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聪的那天起,我的世界从坍塌到重建
川美美展作品 摄影:吉它木影
是书,陪我度过了漫长、空虚、寂寞、彷徨、难过的每一天,点亮我心中希望的指路明灯。
我对童年的记忆是片段性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场病,让记忆有了缺失。所以就从上初中开始吧。
中学的时候,我考上了区一中,那时,我是老师和家人眼中的优秀生和好孩子。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彩电还没有普及,正是“那时候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年代”。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一台收音机,俗称电匣子,我从小就喜欢用电匣子听广播。
每逢周末和寒暑假,我会跟家里的老人一起听评书,尤其是单田芳、田连元老艺术家的专场,每天不落。到了晚上五点25分,还会播放两段每日相声,这估计是那时候家家户户每日晚饭时间必听的节目。到现在,有的片段还记忆深刻,马三立相声大师的《逗你玩》,那语气、那断句仍似在耳边。
我记得自己听过的最后一部广播小说是女作家柯岩的《他乡明月》,那是在我失聪前不久。这部长篇小说没有听完……每当想起这些,我的眼泪就忍不住的落下来。
对于听和看,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受,对我来说,听到比看到印象更深。小时候,我特别爱听大人们讲话,在娱乐不多的年代,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来说,外面的世界很新奇。大人们很多事情是不会专门讲给小孩子听的,但是你可以坐在旁边旁听。我爱往前凑的不是妈妈们闲话家常八卦,更喜欢听爸爸伯伯们聊一些平时见不到的人和事,往往能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和乡野的传说。还有课堂上老师们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解,我在下面认真地听着,并匆匆地记下重点,那些都是课本里没有的知识,我的笔记一直是班里的抢手货。
在我能听到的那十几年中,我用感官感受着丰富多彩的世界。
川美美展作品 摄影:吉它木影
16岁,我如愿以偿升入了本校的高中,我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心中充盈着梦想,感觉前方一切都那么美好,每一天都快乐而充实。
谁也想不到,在我刚升入高一的那年春天,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医生诊断是脑膜炎,而且下了病危通知书。爸爸妈妈急坏了吧?家人们是怎么忙碌的,我到现在一无所知。7天后,我醒了,只是从此,失去了听力。
从四肢无力,自己不能走路,到慢慢地一点点的恢复正常,这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听不到声音的事实,我脆弱的内心是无法接受的。自尊心很强的花季少女失去了听力,这简直就是整个世界坍塌了。
之后的两年,家人带着我四处求医,尝试了各种办法。突然失聪的结果,不但我接受不了,家里人同样接受不了,是老天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吧?每一天入睡前,心里都在默默祈祷:明天早上起来,一起都会变回原样。然而,第二天早晨睁开眼,周遭还是静悄悄。每一次看病的经历,都是从满怀希望开始,黯然失望结束。看着小心翼翼对自己的家人,我的脾气也愈发乖张。前方的路在哪里呢?心里委屈又迷茫,眼前什么都看不清。
爸爸悄悄地给我办理了残疾人证,妈妈偷偷地找了居委会主任给我安排工作,在我得知这一切的那天,我也做了个决定——不再去求医了,我要上学。
你一定会好奇吧,听不见老师讲课该怎么学习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在休学期间我没有放弃学业,每一天都坚持自学课程,在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听不见只是暂时的。除了自学高中课程以外,我花了更多的时间看了大量的课外读物,《基督山伯爵》、《双城记》、《马语者》,老舍系列丛书,三毛散文集、金庸小说,还有漫画《灌篮高手》和《机器猫》等等。说起这些书,都是我的同学,在后来的后来成为我伴侣的人精心挑选给我的,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也正是这些书,陪我度过了漫长、空虚、寂寞、彷徨、难过的每一天,也是点亮我心中希望的指路明灯。
