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大师赵绍琴温病讲座(第十讲)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读者朋友你们好!赵绍琴先生的温病讲座就要连载完了。不知对大家在临床实践上有什么启发,假如哪位朋友在治疗热病或借鉴赵老的经验有所收益,可以投稿给我们,我们愿意在这里介绍更多的朋友学习参考。

投稿邮箱:dwb-lps60@qq.

老陈在这里感谢大家的关注及一贯的支持和帮助!

第十讲

(黑板:热陷心包,非属下陷,最忌升提。此时内窍闭塞,气机不畅,邪热深入于内,昏厥谵语,脉、舌、色、证俱当详诊细辨,切不可一见昏迷即用牛黄丸、至宝丹,必须审其因,观色脉,在卫当疏,在气当清,入营方考虑透热转气,入血仍需加入宣畅气机之品,万不可妄用过凉,以防寒凝,或过用滋腻,以防气机不畅,反使热不外达,用药轻则灵,重则滞,灵能开窍宣通,助热外达也。)

今天开始,今天呢,我们就是第十次的温病讲课。那么,讲完这个之后呢,看看时间,有时间呢我们再讲一点儿,没时间呢就差不多了。今天讲的题目呢,就是这个,第十讲,就是热陷心包,非属下陷,最忌升提。那么这个,主要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你,说热陷心包,这句话好像很多人都懂,是不是有人不懂呢?有人不懂。那么我,就是在这个,解放前了,起码是四十年、五十年以前了,我就看到有几个老先生,对于这个内陷心包,他用的是升提药,说内陷了,赶紧升提,用柴胡、升麻什么的、葛根哪,用这些药,因为什么叫内陷啊?掉下去了,内“陷”啊,陷下去了。所以说陷了呢,必须得升阳益胃啊,升阳益气啊,必须得升起来。所以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这两个字儿,我老想给它改了,邪热什么内陷,热邪内陷,内陷心包,这几句话我老想改。所以我写的东西,基本要改。常常一般的外行人,学点儿中医,内陷了,秀才学中医么,过去讲,人家有点儿文化水平啊,有点儿文化,说内陷,它就(得)升提啊,他说内陷么,所以,这邪热的内陷心包,不是下陷,它是什么呢?就是闭住了,神昏了,热郁住了,这叫,意思是这个,就是内闭心窍,不是什么掉下去了,不是内科学的陷。比如说痢疾吧,日子久,下坠,中气下陷,攻药之后中气下陷,这都是,那个是中气下陷。这个不是,最忌升提啊,记住了,因为它不是内陷,它是热郁,不让你升提啊。所以为什么改这字呢?就怕你升提。此时内窍闭塞,这个阶段,它是内窍闭塞,不管它什么,也甭管痰啊,也甭管热啊,也甭管郁,不管,就是它主要的就是,里头内窍闭塞。说心包,在先我讲过,心包也不是心脏外头那包络,是不是,中医叫做心包络。意思就是说最高的,就是说我们的最高的中枢神经受到病邪的侵袭,神志不好,所以中医叫什么呢?内闭,内窍闭塞,就是心啊,内窍闭塞。是这个意思。千万别想的那个,解剖学,上次我不是讲了一次嘛,全是抽象的,全是哲学思想。全是由于它内热闭住了,阻塞,神志不清了,甭管它重昏迷、轻昏迷,神昏谵语,甚至于很重的昏迷,都是这个原因。气机不畅,因为它闭住了,所以气机不畅了,邪热呢,深入于内,它的病因就是热郁于内,那么气机不畅,神志不清,轻、重度的昏迷,经常发作,所以是这个的关系。所以昏厥谵语,甭管它昏迷,就是说是谵语,神昏谵语,昏厥,昏迷,在外头厥逆,这都是热郁。所以我常讲,凡是在临床,看见手足厥逆,千万不要先想到四逆汤,不要判断是寒。很多没有临床知识的,没有临床经验的,只看了几本小书的,这种的所谓的大夫,他就认为厥逆是寒证。我还听见过我们青年教师给我讲,他说,厥逆啊,凡是过了胳膊肘儿,这就是寒证。哦,都是错误的。这种就是没有临床经验,瞎讲。所以,你这个老师,碰上了,瞧你这大夫能好吗?