骡马客栈,另一刘姓人家开有杂货铺,“那个时候岭上好热闹!”说到过去,几位老人顿时话匣大开,不约而同地給我讲起他们曾听到过的典故。
过去汉宜公路没开通时,南来北往的行人和商人进出宜昌都要在此住店歇栈,第二天再赶往宜昌或土门垭、鸦鹊岭。那时商人从当阳方向用骡马运往宜昌的主要是大米、棉花之类,出城驮运的则大多是些生漆山货之类货物。
西坝人到土门垭卖菜则要头天挑着担子上岭歇息,第二天一大早将菜发水后挑往去卖。“有一年一个河南商人运货在宜昌发了财,就请'灯影子戏’(皮影戏)人在金巴岭上演了三天,土门垭和杨岔路的人都跑过来看哩。”
山上常有猪獾和野兔子出没,半山腰不时有战壕掩体出现。
一路上山,满眼翠绿。沿羊肠小道盘行,时而林木荆棘遮天敝日,时而陡坡高坎难以逾越。这里鲜有人至,原生态保持良好。
老岳告诉我,他在此居住生活了五十多年,曾听老辈子讲过好多有关金巴岭的传说和故事。他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金巴岭上放牛、玩打仗、在过去的战壕里挖子弹壳。“那时候山上光秃秃的,这些松树是(上世纪)六几年栽的。”他告诉我,他印象最深的是山上有两户住着茅草屋的人家,其中一家开杂货店,他最高兴的事是上山来帮家里打煤油、买盐和火柴,顺便买两颗糖吃。
行进间,居然发现了一具捕捉野生动物的“套子”,老岳说,山上常有猪獾和野兔子出没,这可能是冬天有人下的想“套”点野味吃。
行至半山腰,不时有战壕掩体出现。“听老辈子说,这些战壕是日本人修的,国民党在这里和日本人打过仗,解放军也和国民党在这里打过仗。”伫目细看,七十多年前的战壕沟堑依稀可见。
查证一些历史资料可以佐证:
1940年5月至6月,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为击溃国民党第五战区的主力,发动枣宜会战。国民党军江防军三个师的部队在丰宝山至金巴岭一线与日军激战多日,阻止日军第13师团进攻,终因装备战力劣势败退鄂西,日军于6月12日经土门垭——金巴岭——杨岔路攻占宜昌。
1941年9月,国民党军为策应正面战场“长沙会战”发动“反攻宜昌”战役。第六战区所属第8军第5师于9月28日黄昏从宜都红花套附近北渡长江后,率先向花艳、宝塔河附近日军据点发动攻击,次日与日军激战金巴岭下,双方均伤亡惨重。
笔者曾采访过联丰村一组一位名叫胡顺云的老人,他告诉我,他曾亲眼见到过当年激战后的情景。1945年8月驻宜昌日军受降后,也是沿当年进占宜昌的线路撤走的。“日本人败退时是乙酉年下午鸡时,太阳落山鸡进笼,说的是日本'膏药旗’落下来哒。”胡顺云老人是这样说的。
历史的印迹,也烙下了1949年7月那场发生在金巴岭上的激烈战斗。人民解放军第47军的一个团为抢占制高点,与布防在此的国民党第二军一部激战一夜,停靠在长江上的国民党军舰向金巴岭发射炮弹数十发,炸死炸伤多人。战斗中一名连长牺牲。现今的共同村无名烈士公墓埋葬着这位没留下姓名的连长和23名战士。(补注:可能是橘乡路共同变电站附近小山上的高大的一座碑)
解放后,金巴岭附近的村民经历了农村合作社、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大承包的转变,住房也经历了从茅草屋、土房到小洋楼的巨大变迁。现今,大多数村民搬进了居民楼,由村民变成了社区(村)居民。村民生活富足殷实。
爬上山顶,豁然开朗;微风吹过,神清气爽。笔者回想起多年前曾登上过金巴岭,那时西望宜昌城区还能看到天然塔和磨基山。
而今,环顾四周,只见东北边山岭逶迤,风光如画;西南边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恰似海市蜃楼;宜昌城东,一幅新城画卷尽收眼底。
山下在建的金巴岭隧道正如火如荼地加快施工,各种机械的轰鸣声,仿佛城东崛起的畅响曲。
来源(http://www.hejia.tv/news/201605/108413-1.html)
后评:金巴岭,宜昌东站背后两公里,山脉清晰可见。东西不远分别有巴陡山水库、花艳冲水库。山的东北方向,橘乡路-东站路-峡州大道之间是正在发展的伍家工业园北区。
如果把城区的山丘看作城墙,金巴岭隧道和城东张家湾隧道一样,恰似城区的城门。东边更远一些的门还有,金银岗-土门,虎牙-荆门山水陆要塞,将来宜昌城市发展要关注这些口子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