复学后,新同学和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当我有不懂的问题会耐心地写在纸上给我讲解。即便是这样,我的成绩远远跟不上班内的好学生。擅长数理化和英语的我,没有一科的成绩达到以前的水平。那能怎么办呢?只能多练,多问,多说。学习没有捷径,必须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川美美展作品 摄影:吉它木影
从刚复学在高二第一个学期考试成绩在班中几乎垫底,到高三进入年级前100名(区一中,前100名考入大学是没有问题的)。事实证明我不但跟上了教学的进度而且最终高考以超出当年本科线40多分的成绩被大学录取。然而,在身边人赞叹不已的时候,我还是伤心,我不能报自己喜欢的城市和专业,没有被理想的学校录取,是多么让人心碎又无奈的事情。
大学四年,是自我提升和见世面的四年,直到参加工作,我没有接触过聋人,不会手语,跟身边的人交流依靠读唇语和书写。对了,这个时候有手机了,与别人联系更加方便了。我读唇语是很厉害的,再加上说话正常,不太亲近的人并不容易发现我听不见,偶尔会有人以为我是听不懂中文的留学生。
直到我大学毕业在福利企业工作后,才开始正式的接触到了残疾人。
我的同事有很多聋人,她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令我惊讶。在工作前我坚决拒绝用手势交流,上学期间家人朋友都是健全人,听不见的只有我自己,我从心理上抗拒别人把我当异类对待。而工作中,一位前辈对我说:“你比聋人已经好太多,你会说话,会汉语、会英语,如果把手语当成另一种表达语言,多了一项技能不是更好吗?”我默默地点头,心中反复思量她这句话。渐渐地,我也融入了聋人的生活,和她们交流沟通,心胸更加开朗了。
在工作中,我认真负责,技术过硬,同事们都很喜欢我。以前在生产一线班组里我是负责数控机床调试的,我总是能够高效、精准的完成任务,有着不可替代性。有一次,我下班刚到家,部门领导发来信息说有急活,我赶忙安顿好年幼的孩子,顾不上吃饭赶了回去,配合技术人员按时完成了加急的工作。在单位里我也是公认的才女,能写会画,聪明能干。后来因为工作出色调到科室做检验工作。负责管理岗位的基本上都是健全人,我和大家相处的很融洽。
生活中常常被人忽略的点滴小事很多,当你过于敏感时,一个眼神就会刺疼到你,当你放开心胸,陌生人的一句话也会令你非常感动。
儿子小时候爱生病,我爱人和我一起带他去医院,孩子爸爸负责挂号缴费和大夫沟通,我负责看护孩子。可是有时会遇到他工作忙,我不得不独自带着孩子去医院,碰到这种情况我的内心是很忐忑的。医院里的大夫都戴着口罩,对于靠读唇语的我来说会很不方便。一次,在窗口缴费时,一位年纪稍长的工作人员发现我听力有问题,并没有对我大声询问我,而是很耐心的说:“你可以戴助听器,你看我,眼神不好,我就戴眼镜,你听力不好戴助听器,很正常的事呀。”这句很平常的话,却一下子温暖了我。我很感激她,她没有让我在众人面前难堪。也让我知道,不要对外界的反应过于敏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残缺,自己不在意,就没人会笑话你。
这几年,孩子长大了,家庭、工作都很稳定,每逢假期,一家人会计划着出门旅行,看看别处的风景。虽有不如意的事,不过像平常人家的生活一样罢了。像个健全人一样,行走在人生路上,不卑不亢,我觉得我做到了。
然而,世事莫测,生活真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今年疫情后,我所在的企业陷入债务纠纷,停产停工,所有的人都回家待岗了。“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恩,我也没能幸免。不甘于脱离社会的我,又找了新的工作。人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改变、不断成长的过程,让自己一直在前进的路上,就会看到希望。
如今,人到中年,虽然脸上长了皱纹,但是在我心里啊,那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小女孩还住在那里。会不会有一天,在妈妈的唠叨声、窗外的鸟鸣声中睁开眼,发现自己还是16岁?会不会一切都是梦吧……
我几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接受自己听不见的事实。从一个健全人变成残疾人的心历路程,太艰难了。虽然如此,但是人间依旧很美好,只要摆正心态,人生路上,一定有我们值得珍惜的人和事。我们都是普通人,面对挫折和变故,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积极面对,克服困难。路在自己脚下,怎么走由自己说了算!
“二湘空间”视频号开播了
二湘空间
作者简介:
静静,女,聋人,疫情之后从事多媒体编辑工作。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