凡是厥逆,在这个时候多半,是热郁于内,气机不畅,所以形成的络脉不通。为什么说不能用四逆汤呢?它不是寒证。是不是寒证,必须(根据)脉、舌、色、证来分析。假若是寒,脉必沉软无力,舌必胖、淡、嫩,脉、舌,色必苍白。症状啊,大小便都是白的(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大便泄泻,或者是久泻,这种就是一个阳不足。为什么说是热呢?舌红,舌绛,舌干裂,舌瘦,唇紫,舌背绛红,是不是啊?看到了,这都是郁热啊。那么这脉呢,沉是沉,可是弦细数,有力,又是热郁,脉、舌,色呢?虽然是厥逆了,可是脸是干的,你瞧这脸都是黑、暗、干,嘴唇都是焦的,就是这个,在这个时候都是热的,大概是热。(赵老指向“昏厥”二字),多半是神昏谵语,这种厥逆是这一类的。脉、舌、色、证俱当详诊细辨,什么是客观检查?脉、舌、色、证。中医的辨证论治,不是根据几个症状,说脚冷,刚才我讲的,刚才我批评这些人啊,说脚冷就是阳不足,错了!不看舌,不看色,不看脉,瞎辨,中医(就是)让这些人给毁了,是不是?胡说啊。一定要细辨。切不可一见昏迷,即用牛黄丸、至宝丹,也错了。瞧见昏迷就(用)至宝丹、安宫牛黄丸,同时还说呢,买点儿好的,买那几十块钱一个的,都是错的。见着昏迷我们这两天讲,就是讲的这个,见着昏迷不能够不辨证。在卫,在气,在营,在血,各有各的不同。是痰郁,是郁热,是什么原因,是单纯热重,还是痰湿阻塞,都出现昏迷了。绝对,不是(遇上)昏迷就是安宫牛黄丸。上次我谈了谈陈方千,北影的一个导演,陈方千,这是北影有名的导演,就这么给毁了。不能这样治,这是错的。必须审其因,观色、脉。就是什么叫审其因啊,找一找,把这病情规律(摸清),问问病情过程。上次就是,不知道啊,病人他就不知道啊,病人昏迷了,家属也没说,倒不是说人(家)大夫不好,这个大夫也(很实在),四度昏迷么,他说您,赵老,您甭瞧了,四度昏迷了,(你甭瞧了)。必须审其因,观色脉啊,在卫当疏,我们讲了,在卫分,有恶寒,有发烧,脉呢,两个寸还是滑数。在卫分,卫分证很明确,就是温邪上犯,首先犯肺,就是这个阶段的症状,也就是《温病条辨》说的,“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像这一类。在卫分的时候,应该疏,不能用清,卫分一郁,就(给他)疏通开了。疏通开了怎么样?不是发汗,天天儿我讲,在卫当疏,宣通宣通,开个门窗,开个小缝儿,卫分疏了,桑菊饮哪,就行了,轻清的(药),帮他疏一点儿,热一清,就好了。在气当清。在气分,特别要注意,在气分,就是高烧啦,脉洪大啦,有汗啦,口干口渴啦。这个时候,到了气分了,刚入气,已经到了气,还是(到了)气的后头,又分那么几个阶段。可是在气呢就应该清,虽然在后头气分弱了,应该清热益气,也是一种清。入营方考虑透热转气,入到营分,什么叫到营分啊?脉沉下去了,脉细了,脉弦了,脉细数了,烧到夜里,下午重,夜里重了,舌红了,一看,入了营分了。甚至于人呢,也没有劲儿了,也那么非常很安静,到营分了。怎么办?先要考虑透热转气。入营也不能(用)安宫牛黄丸啊,也不能(用)局方至宝丹、紫雪丹、神犀丹,这都不行。假若是由于郁热未清,逼邪深入,迫于营分,怎么样?要透热转气。我再说一遍。讲了半天,咱们这温病讲了半天,我重视了半天,就是透热转气,看看什么原因,本来是初到气分,你用的过寒了,到了,逼到营分了。要宣郁,把这个寒,把这个寒邪啊,寒凝的这些个药物去了它,就是透热转气了。假如有痰湿,治痰湿,(有)痰热,治痰热,(有)痰火,治痰火。因为吃补药,就是这老头儿八十几了,你吃了像党参、黄芪,补住了,热郁于内,还得去这暑。滋腻了,要治滋腻。填补下来了,要治填补。什么什么原因错的,找这个根子。什么道理呢?就是给这气热,透热转气,把这郁热给他开开,把这阻碍,挡着的,这个障碍物给(排除)。停食要治停食,湿郁要治湿郁,寒湿要治寒湿,是不是啊。