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0杜甫五律《巴山》读记
杜甫五律《巴山》读记
(小河西)
巴山
巴山遇中使,云自陕城来。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此诗作于广德元年(763)十一月,时杜甫居阆州。阆中古时属巴国。秦汉属巴郡。隋属巴西郡(郡治)。巴山:巴地之山。
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梁-沈约):“勉膳禁哭,中使相望。”唐张铣注:“天子私使曰中使。”《敕赐百官樱桃》(唐-王维):“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陕城:指陕州(陕郡)《元和郡县图志》卷6河南道:“陕州,陕郡。大都督府。…今为陕虢观察使理所。管州三,陕州,虢州,汝州。…义宁元年,改置弘农郡,武德元年改为陕州,广德元年改为大都督府。…西至潼关二百里。…陕县,望。郭下。…周明帝于陕城内置崤郡,以陕、崤二县属焉。隋开皇初罢郡,以县属陕州。”
参考:《旧唐书-代宗记》:“冬十月…辛未,高晖引吐蕃犯京畿,寇奉天、武功、盩厔等县。蕃军自司竹园渡渭,循南山而东。丙子,驾幸陕州。…戊寅,吐蕃入京师。…辛巳,车驾至陕州。庚寅,子仪收京城。”
乘舆:皇帝所用车舆;泛指车马。《新书-等齐》(汉-贾谊):“天子车曰乘舆。”《博物志》(晋-张华):“武王伐殷……乘舆三百,乘甲三千。”
邵伯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张守节正义:“今之棠梨树也。《括地志》云:邵伯庙在洛州寿安县西北五里。邵伯听讼甘棠之下,周人思之,不伐其树,后人怀其徳,因立庙。有棠在九曲城东阜上。”后因称棠梨树为“邵伯树”。
望仙台:《三辅黄图-甘泉宫》卷3:“集灵宫、集仙宫、存仙殿、存神殿、望仙台、望仙观,俱在华阴县界,皆武帝宫观名也。”
狼狈:艰难窘迫。《三国志-马超传》:“…合谋击超,…(超)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陈情表》(晋-李密):“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自蜀奉册命往朔方…》(唐-贾至):“胡羯乱中夏,銮舆忽南巡。衣冠陷戎寇,狼狈随风尘。”
大意:在巴山遇到一位中使,说是自陕州来。他说入侵的盗贼还在奔突,皇上的车架恐怕还没回京。天寒地冻的邵伯树,天高地阔的望仙台。艰难窘迫风尘仆仆,文武群臣都到哪儿去了?
诗意串述:此诗前二联交代背景。“巴山”遇到“中使”,他自称从陕州来。(十月吐蕃入京,代宗逃难陕州。)他说“盗贼”(主要是吐蕃,也有伪军)还在东奔西突,皇上恐怕还没回京。后二联写感想。陕州啥地方?杜甫想到了召公决狱的邵伯树,想到了汉武帝营建的望仙台。邵伯树早已不存,望仙台早已不在。皇上风尘仆仆狼狈不堪,到了个天寒地冻天高地远之地。请问朝廷的文武大臣“安在哉”?(杜甫不明白,其实我们也不明白。吐蕃占领京城仅十几天,就被吓退了。说明朝廷是有力量的。既如此,咋就让吐蕃进了长安让皇上去了陕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