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许永宁:和老九相处的日子
和老九相处的日子
□许永宁
我和九田相识是1970年初冬。我们同时被嘉山县五金厂招收为新工人学员。和我们同时进厂的那批新工人共有50多人,大部分都是下放知青。
我们进厂的时候,厂里没有宿舍,没有食堂,开始在民兵指挥部食堂,后来又到县医院食堂代伙吃饭。住宿,自找对象结伴,在工厂附近租住民用房。我和九田、潘利勇(退伍军人)三人结伴租住厂对面姓张家的一间草房。
从此,我们同在一个屋檐底下生活,
1970年,还在“文革”期间。虽然没有前期的文斗、武斗,政治运动还在进行中,那时,每天除了完成紧张的八小时工作任务外,还要开展两小时“一打三反”和“斗私批修”运动,人们的思想紧张而空虑。我们只好把人生的空虚,用当时能公开看的工农兵字典和“红宝书”,就是《毛泽东选集》一卷本和《毛主席诗词解释》,领袖著作的确博大精深,领袖的诗词也是雄浑而壮丽。应该说,读《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使我在青年时代没有虚度光阴,也使我身处复杂动荡社会中,没有浑浑噩噩下去。
进厂的第一年,我们没有工资,每月只发18元人民币的生活费,再有7毛钱粮食补差。拿出12元买饭菜票、储蓄3元,还有两块多,买牙膏、肥皂等日用品,碰到喜爱的书.还要买一 些,经济非常紧张,然而,用不着家庭负担,自力更生,自己支配生活,乐在其中。
虽然经济紧张,我们却生活得很有情趣。我们一起经常散步,一起看日落,到水库游泳。洗冷水澡,有的年份,我们坚持到12月份。还乘火车到管店后,又步行20里去大横山看古塔。
在1976年以前的几年中,我没有成家,买饭菜票在自食堂就餐。开始厂里没有食堂,先后在民兵指挥部、县医院食堂代伙,后来厂里有了食堂,炊事员是从社会上聘请来的一位姓陈的先生。陈先生那时约莫40来岁,中等身材,上嘴唇留一溜短胡须;走起路来,两臂自然下垂,绝对不前后摆动。面部表情木然,很少看见笑容,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都是两眼平视前方。这表情特别是在我们打饭菜时尤为突出。
在食堂吃饭的,大部分是单身男女,基本上都是从下放学生的招工进厂的青年人。大家正是长身体的时期,每月供应35斤粮食,每天还划不到一斤二两,每顿只能吃三四两。半斤米饭只是松松拢拢的一平碗。一勺稀饭一两饭票。 为了在胃里多装些食物,还要计算一月的定量,还要考虑到有时来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因此,早餐只能吃两干一稀,中午饭吃四两,晚上两干两稀,晚饭后还经常加班干活,有时还参加政治学习。我和九田都喜爱晚上散步,有时都走十来里,最远我们曾经都走到魏岗过。睡觉时肚子饿得实在难受,就买些山芋放在床下的木箱里,饿得睡不着,就拿出一个生山芋啃下去充饥。吃菜一般是素菜,能吃上青椒炒豆干就满足了。馋极了偶尔买一角五分土豆炒肉丝,一角五分的菜票,只能买平平的一小勺。老陈师傅打菜时还要用筷子赶掉几根肉丝,如果走运了勺子底带了一点汤,那就再好不过了。肉丝汤泡饭吃,味道美极了!只是食堂里给我们打菜的那把铁勺,一开始建就添置,由于常年使用,开始的确是把勺子,几年下来,愈来愈小,最后近似铁铲了,可还在使用。
晚饭食堂里有时也有咸鸭蛋卖,咸鸭蛋老百姓喜叫青皮,到今天我都没有弄明白,老陈是如何把一个圆溜溜的青皮, 用刀切成两半几乎-一样大小的,就连蛋黄都是一般大小。难道用了X光机?真是天晓得!无独有偶,老陈能把半个青皮卖到极致,九田,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竟能把半个青皮吃到极致!他总是先吃蛋白,直到把蛋白吃得干干净净以后,包括蛋壳内的一层薄皮,只整溜溜的半个蛋黄;直到把干饭、稀饭全部吃完以后,才一次性这半个蛋黄用筷子送入嘴里,香喷喷地在嘴里品尝一 会儿,才咽下去,看上去好过瘾啊!
那几年,我最喜爱大哥来明光开会。大哥那时在古沛粮站工作,有时到明光开会,他们经常住在大戏院对面的永红旅馆,旅馆隔壁就是新万泉饭店。大哥开会期间,喜爱和兄弟粮站的同事们在饭店里会餐,会餐时经常把我叫过去饱餐一顿。那时一盘炒肉丝5毛钱,一盘凉菜3毛钱,黄瓜拌粉皮,有时还加上几小块剔骨碎肉、浇点酱油醋,滴几滴芝麻油。这是美味佳肴了!真是饥饿好下饭,现在怎么也吃不出那时的味道来。大哥每次来明光开会,除了叫我过去饱餐一顿,临行前还给我几斤粮票和三五元钱。那时我感觉很满足,就是富翁了。
回想那几年,我经常到好友潘海川、任为民、吴必胜等几家去玩,如果遇上吃饭时,几位好友的母亲,还有我的师母和我的岳母,总是做一些可口的饭菜,留我饱餐一顿。其实,那时他们也不富裕。
话俗说:“是金子在哪都发光。 "九田的确是个人才,上世纪80年代中期,滁州名人宣中光成立扬子电器总公司,在全区选拔人才,九田被任命为供应公司经理。
作者简介
许永宁, 笔名牧笛、石铃、老鹤。1953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明光市津里古镇。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永久会员、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
编著出版文史资料专集《明光揽胜》《明光出了个朱元璋》;诗、散文选集《欸乃集》《家园》。散文选集《家园》荣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图书奖”。《故乡的七里湖》《帝乡明光》片段(手稿),《家园》《明光出了个朱元璋》文集,被“上海当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馆”收藏展示。
编辑:董祖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