有人就讲了你怎么,温病里头昏迷你怎么说寒湿呢?人为的。昨天我们一个亲戚看病去了,发烧,他妈给他买的酸奶,买的冰激凌,买的冰棍儿。喝,我说你这妈也太,我说你(也)太疼你儿子了,你非给他要他的命啊。你说他妈错吗?心里就想着让儿子了,发烧不是得吃凉的吗?错啦,这都是错的。咱们天天儿地就看这个,就让你瞧瞧他错了没有,你先得瞧一眼这个。所以今天我特别(要求)我的研究生,(要)特别重视临床。因为我们现在看的病不是《伤寒论》那几条儿啦。昨儿吃完冰糕啊,吃了八根冰棍儿,今儿又吃的激素,那安定还吃八片儿哪,你这个怎么办?因为日子多了,他治不好,他家里人,给激素也加上了,不好办,糟了。一定老记住了透热转气的道理,是这个道理,就是找出根子,哪儿错的,往回治哪儿。入血仍需加入宣畅气机之品。那么入血不是(应该)凉血吗?活血吗?那(是)叶天士说的,你怎么改了呢?不是改了,是出血了,斑点隐隐,或者鼻衄,或者衄血,热到血分啦,血分瘀滞,应该凉血散血化瘀啊,可是仍需加入宣畅气机之品,什么道理呢?你别看到了血分了,营分一进去就是血分啊,那个寒湿郁热还没去啊。寒湿是寒湿,痰热是痰热,湿郁是湿郁,你错误地吃补药,到了血分更麻烦了。入营透热转气,入血更(要)透热转气。所以我常讲,入血,更要透热转营,从营再转气,从气再出卫。三层院子,到了后院了,外院卫分。二院是气分,三院就是营分,到了后院了,到了血分了,那么你说就不管它了?还得透到营分。从营分再往(外)透。往往这个时候(要是)正气足,一服药就全开了。天天儿咱们瞧就是这样,一服药,烧也退了,人也醒了,病好了,血压也下去了,心力衰竭也没了。这是我举的王雪涛的病例。说您怎么都给治好了?对了,您瞧那铁托的病,跟王雪涛是一样的,就是没有(人)会这个的,会这个一个方子全开开了,是不是?说您怎么治的心力衰竭?我没治心力衰竭,把郁热开开,全正常了。他的血压为什么二百到零呢?就是郁热啊,在里面郁的,导致血压不好,导致心力衰竭,导致心率快,就是(郁热)导致的。就是说不管怎么样,也得必须从里头,从血到营,从营到气,从气到卫,这么铺开了这么治疗。万不可妄用过凉,以防寒凝啊。陈方千那个就是啊,谁知道他一天吃了那么些个安宫牛黄啊。那个大夫说的好,反正他们军队有的是牛黄,安宫牛黄,一天输三丸,他要输了五天了,你说这个病是什么了?早就冰伏于内了。我不是说湿阻、凉遏、寒凝,冰伏吗?冰伏于内了,这儿成了一个大冰陀子了,这十丸安宫牛黄到这儿了,这人憋得脸都苍白啊。你还怪了呢,你说怎么还昏迷呢?你还安宫牛黄,你可损了你,要命就是你给要的命。过凉,不行,过用滋腻,也不行。怎么着呢?过用了什么都不行。误补也不行,养血也不行,都错了。以防气机不畅。因为他过凉啊,过什么都不行,什么道理呢?气机不畅,反使热不外达啊。错了!要求你热往外达啊,你没往外达啊,你是错误的,你就主观想,因为你就没有什么医学知识。你想这老头儿今年七十八了,发烧二十天了,或者一个月了,你都是臆想的,又不瞧脉,也不瞧舌,也不看色,这些个大夫最(让人)着急了。自个儿还说呢我是中医,甚至自个儿还说我是好中医,糟了,糟了,是不是?中医学院毕业的高级中医师,你们这硕士也是更高级了,那博士还高级,高级了半天,天天儿治坏了病。用药轻则灵,重则滞。又是重复,要轻清的,轻就灵,重就滞。为什么要轻图?什么叫引子疗法啊?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啊,在卫分就要轻啊。我在这十次讲课中,总提到我们临床上,天天儿就是这个,太重了。我(用)轻清的,一毛钱的药就能够有多重啊?就轻清的,成功了。灵能开窍宣通,助热外达也。因为轻灵,怎么样?才能宣通,花儿啊,叶儿啊,宣通啊,不用太苦的,就用甘淡的,芳化的,就用这些个,所以能有效,干什么呢?助热外达,就是透热转气,就是从里头郁热到卫分而解。这段儿的意思就讲的这么个意思。

那么热陷心包的“陷”是深入之意,与内科杂病之中气“下陷”含义不同。这儿要交代清楚。千万要记住,尤其是我们,就是你们,到外地讲学,或者将来给学生讲课,可别胡说。是不是啊。跟内科的下陷不同。热陷心包,即是热邪击溃了心包的防御功能,而深入于心包之中。就是说郁热太重了,所说的心包,你老记住了,脑子里千万别想着解剖学的心包,就是热郁于内,来得很快,侵犯神明,神志出了一些个轻重不同的昏迷。是这样的。热陷心包是营分证的一个重要类型,啊,那么,是重啊,温邪上犯,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这一下儿就进来了,神志就昏迷了。这是重病,到营分的昏迷是个重病。它除去有营分热、阴伤的特点之外,入了营分就有一个,第一个就是营分热,第二一个呢,就是阴分伤。古代没有液体,是不是?输点儿什么葡萄糖盐水啊,什么这些个水分,增液。中医的增液汤啊,现在咱们不是有针剂吗?给使点滴,增液剂,就是这些增液的,或者是沙参、麦冬、五味子,生脉饮啊,这个时候,给他大量点滴,点滴一千、两千,有半天儿呢,就恢复多了。再吃点儿药就好多了。那么就到营分,一个是阴伤,一个是营热。从中国医学上讲,它说有痰,痰热相结,蒙蔽心包,堵塞心窍,有痰。这痰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高烧,把津液炼化成痰,这么来的痰。常常咱们瞧病,有时候我也是,我说您老太太,您这病啊就是痰湿郁热。老太太说没痰,我也不咳嗽,没痰,你可别给我治痰。这句话是内行话,你老太太不懂,你外行人不懂,我说的痰阻络脉,形成什么,说游走啊,或者是一些个类风湿啊,或者是痰,常常痰,咱们说是治痰核嘛,就是上面那些个小的,哎,咱们治痰,小的痰核。中医的观点对啊,这样治疗效果好啊,是不是?你们没跟过我的不知道,你们瞧瞧我治类风湿,那畸形,就凭着我这个药,是不是?那么(真)能治好。

这是在七三、(七)四年,东直门医院的西学中班,我们去实习带着他们,到哪儿实习呢?到光学仪器厂,就是东郊啊,这个,到光学仪器厂去。那天瞧病的很多,一个类风湿,那膝盖肿的,手、胳膊都成了畸形,他们西医大夫就说了,说这个你们赵老师瞧不了,你别(瞧了)。我说:你让他回来,我说:怎么瞧不了啊?我说:你瞧着我瞧。结果三、四个礼拜,(虽然)没完全好,但是好多了,疼啊,肿啊,全好了。他们说,哎真是,您真是(能瞧)啊。咱们中国医学,高明就高明在这儿,是不是啊。你别害怕,你从中国医学观点,多学一点儿,怎么治法,你就有效了。那么痰呢?这儿也是痰,这是痰热,阻塞了心窍,所以形成了神志昏迷,蒙蔽心包,阻塞心窍。

那么清代以来,很多的著名的温病学家都有些个论述,从叶香岩那儿,是不是,舌头光泽,是不是?泽就是痰,痰湿蒙蔽心包,都有论述。像这个吴鞠通啊,王孟英啊,什么这个,包括《时病论》的这个谁啊,都有论述。热陷心包的痰热蒙蔽,堵塞心窍的痰,它怎么来的?第一,就是热陷心包证,因发病比较急骤,传变很迅速,热势很深重,打乱了人体的正常气机升降运动,这是一个道理。第二一个,津液不能,啊,不能按正常地敷布,就是把周身的津液,不能正常的,作为正常的生理,养着周身。而热一熬呢,把这津液熬成了痰了。热邪熏蒸,炼而为痰。热邪炽盛,火势上炎,所以(痰)热随火势而生,遂成痰热蒙蔽心包,堵塞了心窍。这么个道理。痰热蒙蔽了,这是中医的认识。神志不清,有一种是痰热蒙蔽心包(导致)的。

再一种,平素心虚有痰的,本来身体就差,就有痰,啊,素来消化不好啊,痰湿很重啊。那么,由于内里有痰啊,热呢一来呢,热跟痰结成了,蒙蔽心包。由于有痰,这热一来,更快。那个还得津液化痰,这个甭用,就成了(痰热蒙蔽心包了)。

第三一个,温热病中,从阳就化热,热蒸湿就变成痰。那就是说温热病,就是热为主,里头又很热,你素来有湿,湿跟热,湿热凝结,凝成痰。所以热陷心包证,因为痰热蒙蔽心包,堵塞心窍,所以内窍闭郁,这样么,神志昏迷,形成一些个出现一些个神昏谵语,重昏迷,轻昏迷。

那么热陷心包证的治疗呢,重在清心开窍,清心热,要开它的窍,窍一开呢,心包之热就能外达,就是说不是单一的,主要是这样,根据具体情况,哪儿错了要治哪儿。主要要清心热,要开窍。

热陷心包证,啊,是营分证的一个类型,它必须有舌绛;脉呢,是一个沉的,脉沉,脉细的,或者细数,这是一个;神志呢?多少有些个反应不好,或者轻昏迷。再一个就是人不是像那个气分证(时候)那么(爱)动,正气也弱了,人就不爱动了。再就是舌头红了,口唇也红了,这叫营分证。

温病的过程,只要气机闭塞,邪热不能外达,热邪内闭,这样都(会)引起神志改变。那么轻型的,就是有些个烦躁,神志有点儿反应慢,重的,就形成神昏谵语。那么刚才我也讲了,神昏谵语,不要见到神昏谵语就错误地用一些个凉药,安宫(牛黄),所谓的三宝。必须按照卫气营血进行治疗,不能见着昏迷就给三宝。我们必须根据,啊,第一个,症状,是不是?第二一个,就是脉、舌、色,脉、舌、色是唯一的标准,症状是我们参考的一个标准。那么这一段呢,就讲完了,就结束到这儿。

下边儿,我们再讲一段。那么,下边我们讲这个,就是入血。咱们先停一会儿,休息一会儿。

如需购书请登录
学苑网站
www.book001.com
查学苑网店。
直接致电010-67601101,67603142
学苑读者服务部
(0)

相关推荐

  • 痰湿污浊之物蒙蔽心窍,就会导致痴呆、健忘...

    痰湿污浊之物蒙蔽心窍,就会导致痴呆.健忘.表情淡漠.疲倦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中医一般用芳香开窍,行气化痰祛湿等药物进行调节. 痰湿蒙蔽之后就容易导致气血不能充养头目,导致上述的症状,比如伴有气虚的症 ...

  • 一个妙方:菖蒲郁金汤

    有些人没干坏事,却常常心虚胆怯.心悸神慌不能自主,甚至气郁胸闷. 夜哭的小儿,可能和心包湿热有关. 由于心主神志,肺主魄,肺所呼吸的湿热之气进入身体,蒙蔽心窍,就容易出现哭闹之症. 还有人气血失调,痰 ...

  • 温病大师赵绍琴温病讲座(第八讲)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第八讲 (黑板:心包者,心之宫城也.热盛阴伤,津液被蒸,煎烁成痰,最易成热陷心包证.其舌绛鲜泽,又见神昏谵语者,即是心包受病.由于手太阴传入者,又称逆 ...

  • 温病大师赵绍琴温病讲座(第七讲)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第七讲 (黑板:气热烁津,病乃不解,即可渐渐入营.营分属阴,其气通心,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反不甚渴饮,舌绛,脉细而数,或斑点隐隐,时或谵语,皆营热阴伤 ...

  • 国医大师赵绍琴温病讲座(第一讲)

    第一讲 第一条:温热病乃温邪自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经口咽而至,非邪从皮毛所感受.故温病初起必咽红而肿,口干舌红,咳嗽,甚则有痰,或胸痛而喘,始在上焦,虽有寒热,却非表证,故曰在卫. 这一段内容,(讲 ...

  • 温病大家 赵绍琴温病讲座(第十一讲)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读者朋友你们好!赵绍琴先生的温病讲座连载完了.不知对大家在临床实践上有什么启发,假如哪位朋友在治疗热病或借鉴赵老的经验有所收益,可以投稿给我们,我们愿 ...

  • 温病大家赵绍琴温病讲座(第九讲)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读者朋友你们好!赵绍琴先生的温病讲座就要连载完了.不知对大家在临床实践上有什么启发,假如哪位朋友在治疗热病或借鉴赵老的经验有所收益,可以投稿给我们,我 ...

  • 温病大师赵少琴 温病讲座(第六讲)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赵绍琴温病讲座                                  第六讲 (黑板:叶氏谓,到气才可清气,若未到气,切不可清气.初至,当 ...

  • 温病大家赵绍琴温病讲座(第二讲)

    第二讲 第四条:温热病邪,从口鼻入肺,咽红且痛,甚则作咳,脉必浮数,口渴咽红.肺外合皮毛,故云在卫.卫分证必寒热头痛,非是表邪,乃火热内郁之象,决不可误认为表证而用解表求汗之法.此虽形寒,而舌红.口渴 ...

  • 跟大师学温病 赵绍琴温病讲座

    第四讲 那么,今天呢,是第四讲. 黑板板书:第四条:温热病邪从口鼻入肺,咽红且痛,甚则作咳,脉必浮数,口渴咽红.肺外合皮毛,故云在卫.卫分证必寒热头痛,非是表邪,乃火热内郁之象,决不可误认为表证而用解 ...

  • 拒绝中医,协和也没能留住他 | 赵绍琴温病讲座(第一讲·第二条)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赵绍琴温病讲座>,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赵绍琴温病讲座(第一讲·第二条) 赵绍琴 第二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